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悸的诊断

心悸的诊断

1.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可见数、促、结、代、缓、沉、涩、迟等脉象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心悸的检查有哪些

病史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因而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如应仔细询问患者心悸的发生是否与体力活动、精神状态以及应用药物等因素有关。

若心悸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产生,则病变多为器质性的,应进一步询问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史,若心悸发生在剧烈运动之后,或在应用阿托品等药物之后,则为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另外,心悸发作时间的长短也与病因有关。如突然发生的心悸在短时间内很快消失,但易反复发作,则多与心律失常有关,此时应详细追问心悸发作当时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有无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感觉,是否伴有意识改变及周围循环障碍,以便做出初步的诊断。

若患者从幼年时即出现心悸,则多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有关。详细询问病史除对病因有一个初步判断外,还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官能性诉述或表现,对以后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心悸的症状 心悸是什么

心悸是一种很常见的症状,概括地说心悸就是指自觉心跳或者是心慌,并且伴有心前区不适感。通俗地说就是在安静的情况下或者是稍微活动之后自己能够明显感到心脏在“咚咚”的跳动。因为正常人是不会在静息的时候感受到自己的心跳的。

心悸怔忡的鉴别诊断

心悸怔忡

心律失常的病人常常有心悸的感觉。中医所谓之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感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调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常和胸痹、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同时出现。

惊悸和怔忡虽同属心悸,但两者从病因、症状、病情轻重等方面来看是有区别的。

从病因来说,惊悸是因情绪激动、惊恐、劳累过度而来;而怔忡则是由于心血不足所致。其次,惊悸日久也可以发展而成为怔忡。《济生方·怔忡论治》指出:怔忡发病的病因,在于“真血虚耗,心帝失辅,渐成怔忡”。

从临床表现来看,惊悸由外因引起,时作时辍,不发时一如常人;而怔忡则为内因所致,终日感觉心中悸动不安,稍动尤甚。从病情轻重来看,惊悸多由外因所致,身体状况一般较好,故病情较轻;而怔忡一方面是由惊悸日久进一步发展而来和(或)心血不足,真血虚耗逐渐发展而成,因此病情较重。

心悸怔忡的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尤其是青壮年,偶有心慌,特别是在生活起居变化或精神刺激时出现,经过休息或情绪稳定后即恢复正常者就不必就医治疗。

如果呈多发性,或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在休息一、两天后仍无好转,并且伴有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状。则应及时到医院的内科诊治,以除外各类心脏器质性病变。如无器质性病变,多属于心眼神经官能症患者,可服用中药,效果较好。

心悸怔忡的鉴别诊断

①心胆气虚型心悸怔忡。证见心悸善惊,苔白脉弱。治宜养心安神,方用平补镇心丹。

②心血不足型心悸怔忡。证见心悸头晕,面白乏力,舌淡脉细。治宜养心补血,方用归脾汤。

③阴虚火旺型心悸怔忡。证见心悸失眠,五心烦热,腰酸耳鸣,舌红脉细。治宜滋阴清火,方用天王补心丹。

诊断心悸时需要注意什么

诊断心悸注意事项如下:

(一)病史

1.发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持续性还是阵发性。

2.有无发烧、是否规则、是快是慢、是否整齐。

3.与劳动、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等有无关系。

4.有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尿少、浮肿等。

5.有无多食、怕热、易出汗、消瘦等。

6.有无应用麻黄素、抗胆碱药、可卡因、胰岛素等药物。

7.有无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

8.有无心律失常和猝死家族史。

(二)体格检查

1.注意心脏是否扩大、有无病理性杂音、心率及心律。

2.测血压,有无血管杂音。注意颈动脉搏动的情况。

3.注意甲状腺是否肿大、有无突眼、震颤及杂音。

4.有无贫血体征。

引起心悸的原因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引起心悸的常见原因之一。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及心动过缓等均可导致心悸。心电图检查对此类心悸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胸闷出汗怎么诊断

1.心悸为突出表现,检查心脏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现时,一般可诊为心动悸;心悸而有器质性病损者,应作出原发病的诊断。

2.心脏的所有病变几乎都可有心悸的表现,其常见病种及其诊断,一般为:

(1)青少年即心悸严重者,心痹等病的可能性较大。

(2)中老年感心悸明显,兼胸闷心痛者,多属胸痹;心悸日久,活动劳累尤甚,兼喘咳咳痰者,肺心病、心衰较常见;兼眩晕头痛者,多见于风眩影响及心。

(3)发热、心悸为主症者,常见于心瘅。心悸、心痛并见,多为胸痹、厥心痛、高原胸痹、心郁等病。心痛而检查证实有心包腔积液者,为支饮。

3.脑神经或全身其他疾病,亦可导致心悸,如:

(1)与情绪、睡眠等关系密切者,常见于神劳、神郁等病。

(2)善饥消瘦,急躁心悸,汗多者,常见于瘿气;嗜睡、畏冷、浮肿、脉迟者,常见于瘿劳、黑疸等。

(3)病久体弱者,或虚劳类、厥脱类疾病,一般都可出现心悸的症状,如虚眩、血劳、血风劳、血脱、液脱、饥厥、肺衰、晚期蛊虫病等。

(4)温热类疾病,在高热的同时也常有心悸的表现,但一般不是主症。

(5)脚气冲心之心悸则有肢麻萎软等脚气原发病症状。梅毒攻心之心悸则有梅毒病史。

心悸的检查有哪些

病 史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因而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如应仔细询问患者心悸的发生是否与体力活动、精神状态以及应用药物等因素有关。

若心悸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产生,则病变多为器质性的,应进一步询问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史,若心悸发生在剧烈运动之后,或在应用阿托品等药物之后,则为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另外,心悸发作时间的长短也与病因有关。如突然发生的心悸在短时间内很快消失,但易反复发作,则多与心律失常有关,此时应详细追问心悸发作当时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有无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感觉,是否伴有意识改变及周围循环障碍,以便做出初步的诊断。

若患者从幼年时即出现心悸,则多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有关。详细询问病史除对病因有一个初步判断外,还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官能性诉述或表现,对以后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怎么样诊断心悸

1、心悸患者的病史

心悸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性病变,因而病史对于心悸的诊断尤为重要。如应仔细询问患者心悸的发生是否与体力活动,精神状态以及应用药物等因素有关。

若心悸常在轻度体力活动后产生,则病变多为器质性的,应进一步询问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史,若心悸发生在剧烈运动之后,或在应用阿托品等药物之后,则为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

另外,心悸发作时间的长短也与病因有关如突然发生的心悸在短时间内很快消失,但易反复发作,则多与心律失常有关。此时应详细追问心悸发作当时患者的主观感觉,如有无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感觉是否伴有意识改变及周围循环障碍,以便做出初步的诊断。

若患者从幼年时即出现心悸,则多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有关详细询问病史除对病因有一个初步判断外,还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其他官能性诉述或表现对以后的治疗也有很大的帮助。

2、心悸患者的体格检查

询问完病史之后,就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体格检查。如怀疑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病时,应重点检查心脏有无病理性体征,即有无心脏杂音,心脏增大以及心律改变等,有无血压增高、脉压增大、水冲脉等心脏以外的心脏病体征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精神状态体温有无贫血多汗及甲状腺肿大等也应仔细检查避免遗漏。

相关推荐

心慌心悸按摩哪里 心悸心慌局部按摩

被按摩者俯卧,全身放松,按摩者用双掌掌根或与鱼际肌,从双肩开始,沿腰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路线推至双髋及双下肢后面,当推至跟腱时,转向内踝与足弓至足尖。

心悸能吃速效救心丸吗

心悸有分器质性的原因,也有非器质性的原因,如果是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是可以吃速效救心丸的,当我们发生心悸,搞不清楚什么原因的时候,也可以诊断性的吃速效救心丸,看有没有快速的缓解症状,可以考虑是不是有冠脉血管的缺血、缺氧引起的。

高心病什么表现

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临床现象多不典型,常在临床诊断时发现左室扩大,或辅助诊断发现左室肥厚和(或)扩大,而病人可无明显自觉症或仅有轻度不适,如心悸、头痛等。随着高血压病程进展,心功能逐渐减退,病人可有心慌、气短症状,并常在体力活动后加重,有时可有平卧时发生干咳、憋气症状。 若伴有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期前收缩等,病人可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当体格诊断时可发现脉搏洪大,心尖搏动增强,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在左心室扩大阶段,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提拔样心尖搏动,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心音增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

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瑰宝,中医针灸辨证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陵、肾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诊断要点】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头晕头痛,胸胁胀痛,口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肝俞

病毒性心肌炎鉴别诊断

1、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临床上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者屡见不鲜。如果刚好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更难以鉴别。甲亢病人心率较快,自觉心悸、胸闷,但此类病人往往多汗易怒,体重下降,手震颤阳性。临床查甲状腺功能可确诊。按甲亢治疗有效。值得一提的是甲亢病人多伴有心脏改变,临床增加误诊率。 2、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 临床将β—受体功能亢进症误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者最为常见,尤其在基层医院。本病以年轻女性多见,常因心悸气促、阵发性胸闷、胸痛就诊,心率较常人稍快,追问病史多与情绪刺激有关,与劳力无关。每次发作

心悸是什么意思 心悸如何发生

心悸的产生一般认为与心脏的活动过度有关。比如心肌收缩力的增强、心脏排血量的增加、心率的增快等等都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当然除此之外心悸的产生还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关。如果是身体患有神经衰弱、各类心脏病或者是患有贫血、低血糖以及有其他身体病症也可能会导致心悸发生。

心悸是怎么回事 心悸的原因

前面也提到了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心肌收缩力的增强或者是心律失常、心脏排血量增加都能够引起心悸。 心肌收缩力增强能够发生在剧烈运动之后、精神过度紧张或者是长时间喜欢抽烟喝酒、喝咖啡浓茶的人身上。另外在服食某些药物像麻黄素、咖啡因等等的时候也可能引起心悸。能够造成心肌收缩力增强的疾病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先心病、心肌病等等。 心排血量是人体有效衡量循环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是患有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病症的患者会导致心率加快,心搏加强而导致心排血量增加引起心悸。 所谓的心率就是心脏搏动的频率,不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什么

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状况。包括:ST水平趋势图,心率变异,身体运动后的数据及各种心率失常的鉴别诊断。对心率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对药物疗效的评定及起博器的功能评定。能够记录全部的异常电波,能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h内各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种心脏病的诊断提供精确可靠的依 .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对早期冠心病有较高的检出率。

心脏病的自我诊断

1、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 ,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这是心脏病的诊断中,您可以自己感觉出来的; 2、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3、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 4、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这是心脏病的诊断中,您自己可以感觉到的; 5、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 6、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7、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 8、在公共场所中

心脏病的自我诊断

生活中很多人受到心脏病的困扰,在心脏病患者中,老年人和中年人都普遍存在,更有甚者因为遗传的因素,很多未成年也患有此病症。他们因为这种疾病,不能有正常的生活,不能有正常的工作。 1、体力活动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 ,或产生呼吸困难感 ;这是心脏病的诊断中,您可以自己感觉出来的; 2、劳累或紧张时 ,,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3、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 4、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这是心脏病的诊断中,您自己可以感觉到的; 5、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