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的中医治疗方法
疝气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 捣小天心5分钟
1: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二: 平肝2分钟
1: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次数5-10分钟功效:清肺平肝。
三: 清小肠2分钟
1: 位置:在小指尺侧(外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则为补,称补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此处为清小肠,推100~300次。
四: 推补肾2分钟
1: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五: 揉外劳宫2分钟
1: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
六: 推补脾2分钟
1: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腹股沟疝气中医治疗
一处方: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
用法1: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痔诹阶阈募岸瞧辏细敲藁ǎ越翰脊潭ǎ堪朐禄惶?1次。
二处方:升麻3克,黄芪15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三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桂圆肉10克,人参4克(党参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四处方:伴小茴10克。活鲫鱼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五处方: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中医如何治疝气的方法
提起疝气,很多人倒是都多少有所了解,但是大多人还是觉得这是小儿疾病。但是根据近两年来的医疗调查,老年疝气的发病率在一直攀高,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而且很多时候疝气的治疗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却非常容易复发,让老年患者深受其害。其实从中医的角度来治疗疝气倒是一种温和却能去根的好办法。
疝气,是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多伴有气痛症状。中医认为,疝的发病多与肝经有关,凡肝郁气滞,或寒滞肝脉,皆可致疝气,成年疝气的中医治疗多选用温补肝肾、散寒之品。
老年疝气的中医治疗主要采用食疗方法,下面介绍老年疝气的中医治疗以供参考。
1.茴香香乳煎。大、小茴香各9克,香乳少许,同水煎。每日1次,饮服后取汗。有温阳散寒之功,适用于小肠疝气坠痛。
2.荔枝粥。荔枝核30克,粳米50克。先煎荔枝核,取汁,入粳米煮粥,任意食用。有温中、理气、止痛功效,可用于寒疝气痛、小腹冷痛等症。
3.纸煨麻雀。生雀3只,茴香9克,胡椒3克,缩砂仁、肉桂各6克,酒适量。将生麻雀去毛及内脏,将其它各药装入其肚内,再用湿纸裹上,煨熟即成。空腹以酒送下。可用于治疗睾丸偏坠冷痛、疝气,有温补肝肾及散寒功效。
4.橘核茴香粉。橘核、小茴香、黄酒各适量。将橘核、小茴香炒后研成细末,二者等分混匀即可。每日服1次,每次4~5克,睡前用黄酒调服。有温补肝肾、散寒作用,可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
5.茴香无花果饮。无花果2个,小茴香9克,同水煎服,每日2次。可用于疝气,有温中散寒功效。
6.楝脂二香脬。猪脬1个,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各等份,酒适量。将猪脬洗净,入大、小茴香与补骨脂、川楝子填满,放食盐适量,煮熟。食肉;其药焙干为末,每次2克,用酒冲服。有补肝肾、散寒作用,用于疝气坠痛。
7.茴香粥。小茴香15克,粳米100克。先煎小茴香,去渣取汁,然后入粳米煮为稀粥。每日分2次服,3~5日为一疗程。此方有行气止痛、健脾开胃功效。适用于小肠疝气、脘腹胀气、睾丸肿胀偏坠以及鞘膜积液、阴囊橡皮肿等症。
这些方法你是不是已经记在心里了呢?以前我们不重视中医,把老祖宗们留给我们的精华都抛之脑后,现在是不是才发现中医的难能可贵呢?老人患上疝气以后,身体上的疼痛是难以言表的,我们必须尽快的帮老人恢复健康,如果你用西医的办法治疗后反反复复,那么不妨试一试中医吧。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中医治疝气的相关方法和相关护理知识,更多知识还需要大家自行查找,有条件的的朋友们还可以向医生进行专业的一对一咨询,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均衡,锻炼身体。
疝气治疗中药偏方
治疗疝气有药物疗法和疝气带疗法,常用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桔核丸,补中益气丸等,或者用肉桂研末醋调,纱布包敷脐部
5岁小儿疝气保守治疗方法
小孩疝气发作,急性发作期要到医院检查,让专业的医生帮助指导如何放回。同时,可以服用一些中药治疗。治疗疝气的中药有很多,应该听从专业医生的指导,根据小孩的症状和身体状况,给孩子服用中药,中药服用的疗程必须足够,疝气不再发作了,还需要巩固治疗一段时间才能停药。
一些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缓解小儿疝气出现的症状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热熏法,热熨法,艾灸法来治疗。使用适当的中药煎煮后熏在患处,或者用中药煮好后,包在纱布里对患处进行热熨,以及针对性的使用艾灸,能够缓解症状,减少疝气发作的几率。
饮食疗法也可以治疗好小儿疝气。买新鲜的瘦猪肉,洗好后跟适当的鸭椿子一起炖煮,然后喝汤吃猪肉,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治好。也可以用乳鸽和生黄芪一起蒸,长期吃也可以治好疝气,预防疝气反复发作。但是要注意,这些方法只适用于比较轻微的疝气,如果经常发作,要到医院检查后进行手术治疗。
疝气中医治疗偏方常见的有哪些
疝气中医治疗偏方如下:
1、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空心服,盐酒送下。
2、疝气痛。和香附末二钱,空心服,以海藻一钱,煎酒调下,服药后把海藻也吃下去。
3、男子疝气偏坠。用大黄末调醋涂患处,药干即换。
4、疝气偏肿。用甘遂、茴香籽,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5、偏附疝气。用白附子一个,研为末,加口涎调填脐上,再以艾灸三壮或五壮,即愈。
6、男子疝气或小肠气痛。治方同上。此方名"二圣丸"。
7、治疝气坠痛。用猪尿胞一个,洗净,放入小茄香、大茴香籽、破故纸、川楝子等分,将脬填满,再加青盐一块,扎定。酒煮熟,吃脬留药。药再焙过,捣丸服下。
8、偏坠疝气的治疗便方。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9、肾冷偏坠(疝气)。用生雀三只,燎毛去肠,勿洗,以茴香籽三钱,胡椒一钱,约定缩砂、桂肉各二钱填雀腹内,湿纸裹好,煨熟,空心服,酒送下。
10、疝疾。用薏苡(以东壁黄土炒过),加水煮成膏服下。
11、突然发疝(小腹及阴中绞痛,自法出,几欲死)。用沙参研细,每服一茶匙,酒送下。
12、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中医治疗疝气偏方大全
1方
[药物] 紫苏30克,艾20克,防风15克。
[制法] 上药煎滚
[用法] 放脚盆内,先熏四面护紧,挨温洗之,重者两次根除。用于小肠气、肾囊坚硬,小便不通者。
[出处] 《良方集腋》。
2方
[药物] 鲜生姜汁1小杯
[制法] 先用热水洗澡,待全身汗出时再将阴囊泡浸于杯中的生姜汁中,10多分钟后阴囊缩小如常。用于小肠疝气。
[出处] 《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3方
[药物] 苦椿树叶250克。
[制法] 煮滚放坛内。
[用法] 先熏后洗,每日数次,甚效,用于治疗疝气偏坠。
[出处] 《外治寿世方》。
4方
[药物] 花椒30克,大葱7个,全瓜蒌1个,陈醋250毫升。
[制法] 将上药和匀,白布包好加水煎熬。
[用法] 熏洗患处,每天1次。用于疝气偏坠。
小肠疝气中医处方
一处方: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
用法1: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
用法2:取2份,分贴于两足心及肚脐,上盖棉花,以胶布固定,每半月换贴1次。
二处方:升麻3克,黄芪15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
三处方:黄芪15克,升麻3克,桂圆肉10克,人参4克(党参15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四处方:伴小茴10克。活鲫鱼60~90克2尾,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五处方:荔枝核5个,桔核10克,大小茴香各3克。用法:上述药材一起研成粉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