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尾骨疼怎么办 补充维生素D
生完孩子尾骨疼怎么办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补钙时一定要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钙片,或者另外再适当补充维生素D,来帮助钙的吸收,以缓解生完孩子后尾骨疼痛的症状。
生完孩子尾骨疼是怎么回事 缺钙所致
产后女性一般会丢失8%-10%的钙含量,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因为哺乳期的妇女要将体内的钙转移到婴儿身上,可产后女性,在月经未复潮前骨更新钙的能力较差,乳汁中的钙往往会消耗过多体钙;如果饮食中钙供应不足,母体就要动用自身骨骼组织中的钙来维持乳汁中钙的稳定;导致缺钙而诱发尾椎骨疼、腰疼、牙齿松动、全身酸痛等症。
生完孩子尾骨疼怎么办 中医调理
气血两虚等原因也可能会引起尾骨疼痛,此时可以选择中医中药调理来使身体恢复,以减轻尾骨疼痛。具体可以补气养血为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针灸等的治疗。
生完孩子尾椎骨疼是怎么回事呢
突出的表现是在产后仰卧、坐位或用力如厕时,感到脊柱最下端疼痛,特别是坐在硬东西上时尤为加重。尾椎位于脊椎骨的最下段,尾骨对人体有很重要的功能与作用,但是我们的尾椎骨脂肪层少,不像臀部那么多肉,很多人会出现坐下的时候尾椎骨疼痛症状,到后期连蹲下来都会疼。造成产后尾椎骨疼的原因包括有尾骨或它的关节韧带受到直接创伤。
1、直接创伤:产妇感受奥尾椎骨疼,可能是滑倒时屁股摔坐在地上,或是从高处落下时以屁股著地,也可能是尾骨被踢或被外物撞击。由于造成椎骨骨与尾骨间之关节扭伤或尾骨骨折,因而引起尾骨局部之发炎疼痛。随着时间过去,受伤部位愈合后,就不再疼痛了,但是如果愈合不良或无法愈合时,就会有持续的疼痛存在。
2、坐的时间长导致尾骨受压迫:有尾椎骨疼痛的产妇,最觉得困扰的是在月子里坐着时会感到尾骨处疼痛不适,尤其是尾骨受力压迫时,坐得越久越会觉得痛,有些产妇甚至平躺时也会觉得不舒服,此时会觉得侧躺或左侧躺较舒服,因为这个姿势可以减轻尾骨压力。
3、从坐姿到站起来尾椎骨脱位或有不正常移动:也有一些人是从坐姿要站起来的时候觉得最痛,这是因为坐下的时候,尾椎骨有脱位或不正常的移动。在严重的尾骨痛时,甚至连走路都会感到疼痛。
相信大家对生完孩子尾椎骨疼是怎么回事也都心中有数了,可以说为椎骨是人体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疼痛现象,便无法正常的活动和行走了,严重的情况甚至都不敢动,这对产妇们造成的困扰与伤害很大,必须要尽快想办法解决问题。
生完孩子尾骨疼怎么办 卧床休息
卧床是对尾骨压力最小的姿势,能够很好帮助身体的恢复,尾骨及其韧带的恢复,所以生完孩子后应当多卧床休息,以缓解尾骨的疼痛。
女性产后尾椎骨疼痛怎么调理
1.平时保持良好的坐姿,减轻对脊椎的压迫,多运动,可减少尾骨受伤的机会。
2、患有慢性的尾椎骨疼痛者,最重要的是尽量减少或避免患处承受压力,平常坐的时候,可在椅子上放置减压坐垫圈,减轻患处的压力。
3、应经常热敷患处,或用超声波等理疗,加强疼痛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疗效。
4、睡觉平卧改为侧卧睡觉。坐椅子或沙发,尾骨难免受压,可在臀部垫上气垫圈,或改坐狭长条凳,使尾骨部位落空,免除受压。
5、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维生素C,多吃新奇蔬菜、水果,既可防止便秘,又补充了维生素D、C,可促进钙的吸取,这样才有利于骨骼的再生和康复。
6、空抓:双手在空中反复抓捏,不仅能使手灵活,而且能改善上半身的血液循环,还可祛肩部酸痛、颈椎病和偏头痛,尤以对肩周炎的效果更为明显。对尾椎骨疼痛也有不小的治疗作用。
生完孩子尾骨疼怎么办 补钙
尾骨疼痛有可能是由于缺钙造成的,缺钙会引起骨骼关节的疼痛,再加上生孩子对尾骨及韧带产生的压力,疼痛就会比较明显,可以适当补钙以缓解尾骨的疼痛。
生完孩子尾骨疼怎么办 对症治疗
如果生完孩子后尾骨疼痛剧烈难以缓解,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看是否产生了严重损伤,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病症的治疗。
生完孩子尾骨疼是怎么回事 神经受压迫所致
生完孩子后,新妈咪疲惫不堪,在坐月子期间,很少起身活动,总是坐在床上或躺着,时间一长,就会压迫尾骨神经,出现疼痛感。建议多翻身,多侧卧,降低尾骨的压力,体力好转好后,多起来活动,疼痛感也会相应减轻许多。
生完孩子屁股疼怎么办
尾骨疼痛有可能是由于缺钙造成的,缺钙会引起骨骼关节的疼痛,再加上生孩子对耻骨及韧带产生的压力,疼痛就会比较明显,可以适当补钙以缓解屁股的疼痛。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补钙时一定要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钙片,或者另外再适当补充维生素D,来帮助钙的吸收,以缓解生完孩子后屁股疼痛的症状。
卧床是对耻骨压力最小的姿势,能够很好帮助身体的恢复,耻骨及其韧带的恢复,所以生完孩子后应当多卧床休息,以缓解屁股的疼痛。
骨盆矫正带是利用物理方法矫正骨盆,以帮助生完孩子后骨盆恢复的方法。如果是耻骨联合分离造成的疼痛的妈妈,可以使用骨盆矫正带来缓解屁股疼痛。
气血两虚等原因也可能会引起屁股疼痛,此时可以选择中医中药调理来使身体恢复,以减轻屁股疼痛。具体可以补气养血为要,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中药、针灸等的治疗。
如果生完孩子后屁股疼痛剧烈难以缓解,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看是否产生了严重损伤,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病症的治疗。
生完孩子皮肤松弛怎么办 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对于皮肤衰老,保持皮肤细腻滋润起着重要作用,处在哺乳期的新妈妈以食补,以免影响乳汁的质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主要是蔬菜和水果。胡萝卜,西兰花等蔬菜可以刺激新陈代谢,改善皮肤松弛。
如何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滴剂
滴剂可以帮助每天获得适当的足够量的维生素D。但长期过量服用,可能会出现中毒现象。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滴剂。
生完孩子尾骨疼怎么办 生完孩子尾骨疼是什么原因
因为胎儿过大、孕妇过胖或者过瘦、孕期有背负重物等原因导致耻骨联合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分得太开,超过10mm,造成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会引起尾骨的剧烈疼痛。
如果是剖腹产的妈妈,还有可能是腰部麻醉对尾骨附近韧带产生了一定的损伤,从而引起的生完孩子后尾骨疼痛的症状。
还有可能妈妈本身有腰椎间盘突出,因为生孩子等原因造成压迫尾骨,从而引起的疼痛。
如何给孩子补充维生素D
儿童维生素D不足是常见问题
美国一项针对3951名11岁以下儿童的研究结果为,维生素D缺乏者18%,不足者51%,意大利2013年对2-21岁患者调查结果为46%和34%。
我国虽然没有大样本的研究,但是一些地区性的研究都提示儿童维生素D缺乏并不少见。
哪些因素影响维生素D含量
日光照射
日光照射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在日光照射下,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吸收紫外线,转化为维生素D3前体,随后在体内肝肾功能作用下转化为维生素D3。
日光照射的时间、纬度、玻璃和防晒霜的使用都会影响维生素D3 的产生。
对于1岁以内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宝宝来说,阳光直射皮肤容易晒伤,而隔着玻璃照射又起不到太大作用,所以刻意日光照射并不是一个补充维生素D的好方法。
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户外活动。
饮食
母乳一直被认为是婴儿最好的营养来源,但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是相对缺乏的。
对于哺乳期母亲来说,即使每天服用400IU维生素D,其乳汁中的浓度依旧较低。
也就是说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服用维生素D是不能通过乳汁补给宝宝的!
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维生素D含量比母乳中高,但也不是非常充足。
在年长儿童中,经饮食摄入的维生素D很少,只有一些多脂鱼、蛋黄、坚果和某些菌类中含有少量维生素D,这些并不能满足儿童生长的需求。
肥胖
有研究认为由于维生素D在脂肪组织中的蓄积,肥胖人群的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人。
为了维持血清25-羟维生素D正常,肥胖儿童需摄入更多的维生素D。
慢性疾病
体内维生素D代谢过程中任何步骤出现问题都可导致维生素D缺乏。
肠道吸收能力下降、肝肾功能异常等都可以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转化。部分药物也可影响维生素D水平。
维生素D缺乏影响骨骼发育
营养性佝偻病
临床表现各异,但大多出现在生长迅速的婴幼儿期和青春期。婴儿可以表现为多汗、易惊、囟门闭合晚、方颅、肋骨外翻、鸡胸或漏斗胸、“X”型或“O”型腿等。
青春期儿童可能表现并不典型,如仅有下肢疼痛、爬楼困难等。
此外,缺乏维生素D的宝宝更容易出现骨折。及时治疗维生素D缺乏,可以有效增加肌肉容积及骨量。
维生素D缺乏的骨外表现
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儿童发生高血糖的概率是正常儿童的2.5倍,高血压的概率为2.4倍,代谢综合征的概率为4倍,也常常预示 着2型糖尿病的发生。
在儿童当中,维生素D缺乏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异位性皮炎及食物过敏等疾病也存在相关。
维生素D如此重要 该如何补充
新生儿2周就可以开始补充
美国儿科学会最新的指南推荐: 1岁以内婴儿不管是人工喂养还是母乳喂养,每天应补充维生素D的量为400IU,1-18岁儿童为每天600IU。
而那些肥胖、服用抗癫痫药物、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真菌药物的儿童,维生素D的补充量应为原来的2-3倍。
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2008年制定的建议是:婴儿生后2周摄入 VitD 400U/d(10ug/d)至2岁。
如婴儿每日摄入500配方奶,可摄取VitD约200u(5ug),加之适当的户外活动(尤其是夏季户外活动较多时),可不必另外补充VitD制剂。
高危人群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VitD800-1000U/d (20-25ug/d),3个月后改为400U/d(10ug/d)。
目前市场上含有维生素D的制剂很多,进口的、国产的,有些是只含有维生素D的,有些是AD复合制剂,价格差异也非常大,具体选购起来还需要家长自己决定。
在这里提醒家长的是,一定要看好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参考上面指南的要求,给宝宝补充合适的剂量。
如果是AD复合制剂,还要注意:有些制剂的维生素A和D设计的比例不合适,选购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比如曾有宝爸咨询某款鳕鱼鱼肝油产品(他花了不少钱买的),每个滴丸里维生素D含量200IU+维生素A2000IU。
按理说,1岁以内的宝宝应该每天吃2个才能达到维生素D的要求。
可是如果这样吃,宝宝维生素A就过量了,长期吃甚至出现维生素A中毒,所以这样的产品是完全不适合婴儿吃的。
后来在我的坚决要求下,宝爸表示拿去给家里成人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