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发热预防

小儿发热预防

谨防环境因素造成宝宝发热

环境和人为因素也会引起小儿发烧,如寒冷冬季门窗禁闭,室温过高,加之小儿穿着过多或被褥过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立即减少衣物或少盖被子,多饮水,1—2小时后体温就可恢复正常。——三分寒

因此,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小儿发烧时不要惊慌失措,急急忙忙地吃药、打针,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而是应沉着冷静地观察病情,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

警惕季节变换为宝宝增减衣物

每当季节变换或是寒流来袭,许多宝宝开始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状,在此时间内要及时为宝宝增添衣物,做好感冒预防。

打预防针前后要注意宝宝体温

宝宝打预防针前一定要检查宝宝是否有发热和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尽量选择宝宝身体健康状态最佳的时候,这样疫苗反应不会和生理疾病混淆,同时宝宝身体状况好对疫苗的反应也会最低。

宝宝打完针后给他多喝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多喝水有助于排出身体的毒素,会让身体恢复得快些。特别是有发烧时更加要多喝,宝宝不会说话,但是哭得和平时不一样,家长就要多注意了。

还有就是针口不要碰到水,打完针的当天如果不是很热的话,建议擦身比洗澡好些,以免针口进水发炎。

专家锦囊:几招简单的退烧法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如何防止小儿发热

对于预防幼儿发烧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你提到预防幼儿发烧的问题,为你解答如下。夏季小孩容易发烧,家长决不可掉以轻心。由于天气很热,许多小孩子常常是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别以为都是暑热造成的。只要孩子不想吃饭,懒得动弹,就要怀疑是否发烧,用体温计测一测,一旦发烧就应引起注意,及时查找原因。

小儿夏季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怕冷、咳嗽、头痛等症状,如果热度不高,在39摄氏度以下,家里还可以对付。让孩子多睡觉,多喝水,吃点感冒药,休息几天就会好的,不必太紧张。孩子高烧在39摄氏度以上则应怀疑是小儿肺炎,剧烈的咳嗽、高烧持续不退,严重者还会出现抽风,应立即送医院求治。许多人以为肺炎是发烧“烧”出来的,这种看法不对,因果关系颠倒。最值得警惕的还有一种由细菌性痢疾引起的发烧,热度很高,一旦出现昏迷,则可能是菌毒血症的表现,应及时送院抢救,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对付小儿发烧,目前一般家庭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服用退烧药物,二是采取外部降温。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值得提倡。发烧是人体与病菌抗争的一种免疫反应,病菌在相对高温下容易被杀灭。许多人有“发热恐怖症”,对肌体有保护作用,但家长往往怕儿童烧出什么毛病来,不时地给孩子服退烧药,结果。即使暂时降了下来,一会儿也会再度上升。正确的方法是应及时给孩子补充一定的营养和充足的水份。如果确实需要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也要按医生的处方严格执行。

预防腰腿痛可常揉耳朵

你知道吗,没事揉揉耳朵,不仅可防腰腿痛、乳腺疾病,还可有效防治头痛、头昏、健忘、小儿发热,而每天艾灸足三里穴,能缓解胃痛、腹泻、便秘!一提到针灸按摩,很多人都觉得很神秘,以为非专业医生不能掌握实施。其实,普通人只要稍加练习,都能掌握几招简单实用的针灸按摩窍门。这些小招数虽然未必招招立竿见影,但勤加练习,不仅可养生健体,还能防治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病痛。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料理”耳朵全身受益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有64种病症为针灸适应症,针灸的镇痛、镇静、兴奋和保健作用得到了医学界的普遍承认。现代研究证实,针灸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一定的促进与调节作用。除此之外,针灸还可提高机体自由基代谢、糖脂肪代谢等新陈代谢能力,促进组织细胞生长繁殖,从而起到保健防衰的作用。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当人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相关穴区有反应,出现脱屑、水泡、丘疹、充血、硬结、疣赘、色素沉着等症状,人们也会感觉到有压痛点。刺激这些相应的反应点及穴位,可以缓解相应脏腑器官的病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那么对于那些不太熟悉耳穴的人,该如何通过料理耳朵来养生护体呢?只需要平时多按摩一下耳朵,时不时捏一捏、摸一摸,对很多常见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这里介绍几个简易的“小动作”:

1.摩耳轮:以拇指、食指沿外耳轮上下、来回摩擦至耳轮发热为度。

作用:防治感冒,治疗失眠、耳聋。

2.摩对耳轮:以拇指、食指沿对耳轮上下、来回摩擦至对耳轮发热为度。

作用:防治颈、腰腿痛,治疗甲状腺、乳腺疾病。

3.提捏耳垂:用双手提捏耳垂,至耳垂发热为度。

作用:辅助治疗头痛、头昏、健忘、小儿发热;预防感冒;明目、聪耳、美容作用。

小儿发热居家护理

小儿发烧家庭护理小知识

小儿感冒是冬季最常见的疾病,大多由病毒引起,会有一个过程,爸爸妈妈们不要盲目地用药治疗,可采取中医清热解毒的方法,这样更安全可靠。另外,宝宝发烧时,该给宝宝怎样的家庭护理呢?

1、减少衣被。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对于许多小婴儿来说,只要减少衣被就能使体温降低。

2、温水擦身或泡澡。在注意保暖、不要受凉的情况下,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分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3、多喝水。给宝宝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配合服用维生素C,或者多吃富含维C的水果,能有效促进宝宝感冒痊愈。

4、物理降温法。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妈妈也可以选择给宝宝使用小儿退热贴。

小儿风湿热预防

风湿热的预防可分为初次发作和复发的预防两种,A组溶血性链球菌初次感染后,风湿热的发病率约1‰,而早期发现链球菌比较困难,故预防风湿热初次发作不易办到,只有对确诊为链球菌感染的患者进行早期青霉素治疗,风湿热患者在发生链球菌感染后易致复发,风湿热第一次发作后头3年内的复发率大约为75%,每次复发加重心脏损害,故防止链球菌感染对预防风湿热复发十分重要,预防的方法如下述。

1.初次发作的预防

上呼吸道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猩红热,扁桃体炎,咽炎是风湿热的诱因,故预防初次风湿热发作必须予以重视,并给予适当的治疗,由于A组病毒所致的临床表现也可由其他细菌引起,有必要在没有经过治疗之前作好咽培养,此时,几乎全部可得A组链球菌生长阳性结果,如第一次咽培养阴性,而临床上仍怀疑为链球菌感染时,应再做第二次咽培养。

为了达到预防初次风湿热发作的目的,治疗链球菌感染应在确定链球菌感染之后立即开始:

①肌注苄星青霉素G,体重25kg者则用120万单位,肌注1次。

②或肌注青霉素40万单位,每日2次,共注10天。

③如对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30mg/kg/d,每日不超过1g,共用10天,磺胺类药仅对预防复发有效,不用于治疗链球菌感染。

2.复发的预防

患风湿热者,如果发生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则风湿热复发的危险性很大,不管有无明显的症状,均可引起复发,即使积极治疗有症状的感染,预防还可能失败,因此,预防风湿热复发能否成功,取决胜于持续的预防措施,而不是单靠对急性链球菌咽炎急性发作时的治疗,故对有过风湿热,患过舞蹈症,风湿性心脏炎者均应给予长时间的持续性预防措施。

小儿感冒用药别太早

用药别太早:孩子刚刚流点清鼻涕,或者咳嗽两声,家长就立即给吃上药或马上看医生,而且大多数家长愿意选择患儿很多的大医院。结果,本来无碍的轻微感冒,可能由于“保暖”太过,或者周围都是有病的孩子交叉感染,而变成重感冒。所以如果孩子不发烧,吃、拉、撒都正常,不要急于吃药和看医生。

慎用退热药:有些家长一发现孩子发烧就急着用退热药,其实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成长发育。只有当体温超过39度时,可配合使用退热药;但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如阿司匹林虽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但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或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主张用这种药。在服用退热药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副作用。

忌用抗生素:小儿感冒多是由病毒所引起,使用抗生素往往无效,但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小儿怎样正确服用感冒药

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对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也有好处。所以,孩子低热时不要急于退烧。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安乃近滴鼻液、扑尔敏片、小儿退热栓等,退热后要停用。不要使用复方阿司匹林,因为他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常用的抗病毒有三氮唑苷、板蓝根冲剂、双嘧达莫等,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给患儿合并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个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

无论用何种药物,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多喝开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3岁以下小儿肝、肾还未发育成熟,不要口服或注射扑热息痛;小儿或其家庭成员有解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退热药不要和小苏打、氨茶碱等碱性药同时服用,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小儿发热病因

1.短期发热(发热<2周)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2.长期发热(发热≥2周)(1)感染性发热1)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2)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4)脓肿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2)非感染性发热1)风湿性疾病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近年随着链球菌感染被及时控制,风湿热现已较少见。其他引起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血清病、皮肌炎、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韦格恶性肉芽肿及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等。2)组织破坏或坏死恶性肿瘤,以白血病最常见,其他有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神经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尤文肉瘤等;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内出血吸收过程、血管栓塞等。3)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产热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散热减少见于广泛性皮炎、大量失水、失血,中暑、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包裹过多等。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疾患如颅骨损伤、大脑发育不全、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暑热症、中毒性脑病、脑炎后遗症及间脑病变等。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功能性低热、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6)其他药物热、药物中毒(如水杨酸、阿托品)、输血或输液反应、高钠血症(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炎性肠病及免疫缺陷病等。3.慢性低热(长期低热)指起病较缓,体温在37.5~38.0℃,持续4周以上者。40%为感染性发热,57%为非感染性发热,3%原因不明。首先要除外结核病,包括肺结核;慢性低热常由感染后引起,如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及其他感染后发热,并要寻找是否存在慢性病灶或小脓肿,如慢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鼻窦炎、龋齿、牙龈脓肿、肛周脓肿等。慢性低热的非感染性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风湿性疾病、炎性肠病(克隆病及溃疡性结肠炎)、血液病、夏季低热、蛋白质摄入过高及测试体温时间过长等。除外以上病因,如仍然找不到低热原因,但患儿又无任何病态,只需随访观察,低热可在数周后自行降至正常。

相关推荐

小儿发烧抽搐当心是癫痫前兆

小儿发烧抽搐当心是癫痫前兆——通常小儿发烧抽筋多发生在高热后6小时以内,表现为小儿突然全身抽动,手脚和面部的肌肉抽动特别明显,并常同时有两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转向一侧或后仰。由于喉部肌肉痉挛,气道不畅,还可有屏气甚至口唇青紫。抽筋一般在几秒钟或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然后进入昏睡状态,严重者可持续抽筋几分钟或反复发作。急诊科专家提醒大家,小儿发烧抽搐当心是癫痫前兆。 小儿发烧抽搐当心是癫痫前兆——一般小儿高热抽搐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高热抽搐,又称为“高热抽风”,“急惊风”,可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6岁以下发生率

小儿服用感冒药的注意事项

小儿服用感冒药的注意事项 1、尽量别输液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甚则引起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2、禁用成人药 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后,经常给孩子服用成人感冒药,殊不知,因为小儿特殊的体质,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

小儿发热推拿怎么做呢

1、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功用:醒脑、镇惊、安神。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2、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3、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手法:以拇

小儿发热的检查有哪些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降低,多为病毒感染。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为细菌感染。外周血中有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病毒感染。幼稚细胞则提示白血病。 (2)长期发热患儿血培养,检查C-反应蛋白、前降钙素原、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肝肾功能、肥达反应、外斐反应、嗜异性凝集试验、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还应做结核菌素试验。 (3)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考虑为消化系统感染者。 (4)尿常规当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检查。 (5)脑脊液检查当小儿高热伴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中枢神经系统

小儿服用感冒药的注意事项

1、尽量别输液 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治感冒效果好,但是这种治疗方法也有不少不良反应,甚则引起交叉感染。其实,对于有发热的孩子,最好是根据病情合理选择用药的方式,原则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2、禁用成人药 有些家长在孩子感冒后,经常给孩子服用成人感冒药,殊不知,因为小儿特殊的体质,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 3、用药别太早 孩

三岁小儿发热怎么办

1、给宝宝量体温 首先要确定宝宝是否发烧。幼儿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当幼儿的耳温或者肛温超过38℃时,就可视为有发烧现象,不过,有时一些外在因素也可能引起幼儿体温的上升,比如刚洗完澡、刚喝完奶、周围环境太热等等,所以,在幼儿体温升高的时候,首先要排查一下,看是否是因为上述偶然因素导致的体温上升。 (1)测量腋温比肛温好:因肛温必须插入肛门内,对宝宝较具刺激性,腋温则较温和。 (2)三岁以下宝宝适用水银温度计或耳温枪:耳温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水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 (3)使用前将

小儿发热有哪些症状

多数小儿发热尤其是急性传染病发热,可分三个阶段:体温上升、高热持续和体温下降。 (1)体温上升(寒颤)期:其临床表现则为皮色苍白,体表温度下降,病人感觉发冷,严重者感到恶寒,继而出现“鸡皮”和“寒颤”。与此同时由于肌肉的收缩和肌张力升高,肝糖原分解,代谢增强,从而产热增多,体温不断上升,直至血液温度达到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为止。 (2)高温持续(高热)期:此期病人表现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又开始活动,故出现皮肤发红,自觉燥热,呼吸加快,出汗增多,以蒸发水分散热。 (3)体温下降(退热)期:此期病儿表现出汗,

小儿发热腹泻如何缓解

孩子的健康状况是备受家人们关注的,那么小儿发烧后腹泻怎么办?发烧确实是很容易导致腹泻现象出现的,因为腹泻是排毒的一种,只有将体内的毒素都排出来,才能让身体恢复到正常的状态。不过不管是发烧还是腹泻,都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缓解和调理,避免病情加重。 针对发烧的有效方法: 1、75%稀释酒精擦拭:这种方法虽然有效果,但牛妈还是担心高烧和酒精的过于刺激,带来不好的反应,所以牛妈用过一次后再也没有用过,而是代替用低于体温的水擦,带走一些体温。 2、藿香正气水敷肚脐眼:有几次,孩子烧到面红耳赤,超过了38度5,用

小儿发热饮食要易消化

最重要的是补充水分 生病时,最优先的是补充水分,宝宝的身体比大人更需要水分,但是保持水分的机能还没发育成熟。发烧、腹泻、呕吐等症状,容易造成水分流失而引起退水症状。可以让小孩喝凉开水、麦茶、宝宝用的电离子饮料、果汁等饮料。也可以喝母乳、牛乳。(牛奶不需要稀释) 如果有食欲请喂食容易消化的食物 病情最严重的时期,身体忙着与疾病战斗,没有空处理食物的消化。不想吃的时候不用勉强吃,只要补充水分即可。症状减轻后,自然会有食欲。为了不造成消化负担,请喂食容易吸收的食物。容易消化的食物指的是纤维与油脂少、松软的食物。

小儿发烧预防

在应用退热药的同时,还可进行物理降温,有条件的应将病儿安置在有空调的室内。在额部、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处用温湿毛巾敷一下。重者,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另外,发热期间要让病儿好好卧床休息,切不可热刚刚退就让病儿起床活动。发热时,小儿体能消耗很大,退热时出汗又多,因此,必须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鼓励孩子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吃一些米汤、稀粥、豆浆、牛奶、面条等流质饮食。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千万不可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