养生健康

腮腺混合瘤术后饮食

腮腺混合瘤术后饮食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本病含有瘤性上皮,腺样组织,粘液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等的多形性和混合性,因而得名为多形性腺瘤.在涎腺混合瘤中以腮腺混合瘤最为多见,并以良性占多数.任何年龄都可发生,男女无差别.

建议一个月内避免刺激性饮食,以免发生瘘,15天之内要吃流质且没有味道的食物,15天之后的饮食要清淡为主,忌酸甜辣,其余的具体能不能吃没关系,主要是味道的处理上,因为腮腺是分泌唾液的地方,味觉对它的影响最大,因此要以淡味道为主 .

【 宜 】

(1)宜多吃具有抗涎腺肿瘤作用的食物,如文蛤,海蜇,泥鳅,黄颡鱼,蛇,猫肉,香椿, 藕,青蛙,蒲笋,蕹菜,芋艿,无花果,甜瓜,猕猴桃,杏仁,乌梅,胡桃,魔芋,蕨菜.

(2)宜吃止痛,抗溃疡的食物:泥鳅,对虾,海带,青鱼,黄瓜,牛蒡菜,无花果,乌梅, 菱,藕.

(3)宜多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机能的食物,如扁豆,绿豆,小麦,茅根,芦根,杏仁,蓟 菜,百合,香菇,木耳,荠菜,猕猴桃,山楂,鹅血,鲨鱼,鲟鱼,鲐鱼,银鱼,海参,鱼 翅.

【 忌 】

(1)忌烟,酒,咖啡等.

(2)忌刺激性食物.

(3)忌霉变,烧焦食物.

(4)忌油腻,油煎,烟熏食物.

(5)忌生硬坚固难咀嚼食物.

生活护理:

注意休息,勿食刺激性食物,尽量清淡.

腮腺混合型血管瘤是如何造成的

腮腺混合瘤可以分为口腔颌面外科、涎腺肿瘤、良性肿瘤,它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是长时间的不到治疗的话,病程可能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但是疾病的恶变几率比较高,会给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①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②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③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在医学上,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国内统计,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占53%,全部良性肿瘤中占90%以上。本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左右居多。男女发病率相似。

腮腺混合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引发腮腺混合瘤的病因有哪些,具体病因不明。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在面部耳垂周围出现包块,包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肿瘤可区分为良、恶性。

一般情况下,腮腺混合瘤其大小在2-5cm之间,生长缓慢,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呈结节状,边界清楚,可被推动。切开见包膜完整,内呈实性,灰白色或浅黄色,也可见到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如发生囊性变,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内有透明液体。镜下可见肿瘤呈混合性,有软骨样组织、上皮组织及粘液组织混杂一起组成。

腮腺混合瘤或称多形性腺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故称“混合瘤”,其中的粘液和软骨样组织都是由腺组织蜕变而成的,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因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即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一种肿瘤,约有5%一10%可发生恶变。

腮腺混合瘤术后预防

1、绝大多数肿瘤手术彻底切除后可治愈。

2、术后复发,该肿瘤为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术后常易复发,复发的可能原因包括:

1)、以粘液样物质为主要成分时,易流散;

2)、包膜厚薄的变化及肿瘤侵犯包膜的倾向;

3)、肿瘤出现包膜下裂隙;

4)、肿瘤结节穿破包膜;

5)、肿瘤细胞可能的生物学需要,使细胞本身在进入手术部位时可以生存。

许多复发性腮腺混合瘤是多灶性的,有些分布非常广泛,以至于不能用手术控制。

3、恶变,少数腮腺混合瘤可发生恶变。

4、味觉出汗综合征(gastatory sweating syndrome),又称耳颞神经综合征或Frey综合征(Frey syndrome),其症状是耳前下区皮肤,当咀嚼食物或刺激唾液分泌时,出现该区发红并伴有出汗现象。一般在腮腺手术后数周出现,并不会消失,发生原因一般认为是手术切断了副交感分泌神经支与皮肤汗腺及表浅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错位再生连结,导致刺激唾液分泌后出现汗与发红。

腮腺混合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据报道,以下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在手术中寻找到面神经主干:以乳突前缘和鼓板后缘形成的切迹为标志,此切迹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术常规作切口若悬河和翻瓣,将胸锁乳突肌肉前缘和腮腺后缘分离并后拉肌肉,将食指伸入切口内触摸切迹,在切迹周围及切迹内作分离直到清楚显露并能触及切迹为止,确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缘的位置,在乳突前内缘内侧近1cm处,即茎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寻找到面神经主干。注意分离不要过深,茎突应始终位于手术视野内。

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混合瘤患者有哪些表现

现在,人们只要听说到肿瘤就觉得非常恐怖。其实相对于恶性肿瘤疾病来说,良性肿瘤虽然也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及时治疗的话,并不会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例如腮腺混合瘤就是一种良性肿瘤。

腮腺,俗称耳下腺,位于面部双侧耳前及耳垂下,其功能为分泌唾液,帮助消化。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中,腮腺肿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在80%以上。此部位也易发生炎症,如:流行性腮腺炎、慢性化脓性腮腺炎、假性腮腺炎等,诊断容易混淆。

腮腺发生肿瘤时,肿瘤侵犯面神经,易发生面瘫或面部感觉障碍,如:面部疼痛,麻木、蚁走感等。

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是在面部耳垂周围出现包块,包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结节形。肿瘤可区分为良、恶性。

良性肿瘤多在腮腺部位出现一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包块,包块可活动,与I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常被误诊为粉瘤、淋巴结2炎等,如果采取非正规治疗,易导致复发和恶变;而恶性肿瘤则在腮腺部位出现生长较快的肿块,可出现颌面部的麻木,肿块活动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有少部分瘤体很小,但是早期就表现为神经受损的症状;有些良性肿瘤在生长一定的时期后或经过不恰当的治疗,则可能发生恶性变。因此,临床上如遇到一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近期突然生长加速,出现疼痛,则要想到良性肿瘤恶性变的可能。

腮腺的良性肿瘤大多为混合瘤,因其易发生恶变,因此其手术治疗非常关键,应在保留解剖面神经的前提下,将腮腺腺体及肿瘤完整切除。因面神经与腮腺肿瘤关系密切,若不熟悉此部位的解剖关系则可损伤面神经造成面瘫,致术后出现口眼歪斜,给患者带来痛苦。

放疗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适合单纯放疗的肿瘤有早中期鼻咽癌、早中期颌窦癌、早期舌癌、早期喉癌、颈段和中段食管癌、早期宫颈癌、早期霍奇金病和早期前列腺癌等。

(2)适合放疗联合手术的肿瘤有早中期颅内肿瘤、中晚期头颈部肿瘤、早期甲状腺癌、食管下段癌、早中期胃癌、早中期肺癌、恶性胸腺瘤、中期宫颈癌、早中期直肠癌、早中期肛管癌、精原细胞瘤和一些软组织肿瘤等。

(3)适合放疗联合化疗的肿瘤有各期的小细胞肺癌、中晚期霍奇金病、各期恶性淋巴瘤和大部分晚期的恶性肿瘤。

(4)有些腺癌、恶性混合瘤不能首选放疗,如乳腺癌、甲状腺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及腮腺混合瘤等,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有时在术前或术后可配合放疗。

腮腺混合瘤有什么病理表现

腮腺混合瘤是胞膜情况不定的、以镜下结构的多形性而不是细胞的多形性为特征的肿瘤。

腮腺混合瘤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任何单一因素都不能成为腮腺混合瘤绝对治病原因,腮腺混合瘤可能由多种内在及外在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细胞基因突变的结果。腮腺混合瘤有染色体3p21、8q12、 12q13-15重排以及PLAG-1、HMGI-C基因表达。许多病毒与涎腺肿瘤发生相关,在人的腮腺混合瘤中已经证实有SV40的序列。

腮腺混合瘤由肿瘤性上皮和粘液样或软骨样间质所组成,根据其成分比例,可分为细胞丰富型腮腺混合瘤及间质丰富型腮腺混合瘤。一般认为细胞丰富型相对较易恶变,间质丰富型相对较易复发。腮腺混合瘤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为多见,女性稍多见。腮腺混合瘤通常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常无自觉症状,病史较长。腮腺混合瘤界限清楚,质地中等,多数直径在2~125px;腮腺混合瘤小的肿瘤通常形成光滑、可活动的实性肿块;较大者倾向于隆起并影响表面皮肤或粘膜,扪诊呈结节状,高起处常较软,可有囊性变,低凹处较硬,多为实质性组织;多次复发者可形成固定的肿块。

当腮腺混合瘤在缓慢生长一段时期后突然出现生长加速,并伴有疼痛、面神经麻痹等症状时,应考虑恶变。病期在5~10年以上、直径超过100px的腮腺混合瘤,需仔细观察是否存在局灶性恶变和包膜外浸润。

腮腺混合瘤有很大程度的形态学变异,肿瘤细胞类型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其主要成分有包膜、上皮和肌上皮细胞、间叶和间质成分。

腮腺混合瘤有无包膜和包膜厚度不定,定量研究显示其厚度在15~1750μm。在主要为粘液样成分的肿瘤,可能实际上无包膜,肿瘤直接与邻近涎腺组织相邻。多数腮腺混合瘤都有向包膜突入的指状突起,肿瘤有在包膜附近或沿包膜形成裂隙的趋向。

腮腺混合瘤的诊断需要结合病史,另外,依靠临床表现、通过视诊、触诊等诊断方式作出初步判断。腮腺混合瘤不可以做组织活检,因为组织活检有可能诱发肿瘤恶变,产生恶性肿瘤,并可能经由组织活检时的探针将肿瘤组织带到其他健康组织部位,因而导致了肿瘤的转移。

中医治疗腮腺混合瘤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常见良性肿瘤,它来源于上皮成分外,还经常有粘液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混合瘤。多发生于青中年人。发病年龄在20~40年之间,男女无差别。中医称“腮疮”、“流痰”、“瘰疬”等,

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痰湿积聚型:患者耳下部肿块,时有胀感,倦怠乏力,胸闷痞满,泛泛呕恶或咳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消痰散结,健脾化湿。

处方:海藻、昆布、海带、苡仁、牡蛎、土茯苓各30克,半夏、浙贝母、白术各10克,青皮、陈皮各6克,茯苓、猪苓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瘀血阻滞型:患者耳下肿块,时有胀痛,面色晦暗,舌质有瘀斑,苔薄,脉弦细。

治法:活血软坚,化瘀散结。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乳香、没药、炮山甲、皂角刺各9克,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归尾10克,猪苓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肝火壅盛型:患者耳下增大较快,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头痛胁痛,口干口苦,面红耳赤,听力失聪,吐痰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降火,解郁散结。

处方:当归、龙胆草、山栀、熟地、浙贝母各10克,川连、木香各6克,黄芩、皂角刺各9克,大黄、芦荟各3克,生地、海蛤粉、天花粉、夏枯草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中医治疗腮腺混合瘤,会对患者的身体伤害较小。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中医治疗见效慢,甚至是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腮腺混合瘤患者来说,中医治疗也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所以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可要和医生沟通啊。

腮腺混合瘤可分为哪几类

腮腺肿块可分为瘤样病变、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

(1)瘤样病变

腮腺血管瘤: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肿块柔软、弥漫、进行性增大。紧压后可缩小,低头时增大,抬头后迅速复原,穿刺可抽出血液。

鳃裂囊肿:由胚胎鳃裂残余组织形成。位于腮腺区的囊肿为第一鳃裂囊肿,多发生于单侧,穿刺可抽出囊液。鳃裂囊肿可能发生恶变。

腮腺囊肿:表现为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囊腔内为涎液。

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多见于20~40岁男性,双侧腮腺区为好发部位,可伴有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肿块质地柔韧,患部皮肤搔痒,末梢血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可达60%~70%。

(2)良性肿瘤

腮腺混合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85%以上,肿物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肿块大小不等,表面呈结节状和分叶状,质硬,界限清楚,可活动。

腺淋巴瘤:约占腮腺肿瘤的1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为6∶1,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多见,多位于腮腺后下极,肿瘤表面光滑,可有消长史。

单形性腺瘤:较少见,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其临床表现与混合瘤相似。

(3)恶性肿瘤

原发性恶性肿瘤:以上皮性肿瘤为主,包括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乳头状囊腺癌、腺泡细胞癌、恶性混合瘤、鳞状细胞癌及未分化癌。间液性的恶性肿瘤较少见,包括纤维肉瘤、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块一般生长较快,病程短,与皮肤及周围组织粘连,常有局部神经症状,当侵犯面神经时,可有程度不同的面瘫,可发生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远处转移的常见转移部位为肺、骨和脑。

腮腺转移癌:约占腮腺肿瘤的3%。原发灶以眼睑、鼻咽及颊部常见,其它可见于头皮、前额、颞部及上颌窦等。

腮腺混合瘤是如何引起的

腮腺混合瘤是一种含有腮腺组织、粘液和软骨样组织的腮腺肿瘤。肿瘤外层是一层很薄的包膜,是由腮腺组织受压后变形所形成,并非真性包膜。

在医学上,腮腺混合瘤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据国内统计,在涎腺上皮性肿瘤中占53%,全部良性肿瘤中占90%以上。本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左右居多。男女发病率相似。

一般情况下,腮腺混合瘤其大小在2-5cm之间,生长缓慢,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呈结节状,边界清楚,可被推动。切开见包膜完整,内呈实性,灰白色或浅黄色,也可见到浅蓝色软骨样组织。如发生囊性变,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内有透明液体。镜下可见肿瘤呈混合性,有软骨样组织、上皮组织及粘液组织混杂一起组成。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青壮年。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节状,有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而间有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专家强调,腮腺混合瘤虽为良性,但具有潜在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如包膜有肿瘤细胞浸润,因此临床上将腮腺混合瘤视为“临界瘤”,即界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一种肿瘤,约有5%-10%可发生恶变。

腮腺混合型血管瘤治疗

腮腺混合瘤西医治疗:

腮腺混合瘤的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原则。术前一般不宜作活检。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术中要注意保持面神经。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腮腺手术需要特别注意保护面神经,据报道,以下方法可以准确无误的在手术中寻找到面神经主干:以乳突前缘和鼓板后缘形成的切迹为标志,此切迹位于鼓乳裂的最下方,按腮腺手术常规作切口若悬河和翻瓣,将胸锁乳突肌肉前缘和腮腺后缘分离并后拉肌肉,将食指伸入切口内触摸切迹,在切迹周围及切迹内作分离直到清楚显露并能触及切迹为止,确定二腹肌后腹和腮腺后缘的位置,在乳突前内缘内侧近1cm处,即茎乳孔的位置,即可以寻找到面神经主干。注意分离不要过深,茎突应始终位于手术视野内。

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腮腺混合瘤中医治疗:

腮腺混合瘤是发生于腮腺的常见良性肿瘤,它来源于上皮成分外,还经常有粘液腺组织,和软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混合瘤。多发生于青中年人。发病年龄在20~40年之间,男女无差别。中医称“腮疮”、“流痰”、“瘰疬”等,

一般分以下三型辨证施治。

1.痰湿积聚型:患者耳下部肿块,时有胀感,倦怠乏力,胸闷痞满,泛泛呕恶或咳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消痰散结,健脾化湿。

处方:海藻、昆布、海带、苡仁、牡蛎、土茯苓各30克,半夏、浙贝母、白术各10克,青皮、陈皮各6克,茯苓、猪苓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瘀血阻滞型:患者耳下肿块,时有胀痛,面色晦暗,舌质有瘀斑,苔薄,脉弦细。

治法:活血软坚,化瘀散结。

处方:桃仁、红花、川芎、乳香、没药、炮山甲、皂角刺各9克,白芍、赤芍、茯苓各15克,归尾10克,猪苓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3.肝火壅盛型:患者耳下增大较快,情绪急躁,精神抑郁,头痛胁痛,口干口苦,面红耳赤,听力失聪,吐痰色黄,舌质红绛,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降火,解郁散结。

处方:当归、龙胆草、山栀、熟地、浙贝母各10克,川连、木香各6克,黄芩、皂角刺各9克,大黄、芦荟各3克,生地、海蛤粉、天花粉、夏枯草各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腮腺混合瘤的饮食保健方法介绍

1、腮腺混合瘤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吃一些防癌食品,如绿茶、玉米、地瓜、南瓜、蘑菇、胡萝卜、海带、豆类等。。

宜多吃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机能的食物,如扁豆、茅根、芦根、杏仁、蓟菜、百合、香菇、木耳、猕猴桃、山楂等。

2、腮腺混合瘤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辛辣腌熏食物忌过量:忌食过量辛、辣、腌、熏类等有刺激性食物。忌霉变、烧焦食物,忌生硬坚固难咀嚼食物。

3、保持口腔健康,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及炎症。口腔炎症及病菌长期刺激腮腺,易导致疾病。

腮腺混合瘤是什么样的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青壮年。肿瘤位于耳垂下方,较大时,即伸向颈部。肿瘤呈硬结节状,有时其中一部分发生囊性变而间有较软的结节。肿瘤与皮肤或基底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生长缓慢,可数年或十余年不发生变化。如发生恶变,肿瘤常突然生长迅速,并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晚期的恶变肿瘤可破溃,出现疼痛或面神经麻痹等症状,并在颈侧区有淋巴结转移。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如肿瘤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考虑有恶变之可能。

1.肿瘤突然增长迅速加快,

2.移动性减少甚至固定,

3.出现疼痛或同侧面瘫等。

腮腺混合瘤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腮腺混合瘤多见于中年。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生长缓慢,病程可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肿瘤多表现为耳下区的韧实肿块,表面呈结节状,边界清楚,中等硬度,与周围组织不粘连,有移动性,无压痛。

1、戒烟:包括一手烟和二手烟。大家每天都会听到吸烟会引起肺癌的报道,其实吸烟是所有危险因素中导致肿瘤第一位的因素,它可以导致除肺癌之外的数十种肿瘤,而不只是肺癌。吸二手烟同样会导致肿瘤的发生。

2、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均衡的饮食可以大大降低患腮腺混合瘤的风险,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都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这对于修复我们体内每天产生的损伤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十字花科类是众多蔬菜中抗癌效能最高的食物。

3、减少酒精的摄入:过量饮酒是很多肿瘤的高危因素,少量的饮酒特别是红酒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还是很有帮助的。

4、加强体育锻炼:每天30 分钟,一周5天的体育锻炼对于预防腮腺混合瘤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锻炼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只要坚持就有意义。

腮腺肿瘤手术前应准备什么

1.肿瘤的包膜常不完整,有时瘤细胞可侵入包膜或包膜外组织,若切除不彻底则将复发。故手术时不宜采用剜除肿瘤的方法而应将肿瘤连同其周围的腮腺组织一并切除。如有恶性变,应按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处理。

2.腮腺混合瘤应早期手术切除,以防恶变;术前不宜作活体组织检查,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剜出术,须将肿瘤连同包膜和肿瘤周围的正常腮腺组织足够地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复发者易恶变。

3.手术时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可在术前经腮腺管注入美蓝使腮腺染成蓝色,有助于识别面神经。若需切除腮腺深叶,应显露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并细致分离。如已有恶变,应施行根治性腮腺全部切除术,包括面神经支在内。

相关推荐

手术治疗腮腺肿瘤必须遵守两个原则

外科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唯一有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彻底是治愈的关键。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证面神经不受损伤,特别是颞面干;二是禁忌弄破肿瘤包膜,否则会导致瘤细胞种植复发。 腮腺良性肿瘤的标准术式是保存面神经,将腺叶及肿瘤一并切除。由于腮腺外形不规则,具有多个突起,不可能把腺叶组织全部切除。因此常需依据肿瘤在腺体内的位置及术中情况来决定切除范围。在手术前可从腮腺导管注入1%亚甲蓝染色,使腺体呈淡蓝色,而神经呈银白色,极易辨认。 手术时绝对禁忌作顺包膜剥离的肿瘤剜出术。混合瘤包膜厚薄不

何谓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良性混合瘤是最常见的涎腺肿瘤,31~40岁的女性好发,但也可见于儿童和老年人,男女皆可发病。因肿瘤中含有上皮组织、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组织学形态呈显著的多形性及混合性,故命名为多形性腺瘤或混合瘤。实质上肿瘤仅来源于上皮组织,黏液软骨样组织系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形成,因而,"混合"一词意指组织形态学的多样性,而不表示其组织来源。头颈部及皮肤混合瘤可以恶变。恶性混合瘤主要分为两大类。①较常见的第一类可看做是先存良性混合瘤的恶变,这种情况可发生于约5%~10%的患者中,其临床提示指征为:长期存在的肿瘤生长突

血管瘤疾病的几种常见类型啊

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这种疾病有很多的类型,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常发生于不同的群体,它们对患者的危害也不一样,患者应积极自查,出现症状表现及时就医。 1、草莓型血管瘤 颜色鲜红至暗红,由皮肤表面向外生长突起,类似草莓状,特点是有一段时期的增长然后再逐渐停止生长,称作草莓型血管瘤。 2、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分,既可位于体表,也可发生于各种内脏器官,尤其以四肢,躯干和腮腺多见。瘤体皮肤可正常或呈暗蓝色,触之柔软似海绵,按压肿块可被压缩,患者自诉患肢沉重、酸痛,活动后明

腮腺淋巴瘤是怎么引起的

很多学者研究发现腺淋巴瘤的发生与吸烟有关。俞光岩等 对128 例腮腺腺淋巴瘤吸烟吸进行调查,并与136 例腮腺混合瘤作对照,结果发现腺淋巴瘤吸烟比例(96. 9 %) 明显高于混合瘤(24. 3 %) ,对男女患者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相同,认为吸烟与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关于吸烟诱发腺淋巴瘤的机制,俞光岩 认为,烟焦油中含有苯芘、砷等有害刺激物,这些物质长期作用于淋巴中迷走涎腺组织,导致这些组织导管上皮增殖,发生瘤变,并推测这些刺激物可能是通过作用 于口腔或口腔黏膜后通过淋巴引流到腮腺淋巴结中的迷走涎

耳后淋巴结肿大

耳后淋巴结肿大怎么回事呢,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对这样的问题,也是要从病因说起,引起这样的疾病,也都是因为一些感冒引起,这样的疾病,一般都是小儿爱患有,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也都是要进行及时治疗最佳,同时要选择适合小儿治疗方法。 那耳后淋巴结肿大问题上,我们也都是要先了解它,才能够在治疗,这样对患者才会帮助,那什么是耳后淋巴结肿大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什么是耳后淋巴结肿大? 在人们生活中常有人在患感冒或其它感染后,颈部、耳后、腋下或腹股沟处可出现如玻璃球大小的结节,局部红肿压痛,按之坚硬,这就是患了淋巴结炎

突眼症如何诊断

1、非湿润性突眼 也称为良性突眼,较常见。眼征有以下几种表现: (1)眼睑裂隙增宽征 (2)眼内侧聚合不能或欠佳 (3)眼向下看时,上眼睑固后缩而不能跟随眼球下落 (4)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 2、浸润性突眼 称恶性突眼又称分泌性突眼。较少见,病情较严重,可见于甲亢不明显或无高代谢征的患者中。突眼度常在19cm以上,甚达到30cm因眼肌麻痹或轻瘫可出现,眼球活动受限复视和斜视,由于高度突眼,眼闭合不良,球结膜,角膜常暴露,易引起角膜炎和溃烂,如治不及时,病情发展到造成角膜混浊或穿孔以至失明,常见患者

腮腺混合瘤可能是哪些疾病

(1)急性腮腺肿胀: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主要见于脱水(高热、进食困难、恶液质等)至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等情况下,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细菌经腮腺导管逆行感染而致,病原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单侧患病,患者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腮腺区疼痛剧烈,肿胀,触痛明显,脓肿形成后,相应部位有可凹性水肿。 腮腺淋巴结炎:是腮腺被膜下或腺体实质内淋巴结的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相似,但病情较轻,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有时可在腮腺周围找到原发灶。如磨牙根尖周炎、外耳道的化脓性感染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

腮腺肿瘤术后应如何饮食

一、腮腺肿瘤术后饮食:一般而言,腮腺肿瘤手术过后,患者的日常饮食不当会刺激伤口,使伤口得到感染,危害健康。手术后伤口加压包扎,导致患者伤口疼痛,张口及咀嚼困难,患者因此减少进食,可告诉患者这是暂时性的,松开包扎后可恢复。在此期间进高热量、高蛋白、无渣不含纤维素的温凉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勿食酸性食物,尽量减少咀嚼,少食多餐。做手术后饮食还要特别注意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1、新鲜、易消化食物为主:应以新鲜、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为主,新鲜蔬菜、水果每餐必备。禁酸饮食,如橘子,杨梅,青苹

各类血管瘤有什么症状

一、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 发生率约占新生儿的1%,多在出生时即存在,呈较小的红色斑点,以后逐渐增大,常高出皮肤,颜色鲜红,呈分叶状,形如草莓或杨梅。生长部位多见于头面部、躯干。 二、毛细血管瘤的症状 初生时患处有点状或成片大量毛细管凸出皮肤外,表皮高低不平,发展特快,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在短暂的时间(半岁)内,将会使已患血管瘤的器官或周围的器官遭到破坏,少部分可快速发展为混合型血管瘤。 三、鲜红斑痣的症状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

草莓状血管瘤的症状是什么

发生率约占新生儿的1%,多在出生时即存在,呈较小的红色斑点,以后逐渐增大,常高出皮肤,颜色鲜红,呈分叶状,形如草莓或杨梅。生长部位多见于头面部、躯干。 初生时患处有点状或成片大量毛细管凸出皮肤外,表皮高低不平,发展特快,如不及时治疗和控制,在短暂的时间(半岁)内,将会使已患血管瘤的器官或周围的器官遭到破坏,少部分可快速发展为混合型血管瘤。 鲜红斑痣又称葡萄酒样痣或毛细血管扩张痣,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好发于面、颈和头皮,大多为单侧性,偶为双侧性,有时累及粘膜。损害初起为大小不一或数个淡红、暗红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