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主运动的检查有哪些
不自主运动的检查有哪些
一、病 史
注意不随意运动的性质、范围、时间、诱因,是静止性还是运动性,休息后是减轻还是加重,运动开始时是否特别困难,服什么药物有效,以及所伴随的症状。
1、震颤 对于以震颤为主要病史的应注意与情绪,过劳、惊恐、生气、怯场、剧烈运动的关系。是静止性震颤还是动作性震颤、先天性震颤,有无家族史。有无帕金森病,脑炎,动脉硬化,脑梗死,多系统萎缩,肝豆状核变性,多发性硬化、心功能衰竭,有无一氧化碳、锰、汞及铅等中毒史,有无伤寒产经梅毒感染史,有无利血平,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药物使用史及应用时间和量,有无代谢中毒性疾病如肝硬化、尿毒症等,以及遗传史。
2、舞蹈样运动 对于以舞蹈样运动为主的不随意运动病史中应注意激动、精神紧张、疲劳、体力活动时是加重或减轻,安静时情况,有无颅内疾病如炎症、血管病、肿瘤等;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梅毒、中毒、恶性贫血、肝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药物中毒发应如抗精神病类药物;遗传性舞蹈病及原因不明性舞蹈病;是否妊娠。
3、手足徐动症 有无新生儿窒息、核黄疸,发育迟缓如起坐行走、说话的时间较晚。成年人注意基底节区血管性病变、脑肿瘤、慢性肝性脑病,是否应用抗精神病药物过量引起。
4、扭转痉挛 注意基底节疾病,肝豆状核变性,脑炎后遗症,有无服药史等。
5、肌阵挛 注意头部损伤,脑血管病,肿瘤,变性疾病,多发性肌阵挛病、脑缺氧,代谢性或中毒性脑炎。
6、肌束震颤 注意有无运动神经元病、脊髓或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甲状腺毒性病,重度贫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
7、肌痉挛 注意脑部病变如局限性癫痫发作,三叉神经痛性面肌痉挛等,有无破伤风、手足搐溺症、士的宁中毒、狂犬病及特发性疼痛如小腿三头肌突发的强直性疼痛等病史。
8、基底节钙化 注意家族史、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二、体格检查
不自主运动的体格检查极为重要,多依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来诊断不自主运动以及是那种类型的不自主运动。查体时注意。
1、震颤 是身体的一部位还是全部,是循一定方向、不自主的、节律性还是无节律性的颤动,是静止性震颤还是动作性震颤。
2、舞蹈样运动 注意检查头面部和肢体及躯干,上肢重还是下肢重,注意耸肩、转颈、伸臂、摆手、伸屈手指。注意肌张力,是否妊娠等。
3、手足徐动症 注意手足扭转运动、肌张力,肌痉挛时的肌张力,肌松弛时的肌张力,随意运动时和安静状态时的肌张力。
4、肌张力改变 注意肌强直是齿轮样或铅管样强直还是折刀样,是变换不定的肌张力,还是游走性肌张力增高或降低发作,与情绪激动,安静休息时或睡眠时情况。
5、肌阵挛 是节律性肌阵挛或非节律性阵挛。
6、肌束震颤 注意部位如手、臂、股、舌。躯干与小腿肌或四肢、颜面等部位,震颤的性质,范围,幅度、频度及时间等。
7、M痉挛 阵挛性肌痉挛还是强直性肌痉挛等。
三、辅助检查
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下行纤维,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周围神经以及各部的病变都可引起不自主运动。其表现多种多样产生不自主运动主要和锥体外系的功能失调有关。临床上辅助检查应围绕着上述解剖位置进行检查。所以除了血、尿、便常规、风湿、类风湿、血沉、等外还应根据情况选择脑或脊髓CT、MRI、肌电图、和(或)肌肉、神经活检等。
不自主运动的临床表现
1.抽搐:肌肉快速、重复性的,阵挛性的或强直性的无意收缩,常为一组或多给肌肉同时产生,有时在面部或肢体对称部位出现振幅大且不局限,多由一处向他外蔓延,频度不等,无节律性,受体内外因素影响,伴有躯体不适及其它异常感觉,客观检查无异常所见。
2.痉挛:为肌肉或肌群的断续的或持续的不随意收缩,系因脑或脊髓的运动神经元或神经肌肉的异常兴奋所致。某些痉挛可伴肌痛、肌强直和或不自主运动及头、颈、肢体、躯干扭转畸形等。呈继续的节律性肌收缩,间有肌松弛者称阵挛性肌痉挛;较持久的肌收缩则称强直性肌痉挛。大部分痉挛属于此种。
3.震颤:是由于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关节不自主的、快速节律性运动,这种运动可有一定方向,但震幅大小不一,以手部最常见,其次为眼睑、头和舌部。
4.肌阵挛:为肌肉或肌群突发的,短促的闪电样不自主收缩。可见于正常人,病理性肌阵挛分为节律性和非节律性两种,以前者多见。
5.舞蹈样运动:是一种无目的,没有预兆的无规律、不对称、幅度不等的快速的不自主运动。头面部舞蹈运动表现为皱额、瞬目、咧嘴、舌不自主伸缩、摇头晃脑等转瞬即逝的怪异活动。常影响说话,在肢体表现为无一定方向的大幅度运动,患者常难以维持一定的姿势。
6.手足徐动症:又称指划运动。以肌强直和手足缓缓的强直性伸屈性运动为特点,可发生于上肢、下肢、面部和头颅。通常以上肥远端和面部最明显。患者的手指常出现不规则的“蠕动样”徐动性运动,掌指关节过度伸展,诸指扭转,可呈“佛手”样的特殊姿势。参与徐动性动作的肌肉张力增高。下肢受累时,行走发生困难,诸趾扭转,拇趾自发性背屈。患者呈现各种奇形怪状的不自主动作。舌头时而伸出,时而缩回。头部向左右两侧扭来扭去,有时咽肌受累而发生吞咽和构音困难。这些不自主动作于安静时减轻,睡眠时完全停止,精神紧张或随意动作时加重,但感觉正常,智力可有减退。
7.扭转痉挛:又名变形肌张力障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是躯干的徐动症。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近端或躯干顺躯体纵轴畸形扭曲为特征,肌张力在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正常。
其它不自主运动还有偏侧投掷运动、肌纤维震颤,肌束颤动和肌纤维颤动等。
扭转痉挛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多数在5~15岁缓慢起病,首发症状大多是侧下肢的轻度运动障碍,足呈内翻跖曲,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缓慢持续的不自主扭转性运动以躯干和肢体近端为最严重,引起脊柱前凸和骨盆倾斜。不自主运动累及颈项和肩胛带肌时,出现斜颈累及面肌及咽喉部肌肉时,引起面肌痉挛和构音困难。
扭转痉挛在作自主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完全消失。肌张力在扭转动作时增高,扭转运动停止后则转为正常或减低,隐性遗传型扭转痉挛多呈进行性发展,预后不良,多于起病后若干年死亡,但部分患者可长期不进展,甚至可自行缓解。
不自主运动的病因
【病因和机理】 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下行纤维、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周围神经以及肌肉各部的病变均可引起不自主运动。如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动痉挛由新纹状体病损引起;节律性与局限性肌阵挛与下橄榄核、齿状核及红橄榄束的损害有关:舞动运动为对侧脑底核的病变所致;震颤可由纹状体、小脑及小脑有关的结构或额叶病变引起;肌束颤动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变等。不自主运动可因生理或精神因素引起,但大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主要见于感染、中毒、变性、遗传和家族性发育异常等疾患,也可见于脑血管病、外伤、肿瘤等。
痉挛性斜颈有哪些并发症状
痉挛性斜颈极少发生并发症,但是有少数病人有肌张力障碍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手足徐动症:手足徐动症为手足缓慢不规则扭动。
2、面肌痉挛: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3、眼睑痉挛:眼睑痉挛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不自主的面神经支配区肌肉的痉挛和抽搐。给患者经审核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也极其影响美观。
4、不自主运动:不自主运动为随意肌的某一部分、一块肌肉或某些肌群出现不自主收缩。是指患者意识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动作。
不自主运动的常见种类有哪些
不自主运动的常见种类有: (1)震颤。 (2) 舞蹈样动作。 (3) 手足搖振。
关于头部为何经常不自觉地晃动?的问题
引起这种不自主运动的情况多考虑是由于中枢性疾病所导致的,如脑动脉硬化,帕金森,小脑功能损伤等。 建议到神经内科进行面诊,结合具体的症状及相关的检查如血压,CT,血脂及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
不自主运动如何治疗呢
不自主运动用什么药治疗回答者:任立存病情分析:你好,从你谈到的情况来看考虑是帕金森病指导意见:帕金森病或者帕金森综合症震颤的表现应该是静止性震颤,也就是说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运动时减轻或消失,而且通常左右不对称,一般通过典型症状就可明确诊断。可以尝试服用金刚烷胺、左旋多巴或美多巴、息宁等。
不自主运动回答者:赵洪顺你好,建议您可以去三甲基医院做神经内科,明确诊断在对症药物治疗!愿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帮助!不自主运动回答者:姚新太您好;考虑是抽动症所致
面部抽搐多为以下几种疾病引起
如果您有面部抽搐的症状,可以根据以下症状进行对症诊断:
1.原发性面肌痉挛:为单侧面部的不自主抽动,抽动范围为眼睑至嘴角部分区域,时轻时重,遇风及休息不适时明显加重。
2.有面神经损伤或面神经炎病史,常伴有瘫痪肌的挛缩或连带运动(如张口时眼睛不自主闭合),在露齿时,抽搐侧的面肌并不收缩,而健侧面肌收缩正常,口角歪向健侧。
3.脑桥小脑角病变 多为听神经鞘瘤及桥小脑角囊肿引起,少数为其他肿瘤及蛛网膜炎引起,来院就诊时需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可确诊。
4.癔症性眼睑痉挛:常见于中年以上女性,痉挛仅局限鱼眼睑,抽动时双侧同步,但并不累及颜面下部面肌。
5.习惯性面部抽动 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短暂的强迫性面肌运动,呈双侧性,肌电图检查出现的肌收缩与自主运动时所产生的一样。
6.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 可有面肌的不自主抽动,但均为双侧性,且伴有四肢类似的不自主运动,可以鉴别。
7.局限性癫痫 面肌局限性抽搐亦可能为局限性运动性癫痫,但其抽搐幅度较大,并往往累及颈、上肢甚至偏侧肢体,或出现典型的大脑皮层运动区顺序扩散的局限性癫痫发作。仅仅局限于面部肌肉者并不多见,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波。
大拇指抽搐怎么回事
大拇指抽搐怎么回事:
自主运动或称异常运动,为随意肌的某一部分、一块肌肉或某些肌群出现不自主收缩。是指患者意识清楚而不能自行控制的骨骼肌动作。临床上常见的有肌束颤动、肌纤维颤搐、痉挛、抽搐、肌阵挛、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扭转痉挛等。
【病因和机理】 大脑皮质运动区及其下行纤维、基底节、脑干、小脑、脊髓、周围神经以及肌肉各部的病变均可引起不自主运动。如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动痉挛由新纹状体病损引起;节律性与局限性肌阵挛与下橄榄核、齿状核及红橄榄束的损害有关:舞动运动为对侧脑底核的病变所致;震颤可由纹状体、小脑及小脑有关的结构或额叶病变引起;肌束颤动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变等。
不自主运动可因生理或精神因素引起,但大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主要见于感染、中毒、变性、遗传和家族性发育异常等疾患,也可见于脑血管病、外伤、肿瘤等。
儿童脑瘫的类型有哪几类
脑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第一、有着不自主运动的手足徐动型脑瘫,有时也叫做运动障碍型脑瘫,第二、肢体僵硬无力的痉挛型脑瘫。
第一、运动障碍型脑瘫:患儿会表现出另外一种不自主的运动。即手足徐动型脑瘫,这类患儿有持续的不自主运动,即使是在努力安静坐着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不自主运动影响了脑瘫儿童想完成的所有动作,如行走或者用双手做事等;
而运动障碍的另一中共济失调型脑瘫,这类患儿在安静地坐着的时候没有不自主的动作,但是他主动运动的动作会非常笨拙,难以完成动作。
第二,痉挛型脑瘫患儿,这类患儿运动少,幅度小,事实上经常难以活动。导致很多患儿出现瘫痪的症状。如,偏瘫儿童是身体的一侧受累,也就是说右侧手臂和右腿,或者左侧手臂和左腿。
另外,痉挛对上肢的影响往往比下肢严重,所以偏瘫儿童基本上都能走路,但有时手功能会很差,患侧手只能简单用作支撑或者对健侧手起到辅助作用。双瘫儿童的下肢受累比上肢严重,双瘫在早产的孩子中比较多见。三个肢体受累的叫做三瘫,单瘫是指一个肢体受累。痉挛型四肢瘫儿童所有的肢体都严重受累。四个肢体都受累的在有些情况下又叫做重复偏瘫,但是上肢受累比下肢严重。
迟发性运动障碍诊断鉴别
根据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或长期服用抗抑郁药,抗帕金森药,抗癫痫药或抗组胺药史,服药过程中或停药后3个月内发生运动障碍,表现节律性刻板重复持久的不自主运动。
鉴别诊断:
1.药源性Parkinson综合征:因DR被抗精神病药占据或阻滞,内源性DA不能与DR结合,虽亦有服抗精神病药史,但不自主运动表现肌强直,运动减少及动眼危象等。
2.Huntington病:根据遗传史,舞蹈症及痴呆等三主征,与TD不难鉴别,HD患者亦常用抗精神病药,若出现静坐不能或重复刻板不自主运动提示并发TD。
3.Meige综合征:是常见的口部运动障碍,完全型除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尚有眼睑痉挛;非完全型只有口面,舌,咽和下颌肌张力障碍,或仅有原发性眼睑痉挛;无服抗精神病药史。
4.扭转痉挛:表现快速,刻板重复的不自主运动,无服用抗精神病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