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的用法
凝血酶的用法
1、局部止血 用灭菌氯化钠注射液溶解成50~200单位/ml的溶液喷雾或用本品干粉喷洒于创面。
2、消化道止血 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不超37℃)溶解成10~100 单位/ml的溶液,口服或局部灌注,也可根据出血部位及程度增减浓度、次数。
蝎子酒的功效与作用 抗凝血
蝎子酒的提取液有抑制动物血栓形成和抗凝血的作用。能够使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延长,并且可以使凝血酶活性和含量均降低。
空腹吃西红柿好么 服用抗凝血药物时不能吃西红柿
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K较多,这种物质的主要起催化干重凝血酶和凝血活素的作用,维生素K不足时,限制凝血酶原合成,导致凝血时间延长,造成皮下和肌肉出血。
桑叶的副作用和禁忌 抗凝血
桑叶能延长体内全血凝固时间,延长血浆的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原时间是一个有争议的区间范围,有一些人认为正常的情况应该是12到14秒,还有的人认为可能是11到16秒。虽然说这种时间存在争议,但是如果检查的时候发现凝血酶原时间严重偏低,则也可能说明某些身体方面的疾病或者是问题。其实凝血酶原时间在很大程度上还反映的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
通过凝血酶原时间可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还可以对肝硬化代偿期以及重型肝炎进行病情程度评估。如果肝硬化病人处于代偿期,但是凝血酶原时间过度偏低,则有可能发生食道静脉曲张的概率非常大,并且还有可能出现预见性的高危出血情况。
其实凝血酶原时间只是一个参考值,正常参考值凝血酶原时间11~13秒,也有的说11~15秒或者12-16秒。凝血酶原时间检查最为常见的情况是进行抗凝治疗的过程当中,这个时候应当密切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则原因非常多,比如可能是乙肝或者是肝硬化导致,还有可能是脂肪肝引起。某些血栓性疾病也是有可能使得凝血酶原时间偏低的。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则很有可能是生气凝血因子大量缺水,比如有的人肝功能异常,这样就会使得凝血因子生成减少,从而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不管偏高还是偏低都预示着身体出现了某些方面的病变,这个时候应当进一步检查治疗。
凝血酶的药典标准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牛血或猪血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而得的供口服或局部止血用凝血酶的无菌冻干制品。按无水物计算,每1mg凝血酶的活力不得少于10单位。含凝血酶应为标示量的80%~150%。
制法要求
本品应从检疫合格的牛或猪血中提取,生产过程应符合现行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冻干块状物或粉末。每1ml中含500单位的0.9%氯化钠溶液可微显浑浊。
检查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M第一法)测定,含水分不得过5.0%。
装量差异
应符合注射剂项下的有关装量差异的规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ⅠB)。
无菌
取本品,分别加0.9%无菌氯化钠溶液5ml溶解后,依法检查(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H),应符合规定。
效价测定
纤维蛋白原溶液的制备
取纤维蛋白原,加0.9%氯化钠溶液适量溶解,用0.05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或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7.4,再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成含0.1%凝固物的溶液,备用。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取凝血酶标准品,加0.9%氯化钠溶液溶解并分别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5.0单位、6.4单位、8.0单位与10.0单位的标准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5瓶,分别加适量0.9%氯化钠溶液溶解,并全量转移至同一量瓶中,用上述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适量,用上述氯化钠溶液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7单位的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
取内径1cm、长10cm的试管4支,各精密加入纤维蛋白原溶液0.9ml,置37℃±0.5℃水浴中保温5分钟,再分别精密量取上述4种浓度的标准品溶液各0.1ml,迅速加入各试管中,立即计时、摇匀,置37℃±0.5℃水浴中,观察纤维蛋白的初凝时间。每种浓度测5次,求平均值(5次测定之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10%,否则重测)。标准品溶液的浓度应控制凝结时间在14~60秒为宜。以标准品效价(单位)的对数为横坐标,凝结时间(秒)的对数为纵坐标,进行直线回归。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0.1ml,按上述方法平行测定5次,求出凝结时间的平均值(误差要求同标准曲线),用直线回归方程求得单位数,计算,即得。
类别
局部止血药。
规格
(1) 200单位 (2) 500单位 (3)1000单位 (4)2000单位 (5)5000单位 (6)10 000单位
贮藏
密封,10℃以下贮存[2] 。
紫癜检查什么.紫癜做哪些检查 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此二者均为检测血中凝血因子、凝血酶原及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凝血时间正常值为2~4分钟(玻片法),凝血酶原时间一般大于25秒。凝血时间的延长及凝血酶原时间的缩短多见于使用过量抗凝物质引起的紫癜,以及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减少引起的紫癜。
凝血四项怎么看
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 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FIB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 增高除了生理情况下的应激反应和妊娠晚期外,主要出现在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三者同时检测已被临床用于筛查病人凝血机制是否正常,特别是心胸外科、骨科、妇产科等手术前检查病人的凝血功能尤为重要。
TT凝血酶时间测定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
凝血酶时间结果分析
异常结果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或结构异常,临床应用肝素,或在肝病、肾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纤溶蛋白溶解系统功能亢进。
凝血酶时间缩短见于异常纤维蛋白血症、血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或血液呈酸性等。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
注意事项
检查前:
1、抽血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
2、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开始禁食12小时,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3、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检查后:
1、抽血后,需在针孔处进行局部按压3-5分钟,进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肿。
2、按压时间应充分。各人的凝血时间有差异,有的人需要稍长的时间方可凝血。所以当皮肤表层看似未出血就马上停止压迫,可能会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渗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压时间长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倾向,更应延长按压时间。
3、抽血后出现晕针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等应立即平卧、饮少量糖水,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体检。
4、若局部出现淤血,24小时后用温热毛巾湿敷,可促进吸收。
皂角刺有什么功效作用 抗凝血
皂角刺抗凝的机制是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于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抑制凝血酶形成,提高抗凝血酶活性,对抗凝血酶的作用有关。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为:男性11~13.7s,女性11-14.3s。
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因素较多,但其根本原因是凝血因子的缺失。一切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之所以是肝功能检查中重要的一项,那么其时间的长短一定反应肝功能的某些变化。
肝脏是凝血因子形成的主要场所,当肝功受损时凝血因子不能正常合成,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延长。凝血酶原时间高于正常值时会表现一系列的症状,如体表容易出血,出血后不容易止血。如牙龈出血、创伤出血等现象。同时凝血酶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出现青紫斑块,身体稍微受压就会产生或青或紫的斑,几分钟后才渐渐消失。
除肝功能异常造成凝血酶原偏高现象还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原因。当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时首先要考虑肝功问题,做详细的肝功检查,确定病因及时进行治疗。
上面就是对凝血酶时间偏高的原因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希望对朋友们能够带来一定的帮助,平时在生活中尽量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饮食上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平时多吃些不同的食物,在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就要及时咨询医生。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是什么
凝血过程
1.三个阶段
(1)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2)凝血酶原被激活生成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两个途径
(1)内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管内。启动因子为XII,因子Xa、V、Ca2+和PF3共同组成凝血酶原激活物。(2)外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凝血的始动因子为组织因子(Ⅲ)来自组织。启动因子为Ⅲ,因子Ⅲ、Ⅶ和 Ca2+组成复合物,激活因子X,其后反应过程同内源行凝血途径。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1.一般因素(1)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接触粗糙面加速血液的凝固。
(2)温度: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加速血液凝固。(3)Ca2+浓度:浓度增高,血液凝固速度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