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是不是先天性心脏病
预激综合征是不是先天性心脏病
一、心脏病它的范围很广,因为它包含很多跟心脏有关的疾病,先天性的预激综合征就是其中的一种,它的确是属于心脏病的范畴,但这并不是说它就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了,它只是其中的一种疾病。
二、先天性预激综合症和预激综合症不是患者后天形成的,它是患者在出生以前就带来的一种疾病,它的形成原理,是因为存在着传导旁道,旁道的存在都是先天发育的,没有什么后天形成。
三、如果患者真的患上了先天性预激综合征,一定要去医院进行检查,看看哪一种治疗方法最适合自己,患者也不要因为这个就紧张,因为很多人虽然患了此病,但也一辈子没发过,但要视情况而定。
哪些因素会引起猝死
冠心病(30%):
是心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心肌炎(20%):
重症心肌炎时可有心肌弥漫性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炎症性病变。多种因素如感染、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引起心肌炎,所造成的心肌损害的轻重程度差别很大,临床表现各异,轻症患者无任何症状,而重症患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原发性心肌病(10%):
病变以侵犯心室为主,也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
风湿性心脏病(10%):
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约25%可致猝死。
QT间期延长综合征(5%):
包括先天性耳聋,继发性者常见原因为低血钾、奎尼丁、胺碘酮药物影响。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5%):
常引起快速心律失常。
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畸形(3%):
如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窦或与右冠状动脉相连。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3%):
当旁道不应期越短,发生房颤时就越有可能转变为恶性心律失常-室颤而猝死。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
多因冠状病、心肌炎、心肌病、引起窦房结动脉缺血、退行性变、致窦房结缺血、坏死、纤维化。
心脏预激综合症能不能治好
预激综合征有什么治疗?
预激本身不需特殊治疗。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治疗同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房颤或房扑时,如心室率快且伴循环障碍者,宜尽快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减慢旁路的传导,可使心室率减慢或使房颤和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加速旁路传导,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减慢房室结内传导,都可能使心室率明显增快,甚至发展成室颤,因而不宜使用。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发作频繁,宜应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口服预防发作。
近年来由于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技术的迅速发展,预激综合征可以首先考虑采用这种微创的治疗手段,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预激综合征治疗大家一定要做好了解。预激综合征的治疗跟大家选择的医院有关,我们知道对于预激综合征疾病治疗目前医院有很多,所以在选择医院的时候,患者一定要主因,避免预激综合征治疗存在了治疗的误区。
预激综合症是如何引起的
具有WPW综合征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大多数无器质性心脏病,大多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异常通路,可与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性心脏病并存。
在成年人中患预激综合征的60%~70%心脏是正常的。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占少数,可见于:
1.先天性心脏病 上述情况往往并存于先天性心脏血管畸形的发生过程中。因此,许多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大血管转位、三尖瓣闭锁或Ebstein畸形、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主动脉缩窄、二尖瓣多瓣叶畸形、主动脉和肺动脉二瓣化等均可合并预激综合征。先天性二尖瓣畸形,心电图多为A型WPW,而三尖瓣闭锁或Ebstein畸形的病人多为B型WPW,这提示WPW综合征和瓣膜发育畸形同源于房室环在胚胎发育期间结构发生缺陷。Ebstein畸形患者中WPW发生率可高达5%~25%,而且都是右心房室间的旁路。
2.后天性心脏病 在瓣膜病、各类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外伤等均可伴有预激综合征,多表现为A型WPW,大多是左心房室间的旁路。通常认为在患后天性心脏病后才出现的预激综合征,并非是后天性心脏病本身引起的,其预激综合征的旁路本来就是存在的,只是在患病以前,由于旁路和房室结-希-浦系统轴径电生理特性的相互关系,旁路未起传导功能,因而在心电图上未能显示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或患某种心脏病以后,两个传导途径的电生理特性的相互关系起了变化,旁路起了加速传导作用,因而在心电图上出现预激综合征的特征。
3.家族性预激综合征 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现已证实家族性预激综合征的相关基因位于染色体7q3上,与7q3上D7S505、D7S483和D7S688三个位点均连锁,以D7S505 Lod值最高。
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一、冠心病:是心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
二、心肌炎:重症心肌炎时可有心肌弥漫性病变,导致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三、原发性心肌病:病变以侵犯心室为主,也可累及心脏传导系统。
四、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病人约25%可致猝死。
五、QT间期延长综合征:包括先天性耳聋,继发性者常见原因为低血钾、奎尼丁、胺碘酮药物影响。
六、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常引起快速心律失常。
七、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畸形:如左冠状动脉起源于右侧冠状窦或与右冠状动脉相连。
八、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当旁道不应期越短,发生房颤时就越有可能转变为恶性心律失常-室颤而猝死。
九、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多因冠状病、心肌炎、心肌病、引起窦房结动脉缺血、退行性变、致窦房结缺血、坏死、纤维化。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具体有哪些
(1)单纯心血管间交通 包括心房水平分流(如房间隔缺损、Lutembacher综合征、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单心房、三心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主肺动脉隔缺损。
(2)心脏瓣膜畸形 包括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肺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爱勃斯坦(Ebstein)畸形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3)血管畸形 包括主动脉缩窄,假性主动脉缩窄,主动脉弓畸形,永存动脉干,主动脉窦瘤,冠状动-静脉瘘,肺动脉畸形起源于主动脉,原发性肺动脉扩张,肺动-静脉瘘,肺动脉狭窄及永存左上腔静脉。
(4)复合畸形 包括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大血管转位,单心室,三尖瓣闭锁及肺动脉瓣闭锁合并完整室间隔。
(5)立体构相异常(spatial abnormalities) 包括右位心合并内脏转位(dextrocardia withsinus inversus),单纯右位心(isolateddextrocardia),中位心(mesocardia)及左位心(levocardia)。
(6)心律失常 包括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束支传导阻滞,致命性家族性心律失常及预激综合征。
不同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出现疾病的病因,然后再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我们日常一定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长期心情不好就会增大出现心脏病的机率,一定要学会放松心情。
房颤的十种原因
房颤是心脏病的一种,它还具有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生房颤的老年人较多,诱发房颤的原因很多,小编为您介绍十种常见原因。
房颤既可以是心脏疾病,又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心脏本身的疾患。老年人可由于隐匿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房间隔缺损所致。
房颤不论性别、年龄、有无器质性疾病均可发生。但老年人居多,房颤既可以是心脏疾病,又可以是全身疾病的临床表现。引起房颤的病因很多,主要为心脏本身的疾患。发达国家以冠心病、心肌疾病为主,发展中国家则以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为最多,老年人可由于隐匿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房间隔缺损所致。少数房颤找不到明确病因,被称为孤立性房颤或特发性房颤。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仍是房颤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其中,二尖瓣狭窄患者当中,心房纤颤为41%,主动脉瓣病变发生房颤的机会较小。患者发生房颤的平均年龄大约为37 岁,以女性居多。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生房颤的机理与左房扩大、心房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病变有关。心房扩大、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纤维化病变导致心房肌各部分的不应期很不均匀,从而诱发房颤的发生。
2.冠心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冠心病已成为房颤的首要原因,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但房颤并不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者中,发生房颤者占0.6%~0.8%,急性心肌梗死者,房颤的发生率占10%~15%。
3.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均可以发生房颤,发生率在10%~50%之间,成人多见,儿童也可发生。以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为主,约占20%。
4.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在房颤原因中的比率为9.3%~22.6%。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由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心室顺应性减退、心房压升高及左房增大,加上心肌缺血,从而诱发房性电生理紊乱,而导致房颤。
5.缩窄性心包炎 一般病人的发病率为22%~36%,高龄患者房颤发生率可达70%,心包积液也可伴发房颤。
6.肺心病 肺心病发生房颤有报道为4%~5%。常呈阵发性,其原因与肺内反复感染、长期缺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有关。
7.先天性心脏病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颤主要见于房间隔缺损。
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967 年Lown 提出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概念,其中包括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这里的心动过速包括房颤。当窦性心动过缓时,心房的异位兴奋性便增强,而易于发生房颤。
9.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是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次为房颤。房颤的发生率约占12%~18%。一般认为心室预激的房颤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儿童患者很少发生,而高龄患者则房颤发生率较高。心室预激发生房颤的机制目前不甚明了,可能与预激引起的室上速发作,导致心房肌电生理不稳定,或室性期前收缩,经房室旁路逆传心房,恰遇心房易损期而导致的房颤有关。另外,旁路前传不应期短也易诱发房颤。
10.甲状腺功能亢进 房颤是甲亢的主要症状之一,甲亢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在15%~20%。老年人甲亢者可能存在心肌的器质性损害,易发生慢性房颤。
以上介绍专业性较强,患者有不明白的要及时咨询医生。
导致心脏房颤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房颤的原因都有哪些?房颤是指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舒缩活动,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的蠕动,致使心房失去了正常的有效收缩的一种病症。
引起房颤的病因分为两类,最常见的也是发生率较高的就是心脏原因引起的心动房颤,另外一类就是非心脏原因引起的房颤。
导致房颤的原因都有哪些?
1、心脏原因
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充血性心衰、心肌病及其他(窦结病、肿瘤、心包炎等)。其中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常见于年轻患者。
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动房颤多见于40~45岁患者。青年患者较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为阵发性。其他心脏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2、非心脏原因
家族性房颤、预激综合征、心脏手术和外伤引起房颤、电解质紊乱以及其它疾病等,另外嗜酒、迷走神经刺激(饮食或锻炼后)也可引起房颤。预激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
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没有像房室结那样生理性传导延搁的保护作用,所以经旁道下传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量。
除此之外,引起房颤的其它疾病有FK3、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血病、淀粉样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栓塞等。
出现房颤是怎么回事
1、器质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多见。
(2)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8.2%。而因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总之冠心病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3)高血压性心脏病: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细小局限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多见于40~45岁患者。青年患者较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为阵发性。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当窦房结动脉局灶性肌纤维结构发育不良,胶原结构异常及窦房结周围的变性,特别是窦房结周围变性以及窦性冲动的异常,可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6)心肌病:各类型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症、变性或纤维化、心房扩大易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常是该病的首发表现,发生率高。
(7)其他心脏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5%,大多为阵发性,呼吸功能改善后发作会减少);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2、预激综合征
可能是由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道不应期很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条件,经旁路的冲动增加,这种冲动又折返进入左心房应激期即能诱发心房颤动。预激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没有像房室结那样生理性传导延搁的保护作用,所以经旁道下传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量。
3、其他疾病
(1)全身浸润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血病、淀粉样变等。
(2)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3)心脏手术和外伤。
(4)洋地黄中毒、乌头碱类、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诱发房颤。
(5)各种心导管操作及经食管电刺激、电复律术中等可直接诱发房颤。
(6)酗酒和吸烟、情绪激动、过度吸烟、排尿等可直接发生或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诱发房颤。
4、家族性房颤
系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方式属AD遗传,多在成年之后发生,呈阵发性,房颤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和终止。房颤发作症状较轻,多由劳累、精神紧张、感染、疼痛、饮酒、吸烟等诱发,心功能保持正常。一般预后较好。
5、原因不明
健康人发生的特发性房颤,往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
阵发性心动过速原因
阵发性心动过速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发生于剧烈活动、发烧、劳累等情况下的,多是窦性心动过速,属生理性的,停止活动、热退后心动过速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又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最常见原因是预激综合征。少见于心肌炎、甲亢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后。
心动过速早期发作能自行终止,后期随着发作不能终止的需要药物终止。心动过速不发作时不需治疗。其原因为预激综合征的,可行射频消融术作根治治疗。原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衰者,需针对病因治疗。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是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少见原因是功能性的。
心动过速发作后需立即终止,其一般不能自行停止,需药物治疗。根治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减少发作次数。
心脏预激综合症可以避免吗
预激综合征的预防:
预防预激综合征主要是要预防心动过速的复发,为了有效预防心动过速的复发,应选用两种药物同时抑制折返回路的前向与逆向传导,例如奎尼丁与普萘洛尔,或普鲁卡因胺与维拉帕米合用,可获得较好效果,IA,IC类药物胺碘酮或索尔延长房室旁路与房室结的不定期,能有效预防心动过速复发,药物选择可根据临床经验,或选用心电生理检查确定为有效的药物,从而保证最佳的预防复发效果。
预激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层:
预激综合征本身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人;少数病人伴发于二尖瓣下移畸形、主动脉瓣下狭窄、二尖瓣脱垂及室间隔缺损等,偶见于心肌炎、心肌梗塞后。预激综合征本身不产生血流动力学改变,也无任何症状,不必急于求医。本综合征最大问题是好发室上性心动过速。它的发生是心房冲动经正常房室交界组织传至心室,然后由旁路逆传回至心房,不断折返所引起的。也可由旁路传至心室,再从正常房室连接外折返至心房所致。在人的一生中心动过速可以在任何时间发作,也即刚出世时,婴儿期,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生。对已有心脏病的患者来说,室上速发作可促进心功能不全,甚至突然恶化死亡。猝死多发生在心室颤动时,由于房性冲动过快下传,落在心室易颤期,诱发心室纤颤所致,属于心血管内科急症,应积极抢救治疗。
如果只是一个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速在小时候发作如果不频繁,可以不用管,因为单纯的预激综合征不一定会发生阵发性室上速,很多患者一辈子也没发生过一次没有必要管。如果常发生阵发性室上速且患者年龄很小,发作时可以刺激咽喉部或者通过吸气闭起来终止掉,实在不行可以到医院用点药物是它终止等患者达到适合做手术的年龄再做射频消融术。
平常不发作时不需要管它,也不要吃药预防。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病人一年才发作一次,用药预防的话吃了一年的药才预防一次,完全没有必要;病人在发作时区医院吃点药就好了。如果发作非常频繁哪怕年龄比较小在5岁以后也可以试着做射频消融术,成年人的话如果发作频繁就应该做射频消融术。
先预防心脏疾病:
预激综合症主要是因为在心脏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房室环结构上遗留下心肌组织,使得心脏的激动传导多了一条“旁道”,患者在某些情况下表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或房颤,影响其工作、生活和学习。长此下去也有可能发展为心脏扩大。严重时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等。 诊断主要靠心电图及心脏电生理检查。患者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梗阻型心肌病等。 预激综合症患者房室间存在两条或多条传导通路,容易发生折返和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室率极快、QRS波群畸形的房扑或房颤,有时可发展为室颤。
房颤的十种原因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仍是房颤的最常见原因,尤其多见于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其中,二尖瓣狭窄患者当中,心房纤颤为41%,主动脉瓣病变发生房颤的机会较小。患者发生房颤的平均年龄大约为37 岁,以女性居多。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生房颤的机理与左房扩大、心房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病变有关。心房扩大、压力升高及心房肌纤维化病变导致心房肌各部分的不应期很不均匀,从而诱发房颤的发生。
2.冠心病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冠心病已成为房颤的首要原因,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但房颤并不是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在冠状动脉造影中显示有明显冠状动脉狭窄者中,发生房颤者占0.6%~0.8%,急性心肌梗死者,房颤的发生率占10%~15%。
3.心肌病 各种类型的心肌病均可以发生房颤,发生率在10%~50%之间,成人多见,儿童也可发生。以原发性充血性心肌病为主,约占20%。
4.高血压性心脏病 高血压在房颤原因中的比率为9.3%~22.6%。房颤的发生与高血压病所致肥厚心肌的心电生理异常、肥厚心肌缺血及肥厚心肌纤维化有关。由于心肌肥厚及纤维化、心室顺应性减退、心房压升高及左房增大,加上心肌缺血,从而诱发房性电生理紊乱,而导致房颤。
5.缩窄性心包炎 一般病人的发病率为22%~36%,高龄患者房颤发生率可达70%,心包积液也可伴发房颤。
6.肺心病 肺心病发生房颤有报道为4%~5%。常呈阵发性,其原因与肺内反复感染、长期缺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有关。
7.先天性心脏病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颤主要见于房间隔缺损。
8.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967 年Lown 提出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概念,其中包括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窦房阻滞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这里的心动过速包括房颤。当窦性心动过缓时,心房的异位兴奋性便增强,而易于发生房颤。
9.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的主要并发症是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次为房颤。房颤的发生率约占12%~18%。一般认为心室预激的房颤发生率与年龄有关,儿童患者很少发生,而高龄患者则房颤发生率较高。心室预激发生房颤的机制目前不甚明了,可能与预激引起的室上速发作,导致心房肌电生理不稳定,或室性期前收缩,经房室旁路逆传心房,恰遇心房易损期而导致的房颤有关。另外,旁路前传不应期短也易诱发房颤。
10.甲状腺功能亢进 房颤是甲亢的主要症状之一,甲亢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在15%~20%。老年人甲亢者可能存在心肌的器质性损害,易发生慢性房颤。
心房颤动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1.器质性心脏病
(1)风湿性心脏病:约占心房颤动病因的33.7%,以二尖瓣狭窄及闭锁不全多见。
(2)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心绞痛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5%,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为3.8%;急性心肌梗死时的发生率为8.2%。而因胸痛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11%。总之冠心病的发生率是较低的。
(3)高血压性心脏病:其心房肌的很多小动脉管腔可因内膜增厚而狭窄或完全闭塞,使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变化及纤维化。
(4)甲状腺功能亢进:早期心肌有局灶性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病程久者心肌常呈细小局限性纤维化,发生率为5%,多见于40~45岁患者。青年患者较少见,即使发生也多为阵发性。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当窦房结动脉局灶性肌纤维结构发育不良,胶原结构异常及窦房结周围的变性,特别是窦房结周围变性以及窦性冲动的异常,可促使心房颤动的发生。
(6)心肌病:各类型的心肌病,常因伴有局灶性的心房肌炎症、变性或纤维化、心房扩大易导致心房颤动的发生,其中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心房颤动常是该病的首发表现,发生率高。
(7)其他心脏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率为4%~5%,大多为阵发性,呼吸功能改善后发作会减少);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2.预激综合征 可能是由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的旁道不应期很短,一旦建立了折返条件,经旁路的冲动增加,这种冲动又折返进入左心房应激期即能诱发心房颤动。预激并发房颤的发生率为11.5%~39%。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被认为情况严重,因为旁路没有像房室结那样生理性传导延搁的保护作用,所以经旁道下传的心室率多在180次/min以上,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量。
3.其他疾病
(1)全身浸润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白血病、淀粉样变等。
(2)肺和全身性感染以及慢性肺功能不全。
(3)心脏手术和外伤。
(4)洋地黄中毒、乌头碱类、尼古丁等中毒均可诱发房颤。
(5)各种心导管操作及经食管电刺激、电复律术中等可直接诱发房颤。
(6)酗酒和吸烟、情绪激动、过度吸烟、排尿等可直接发生或在原有心脏病基础上诱发房颤。
4.家族性房颤 系基因突变所致,遗传方式属AD遗传,多在成年之后发生,呈阵发性,房颤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和终止。房颤发作症状较轻,多由劳累、精神紧张、感染、疼痛、饮酒、吸烟等诱发,心功能保持正常。一般预后较好。
5.原因不明 健康人发生的特发性房颤,往往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