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红肉吃得多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

红肉吃得多会增加糖尿病发病的风险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表示,增加红肉的摄取量会提高糖尿病发病风险。

哈佛大学在进行该研究时,共分为三组人进行了调查。第一组是以内科医生以外的医疗相关职业对对象的40-75岁的男性共26357人;第二和第三组是以女护士为对象的22-55岁女性分别48709人和74077人。

调查通过自我计数的方式针对红肉的摄入量进行记录,调查每四年进行一次,对红肉摄取量的变化(变多、变少、不变)进行调查,最长调查时间为12-16年,在此过程中,确认有7540例糖尿病发病病例。

其中,与“摄入量不变”的群体4年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比,“增加少量至中等量(每天增加约12.8-42.5克)”的群体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21倍,“增加中等量至大量(每天增加超过约42.5克)”的群体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48倍。如果将这个结果建立在原本红肉摄入就较少的群体上来分析,则结果更为清晰。如果一个群体从每天摄入红肉不超过24.3克增加到每天摄入85克以上红肉,那么与“摄入量不变”的群体相比,糖尿病发病风险会增加1.99倍。

研究认为,红肉摄取量增加的群体糖尿病发病风险之所以上升,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红肉的增加导致了体重的增长,但体重的增加并非全部导致风险上升的理由。

另外一方面,红肉摄取量减少的人群4年后糖尿病发病风险下降的数据在误差范围内,但一旦追踪结果上升至12-16年就会发现,“每天减少少量到中等量的群体(每天减少约12.8-42.5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降到原来的0.95倍,“每天减少中等量至大量(每天减少超过42.5克)”的人群发病风险降低到原来的0.86倍。但0.86这个数据超出误差范围,因此并不准确。

研究者表示,至今为止的所有研究均停留在红肉的高摄取量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联系上,而此次研究为分期研究,重点研究了红肉的“变化”和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联系,也是首次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同时研究者表示,同样是4年调查期,增加红肉的摄入量会明显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但减少红肉的摄入量却没有糖尿病发病风险明显降低的研究结果。而红肉与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深层次联系,尚需更深入的研究。

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多大

1.中风危险增4倍

美国亚拉巴马大学研究发现,与每晚睡眠7~8小时的人群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的中老年人发生中风的危险高4倍。

2.肥胖症危险陡增

《美国人类生物学杂志》载文指出,多项研究发现,长期缺觉会改变常规食欲,导致过量饮食,进而增加肥胖症危险。

3.增加某些癌症危险

一项对1240名接受肠镜检查的参试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患者发生肠道息肉(肠癌前期)危险增加50%。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缺觉还会增加乳腺癌危险。

4.糖尿病危险上升

美国疾控中心2013年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太多或太少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风险。2012年一项研究发现,睡眠太少会降低胰岛素敏感,增加糖尿病危险。

红肉吃得多易成糖妈妈

很多准备怀孕和已怀孕的女性,会比其他人更重视“补身体”,吃肉不太注意控制。但是,美国“医景”网发布最新研究却称:孕前、孕期多吃红肉,会增加女性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而多吃大豆等植物蛋白,则可以降低该病的风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流行病学专家鲍威博士,在其负责的护士健康研究报告中,对15294名女性进行了孕前的饮食调查。在综合分析了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风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等相关因素后发现,如果把人体5%的碳水化合物摄取来源改为红肉,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29%,而如果换成植物蛋白,该疾病的风险反而会降低51%。

因此,鲍威博士建议生育期的女性,多吃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如坚果、蔬菜、鸡肉、鱼肉等,多用植物性的蛋白取代红肉蛋白。

睡眠障碍对糖尿病的影响

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和某些发作性睡眠异常情况(如睡行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其中以失眠为主要特征。睡眠时间与糖尿病的患病率呈现一条U字形曲线。正常的睡眠时间是7-8小时,睡眠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长期睡眠不足会引发一系列负性的生理改变,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应激系统启动,体内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作用,引起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国外等对1107位受试者研究表明:每日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慢性睡眠剥夺状态的受试者比正常睡眠 (6小时~7.9小时) 受试者更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另一持续两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的人比睡眠达到8小时的人平均腰围粗9厘米。

睡眠时间不足不仅增加糖尿病的发生,而且会增加糖尿病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睡眠时间每晚少于6小时,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会增加约2倍,而超过8小时,风险会增加3倍还多。 50岁以上女性睡眠超过 9小时的人中风风险比睡眠7小时的人要增加70%,睡眠时间是增大中风风险的独立因素。老年的血液粘滞度比较高,如果睡眠时间长,就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可能导致中风等血管疾病的发生

蜂蜜水喝多了会怎么样

蜂蜜水喝太多的话很容易增加体重,蜂蜜中含有的大量的糖分进入体内后,不能被身体分解的多余部分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堆积体内,使人变胖。

蜂蜜水喝多了会影响到牙齿的健康,蜂蜜中的糖分很容易使牙齿滋生细菌,细菌生长产生的有机酸会腐蚀牙齿,最常见的就是产生龋齿。增加糖尿病风险蜂蜜水喝多了会导致体内血糖快速升高,经常喝太多的蜂蜜水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8个常识让你了解糖尿病

1、很多糖尿病与遗传基因有关

胰岛素抵抗、肥胖症和高血糖往往具有家族性,与2型糖尿病有关的基因约有45个。纽约医院皇后医疗中心内科主任丹尼尔·洛伯博士表示,胰岛素抵抗来自体内的“节俭基因”,目的是帮助身体储存能量,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如今食物量充足,这种基因就会导致糖尿病。近亲患有糖尿病的人易得糖尿病,男性的风险比女性高。

2、心脏病病因增加糖尿病风险

心血管疾病三大风险因素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和高胆固醇都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它们都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洛伯博士表示,体重超标和久坐会增加2型糖尿病和多种心脏病的风险。存在心脏病风险的人群,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更大。

3、滥用抗生素易得糖尿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胃肠病学和肿瘤学的研究者发现,反复使用某些类型的抗生素会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

研究者考察了英国20多万名糖尿病患者在确诊至少一年前的抗生素用药情况,并把这一数量与80万名同年龄段、同性别的非糖尿病患者的抗生素处方量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服用至少两个疗程的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病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高。抗生素使用得越多,风险越大。

研究者认为,动物和人体研究都发现,肠道细菌会影响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发生,而使用抗生素会改变肠道的菌群分布。肠道细菌的数量和多样性发生改变可以解释抗生素使用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4、并非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都是胖人

专门从事糖尿病研究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儿科内分泌专家罗伯特·勒斯蒂格博士说,既不超重也不肥胖的人也会得糖尿病。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速2型糖尿病发病进程。但是,大约20%的肥胖者没有糖尿病,15%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正常。因此,瘦人也不能忽视糖尿病筛查。

5、糖尿病风险随年龄增大,但健康改变永远有益

中年之后,糖尿病风险会逐年增大。2型糖尿病新病例大多年龄在45~64岁。然而,糖尿病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美国2012年确诊的37万名糖尿病患者年龄在20~44岁。勒斯蒂格博士表示,除了年龄,不良饮食及不爱运动也是2型糖尿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但是,任何年龄的人群,只要积极改善生活习惯,都可以显着降低糖尿病风险。

6、身体活动越多,糖尿病风险越小

匹兹堡大学副教授约翰·杜贝表示,葡萄糖是人体的主要燃料,身体活动少,血糖水平就会升高。骑自行车或快走等有氧运动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有氧运动和举重训练还可以改善肌肉对胰岛素的反应。研究发现,久坐者坚持4个月的有氧运动,就可以显着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即使每天骑车或散步10分钟,也有效果。

7、护心饮食同样有益于预防糖尿病

美国糖尿病协会专家马里乔·赛普雷斯博士说,低热量饮食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风险。对体重超标或肥胖人群而言,应该避开含盐含糖较多的加工食品,多吃糙米、全麦食品、坚果、水果和蔬菜等。

8、治疗糖尿病关键靠患者自己

洛伯博士表示,医生给病人检查、指导、开药和鼓励,但是糖尿病治疗最关键要靠患者自己。普通人群应关注糖尿病的蛛丝马迹,发现问题及时看医生。一旦确诊糖尿病,则应该听取医生建议,按时服药,改善生活方式,缓解压力。

红肉吃得多易成糖妈妈

很多准备怀孕和已怀孕的女性,会比其他人更重视“补身体”,吃肉不太注意控制。但是,美国“医景”网发布最新研究却称:孕前、孕期多吃红肉,会增加女性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而多吃大豆等植物蛋白,则可以降低该病的风险。

在其负责的护士健康研究报告中,对15294名女性进行了孕前的饮食调查。在综合分析了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风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等相关因素后发现,如果把人体5%的碳水化合物摄取来源改为红肉,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29%,而如果换成植物蛋白,该疾病的风险反而会降低51%。

因此,建议生育期的女性,多吃健康的蛋白质来源,如坚果、蔬菜、鸡肉、鱼肉等,多用植物性的蛋白取代红肉蛋白。

睡眠少易患糖尿病

除了家族遗传以外,糖尿病与人们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不健康饮食、缺少体育运动和肥胖。如果你有以下几种生活方式,要警惕血糖波动了!

1、吃得过饱

吃得过饱易患糖尿病,如果人吃得过饱,肝脏内“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简称SREBP-1C)会增加,导致胰岛素作用下降,进而引发糖尿病。

长期进食过饱,会使人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相对疲劳状态,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特别是有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极易诱发糖尿病。另外长期吃过多饮食对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存在胰岛素抵抗因素的人群,更容易引起体内的胰岛素过量积存,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全身性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2、睡眠不好

睡眠不好或太少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瑞典的研究人员在对8000名没有糖尿病病史的中年瑞典人跟踪长达10年后发现,这些人当中竟有500多人已不知不觉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轻微糖尿病,而且这些人患病的一个共同的主要原因是睡眠不好或睡眠太少。

3、喜食含糖饮料

项研究显示,常喝加糖饮料或加糖果汁饮料,都能增加Ⅱ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与每月饮用不超过1次加糖饮料者相比,每天饮2次或2次以上者,Ⅱ型糖尿病发生率增加24%,饮加糖果汁饮料者增加31%。医生提醒说,像有的小孩,平时几乎不喝开水,只喝饮料,这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4、抽烟、喝酒

诱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抽烟、喝酒是一个明确的原因。临床调查发现,那些患有糖尿病的人,大都有抽烟、喝酒史,而这些人的血糖往往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每天吸烟大于20支者,与不吸烟者相比,糖尿病发病风险上升了70%!英国研究结果是,吸烟男性糖尿病发病风险,比不吸烟者要高74%!

相关推荐

早餐或提高心脏病发病

据朝日新闻报道,7月23日,心血管权威杂志《Circulution》发表文章称,不早餐的人冠状动脉病和心肌梗塞等心脏疾病的发病率是早餐的人的1.27倍。 该调查以美国内科医师以外的医疗相关职业男性(如牙医、兽医、药剂师等)25902人(45~82岁)为调查对象,在1992年时针对是否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等饮食生活习惯进行自我投票,16年后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冠状动脉病(心脏病)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病例共1527例。 不早餐的人占总人数的13%,早餐的占87%。去除了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

热狗易得大肠癌

热狗易患大肠癌 热狗跟癌症扯上关系,与当中的主要材料香肠有关,专家指,热狗肠属加工肉类,制作过程中添加亚硝酸盐,这种物质除具防腐作用,亦令肉类带有淡粉红的色泽,以及独特的食味。亚硝酸盐于人体的消化过程中,被转化成可致癌物质亚硝酸胺。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以及美国癌症研究所发表的最新报告证实,已有确切科研证据显示,进食加工肉类及过量的红肉,可增患大肠癌的风险。 加工肉类是指经烟燻、盐腌或添加防腐剂以保存的肉类,例如火腿、午餐肉、香肠、烟肉和腊肠等。世界癌症研究基金的专家估计,每天进食五十克加工肉类

梨膏糖一天可以多少粒 长期梨膏糖糖尿病

糖并不一定糖尿病。 健康人群自身都有一套血糖控制系统,食物进入到体内之后就迅速被分解,胰岛素也相应的分泌,但对于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或者家族中间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如果不控制饮食,糖分摄入过多确实有可能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是不一定多了就出现糖尿病糖尿病的形成除了和糖分摄入过多有关之外,还跟胰岛功能下降有关,如果出现了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生物功能下降的情况,才有可能导致糖尿病形成。

早餐的危害

一项2012年发表的研究对29206名没有糖尿病的健康男性跟踪调查16年,发现和每天规律三餐的人相比,每天不早餐而只1~2餐的男性糖尿病风险升高25%。即便除去其他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因素,甚至消除体重变化的影响,不早餐也让患糖尿病风险升高16%。也就是说,不早餐,哪怕并没有引起体重增加,仍然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相比而言,两餐之间零食,容易导致肥胖,从而增加糖尿病危险;但如果体重不增加,就不增加糖尿病危险。 另一项2013年发表的研究则对26902名男性进行了调查,发现和每天规律早餐的男

高尿酸有什么危害 心脑血管和胰腺

高尿酸血症之所以被称为“第四高”,是因其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一样,导致全身多器官、组织损害。尿酸盐结晶损伤胰岛细胞,还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升高。 高尿酸还刺激、损伤血管壁,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大量研究证据表明,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普通人群中,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微摩尔/升,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17%、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13%、冠心病死亡的风险增加12%。

危害女性心脏有十点

1、父母亲有心脏病发作史,心脏病风险系数为0.7-3.4倍。 如果父母一方或兄弟姐妹中有一人65岁前出现心脏病,那么你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70%。如果直系亲属中患病者超过两人,那你的发病风险增加4倍。值得一提的是,不良生活方式对心脏的影响有时也超过遗传。 2、超重,心脏病危险系数是2倍。 身体质量指数介于25—29之间者,心衰的概率增加21%。如果超过30,那么患心脏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2倍。 3、高血压,心脏病危险系数是1.86倍。 如果你的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心脏病与中风风险分别增加1.

这些饮食误区不利心脏健康

误区一:每天一杯红酒预防心脏病 法国人喜欢喝红酒,该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比其他欧美国家低,有人把这归结为喝红酒的好处。其实与法国饮食文化有关,与红酒关系不密切。红酒和其他酒一样,即使适量饮用对心脏也没有好处。最近研究显示,喝酒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每天喝酒1 单位(1 份饮酒量相当于355 毫升啤酒,150 毫升葡萄酒或是45 毫升40 度烈酒),发生房颤的风险增加8%,而房颤引起脑中风,所以即使少量饮酒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是无益的。 误区二:鱼油预防心脏病 绝大多数研究证实,鱼油虽能降低甘油三酯,但它并不

胡萝卜能降血脂吗 高血脂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1.注意减少脂肪摄入,脂肪摄入过多,高血脂发病风险增加,而且还导致肥胖,而肥胖者常常可能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2.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胆固醇危害不少,胆固醇过高有促进动脉硬化,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脑,下肢血管并发症的危险。血脂高的人群平时要少胆固醇太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虾蟹就可以了。 3.注意补充纤维素和维生素,高纤维食物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有利于平衡血糖;因食量减少因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不足时,因多新鲜蔬菜。

常喝加糖饮料糖尿病

一、常喝饮料糖尿病吗? 众所周知,糖尿病患者是不能糖的。这给很多人一种错觉:糖可以得糖尿病。实际上用严谨的话讲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增加糖尿病风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布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在谈到糖尿病发病原因时,也并没有把“糖”或“糖过多”作为糖尿病的诱因之一。 另一方面,少糖或不糖也不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卫生部2008年7月发布的《防治糖尿病宣传知识要点》中,也没有把“不糖”或“少糖”作为预防措施。但该文件有指出,糖尿病高危人群应“禁止含糖饮料” 二、饮料

鸡蛋患冠心病吗

一、鸡蛋升高胆固醇呢? 鸡蛋中的胆固醇对血液中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影响虽然没有脂肪大,但仍然有在一定程度升高胆固醇水平。据张大东教授介绍,2004年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鸡蛋越多胆固醇水平越高。鸡蛋2个/天,1个/天,半个/天,1~2个/周,几乎不女性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5.21,5.04,4.95,4.91和4.92 mmol/L。2013年研究显示,每天一个鸡蛋连续12周,总胆固醇和坏胆固醇比每周1~2个鸡蛋分别升高了0.63和0.59 mmol/L。总体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