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结肠扭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发生结肠扭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一段较长的可移动的结肠。
2.对应的系膜相对较长。
3.游离肠襻两端的固定点要十分接近。
4.有一个适合于结肠扭转的力存在。
一些慢性便秘的病人肠内容物多、积气使肠襻扩张,妊娠和分娩期肠活动增强腹内器官位置变化,先天或后天因素致远端肠管梗阻,腹腔手术史等,这些都是发生结肠扭转的常见因素;其他可以引起本病的疾病还包括肠腔内蛔虫团、肠肿瘤、肠粘连、南美洲锥虫病、硬皮病、肠气囊肿症等,体位姿态的突然改变亦可引起(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打篮球等常使身体大幅度扭转和甩动)结肠扭转,但这种情况很少见。盲肠、升结肠或横结肠扭转,青年病人较多,有些是暴饮暴食或者是腹泻后发病,起病急;而乙状结肠扭转老年病人多见,病史较长,多有典型的便秘史及反复发作史,病人对其发作的规律及缓解方式多能较明确描述;而青年病人病史较短,喜运动或活动,常使乙状结肠扭转在不知不觉中缓解,往往没有明确的病史及发病规律。
为什么会造成大便肠梗阻
(一)癌性梗阻
为结肠梗阻的首要原因。Buechtor报告结肠癌梗阻占结肠梗阻的78%,文献报告脾曲以下癌性梗阻为72%~88%。肿瘤位置:以左半结肠较多见占39%,此外依次为横结肠27%,右半结肠19%,直肠15%。结肠梗阻的常见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38%,脾曲14%,降结肠10%,横结肠9%,直肠9%,盲肠6%,升结肠5%,肛曲3%。
(二)结肠扭转
为第二位常见的病因,可发生在盲肠,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但以乙状结肠最常见。据美国和西欧统计:1%~7%结肠梗阻由结肠扭转引起,其中乙状结肠占65%~80%,右半结肠占15%~30%,横结肠和脾曲少见。
乙状结肠发生扭转常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乙状结肠冗长;②乙状结肠系膜基底部收缩;③肠段内的重量增加(如大便秘结,暴食)和外力的推动(强烈的肠蠕动)。
(三)结肠血吸虫病
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血吸虫肉芽肿或伴发结肠癌仍时有所见;由于大量血吸虫卵沉积在肠壁,反复炎症,破坏和修复,使肠壁组织增生变厚,形成息肉,致肠腔狭窄而梗阻。
(四)急性假性结肠梗阻(Ogilvie综合征)
此病由Ogilvie于1948年在英国提出,以后有许多报道,近年来报告本病有增多趋势。本病的确切病因不明,据1948~1980年文献统计,88%为结肠以外原因引起,如手术、创伤、心衰、尿毒症、糖尿病、缺血性肠炎、转移性肿瘤、缺氧和低血压等,12%原因不明。无穿孔者病死率为25%~31%,有穿孔者为43%~46%。Fariano认为本病与骶部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Matsui报道部分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导致此病,且在显微镜下见肠壁内神经节细胞数减少,神经细胞有退行性变。Bode报告22例发病原因以手术为主。
(五)盆腔术后粘连致结肠梗阻
本病特点是:①多发生在中年妇女盆腔手术后;②有间歇性腹胀,慢性腹痛及便秘;③钡灌肠无特殊病变;④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乙状结肠呈角,亦有狭窄,阻止结肠镜进入。
(六)结肠外肿瘤压迫或侵犯所致梗阻
如胰腺癌或胃癌侵及横结肠而引起梗阻;女性盆腔肿瘤,特别是卵巢肿瘤压迫乙状结肠引起梗阻并不少见。
(七)胆石梗阻
占所有肠梗阻1%~3%,术前确诊率仅15%(13%~48%),胆石进入消化道途径:①胆囊-十二肠瘘(多见);②胆囊-结肠瘘;③胆囊-胃瘘;④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个别情况下,胆石可通过扩张的壶腹直接进入十二指肠。
饭后肚子痛是什么原因 肠扭转
饭后立即运动,姿势体位突然改变,加上肠胃处于饱和状态,就有可能出现,乙状结肠或小肠扭转,这种情况比较严重,但较少见,需要急诊手术。
老年便秘引发什么疾病
老年过分用力排便会诱发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排便晕厥,甚至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并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便秘能引起或加重痔疮及其他肛周疾病,粪便嵌塞后会产生肠梗阻、粪性溃疡、尿潴留及大便失禁。还有结肠自发性穿孔和乙状结肠扭转的报道。
大便出血是什么原因 全身性疾病
血便伴有剧烈腹痛,甚至出现休克者,应考虑肠系膜血管阻塞、出血坏死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肠套叠、肠扭转等。血便或脓血样血便可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烂性结肠炎、结肠癌,偶尔也可见于阿米巴肠病。
便血伴有皮肤、黏膜或其他器官出血现象者,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弥散性血管凝血等。
宝宝学坐应具备的条件
有想坐的感觉:孩子天生即会“努力”去做任何事情,自己有能力去控制身体内部的各种技能。那样,我们常看到一个孩子跌倒后爬起来,起来后努力坐下,努力爬行直到成功。父母看到孩子在努力尝试时,应为他鼓气并提供机会让他去努力从事他想做的事,父母可以提供安全和卫生的场地给孩子,以便当孩子跌倒后不会碰伤。
身体必须协调一致:当小孩能控制脑、头和背肌时,坐下时才不必靠任何支撑物。上述的能力会随小孩的年龄逐渐形成。自第一星期、第一个月开始,小孩便从睡中抬头向左转和向右转。当小孩仰卧时,大人伸手让小孩抓后,小孩会绷紧身子。大人把小孩抱起来后他可以靠在小椅子上坐下。
身体必须平衡:小孩如果身体能保持平衡,坐时也能保持平衡。这样他自己就能坐下无须靠谁了,此技能需同时借助于身体和神经系统。小孩如果有机会锻炼,其身体和神经系统就会加强。就避免小孩一直由父母或扶养人抱着即会失去锻炼的机会。锻炼的方式就是通过游戏,诸如让小孩坐着玩摇晃物,或让其伸手取物,用工具敲打地面,摇动玩物或者由大人举起玩物让小孩伸展肌体去取,这样,小孩的身体就会逐渐得到平衡。不过父母必须注意,当小孩趴倒、仰面跌倒时,切不要让他撞到地面,因为小孩可能心有余悸,不敢再坐着玩耍。
结肠扭转可以治好吗
1.一般治疗禁食水,并行胃肠减压。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生素预防感染。
2.非手术治疗
(1)对结肠扭转早期,可试行纤维结肠镜复位,尤其乙状结肠扭转成功率较高。
(2)乙状结肠扭转早期,可在明视下把结肠镜插入到梗阻处,肛管穿过梗阻部位后常有稀便和气体猛力冲出,患者立即感到异常轻松,为复位的标志。为防止复发可保留肛管2~3日。
3.手术治疗盲肠扭转如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可疑绞窄,应尽早剖腹探查。若腹腔渗液较多,必须行腹腔冲洗并行橡皮管引流,以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手术后还需大量抗生素治疗。横结肠扭转的处理原则是若单纯机械扭转,可分离粘连后复位。如有坏死,则行坏死肠管切除,横结肠对端吻合术及必要的腹腔引流术。
导乐式分娩的具备条件
“导乐”可以是医护工作者担任,也可以是工程师,教师,或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可以是志愿者,也可以是收取一定报酬的人。
由于导乐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自始至终在产妇身旁,并根据自己的分娩经历,在不同的产程阶段,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使产妇采取不同的体施以抚摩,按摩等方法来缓解分娩的痛苦,随着产程进展给以积极的帮助,不断的鼓励及安慰产妇,使产妇充满信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完成分娩过程。
“导乐”所具备的条件如下:
必须有生育经历或接生经验的妇女。
富有同情心,责任心和爱心。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热情,勤奋。
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技能,轻声细语,动作轻柔,态度和谐,给人以亲切感,信赖感。
有支持和帮助产妇度过难以忍受的痛苦的能力。
通过友好的态度,良好的服务,取得产妇好感和信任,达到使产妇能与之促膝谈心,倾吐心声,提出任何要求的融洽关系。
肠扭转的临床表现
1.小肠扭转
(1)症状 ①多见于重体力劳动青壮年,饭后即进行劳动,姿势体味突然改变等病史。 ②临床表现为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伴阵发性加重,可放射至腰背部,早期腹痛在上腹和脐周,肠坏死,腹膜炎时有全腹疼痛,呕吐频繁,停止排气排便。
(2)体征 扭转早期常无明显体征,扭转肠袢绞窄坏死时出现腹膜炎和休克。
2.乙状结肠扭转
(1)症状 ①多见于有习惯性便秘的老年人,可以有过类似发作史。 ②临床表现为中下腹急性腹痛,阵发性绞痛,无排气排便,明显腹胀是突出特点。
(2)体检 见明显的不对称性腹胀,左下腹有明显压痛,扭转早期肠鸣音活跃;扭转肠襻绞窄坏死时出现腹膜炎和休克。
3.盲肠扭转
(1)症状 中腹或右下腹急性腹痛,阵发性加重,恶心呕吐,不排气排便。
(2)体检 右下腹可触及压痛,腹部不对称隆起,上腹部触及一弹性包块,扭转早期肠鸣音活跃。
肠扭转的症状
肠扭转具有一般肠梗阻症状,但发病急骤,疼痛剧烈,病员辗转不安,休克可早期出现,肠扭转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多见,扭转程度轻者在360°以下,严重者可达2~3转,其症状因小肠或乙状结肠扭转略有差异.
小肠扭转:急性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常有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因素,发生于儿童者则常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等有关,表现为突然发作剧烈腹部绞痛,多在脐周围,常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腹痛常牵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仰卧,喜取胸膝位或蜷曲侧卧位;呕吐频繁,腹胀不显著或者某一部位特别明显,可以没有高亢的肠鸣音,腹部有时可扪及压痛的扩张肠袢,病程稍晚,即易发生休克.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男性,常有便秘习惯,或以往有多次腹痛发作经排气,排便后缓解的病史,临床表现除腹部绞痛外,有明显腹胀,而呕吐一般不明显.
假膜性肠炎如何鉴别诊断
临床上诊断假膜性肠炎,应注意与下列疾病相区别。
1.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后 肠扭转或套叠造成肠管缺血、缺氧,在血循环改善后,由于毒素吸收出现高热及腹泻,有时需和假膜性肠炎鉴别。肠扭转或肠套叠复位术后出现的腹泻来自于肠道积存的内容物,腹泻的次数和量少于假膜性肠炎而且不会越来越多,内容物中所含的有形成分也多于假膜性肠炎,尽管可以有短暂的全身中毒症状但总的趋势呈逐渐缓解。大便不会出现典型的水样,更不可能有假膜,细菌涂片或培养不以球菌为主,也无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
2.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往往有长期腹泻史,严重者每天可有十多次水样便,少数急性起病者发病急骤,可有全身严重的毒血症状,广泛的结肠病变可有中毒性巨结肠表现,直至发生肠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以结肠、直肠为主,缺少假膜性肠炎的致病原因,有反复发作的趋势,粪便检查没有假膜和相关病原体,黏膜所见为多发性溃疡及息肉,X线检查和结肠镜检有助于作出诊断。
3.克罗恩病(克隆病) 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急性发病者有回肠充血水肿、肠系膜增厚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发热、腹痛、肿块及穿孔。克罗恩病的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呈间歇样发作,腹泻不严重,大便常为不成形稀便无假膜形成,与使用抗生素药物无关。最后确诊需要钡餐和钡灌肠、结肠镜检查和组织活检。
4.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与肠黏膜缺血损伤、细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男性高于女性,病变以小肠为主,肠黏膜阶段性充血、水肿、出血、坏死,可伴肠系膜及所属淋巴结炎症。可有急性腹绞痛、腹泻、便血和毒血症,粪便有特殊的腥臭味。发病1~2天内出现全身衰竭、寒战、发热、白细胞升高与核左移、出现中毒颗粒等毒血症表现。轻型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只出现腹泻和仅含有少量血性水样便时不易和假膜性肠炎鉴别。
哪些条件造成了结肠扭转
发生结肠扭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有一段较长的可移动的结肠。
2.对应的系膜相对较长。
3.游离肠襻两端的固定点要十分接近。
4.有一个适合于结肠扭转的力存在。
一些慢性便秘的病人肠内容物多、积气使肠襻扩张,妊娠和分娩期肠活动增强腹内器官位置变化,先天或后天因素致远端肠管梗阻,腹腔手术史等,这些都是发生结肠扭转的常见因素;其他可以引起本病的疾病还包括肠腔内蛔虫团、肠肿瘤、肠粘连、南美洲锥虫病、硬皮病、肠气囊肿症等,体位姿态的突然改变亦可引起(剧烈的体育运动,如打篮球等常使身体大幅度扭转和甩动)结肠扭转,但这种情况很少见。盲肠、升结肠或横结肠扭转,青年病人较多,有些是暴饮暴食或者是腹泻后发病,起病急;而乙状结肠扭转老年病人多见,病史较长,多有典型的便秘史及反复发作史,病人对其发作的规律及缓解方式多能较明确描述;而青年病人病史较短,喜运动或活动,常使乙状结肠扭转在不知不觉中缓解,往往没有明确的病史及发病规律。
发病机制
乙状结肠游离度大,肠襻两端固定点相对较近,所以乙状结肠扭转最常见。乙状结肠扭转多为逆时针方向,少数为顺时针方向,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男性病人,而青年人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女性;盲肠扭转多为先天性盲肠及升结肠系膜游离肠襻冗长,当肠蠕动活跃或剧烈活动可使肠襻发生扭转,以系膜为轴常顺时针方向扭转,也偶见逆时针方向扭转;横结肠扭转常与手术粘连有关,乙状结肠、横结肠和盲肠扭转的典型表现。结肠扭转180°~360°为非闭襻性肠梗阻;若扭转360°以上可形成闭襻性肠梗阻。一般情况下结肠扭转360°以下,不容易影响肠管血运和肠腔通畅,大于180°常出现梗阻,超过360°结肠扭转后系膜的血管容易受到挤压造成扭转肠襻静脉回流障碍使肠管水肿,腹腔内会有血性渗出液,继而动脉血运不畅导致缺血,甚至坏死,扭转的程度越大造成缺血坏死的机会越多。另外,闭襻性梗阻肠内积气、积液、压力增高也会影响血运,因而闭襻性结肠扭转梗阻往往容易发生肠绞窄,有些病人可因肠坏死出现严重感染乃至休克等,要特别注意发生肠系膜血液循环障碍后短时间内即可出现肠坏死以及严重感染和休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