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胆囊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胆囊癌会严重的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如果对于胆囊癌我们不及时的治疗的话,他会出现转移。进而会使我们的身体其他部位出现问题,会大大增加我们治疗的难度,也会损失我们大量的金钱。因此对于胆囊癌我们应当重视。
胆囊癌的转移途径有以下几种:
淋巴道转移:淋巴转移多按淋巴干的规律转移,即左右头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和肠干。
血道转移:血道转移多按体静脉型、肺静脉型、门静脉型、锥静脉型和逆流型。
种植转移: 在腔隙中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等。手术、穿刺过程也可造成种植性转移。
影响转移的因素包括:
(1)肿瘤局部因素:包括肿瘤大小、生长速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肿瘤细胞代谢特征、运动能力、年福利、酶的产生、表面结构及电荷、肿瘤血管形成引资、癌细胞结构的改变等等。一般情况下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越容易转移。
(2)全身因素:恶性肿瘤除受局部因素影响外,还受诸多全身因素的影响,主要有:
①免疫功能: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在肿瘤转移的过程中,免疫状态的正常与否对转移发生的早晚及转移瘤生长的快慢发挥主导作用。免疫状态好者可抑制肿瘤转移,使肿瘤长时间的稳定而处于自限状态,而若机体免疫系统抗御肿瘤的能力降低时则可出现早期转移;
②凝血机制:肿瘤发生转移必须经过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纤维蛋白包绕、形成瘤栓等一系列过程。在此过程中凝血和抗凝血机制对转移的作用已普遍引起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癌细胞自身可产生促凝血因子使其有利于血管上皮黏附,促进转移;
③外界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对肿瘤的影响。
我们平时的体检是不足以完全诊断出胆囊癌的,还需要我们自己细心观察,并且接受专门的检查事项,才能够完全确诊。由于我们对胆囊癌的了解度不够,通常都是让它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会有所察觉,如果你察觉到自己的不适,可以通过专项检查来确诊。
温馨提示,通过阅读上文我们了解了胆囊癌的一些转移途径及其影响转移的因素,由于由此可见,胆囊癌还可以通过淋巴转移、血道转移及种植转移,因此对于胆囊癌我们应当及时的治疗。以免转移到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引起不同的危害。
结肠癌转移的途径
1.结肠癌肝转移: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4.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结肠对于我们人体的重要性,我们知道结肠起到了吸收等功能,如果结肠出现问题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多方面的麻烦,结肠癌是结肠疾病的一种,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结肠癌转移的途径。
胆囊癌的中医诊断标准
一、分型
胆囊癌分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两型,其中前者约占71%90%,后者不到10%.而腺癌又分为以下几种:
1.乳头状腺癌可能由乳头状或息肉恶变而来,肿瘤向胆囊腔内生长,影响胆囊排空,肿瘤表面有溃疡,易引起感染。肿瘤如果阻塞胆囊颈,可使胆囊肿大,胆囊壁变薄,类似胆囊脓肿或积液。
2.浸润型腺癌较多见,约占腺癌的70%,可导致胆囊缩小,胆囊壁变硬且增厚。
3.硬化型腺癌可同时伴有胆道硬化,导致胆道任何部位发生梗阻。
4.粘液型腺癌肿瘤松软,容易破溃导致胆囊穿孔。
二、临床分期
(Nevein与Maron根据侵犯胆囊壁的深度及扩散范围所作的分期,1976)
Ⅰ期:癌组织仅限于粘膜内,即原位癌。
Ⅱ期:侵及肌层。
Ⅲ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
Ⅳ期:侵及胆囊壁全层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
Ⅴ期: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或远处转移。
三、TNM分期
T1:肿瘤侵犯胆囊壁。
T1a:肿瘤侵犯粘膜。
T1b:肿瘤侵犯肌肉组织。
T2:肿瘤侵犯肌层及周围组织。
T3:浆膜和(或)1个器官被累及(肝脏浸润≤2cm)。
T4:2个或多个器官累及,或肝脏肿块>2cm.
N1a:胆管、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转移。
N1b:其他区域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四、转移与播散
胆囊癌发病生长迅速,易早期扩散,其转移途径有3种:淋巴转移、血行转移和直接浸润。有人通过手术发现在已有转移的胆囊癌患者中,约占25%-75%经淋巴道转移;有半数以上癌种可直接浸润到邻近器官,按其转移顺序依次为肝、胆管、胰、胃、十二指肠、网膜、结肠和腹壁。
胆囊癌是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淋巴转移和直接播散到肝。当癌种广泛生长超过粘膜时,也可发生神经周围和血管转移。
胆囊癌肿可以向下扩展并造成胆管梗阻。大约25%的胆囊癌可穿透播散到邻近器官,包括胃、十二指肠、结肠和腹膜。血行的远隔转移,常累及肺、骨骼和肾脏。胆囊癌的病人常可在锁骨上发现增大的Virchow结节。
结肠癌转移途径是什么呢
1.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资料又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结肠系膜根部。
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4.侵润与种植,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
胆管癌的转移途径
胆管癌地转移途径1、直接浸润:早期发生转移者较少,主要是沿胆壁向上、向下直接浸润,另外可经淋巴转移,最常见的是肝门部淋巴结转移,也可累及腹腔其他部位的淋巴结。
胆管癌地转移途径2、血道转移:一般出现在晚期,以肝转移最为常见,尤其是上段肝血管易侵犯门静脉,形成血栓,导致肝转移,也可向临近器官如胆囊、胰腺转移。
胆管癌地转移途径3、神经转移:肿瘤细胞常通过神经周围间隙向近端或远端方向转移。各部位的胆管癌,以肝转移最多见,尤其是高位胆管癌,其癌组织易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性血栓,可导致肝转移,也可向邻近器官胰腺、胆囊转移。就病理组织学来说,低分化腺癌的恶性程度高,很容易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及通过血液循环及淋巴管转移,手术效果差。而高分化腺癌(克拉特斯金瘤)大多数是高分化腺癌,生长较慢,不易侵犯其它器官,较少发生转移。就癌肿的生长方式来说,管壁浸润型的转移率相对较高,而内生型的转移相对几率较低。
肾癌如何在体内转移
1、血行转移。癌瘤侵犯肾静脉,而导致静脉内形成癌栓,可向远处转移到肺、肝、骨骼等处。同时癌栓可由肾静脉逆行延伸到精索内静脉(蔓状从),或卵巢及阴道内静脉而引起精索、附睾、子宫阔韧带、阴道、阴唇等处转移。癌细胞转移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10%,这就是肾癌的转移途径。
2、淋巴转移。肾癌的转移途径有肾癌约有15%~30%通过淋巴途径转移。左侧转移到肾蒂、主动脉前和左侧淋巴结,右侧累及肾门附近、下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和下腔动脉间淋巴结,向上可转移到颈部引起颈淋巴结肿大等。
3、直接播散。直接播散可以向外穿过肾脏被膜到肾周围组织或侵入肾静脉沿及下腔静脉。如侵犯肾孟,临床上可发生尿血,同时肾癌还可侵及结肠、胰腺、肾上腺、腹膜、肝脏、脾脏等周围组织,这也是肾癌的转移途径。
教你怎样区别癌与肉瘤病毒
所谓得了癌症,实为得了恶性肿瘤。但从医学观点,不能将癌与肿瘤混为一谈。癌为来自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腺癌是来自柱状上皮等,但肉瘤不同,它是来自软组织、骨组织甚至淋巴造血组织,例如,来自横纹肌的恶性肿瘤叫横纹肌肉瘤等。一般来说,癌最多见,约占恶性肿瘤的80%肉瘤发生率较低。两者的发展规律、转移途径、治疗手段及治疗后生存时间均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治疗前确定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恶性瘤细胞从“母体”上脱落下来之后,沿着各种途径,达到新的脏器或者淋巴结,在那里生根,长出一个与原先部位肿瘤相同类型的肿瘤,一般这种我们称之为转移。如骨肉瘤转移至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淋巴结等。
癌与肉瘤在早期阶段,转移途径完全不同,癌是以淋巴道转移为主。患者也要注意肿瘤转移问题,如果患了骨肉瘤,自己就要注意经常检查肺,看是否转移。患有胃癌要注意有淋巴结转移等。
结肠癌转移途径有哪些
1.器官转移
肝脏是常见的转移部位,一半以上的患者会发生肝脏转移。三成患者在术前已有隐匿性肝转移。肝转移灶切除术可延长已经转移后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一部分患者是适合手术切除的,且其中七成患者术后复发。
2.淋巴转移
淋巴转移一般由近而远,也有一部分患者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位于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位于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位于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位于系膜根部。癌细胞侵润肠壁肌层后发生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
3.血行转移
一般癌细胞随门静脉到达肝脏,之后转移至其他器官。发生血行转移的癌肿一般可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检查时按压瘤块或术中挤压都可以造成癌细胞转移。
4.浸润与种植
比如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脱落在腹腔内,都可以发生癌细胞的种植转移。一般结肠癌的转移灶多呈粟粒状或结节状,质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