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都有哪些部分组成
广场舞都有哪些部分组成
跳广场舞的穿着
跳广场舞时,有些人会穿着硬底鞋、拖鞋,还有些人穿着紧身裤,这都不利于健康。广场舞虽然不像专业的舞蹈那样,但也是全身运动,腿脚活动的频率也很高。因此,鞋子一定要舒适,最好穿软底的防滑鞋,以免摔倒,好的运动鞋还能对跳舞时产生的冲击力有所缓冲,对心脏、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穿拖鞋有摔倒的危险,穿硬底鞋则可能损伤腿脚,也没有缓冲的作用,最好别穿。
跳广场舞的反应
广场舞的保健作用不容置疑,但有些人以为,跳得大汗淋淋能起到健身作用,才会减肥、降脂、降糖,这是错误的。其实,跳广场舞也是一种有氧运动,在跳舞过程中,以舞者能维持正常交谈、微微出汗为宜。如果跳舞之后大汗淋漓,不仅容易引起感冒,还会使血容量减少,血液变得黏稠,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音响配置
广场舞一般搭配拉杆式、便携式音响来实现健身效果。现市面上多以广场舞音响拉杆音响为主,但随着老龄化及楼层的增高,拉杆音响的笨重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逐步向着便携式音响发展,市面皆可见手提式、背带式的音响。
为什么中老年人选择跳广场舞
对广场舞,舆论场上始终存在分歧。作为一项群众自发组织、发展起来的体育健身活动,参加者既能借此活动筋骨、锻炼身体,又可认识不少朋友,聊以慰藉略显单调的生活,自然乐在其中。而广场舞之所以被称作“广场舞”,是因为跳舞的人大多聚集在商业广场或露天公园等大面积空旷场地,这些地方人流较大,周边居民楼林立,更兼跳舞时间往往安排在晚上,这恰是绝大多数人忙完一天、准备休息的时刻,可想而知,广场上高音喇叭放出的重金属音乐多么惹人心烦。广场舞的利弊相当分明,若要彻底禁止广场舞,不啻于剥夺了一部分群众正当的健身、娱乐权利,为此主张有限度的治理逐渐成为主流声音,上述条例显然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要恰当管理、规范广场舞,首先必须弄明白一件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选择跳广场舞?注意,笔者将参与者称之为“中老年人”,而不是一些评论者口中颇具鄙夷之意的“中国大妈”。以往,不少学者已尝试将广场舞作为研究对象,或许是立意太高,他们往往从文化批评视角着眼,认为国内中老年人热衷的广场舞是一种集体主义审美的产物,有些学者甚至斥之为庸俗、落后的象征。上述见解相当偏颇。其实广场舞历史悠久,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由农村逐渐引入城市,作为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参与者众多本不必大惊小怪。在讨论当代广场舞的缘起时,与其将原因归究于虚无缥缈的审美,不如从现实中寻找根源。
中老年人选择广场舞,是由中老年人特殊的体质决定的,他们的身体越来越不适应高强度的对抗性运动,有些中年人或许会选择慢跑等有氧运动来维持体能,不过一旦跨越特定年龄阶段,也只能靠有限的散步来保持身体灵敏度了,这种情况下,希冀他们自觉上专门的体育馆、健身房显然不切实际。更何况,绝大多数中老年人即使已退休,也不像许多人想当然以为的那般清闲,他们同样需要打理自己的生活,要求他们在健身上花费太多时间不大可能。广场舞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顾虑,位于城市繁华地段的商业广场和文化公园离居民区较近,只要有人组织,随时都能进行。广场舞和专门的体育运动项目不同,它由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构成,学习起来没有难度。许多老年人跟随跳舞人群,往往只是挥一挥胳膊、动一动腿脚,就能达到舒展身姿的功效。当然,部分地区的广场舞音乐声量过大,的确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但必须考虑到音乐是舞蹈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广场舞的伴奏乐如同篮球比赛时旁边的呐喊声一样,没有伴奏音乐,跳舞的人很难感到兴奋,其参与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问题的根源在于广场舞本不该出现在广场上,像商业广场这样的公共空间根本不适合任性地广播音乐,要怨只得怨目前公共体育场所实在太少,难以彻底满足中老年人需求。
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选择广场舞,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无奈,毕竟广场舞是他们最现实、便利的健身选择。在公共体育场所明显不足的情况下,管理者必须采取机动灵活的协调、管理方式,加强同广场舞组织者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尊重他人休息权利的重要,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条例。
适合老年人跳的舞蹈有哪些
1、广场舞
如今广场舞可以说是红遍中国大江南北,许多老年人都十分热爱广场舞。这种体育舞蹈不限年龄,动作简单,舞步重复,容易掌握,有12步、16步、18步、20步、22步、24步、25步、27步、30步、34步、36步、37步、40步等,最多的达200-300步。它不受场地的限制,在广场、公园、街边、操场,有一块空地和音响即可马上跳。这种舞无需舞伴,所以叫单人舞,但又是众人一起跳,整个舞群就是你的舞伴,所以也叫集体舞。各种脍炙人口的歌曲,各种类型舞蹈的动作,都可改变融合进广场舞之中。学跳广场舞不但可以从中学到优雅的姿势,还可以放松心情,舒缓紧张的情绪,并且轻松达到健身减肥的效果,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2、秧歌
秧歌舞,又称扭秧歌,历史悠久,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也是一种民间广场中独具一格的集体歌舞艺术,也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农民欢迎而热闹非凡。秧歌舞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色,一般由舞队十多人至百人组成,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边舞边走,随着鼓声节奏,善于变换各种队形,再加上舞姿丰富多彩,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
老年人要跳的舞,一定要是动作比较舒缓,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都比较硬,如果跳舞的动作太过剧烈,可能就会导致身体受伤害,得不偿失。所以像广场舞、交谊舞、秧歌、老年迪斯科、太极剑、太极扇等都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练习的。
老年人跳舞的害处
广场舞有很多腿部弯曲的动作,很多人因此弄伤腰腿。弯曲是膝关节最脆弱的时候,而膝关节左右旋转的角度小,因而弯曲又侧身膝关节最容易受伤。
打羽毛球、广场舞皆有大量这类动作,太极拳则有很多半蹲姿势。专家建议,爱好这些运动的中老年朋友适可而止,不要每次进行太长时间,也不要过于频繁,动作不必太标准。
运动有助增强体质,让人更健康长寿。但是专家提醒运动量过大当心患骨性关节炎,因此老年朋友要特别注意了。一旦出现膝关节疼痛和肿胀,要及时就医,以免带来更大的痛苦。
老年人锻炼身体要养究方式方法,可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倒退走路等,小区或公园里的运动器械吊环和转盘等都比较适合老年人。
健美操和广场舞的区别
广场舞蹈是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来表演的舞蹈形式。广场舞适于各年龄段的女性(当然大叔大哥来跳也不是不可),广场舞特点是来自民间,汲取多种舞蹈可利用的部分(健美操、秧歌、民族舞、拉丁舞等等),创编出轻快简单富有美感的舞姿步法,群体表演时颇具观赏性,运动量比较适中,对表演者的身体条件没有硬性要求,娱乐性是第一位,对于运动量和动作难度要求也不高。健美操锻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动作难度和运动量都要高于广场舞,伴奏音乐的韵律性也不像广场舞那么随意,因此对于参与者的身体条件要有一定要求。
老年人跳舞的害处
老年人跳舞的害处
广场舞有很多腿部弯曲的动作,很多人因此弄伤腰腿。弯曲是膝关节最脆弱的时候,而膝关节左右旋转的角度小,因而弯曲又侧身膝关节最容易受伤。
打羽毛球、广场舞皆有大量这类动作,太极拳则有很多半蹲姿势。专家建议,爱好这些运动的中老年朋友适可而止,不要每次进行太长时间,也不要过于频繁,动作不必太标准。
运动有助增强体质,让人更健康长寿。但是专家提醒运动量过大当心患骨性关节炎,因此老年朋友要特别注意了。一旦出现膝关节疼痛和肿胀,要及时就医,以免带来更大的痛苦。
老年人锻炼身体要养究方式方法,可以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倒退走路等,小区或公园里的运动器械吊环和转盘等都比较适合老年人。
跳广场舞的好处 跳广场舞有什么坏处
因为很多人是每天都要跳广场舞的,而跳舞的时候是需要经常反复使用膝关节的。如果时间长运动量大的话,很容易对韧带、关节囊形成牵拉刺激从而出现渗出,出现膝关节骨质增生,劳损过度引发关节疾病。
现在广场舞中有不少强度大的动作,特别是一些节奏感强的曲子。而且因为场地有限,有些动作使下肢保持原地站立时间较长。而久站不动跳得时间长广场舞容易加剧静脉曲张。这时因为静脉负责将身体各部分的血液带回心脏,为防止血液倒流,静脉中有瓣膜。瓣膜为两个半月形薄片,彼此相对,根部与静脉内膜相连,看上去就像是双手合十的手掌。长时间站立不动,容易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静脉瓣膜就会闭合不全,通俗来讲就像双手之间有了1厘米的空隙,血液回流不畅,静脉压力增高,造成下肢静脉曲张。
在跳广场舞时,音乐声音是放很大的,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人的听觉是有一定的损害的。而且广场舞中有一些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而人的心脏的跳动是有一定频率的,如果音乐节奏感太强,可能会带动你的心脏的节奏,对心脏是有伤害的。
因为广场舞通常是有很大声音的音乐的,很容易就影响到周围居住的居民。
广场舞的类别
主要分布在乡村,主要是汉族表演形式,一般都在正月十五闹红火出现,群众自发表演为主体,这只是指汉族。少数民族会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汉民族广场舞蹈形式广泛,种类众多是我国广场舞的主体(原生态广场舞蹈是中国文化瑰宝,历史最悠久,文化内涵最多,也是创作舞蹈的基础)。如:在广场艺术节中的朔州《踢鼓子秧歌》
加工舞
这种是在原生态舞蹈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有所创新的广场舞蹈。这种广场舞历史不长,从延安新秧歌运动算起,有60多年的历史。但这种广场舞蹈既保留了原生态最精华的东西又赋予了舞蹈新的时代感。能与当代文化同步成为使人民群众容易接受的艺术品。这也是广场舞蹈中最难做好的广场舞,因为旧和新不好融合,创作难度大,但出现的精品较多。如:在山西省广场文化艺术节中出现的运城《高台花鼓》;柳林县的《盛世华章》;忻州原平的《凤秧歌》;绛州的《鼓舞》等。
新创作
这种广场舞内容丰富,形式很多。创作广场舞可以利用各种舞蹈种类。比如,可以利用民间舞作一个全新的广场舞。如:在山西省广场文化艺术节中的晋城快板舞蹈《夸城》;第四届山西省广场艺术节中太原市北城少年宫用芭蕾创作的少儿舞蹈《花儿朵朵》。再如:第三届山西省广场文化艺术节中用中国舞创编的《潞安》,第四届广场文化艺术节的开场、尾声等等。创作新广场舞比较容易,因为不受传统的条条框框所限制,可以全新的音乐,全新的舞蹈,编导可自由发挥。当然离不开广蹈本身的特点。但创作广场舞蹈没有传统舞蹈的基石,导演的创作功力和眼光很难成为精品。不过,创作的广场舞蹈对传统民间广场舞蹈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比如,90年代初就出现过百人《元宵夜》,百人《担鲜藕》,百人《回娘家》。这对间广场舞蹈有着推动和借鉴的作用。创作新广场舞蹈好普及,可因人而创作。如:北京《新秧歌》就有着很好普及作用,老少皆宜。
“错觉广场舞”,几名舞者身着半黑半白舞蹈服,头戴银白色眼罩,她们的手背在一起,伸出穿有同色衣服的腿向前走来,时而变换队形时而摆起姿势,如同钢琴上的黑白键,左右摇摆的同色“键盘”让人眼花缭乱。”[2]
踏歌舞
这种广场舞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中老年喜爱的流行广场舞蹈。踏歌广场舞的全称是:紫蝶踏歌广场舞,又称紫蝶广场舞,踏歌广场舞。随着音乐高低音节奏而有序踏出舞步。是一套广泛流行于网络、民间的广场健身舞蹈。踏歌广场舞,简、舒缓柔美别适合中老年人群做健身、娱乐活动。踏歌广场舞蹈一般有:快三、中三、慢三、快四、中四、慢四。主要节目有:《秋风无情》,《哥哥妹妹》,《凤凰姑娘》,《月光》,《我的渴望》,《待》《雨伞》等等。
即兴舞
即兴舞是广场舞的一种。 “即兴舞”是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舞蹈,没有正规的策划和编排。带有随兴而舞,随机而舞的意识和思想内涵,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主题、意义等限制的自由舞蹈。即兴广场舞不要求动作统一,不需要练习成套动作,追求差异美。只要有音乐,人人可跳,随到随跳。适应人群极广,任何一个人,随时都可以到场和离场,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动
健身舞
随着人们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的增加和广场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广场健身舞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与此同时,广场健身舞又以崭新的姿态为21世纪人们的美好生活而发挥着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
胃由哪些部分组成
胃由朝前上方的前壁和向后下方的后壁组成,前壁和后壁相接的上绿铰短,叫胃小弯;下缘较长叫胃大弯。全胃分四部分,近贸门的部分叫资门部;从贲门向左上方膨出并与脆弯窿相接触部分叫胃底;灾门以下目的中部叫胃体,胃体的下部,即接近幽门部分称幽门部(或称胃幽门窦。
临床诊断的目安炎即是此部分的胃炎)。在胃小弯侧胃体与幽门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折弯,称为胃角切迹,俗此作为胃体与幽门部的分界。环绕幽门增厚的环形肌形成幽门括约肌,括约现在神经支配下有一定规律的开放和关闭,使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和防止十二指扬内容物返回胃内。如果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就要发生胃内食物胎留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这五类老人广场舞还是别跳了
1、糖尿病患者
有相关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身体机能下降,要很好的控制血糖就需要适当运动,但并不推荐跳广场舞。因为广场舞的氛围非常热闹,人身处噪音环境中,血液也会处于兴奋状态,血脂、血糖水平都会略有增高。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跳广场舞。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打太极是项不错的健身运动。清晨在不那么喧闹的小区里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改善平衡能力和提高身体灵活性,还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体力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进行慢跑、骑自行车等慢节奏的运动。
2、心血管疾病患者
有的心血管病患者不宜跳广场舞。譬如未控制的高血压、发作频繁的不稳定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内膜炎、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急性主动脉夹层等患者,均不宜运动。
这类患者跳广场舞,容易导致血压的急剧升高,诱发病症,甚至猝死。
部分心血管疾病患者则需要确保适度的运动量。如果处于康复的早期,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天跳低强度广场舞5~10分钟。后期随着身体功能逐渐恢复,再适当延长跳舞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先预热10分钟左右,然后再跳舞。即便体力能坚持,每次跳舞也不要超过1小时,时长以40分钟为宜。
一般建议每周跳3~5次,体力恢复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次数,提高强度。不过,如果跳舞时出现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静坐休息,如症状有加重,需尽快就诊。
3、骨关节疾病患者
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患有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肩关节等全身多个关节的疾病,有些人的关节疾患甚至相当严重,稍微多走一段就感觉关节疼痛。这些患者也不太适合参与广场舞锻炼。
对患有髋关节疾病的老人来说:长时间进行扭动、转圈等动作会增加髋关节负担,诱发或加重关节损伤。
患有肩关节疾病的老人:如肩峰下撞击、滑囊炎、肩袖损伤、关节盂唇损伤等,如果忍痛坚持跳“广场舞”,只会加重病情。
患有膝关节疾病的老人:长时间跳广场舞,易造成双膝关节肿胀、发炎,从而患上膝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另外,对于存在骨质疏松症的老人来说,跳舞时腰椎承受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有上述问题的老人,如果想跳广场舞,应以自己身体舒适为主,每次时间不宜太长,锻炼次数不要太频繁,动作不需要太标准,要有意识避开一些会加重病情的动作。像扭颈、转腰、转髋、下腰这类动作,最好不要做。
4、有韧带损伤的患者
广场舞通常有很多身体旋转、下肢扭转的动作,跳的时候若上下肢的肌力和运动控制不理想,会造成关节韧带的拉伤。
韧带拉伤了,能不能继续跳广场舞,这要看韧带拉伤的程度。如果是轻度的拉伤,可以在打上支持带保护的情况下,减少跳舞的锻炼量。如果是严重的拉伤,就不要过早开始跳广场舞,先把拉伤治好了再跳不迟。
即便没有韧带拉伤,跳广场舞前后也要做热身和放松,否则容易导致肌肉僵硬、变紧,使机体受损。
5、做完手术的患者
同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样,手术后的患者要根据自身状况,来判断跳广场舞的限制。如恢复良好,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要保证跳广场舞不会产生不适。之后可按照身体机能的变化,慢慢增加运动时间,增强动作难度。
跳广场舞有什么注意事项?
1、广场舞选择
选择广场舞不要过于盲目,要弄清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合什么样的舞蹈,切忌盲目仿效。一般宜从简单动作做起,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动”起来就会有健身的效果。
老年人最好测量一下血压和脉搏,即使是血压处于正常范围,也要避免街舞、迪斯科等难度较大或长达2小时以上的任何舞蹈。
2、时间选择
早上活动不要太早,以太阳出来为佳;下午以4~6时为佳;晚上则须待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后活动。跳广场舞的总时间不要超过2个小时,跳之前最好先做5到10分钟的简单热身运动,不要一直运动,中途要适当休息5-20分钟。每次跳舞以轻度出汗为宜。
跳舞前30分钟不宜吃大量食物,但也不能空腹,空腹易引起低血糖,导致无力、眩晕等不适感。睡前两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因上床时间比较早,睡前太过剧烈的运动容易造成难以入睡,或者疲劳,降低睡眠质量。
3、量力而行
老年跳舞不宜剧烈舞动,因为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弹性较差,如果长时间进行剧烈舞动,容易导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等现象。同时也要注意,老年人跳舞时应避免突然的大幅度扭颈、扭腰等动作,以防跌倒,发生关节、肌肉损伤。对于刚刚开始跳舞的“新手”而言,应从比较简单的动作学起,如果发现脚部不适,就要及时暂停活动。
有不少老人跳舞积极性很高,不论刮风下雨,每天都要进行锻炼,其实每周锻炼5天,就能达到健身效果。此外,跳广场舞的场地一般会集中很多人,空气流通较差,时间长了,对呼吸系统也会有影响,建议在雾霾等空气质量较差的日子在家进行适当锻炼即可。
4、着装宽松
穿硬底鞋或带跟的鞋跳舞,容易出现滑倒、扭伤等现象。这类鞋长时间穿着锻炼,易造成关节劳损等不良反应,建议穿着平底棉鞋或厚一点的旅游鞋。着装上,最好多带一件外套,运动结束后及时穿上,防止出汗后受凉。跳舞过程中容易出汗和口渴,但切记不要因为觉得发热就随意脱衣,避免感冒。
5、选择合适的地点
不少社区都有广场舞的固定训练场所,以就近参与为好,不必跨社区“长途跋涉”,只是车道边灰尘和汽车尾气(含多种致癌物)多。
路边或公园等处水泥或瓷砖地太坚硬,可能给关节带来一定损伤,不宜作为运动场所;最好选择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的草地或松软的沙地,且要尽量避开风口。
6、什么时候不能跳广场舞
老年人凡急性病患者(如急性肠胃炎、急性气管炎、急性肝炎、急性心肌炎以及感冒发烧),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间,都要暂停活动。
血压和心脏情况不太好的老年人,也要在活动强度以及时间上做好选择与安排,以免意外发生。
广场舞有哪些练习方式
分节练习法
即每节动作分别练习。常在新学一套动作、成套动作不熟练及动作变化较复杂的情况下采用。
分段练习法
将全套动作分成几段,每次专门练习一段的各节动作,最后将各段连接起来练习为成套动作。常为分段熟记和提高动作质量时采用。每段练习又可采用分节和连续练习方法。
累积练习法
即从第一节开始,先本节单独练习一次,接着与前面的节数连起来练一次,依次练完全套动作。常为提高全套动作连接和熟记动作时采用。在返练前面节数时,又可采用分节和连续练习方法。
连续练习法
即全套动作从开始至最后一节不停地连续完成。常在动作较熟练和加大身体负荷时采用。
断连练习法
即在全套动作连续完成过程中,其中某一、两节动作暂停采用分节练习。常在全套动作基本熟悉、个别节的动作掌握不好时采用,以强化某节练习。
重复练习法
即每节动作先练二八拍后进行纠正,接着再重复练习二八拍。常在学习新动作或较复杂动作时采用。
对称练习法
即一节动作中,按左右路或前后排,在动作方向、部位、方法等方面相对称地练习。常在动作熟练时,为提高练习难度、兴趣及配合能力而采用:对称方法可采用面对、侧对、背对、起伏、转动、移动等来做。
老人常跳广场舞对膝盖不好
广场舞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项老年运动,很多老年女性都参与了这项运动。殊不知,广场舞跳多了,可能会对膝盖有伤害。具体是怎么,一起来看看专家建议。
专家表示,30岁之后,人体的膝关节便开始退化,此时就得好好保护膝盖,预防骨关节炎。临床上,骨关节炎以50岁以上的患者多见,尤其是肥胖的女性。
对患上骨关节炎的人,理疗虽然解除了一时之痛,但这个疾病特别容易复发,因此护膝工作一定要做足。而爬山是所有骨科医师都不提倡的运动,因为它最伤膝盖。“30岁以上最好不要爬山,如果非要爬山,频率不要太高。特别是秋冬天气冷,关节血液循环差,对关节磨损更大,最多一周爬一次山,且别超过2小时。”专家建议。
此外,爬山时要注意选择坡度不陡的、缓的山爬。由于能将体重均匀分散于整个膝关节,因此平缓的山坡比山中修建的水泥楼梯对膝盖的损伤小一些。而走台阶着力点都在前半掌,压力集中于膝关节的前面。此外,水泥修的路路面硬,对关节的损伤也更大。
而下山比上山对膝关节的损害更大,因为下山时,重量几乎全部在膝关节上。膝关节损伤后,下楼梯比上楼梯还困难,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下山坐缆车也是不错的护膝选择。
除了爬山,跳广场舞、打太极拳也会伤膝盖。
广场舞有很多腿部弯曲的动作,很多人因此弄伤腰腿。弯曲是膝关节最脆弱的时候,而膝关节左右旋转的角度小,因而弯曲又侧身膝关节最容易受伤。打羽毛球、广场舞皆有大量这类动作,太极拳则有很多半蹲姿势。专家建议,爱好这些运动的中老年朋友适可而止,不要每次进行太长时间,也不要过于频繁,动作不必太标准。
运动有助增强体质,让人更健康长寿。但是专家提醒运动量过大当心患骨性关节炎,因此老年朋友要特别注意了。一旦出现膝关节疼痛和肿胀,要及时就医,以免带来更大的痛苦。
跳广场舞的好处和坏处 跳广场舞有什么好处
广场舞是以美丽的舞姿与音乐结合,塑造出各类美的姿态、美的造型,达到体育与艺术、健与美结合的意境。而且广场舞操练对形态、姿态、健康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经常加入广场舞操练是一项很好的形体练习,能提高人体的协调能力,健壮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群,以及增强骨骼的密度,具有健美作用。
广场舞一般跳的时间都是比较长的。像连续跳两个小时,可以消耗身体过多的热量,把身体上多余的脂肪消耗掉,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在跳广场舞时,注意力集中到音乐和跳舞节奏上,之前发生的各种事情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暂时遗忘,而且也能够通过一场淋漓尽致的广场舞把心里的压力给释放出来。
长期的跳广场舞,不断的对脑神经进行刺激,可以延缓记忆力减退,达到健脑的效果。
广场舞对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消化等都有很好的作用,从而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
经常跳广场舞可以强壮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症,帮助改善身型,帮助舒展筋骨。同时减少腰酸背痛,增加身体及关节的柔软性,使人更灵活,减少受伤的机会。
跳广场舞对血压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明显改善全血及血浆的黏度,改变自主神经兴奋性,使血管通透性增大,起到疏通血脉的作用。同时,通过跳广场舞,心脏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而心脏交感神经紧张性相对减轻,心律明显减慢,从而使心脏负担减轻,心脏耗氧量大大减低,避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广场舞是群体活动,可以在跳广场舞的过程中结交到更多的朋友,认识新朋友的机会是大大的提高。
得了子宫肌瘤跳舞好吗
子宫肌瘤能做剧烈运动吗?得了这种病的时候不太适合运动,最好做一些比较轻松的运动,不能过分的劳累。
注意不要激烈运动。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上一般会尝试用桂枝茯苓胶囊、宫瘤消、百消丹之类的来治疗,目的只是抑制垂体、卵巢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其继续长大,效果不是很明显。
跳广场舞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在得了子宫肌瘤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去跳广场舞。有子宫肌瘤能跳舞。但是如果子宫肌瘤比较大,有出血等症状,最好不要剧烈运动,防止影响身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