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早期一般无眼部症状,随着病变发展,可表现为不通程度的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等症状,最终可致失明。眼底检查可发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棉绒斑、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增殖、视网膜脱离等。
一经内科确诊患了糖尿病,即使没有眼部症状,也应至眼科专科进行眼部检查。经检查无眼部并发症的患者应每半年或一年随诊一次;确诊为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2~3个月随诊一次,并配合药物治疗;如果经检查发现已发生增殖前期或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需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即眼底激光治疗。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通过封闭视网膜微血管瘤和无灌注区,减轻视网膜耗氧量,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机率,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防止并发症,有效率可达70%,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是唯一争取保存一定视力的途径;通常每只眼至少应进行4~5次激光才能完成全视网膜光凝的疗程,每间隔7~10天一次,必须完成一个疗程的激光治疗,才有可能保留一定的视力而不失明。出现白内障、玻璃体出血、机化、视网膜脱离等病变时,将影响眼底激光治疗,必须经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使屈光间质透明后才能最终完成全视网膜光凝。
全视网膜激光治疗完成后,也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开始是2~3个月一次;半年后可每半年一次;2年后可每年一次;5年后还应不定期长期随诊,必要时补充激光。同时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全身状况,尤其注意防止血糖明显波动。血糖水平控制不稳定和长期高血糖的情况下,即使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已经完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仍会急速进展。
糖尿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现在,很多人往往“闻糖色变”。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带来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并发症呢?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全身微循环的障碍,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死亡的主要因素。
并发症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毛细血管并发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五个基本病理过程,即:视网膜毛细血管微动脉瘤形成;血管渗透性增加;血管闭塞;新生血管和纤维组织增生;纤维血管膜收缩。
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损害,在早期只是视网膜上有小的血管瘤或出血,视力无明显变化;当出血较多,又有渗出甚至产生增殖性视网膜炎,此时视力会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失明和眼球萎缩。临床上,根据视网膜是否出现新生血管增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被分为两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非增殖期和增殖期病变。
在非增殖期,患者视网膜会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斑等。由于血 - 视网膜屏障的破坏,血浆成分向视网膜组织渗漏,导致视网膜水肿,当水肿发生于黄斑部时,就会引起中心视力下降。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增殖的新生血管沿视网膜表面生长或进入玻璃体内形成增殖膜。当新生血管破裂时,可导致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增殖膜的收缩还可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患者往往不会引起重视,而一旦出现视力下降去医院就诊时,大多已处于病变的中后期,治疗效果已很差,甚至是不可治的状况。
因此,针对糖尿病眼底病变,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一旦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便要进行定期的眼底照相,以及时发现微血管瘤病变。若病变在非增殖期,血管瘤尚未破裂,此时用激光治疗,可有效防止视力的进一步恶化。
并发症二: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脏病变也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近年来,2 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 , 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相应增加。糖尿病肾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 , 其发生率随着糖尿病的病程延长而增高,会出现持续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引起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严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临床上,将糖尿病性肾病分为五期,前两期基本并无明显症状,只能通过一些具体指标来发现,进入四期后,疾病就很难再受控制,以至于持续恶化到尿毒症的阶段。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干预十分重要,发现糖尿病以后,要经常筛查。糖尿病肾病最关键也是最早的一个症状就是微量蛋白尿,因此,对每个糖尿病患者,都要经常检测尿蛋白。
一旦发现已患有糖尿病肾病,就要及时干预。首先,应及时干预“可改变因素”,比如对于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另外,有很多药物对尿蛋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像现在公认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包括 ACEI、 ARB ,它们可有效控制尿蛋白,以延缓病情加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一、积极控制糖尿病
早期确诊糖尿病,早期采用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药物、注射胰岛 素及适当运动等措施控制糖尿病,是防止、延缓或减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二、药物保守治疗
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纯型)除严格控制糖尿病外,可采用下列药物治疗:①抗血小板聚集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②抗凝药物,如肝素;③促纤溶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三、脑垂体手术
一般认为血浆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是引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因素之一,脑垂体切除用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腺激素治疗后,视网膜病变明显好转。但由于垂体手术治疗后,终生需对垂体机能低下进行替代疗法,因此本法在激光治疗的今天已很少应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四、激光治疗
是一种对症治疗,最初是使用氙激光,最近是氩激光,进而使用氪激光。由于氩离子激光光斑小,绿色激光易被血红蛋白吸收,故可直接凝固封闭新生血管、微血管瘤和有荧光渗漏的毛细血管,因而可制止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水肿,而不致影响黄斑的功能。一旦发现有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后,激光治疗使部分视网膜血管被激光凝固,剩余的视网膜可以得到较丰富的血氧供应,阻断了引起新生血管的刺激作用,因此有可能阻止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的治疗法五、玻璃体切割术
近年来对于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内有较多机化物时,视网膜电图正常者,可以采用切除玻璃体内机化物,以防止牵引性视网膜脱离,适当提高视力。
糖尿病对眼睛的影响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动脉瘤、出血斑点、硬性渗出、棉绒斑、静脉串珠状、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以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糖尿病可引起两种类型视网膜病变,增殖性和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中,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引起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初次发病多呈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突然,出现眼痛、畏光和流泪。检查发现有睫状充血,大量细小尘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闪辉(+~++),前房炎症细胞(++~++++),少数患者出现前房内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甚至前房积脓,最终会发生虹膜后粘连、虹膜新生血管、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3)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混浊,完全混浊;开始时在前后囊下出现典型的白点状或雪片状混浊,迅速扩展为完全性白内障,以后囊下极部多见;常伴有屈光变化,血糖升高时,表现近视;血糖降低时,表现远视。
糖尿病几种常见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
中心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是什么
一、性视网膜病变概述
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二、症状体征
在视网膜病变的初期,一般无眼部自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视网膜水肿可引起光散射而使患者有眼前闪光感,黄斑水肿,缺血或渗出累及中心凹,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等,视网膜小动脉破裂,少量出血入玻璃体,可使患者自觉眼前有黑影飘动,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丧失。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的基本临床眼底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微血管瘤形成,血管扩张,管壁渗漏造成视网膜水肿,渗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出血,进而发生毛细血管和小动脉闭塞,视网膜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引起视网膜和玻璃体大量出血,随着纤维组织增殖,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而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下面分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
三、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
2.眼底表现:主要在后极部视网膜微血管瘤和点状出血;视网膜出血斑;硬性渗出斑;棉絮状白斑;视网膜动脉细窄似高血压动脉硬化表现;视网膜静脉扩张,早期均一性,晚期呈串珠状或球状扩张;血管闭塞和新生血管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可见血管异常和渗漏,缺血的无灌注区和出血的遮蔽荧光。
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 并发症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毛细血管并发症。
左眼底出血怎么回事
引起眼底出血的原因可分为全身和局部两大类。全身性病变大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妊娠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甚至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以引起眼底出血。局部病变是指眼底本身病变。
如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病变、视网膜血管瘤、视网神经血管炎,以及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眼底病变,中心性视网膜脉络炎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病变。另外,老年人常常发生的玻璃体后脱离时,因玻璃体引牵视网膜出现裂孔,而伴发出血。眼底出血的患者,依照出血量的多少,出血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
如果出血量少,视网膜周边部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血管在早期往往忽略;如出血量多,患者可感到眼前有浮动黑影,甚至视线完全被黑影所遮挡,仅剩光感;如出血位于视网膜中心(黄斑区),患者中心视力丧失,即中心区视物不清有暗影遮挡,周边尚有部分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