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是情绪的宣泄
孩子发脾气是情绪的宣泄
发脾气是孩子达到自我目的的一种手段。
另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发脾气是孩子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情绪宣泄——让他充分发泄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有好处。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孩子从来不发脾气,不见得就有利于他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他将许多不良情绪都闷在心理,将来将会使得他不堪重负,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怕孩子发脾气,甚至还鼓励孩子心中有不满时,适当发发脾气。
面对孩子的发脾气,我们可以利用“不予理睬”的方式。即面对任性的孩子,只说一句警告的话,然后通过以下的几个步骤纠正他。
1)面对孩子的种种理由与各种胡闹行为,采取不解释、不劝说、不争吵的办法,否则就会强化他的争吵、胡闹行为,使他的目的得逞。可以先保持一段时间的沉默,做你正在做的事。
2)如果孩子进一步胡闹,且使你难以忍受时,可以暂时离开现场。这时仍然保持不批评、不与之讲道理、不打、不骂的态度。
3)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告诉他:“你刚才胡闹是不对的,现在你情绪稳定了,你可以做你自己的事去了!以后你再这样,我们仍然不会理你。”
孩子脾气暴躁
经常看到有些孩子在家长没有满足他的欲望时大声哭闹、在地上打滚,或撕扯自己的头发、衣服,或抱着成人的腿部赖着不走。这些行为称为暴怒发作。暴怒发作中的孩子往往不听劝阻、除非成人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会僵持下去。
孩子出现问题通常与家庭有关,心理学认为,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暴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一是家庭不和睦,夫妻之间常因家庭琐事闹矛盾,轻者吵闹,重者打架;二是父母私心严重,不尊敬老人等,孩子受此熏陶,便会形成心胸狭窄的不良性格;三是父母教育观念封建愚昧或因父母一方性情暴躁、独断专横,孩子受到影响。
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妈妈对他发脾气毫无办法”以后他会变本加厉地在母亲面前发脾气。
如何纠正孩子暴脾气的方法
培养孩子做事的灵活
当孩子玩玩具、吃饭时不要“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模样,要从小尽量使其“多样化”,任其有挑选的余地。特别是当一种东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应及时引导孩子转移到别的东西、食品、玩具上去,这种调节能力越好,其灵活性也就越好。当孩子的兴趣增加了,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也灵活了,他发脾气的习惯也就会随之减轻。
孩子好发脾气是后生的
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妈妈对他发脾气毫无办法”以后他会变本加厉地在母亲面前发脾气。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孩子学习绘画宜在3-4岁;学习音乐宜在5-7岁之间。因此,兴趣的培养不要过早,也不宜过晚。孩子的兴趣特别容易转移,不要只根据父母的意见来决定,而应当听听专业人员和孩子本人的意见。
找出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
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达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的能力。
平时多与孩子沟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强化他这种行为
家人是一味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会有所改变。
既然孩子的脾气是后天形成的,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发脾气,父母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勤奋爱劳动的习惯,生活中给孩子带去更多的快乐。
如何改变孩子胆小怕事的性格
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家的时候,孩子声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来了生人,孩子就好像变了个人。最尴尬的情形莫过于,死活不肯跟长辈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为蜷缩的刺猬了。事实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害羞,他们的害羞大都只表现在陌生环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无论什么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成材。害羞的孩子通常气质安静,并遵守规则。但不可否认的是,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小,因此适应慢,花费时间长;由于缺乏公众表现的机会,因此较少得到学校和同伴的关注;由于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快速、激烈的竞争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自我形象产生怀疑……这些都是父母需要关注的。
改进办法: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在公众面前表现活跃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好像在搭积木时,他会比活跃的表哥搭得快。虽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却很不希望别人“注视”他,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能让他更不自在。他要知道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他还需要了解公众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谈,需要详细体会到能够指导他每一个尴尬的困境。
坏脾气!
一位妈妈这样描述她的烦恼:“我三岁多的孩子常常大发脾气。当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时,他就会赖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带他出去,因为他常常大发脾气。每次他发脾气,哄劝、呵斥、打骂、教训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都尝试过,尽管当时花费力气和时间能把他‘安抚’或者‘镇压’下去,可是这种事情一次次发生,弄得我筋疲力尽。”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情绪管理能力。情绪控制是需要父母们花费很多心思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导孩子管理情绪无疑更加困难。通常的情况是,坏脾气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坏脾气。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个急脾气的人,孩子就很容易从你那引发一场战争,两人相互大叫,没有赢家。如果你忽略他发脾气或者走开,其实很清楚的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发脾气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也是孩子学习规则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记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过发脾气达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会再发脾气,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这种手段。
改进办法:其实,人人都会生气、伤心、沮丧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是会用健康地方式表达出情绪。尖叫、地上打滚、哭喊、摔东西、骂人、踢打都是坏情绪的表达方式,却不是健康的。总的说来,你需要清晰地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生气可以,但是以消极、发脾气或者造成伤害的方式发泄怒气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滚等发脾气的方式表达,还能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压抑?在专门的儿童情商训练机构中,健康的情绪表达方法被大力倡导。“安全发泄岛”、“情绪垃圾箱”、“气球操”等被广泛使用。孩子知道,当自己特别生气的时候,可以被带到自己的房间,可以通过打枕头、把头埋在被子里进行发泄;还可以把不开心的事情画下来,扔到情绪垃圾箱;还可以做“呼吸气球操”,以使自己平静下来,以更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总是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老做不好一件事,心里着急,就容易发脾气。你可以教他怎么做。比如,积木老是滑下来,可以教他怎样取得平衡;投球老投不准,接球又接不住,可以教他投掷,接应时,手的放和收的技能等等。
孩子提出的要求,能满足的就尽量满足。比如夏天他想吃冰淇淋,你就让他吃一个:但冬天冷,他想吃就不能给。成人认为是无理的要求,但孩子却认为这两种情况是一样的,没有无理和合理的区分。你要教他区分。
孩子自控能力差,表达受限制,就通过发脾气来宣泄自己的不满。如果孩子用发脾气的办法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时间一长就总是这样了。所以好脾气是从小事情开始的,无原则的迁就,一味的打骂压服,并不能使孩子养成好的个性品质。家长们多和孩子沟通,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转移注意力,平时多给予陪伴和鼓励,培养孩子好的品性。
宝宝为什么动不动就发脾气
宝宝爱发脾气常见的5个原因
1.脾气受父母影响
爱发脾气的宝宝可能也有一对脾气不好的爸妈。其次,爸妈教育孩子态度不一致,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会让宝宝觉得有“靠山”,更喜欢哭闹、无所顾忌的发脾气了。所以,像这种情况的宝宝需要爸妈自身先做好榜样。
2.发脾气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
当父母总是太忙而忽略了宝宝时,宝宝因为受到冷落常会借助哭闹来吸引爸妈的注意力,如果可以的话,爸妈要经常放心手头的事情,多陪陪宝宝。
3.想逃避责任
有的宝宝犯了错自知会受到父母责骂,就用哭闹来转移爸妈的焦点。这种情况下,如果宝宝是无意犯错的,那爸妈要轻轻告诉宝宝下次注意就好,不要责骂;如果是故意犯错,该批评还是得批评,让孩子知道发脾气不能逃避责任。
4.为了达到目的
宝宝如果因为发脾气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达成想要的目的,只需一次成功经验就会让宝宝应用无数次。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宝宝哭闹而无条件满足他的要求,如果宝宝形成这种习惯,一定要坚持纠正,告诉宝宝如果是不合理的要求就不能满足,宝宝还是不听的话,就采取“忽视”的态度,这样宝宝发脾气“失败”后慢慢的就不再用这种手段了。
5.宝宝感到恐惧或受到伤害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多数人的愤怒情绪来自于恐惧,感觉受到威胁,就会本能的恐惧进而转化为发脾气宣泄出来。小孩子之间常有些摩擦,当宝宝感到自己受“欺负”了,就会哭闹、发脾气。
巧妙应对爱发脾气的宝宝
(一)转移宝宝注意力
放宝宝开始烦躁不安,要发脾气时,爸妈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转移他的吸引力,平息他即将迸发的怒气。反倒妈妈如果就事论事,在宝宝发脾气的焦点上停止,宝宝的脾气越演越烈,所以转移宝宝注意力是个不错的声东击西方法。
(二)听听宝宝是怎么想的
宝宝发脾气是有原因的,对于爱发脾气的宝宝,爸妈要冷静,听听宝宝的说法以及对事情处理的意见,这样宝宝就会说出自己想要的结果,爸妈再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三)坏脾气宝宝需要家长以身作侧改正脾气
宝宝的性格多半受父母影响,所以在要求宝宝不要乱发脾气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给宝宝树立好榜样,不要固执己见,更不要再孩子面前发脾气,否则孩子耳濡目染学习后,脾气会越来越倔的。
(四)不要过分迁就孩子
对付爱发脾气的宝宝是一场“耐力战”,爸妈不仅要宽容理解宝宝,更要适时行使作为父母的权威,遏制宝宝的臭脾气,比如当宝宝耍脾气坐在地上不起来时,就让他自己坐在那,等宝宝坐累了,再对宝宝好言相劝。注意不要在他人面前说宝宝不听话,爱发脾气,这样会伤害孩子自尊心,不利于宝宝改善脾气。
(五)宝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宝妈如果是个专制态度的教育方式,常会令宝宝心里不服气,情绪失控,认为自己没受到公平对待。而如果宝妈情绪不那么火爆、专制,对宝宝持肯定、诱导态度,宝宝也会退一步,和妈妈“和平友好”。
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
一般来讲,孩子发脾气的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如果你的孩子爱发脾气,你不要轻易地下结论说自己教子无方。每个孩子养成发脾气习惯的原因是不同的。有时候孩子发脾气仅仅是因为过度疲劳或受了刺激。不管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必须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毫无意义,它不能帮助他克服挫折,逃避责任,让父母改变主意。
●置之不理:这是帮助孩子摆脱发脾气习惯的最好方法。因为孩子发脾气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的注意。你 不理他,孩子就会意识到发脾气没有什么用还是少用为好。不理睬发脾气的孩子,需要你能沉住气。
●转身离开。孩子发脾气时,你尽管去做你的事。
●适当地劝说。如果你还做不到置之不理,你可以对孩子反复讲几句简明扼要的话,说明什么事是不会被允许的,但不要做出任何举动。你的目的是帮他摆脱困境。
●不要议论他。孩子不再发脾气时,只要欢迎他能停下来就是了,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如果孩子不停地哭闹,你觉得除了让步没有别的选择了,你可以告诉他如果愿意哭就尽管哭好了,但你不喜欢他的哭声。不要让哭闹左右你的决定:
●搞清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可能发脾气。
●让孩子知道你说到做到,绝不让步。尽量避免诱发孩子发脾气的场合和情况:找出诱发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避免它们是可能的。
●避免孩子发脾气。每个孩子动手能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任务或玩具太复杂,孩子会因完不成而感到沮丧,你可以把任务安排得简单一些。
●必要时提供帮助。让孩子看你是怎么用另一种方法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有时候寥寥数语、关键性的提示,足以缓和孩子一触即发的紧张情绪。
●避免孩子过分疲劳和兴奋。这种时刻,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尽量使孩子处于平静的状态。
小孩经常生气怎么办
孩子脾气发作不仅严重损伤孩子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而且也使家长狼狈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家长要想方设法制止孩子哭闹、发脾气。应该怎样正确地制止呢?一定要根据发脾气的原因“对症下药”,方能奏效。
针对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的孩子,情绪专家的建议之一是冷处理。就是家长用倾听、温和而冷静的态度,表明父母的关注并陪伴孩子情绪高峰过去。等孩子冷静下来后,再和孩子交流,可以表明你对他的无理要求是不赞成的。即使在外面也一样。如此反复几次,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发脾气、哭闹都毫无意义,得不到家长的注意,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慢慢的就不再乱发脾气了。
每次发作平息后,家长要记住为孩子讲道理,及时进行下面教育。要告诉孩子刚才的行为是不好的,采取发脾气的办法要挟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达不到目的的。要让孩子知道父母还是爱自己的,只是不爱自己的撒泼行为。这样既可以教育孩子今后不再乱闹,也可以避免孩子疏远父母的亲情。
针对由于受忽视而乱发脾气的孩子,要安抚他们并转移注意力。孩子越小,情感越不稳定,注意力也越容易转移。当发生不愉快时,要采用活动转移法,让他们在游戏活动或体育活动中宣泄内心的紧张。一定要从爱心出发,从感情上安抚他,哄劝孩子不哭;要有耐心,千万不要训斥指责,更不能动怒打骂。否则,孩子的脾气只会愈演愈烈。
怎么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启示一:爸爸要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通常孩子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差,时不时发点小脾气也很正常,爸爸也不需要严格控制孩子。如果爸爸对孩子的脾气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孩子的不良情绪很快也就能烟消云散。只要孩子的坏情绪不是太过分,对人对己都不会造成伤害,不妨让孩子自由发泄。而且,孩子也能从中体会到发脾气并非好玩之事。渐渐地,孩子的脾气也会逐渐减小,甚至很少再乱发脾气。
如果孩子通过激烈的活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或通过语言或通过肢体。不论哪种形式,爸爸这时都要能够引导孩子将他的过剩精力用到户外活动上,鼓励他们到户外去大喊大叫。只要爸爸因势利导,孩子的情绪也会逐渐平静。
启示二:适当限制孩子的发泄方式
虽然爸爸应该允许孩子发泄出心中的不快,但有时孩子的情绪发泄方式难免不当,甚至可能做出对他人或自己都不利的过激行为。比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同学打架,结果既伤了自己,又伤了对方;还有的孩子一发脾气就摔东西,与家长顶嘴等。遇到这些情况,爸爸就要对孩子进行严厉警告了。要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也要有一定的限度,遇到问题应该讲道理,发脾气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实在无法控制情绪,可以用一些不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去发泄。
启示三:善于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孩子在生活当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肯定会影响情绪。尤其是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时,孩子通常会变得沮丧、抑郁甚至消沉。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没有被选上班干部时,一些好胜心强的孩子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挫败感,会出现沉默、烦躁等情绪。如果孩子能自己在短时间内调整好情绪,爸爸可以不用太担心和干涉;如果一段时间后孩子还是情绪不佳,爸爸就要适当安慰和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尽快摆脱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