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的病因
脚气的病因
一发病原因
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
二发病机制
足癣发病率高也和足部解剖特点有关,包括足跖部汗腺丰富,出汗多,无皮脂腺,皮肤表面偏碱性,有利于真菌生长,而角质层较厚为真菌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此外,红色毛癣菌或絮状表皮癣菌,在皮屑内可形成关节孢子,在自然环境中能长期生存,并有传染性,使足部感染机会增多。
脚气是由皮肤癣菌真菌所引起的。真菌喜欢潮湿温热的环境,当皮肤一直保持在潮湿的状况,表皮尤其是脚掌最容易孳生真菌,当真菌大量繁植并入侵皮层,便诱发脚气。
脚掌潮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脚掌容易出汗;洗完澡或游完泳,没有确实把脚掌特别是趾缝擦干;穿着包得紧紧的鞋子如高筒运动鞋;穿着吸汗力差或透气不好的袜子;身处炎热或潮湿的环境。
皮肤癣菌常通过污染的澡堂、游泳池边的地板浴巾、公用拖鞋、洗脚盆而传染。
中医
脚气,病名。即《肘后备急方》卷三。古风缓风、壅疾,又称脚弱。因外感湿邪风毒,或饮食厚味所伤,积湿生热,流注腿脚而致病。其证先见腿脚麻木,酸痛,软弱无力,或挛急,或肿胀,或萎枯,或发热,进而入腹攻心,小腹不仁,呕吐不食,心悸,胸闷,气喘,神志恍惚,语言错乱等。治宜宣壅逐湿为主,或兼祛风清热,调血行气等法。《医学正传.脚气》:“故为治者,宜通用苍术、白术之类以治其湿,知母、黄柏、条芩之类以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之类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之类以行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川牛膝之类引药下行及消肿去湿。”
常用方剂如鸡鸣散、济生槟榔汤、防己饮等。《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等方书中,有大豆、乌豆、赤豆治脚气的记载,可用作辅助疗法。脚气有干脚气、湿脚气之分。湿脚气中又有寒湿脚气、湿痰脚气、湿热脚气、湿毒脚气等。此外,还有风毒脚气、瘴毒脚气、脚气冲心、脚气入腹、脚气迫肺等多种类型。又有按六经分类者。详见各条。
糙米可以减肥吗 糙米的功效与作用
糙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其最大功效是由内做起,中和自由基,将因日晒、污染、压力产生的自由基消除,增强肌肤组织对伤害的抵抗力,减少氧化造成的肌肤衰老、松弛,避免色素沉着,从而延缓皱纹、黄褐斑、老年斑的出现,使肌肤看起来年轻、明亮。
糙米富含丰富的维生素B1,比任何食物都多。而脚气病的主要病因就是缺乏维生素B1,适量的食用糙米能够有效的防治脚气病。
如何理解脚气与脚气病
据有关皮肤病专家指出,脚气和脚气病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病,二者是有很大却别的。在治疗脚气和脚气病时的方法也是完全不一样。因此人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才行。
脚气是一种经常易见的真菌感染性的皮肤病。主要是发生在人体足部的霉菌性感染,可以出现水泡、糜烂、干裂、脱皮、瘙痒等症状。很多人因为患脚气了而变得懊恼不已,甚至害怕传染给家人。
脚气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缺乏了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有些人长期吃食大米,而缺少了其他副食补充的营养成分而导致脚气病。在患脚气病的人早期会出现胃部不舒服,还会出现便秘、容易激动、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体重下降等症状。
如果脚气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进一步发展可以发生以肢端麻木、站立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以及脚气性心脏病和脚气性精神病。
通过以上脚气和脚气病的介绍,我们就不难看出脚气和脚气病完全是不同的两种病症。并且可以看出脚气病的症状更为严重,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因此,正确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脚气病的膳食治疗法
脚气病怎么治疗,先看看它的病因
一、饮食摄入不足。尤其食用精碾白米,而缺乏肉类、豆类时,易引起硫胺素缺乏。
二、由于酗酒、各种胃肠道(如慢性腹泻、肠结核等)或其他疾病(如长期发热、甲亢等)引起的摄入过少。
三、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孕母、乳母,或摄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者和有发热感染时,需要维生素b1增加,如不补充,易引起缺乏。
由此可知,脚气病的发生主要与缺乏维生素b1有关。脚气病怎么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病完全可以通过膳食调节来预防,只要膳食中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就不会发生。小编推荐几则饮食偏方,巧用膳食来预防脚气病。
1.生大蒜头20瓣、生花生仁250克、鸡脚爪3对。蒜瓣去皮,与另2味合煮服之,肿消便愈,花生仁含有脑磷脂,可治肠塞等病,亦能疏导脚气。
2.大蒜头5只、龟1只。龟洗净切块,蒜头微捣烂,放入锅中,清炖乌龟,每天服1次。本方对脚气病引起的肿胀有消退作用,对老年人更为适宜。
3.花生仁、赤小豆、大蒜头去皮及红糖各200克。上药煮烂食之,每天服1次,不可加盐,否则无效。本方可治疗脚气病之足背浮肿,延至脚踝,甚则小腿也微感不适者。如肿过膝至股部,则生命垂危,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4.干姜、木香、陈酒各4克、李子2克。上药加水400毫升,煎至半量,此煮汁为1日份,3次服饮。本方可预防脚气冲心症。此外,宜摄取稍多的的维生素b1,对于治疗脚气病有益。
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脚气症状,脚气俗称香港脚,是由真菌引起的罕见慢性沾染病,传染性强。脚丫整天闷在鞋子里面,容易闷热潮湿,流汗或是闷热长期处于潮湿高温的状况下,就最容易产生。
吃五谷杂粮可以避脚气
吃五谷杂粮可以避脚气。跟着经济发达地区我们饮食习惯的改动,米、面越来越考究精美。这使得患脚气病的人不断增加。为导致我们的警觉,早作防治,现将脚气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饮食调节做些介绍。
脚气病古称“疾”,现代称维生素b1缺少病。其发病原因是饮食失调,脾胃二经湿气下注形成的。临床表现为:初起时,头晕乏力,疲倦厌食,足部呈现针刺感或蚂蚁匍匐感,呈袜套型散布,继而肌肉酸痛,肌力减退,皮肤感觉愚钝,筋脉驰张,挛缩,足部浮肿。严重者呈现心悸、气短,心动过速,心脏扩展,下肢胀痛,当胀痛过膝至股部,神志不清,喘息吐逆,呈病危状,需急救。
脚气前期,可用200克花生加水熬成浓汤喝,每日4次,连服5日,对单纯性脚气有较好效果。或用赤小豆100克,扁豆100克,黄豆200克,加水煮汤饮服,每日2次,连服5日,对脚气前期,多能治好。如系缓慢脚气病,可用花生米250克,大蒜100克,鸡脚爪3对,加水煮烂服之,每日2剂,连服5日;也可用黑豆、麦片、胡萝卜、薏米仁熬粥喝,治缓慢脚气病有特效。
足背浮肿,延至脚踝,连小腿部也有微肿时,可用花生米,赤小豆,去皮大蒜,红糖各100克,加水煮烂服食,每日3次,连服5日;也可用慈菇200克,鲤鱼肉200克,赤小豆50克,陈皮5克,老姜30克,共入锅加水煮熟吃。
脚气病严重者,可用白茅根,玉当须烧水当茶饮;也可用羊胫骨250克,黑豆100克,赤小豆5o克,陈皮5克,桂圆5克,共入锅加水煮熟服食。
现代人患脚气病,多数人是因为赤米越来越精,吃面越来越白,饮食上缺少b族维生素。因而,防止脚气病的最佳方法就是赤的主食不要太精密,经常吃含维生素b1丰厚的糙米、粗杂粮、瘦肉、果仁、豆类食物;注意粪便晓畅;也可适当服些维生素b1片或干酵母片等。
脚气和脚气病的区别
脚气和脚气病的区别
脚气和脚气病,只有一字之差,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把它们当做同一种病。其实两者无论是概念、病因、症状还是治疗、预防方法都有很大不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把这两种疾病区别开来,否则不但得不到有效治疗,还会加重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两者的病因和症状
脚气,医学上称为“足癣”,俗称香港脚,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足癣常发生于足距部及趾间,也延至足背及踝部。病变常迁延难愈,易于公共场合传染。根据皮损表现,脚气在临床上分为鳞屑水疱型、浸渍靡烂型和角化过度型三种。脚气发生时常伴有继发感染,致局部化脓、红肿、疼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甚至形成小腿丹毒及蜂窝组织炎。在用手抓痒处时,真菌会传染至手而引发手癣。若真菌在指(趾)甲上生长,则会引发甲癣,即灰指甲。此外,脚气若不及时治疗还会导致湿疹、脚臭,并传染给家人、朋友。脚气是由真菌入侵引起,要根治脚气,杀灭真菌是关键,特别是隐藏在角质层内的细菌及真菌。
脚气病是营养缺乏性疾病,即维生素B1或硫胺素缺乏病,常因维生素B1或硫胺素摄入量不足、肠道吸收不良及排泄增多等因素导致,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食欲不振、大便秘结,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称脚气性心脏病;还有的有水肿及浆液渗出,常见于足踝部其后发展至膝、大腿至全身,严重者可有心包、胸腔及腹腔积液。脚气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水肿及浆液渗出,临床上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主。
维生素b1的作用及功能 防治脚气病
维生素B1又称为抗脚气病维生素,人患脚气病的主要原因就是维生素B1的缺乏,表现为神经系统疾病的干性脚气病和心力衰竭的湿性脚气病,平时注意食用一些维生素B1含量高的食物能很好的防治脚气病。
脚气病的病因
(一)神经系统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称为“干性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典型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的感觉,运动及反射功能受损。起病多从肢体远端开始,下肢多见于上肢,可有灼痛或异样感觉,呈袜套型分布,逐渐向肢体近端发展,原来感觉过敏处渐趋迟钝,甚则痛觉,温觉及振动感觉依次消失。伴肌力下降,肌肉酸痛,以腓肠肌为著,上下楼梯困难。继而足、趾下垂,肌肉挛缩,卧床不起。
腱、膝等反射功能少数初期亢进,但一般以后均减退或消失,部分患者治愈后反射仍不能完全恢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累及迷走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听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等。表现为”Wenicke-Korsakof“综合征。症状包括呕吐,眼球震颤(水平多于垂直震颤),眼肌麻痹,发热,共济失调,神志变化,进而昏迷,亦可伴有记忆缺失,学习能力下降及虚构症等。
(二)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称为”湿性脚气病。表现为心脏扩大,周围血管扩张,静息时心动过速,气促,胸痛,水肿。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急性心力衰竭,往往突然发生,病情危急,呼吸极度困难,心率加速,心浊音界向二侧明显扩大,心音呈钟摆音,心前区有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
动脉压稍低,脉压差大,静脉压显著升高,颈及股动脉搏动增强。肝脏肿大,全身浮肿,少尿。心电图示心动过速,P-R间期缩短,T波双相或倒置,低电压,Q-T间期延长。婴幼患儿以心脏累及为主,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烦躁不安,失眠,发展迅速可致角弓反张,抽搐,心力衰竭,可致死亡。患儿母亲常系隐性或有临床表现的脚气病患者。
如何理解脚气与脚气病
生活中有很多人可能错误的理解脚气与脚气病就是同一种病。听上去二者确实差不多的,因此很多人都以为脚气就是脚气病。其实,为了要真正理解脚气和脚气病到底是不是同一种病可以从皮肤病方面入手。
据有关皮肤病专家指出,脚气和脚气病根本就不是同一种病,二者是有很大却别的。在治疗脚气和脚气病时的方法也是完全不一样。因此人们必须正确的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才行。
脚气是一种经常易见的真菌感染性的皮肤病。主要是发生在人体足部的霉菌性感染,可以出现水泡、糜烂、干裂、脱皮、瘙痒等症状。很多人因为患脚气了而变得懊恼不已,甚至害怕传染给家人。
脚气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缺乏了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有些人长期吃食大米,而缺少了其他副食补充的营养成分而导致脚气病。在患脚气病的人早期会出现胃部不舒服,还会出现便秘、容易激动、易疲劳、记忆力减退、失眠、甚至体重下降等症状。
如果脚气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进一步发展可以发生以肢端麻木、站立困难等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以及脚气性心脏病和脚气性精神病。
通过以上脚气和脚气病的介绍,我们就不难看出脚气和脚气病完全是不同的两种病症。并且可以看出脚气病的症状更为严重,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因此,正确认识脚气和脚气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脚气病的膳食治疗法
脚气病和脚气是完全的两种概念,并不是常说的真菌感染。脚气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b1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根据发病症状可以分为:四肢感觉异常、过敏、迟钝,触觉、痛觉减退,肌肉酸痛,肌力下降,行走困难,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为主要表现的“干型”;以四肢、全身和内脏水肿及浆液渗出为主要表现的“湿型”。多数病人呈亚急性发作,病情较轻。
脚气病怎么治疗,先看看它的病因
一、饮食摄入不足。尤其食用精碾白米,而缺乏肉类、豆类时,易引起硫胺素缺乏。
二、由于酗酒、各种胃肠道(如慢性腹泻、肠结核等)或其他疾病(如长期发热、甲亢等)引起的摄入过少。
三、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孕母、乳母,或摄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者和有发热感染时,需要维生素b1增加,如不补充,易引起缺乏。
由此可知,脚气病的发生主要与缺乏维生素b1有关。脚气病怎么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病完全可以通过膳食调节来预防,只要膳食中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就不会发生。小编推荐几则饮食偏方,巧用膳食来预防脚气病。
1.生大蒜头20瓣、生花生仁250克、鸡脚爪3对。蒜瓣去皮,与另2味合煮服之,肿消便愈,花生仁含有脑磷脂,可治肠塞等病,亦能疏导脚气。
2.大蒜头5只、龟1只。龟洗净切块,蒜头微捣烂,放入锅中,清炖乌龟,每天服1次。本方对脚气病引起的肿胀有消退作用,对老年人更为适宜。
3.花生仁、赤小豆、大蒜头去皮及红糖各200克。上药煮烂食之,每天服1次,不可加盐,否则无效。本方可治疗脚气病之足背浮肿,延至脚踝,甚则小腿也微感不适者。如肿过膝至股部,则生命垂危,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4.干姜、木香、陈酒各4克、李子2克。上药加水400毫升,煎至半量,此煮汁为1日份,3次服饮。本方可预防脚气冲心症。此外,宜摄取稍多的的维生素b1,对于治疗脚气病有益。
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脚气症状,脚气俗称香港脚,是由真菌引起的罕见慢性沾染病,传染性强。脚丫整天闷在鞋子里面,容易闷热潮湿,流汗或是闷热长期处于潮湿高温的状况下,就最容易产生。
茶叶水有什么作用 脚气病消毒
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特别是对丝状细菌引起的脚气病。因此,患脚气病的人每天晚上都会把茶煮成浓汁来洗脚,而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痊愈。然而,洗茶脚,要坚持,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效果。最好用绿茶,发酵红茶,单宁酸含量要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