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红眼病治愈率的方法有哪些
提高红眼病治愈率的方法有哪些
1、治疗以滴眼药水为主。如患者病情重、伴全身症状者应加用系统规范给药。常用的抗生素眼药水有:盐酸洛美沙星眼药水,托百士眼药水,利福平、磺胺醋酰钠、氟哌酸、氯霉素眼药水;抗病毒眼药水有:病毒唑眼药水,无环鸟苷眼药水等。
2、每天入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如环丙沙星、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对病毒感染的患者必要时也可应用干扰素等治疗。
3、患者毛巾、衣物要及时消毒。如:阳光下暴晒、热水烫和用消毒液浸泡等,以便彻底杀灭病原体,以防重复感染或传染他人。
4、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要少吃些辛辣、上火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在疾病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一周,防止复发。
5、冲洗眼睛。由于结膜囊内分泌物聚集,容易磨损眼角膜,积聚病原微生物,因此,患者必要时在每天早晚可用生理盐水或者的眼结膜囊2~3次,及时擦洗、清除眼内外分泌物,以便增强药物治疗的疗效。
红眼病治疗
保持眼部清洁:由于患急性结膜炎时眼部分泌物较多,所以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细心地护理眼部经常保持清洁很重要。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急性结膜炎初起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相反,热敷会使眼球充血,炎症可能扩散引起并发症。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病毒性结膜炎禁忌激素类眼药。因此,激素类眼药使用与否应听从眼科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使用。
避光避热,少用眼:严重的急性结膜炎病人畏光流泪,为减轻不适,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为了使眼部分泌物排出通畅,降低局部温度、不利于病菌繁殖生长,眼部不可包扎或戴眼罩。
用抗生素眼药:抗生素对细菌结膜炎效果较好,对病毒性结膜炎虽无疗效,但有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常用的有0.25%氯霉素眼药水和红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病毒性结膜炎还可使用盐酸吗啉胍眼药水、环胞苷或碘苷滴眼液,以及各种抗病毒中药剂的眼药水。
夏秋季莫忽视红眼病
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正是高发季节,往往造成一个家庭或一个单位的广泛传播。红眼病治愈后仍可复发。红眼病病人常表现为双眼红肿,眼睛有明显的异物感、灼热感,并有流泪、脓性分泌物等,严重者还会出现眼结膜高度水肿、视物模糊,一般经过一周后可逐渐恢复。
如果感染了红眼病,可使用0.1%利福平、10%磺胺醋酰钠、0.25%氯霉素等抗生素眼药水治疗,每1~2小时滴注一次。即使症状好转,也最好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另外,患病时不要把病眼包扎起来,因为包扎病眼反而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繁殖。
正确的做法是多闭眼休息,每天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C以促进组织复原,忌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红眼病患者的洗漱用品应与其他家庭成员严格隔离使用,每天煮沸消毒或用开水浇烫毛巾。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病人接触过的电话、门把手、遥控器和电脑键盘等。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红眼病的症状是什么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眼病,发病急,一般在细菌感染1~2天内开始发病,一侧眼睛发病常会传染给对侧,引起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患者感到双眼烧灼感、畏光、眼睛发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屎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能睁眼。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患了红眼病一般不会影响到患者的视力。如果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时,可有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虹视(眼前有彩虹样光圈),一旦将分泌物擦去,视物即可清晰。如果细菌或病毒感染影响到角膜时,则畏光、流泪、疼痛加重,视力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红眼病治愈后患者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且在公共单位多见,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结膜炎的常见五大误区
误区一:游泳前滴眼药水能更好的防护眼睛
泳池是传播细菌的温床,现在人们下水游泳都长了个心眼,尽量选择比较干净卫生泳池,并且在下水前非常注意滴上眼药水防护。游泳谨慎环境卫生是必须的,但泳前滴用眼药水防止病菌侵入眼睛却是达不到效果的。因为人们游泳时尽管带上护镜,下到水里,还是会有小部分水浸入眼中把眼药水冲掉,根本起不到保护眼睛的作用。但出水后滴用眼药水,并不断地眨眼却可以把眼里的细菌、病菌冲出来,减少细菌病菌对眼睛的感染。
误区二:红眼病是因为看了红眼病人的眼睛才得
"我就不小心看了他一眼!"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人在得了红眼病后抱怨。其实看红眼病人的眼睛而得病这种说法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专家表示,红眼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光看不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但直接接触病人眼睛或上呼吸道的分泌物、受污染的手指、毛巾、衣服和其他物品或水源,或者与病患共用眼部化妆用品、外用眼科药物、电脑;在受污染的水源里游泳等却极容易染病。
因此专家建议,防治红眼病,人们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眼卫生,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脸盆、毛巾;外出入公共场所如商场、泳池、公车和学校等接触身外的事物后千万不要用手揉眼睛;身边患病病人所用的脸盆、毛巾、手帕等要煮沸消毒(不煮的用具可以在太阳底下暴晒),并分开放置。
误区三:得过红眼病就不会再复发了
一些人以为红眼病像麻疹一样,患过一次后就不会再患上,其实不然。红眼病治愈后只能获得短时间的免疫力,并不能保证不会再次感染上。而且红眼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人们在生活中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细菌病毒感染,或是病好了又接触到一个患病的人,红眼病重新复发也是常有的事。要想彻底的防治红眼病"偷袭",只有抓住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身体抵抗力和注意个人眼手卫生,才能更好地防住红眼病。
误区四:提前滴用眼药水能更好地防止得红眼病
为了防止患上红眼病,市民常居家准备几瓶消炎眼药水或眼膏时常使用以防后患。可是尽管频繁用药防护有些人还是"中招"了。提前或是过多地使用眼药不一定能防治红眼病。专家表示,眼药不是"万金油",不可以随便涂抹。
许多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等化学成分,长期涂抹对眼睛不利。如抗生素眼药的滥用打破了正常结膜囊的菌群平衡,造成严重感染性角膜炎。此外同一瓶眼药水,不宜多人同用。因为共用会使病菌或原有的眼疾通过人手接触药瓶造成病菌交叉性感染,增加患眼病的几率。
误区五:眼睛红了就是患上红眼病
不是所有的眼红症状都是红眼病。夏天发现眼红或是眼不舒服把病症归结为红眼病,这是不正确的。其他眼科疾病如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炎等也会出现眼红的症状。此外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高血压引起的出血进入眼睛玻璃体内等也会引起眼睛发红,结膜出血,而且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常常会造成不可逆的严重视力损害。
红眼病发作有其特有的病征,如病人会感到双眼畏光、眼红、流泪,有沙子入眼的异物磨痛感,还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粘附在角膜表面,使眼睛不易睁开等。但红眼病一般不会影响视力,也不会留下疤痕。
红眼病治疗后怎么去预防复发
有些人在得了红眼病之后,由于及时的去医院治疗,所以病情很快就有了好转并且开始痊愈,可是,他们却错误的认为自己不会再犯红眼病了,其实不然,红眼病在治愈后还是容易复发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知道一些预防复发的办法了,下面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办法。
首先:红眼病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正是高发季节,往往造成一个家庭或一个单位的广泛传播。红眼病治愈后仍可复发。
其次:即使症状好转,也最好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另外,患病时不要把病眼包扎起来,因为包扎病眼反而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繁殖。
再次:正确的做法是多闭眼休息,每天服用维生素A、维生素C以促进组织复原,忌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最后:红眼病患者的洗漱用品应与其他家庭成员严格隔离使用,每天煮沸消毒或用开水浇烫毛巾。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病人接触过的电话、门把手、遥控器和电脑键盘等。如出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看完上面的方法,大家首先要分清顺序,认真的按照上面的每一个步骤来做,不要省略或者颠倒其中的顺序,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去做了,那么红眼病复发的几率也就会大大减小,我们也会远离红眼病了。
红眼病需要注意什么
红眼病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眼病,因此,预防红眼病也和预防其他传染病一样,必须抓住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3个环节。积极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红眼病治疗期间,尽可能避免与病人及其使用过的物品接触,如洗脸毛巾、脸盆等。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如游泳池、影剧院、商店等)。对个人用品(如毛巾、手帕等)或幼儿园、学校、理发馆、浴室等公用物品要注意消毒隔离(煮沸消毒)。个人要注意不用脏手揉眼睛,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有条件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点眼。
应开放患眼,不能遮盖患眼,因为遮盖患眼后,眼分泌物不能排出,同时增加眼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利于细菌或病毒繁殖,加重病情。
饮食以清淡之品为宜,至于酒类以不饮为宜。
红眼病注意事项
1、红眼病具有自限性,轻微的红眼病注意冲洗眼睛。
轻微的红眼病(如只是眼睛发红、痛痒)即使不采取任何治疗,只要不揉眼睛、保持卫生,一般也可在10天内自愈。红眼病后可冲洗眼睛:每天用生理盐水或白开水冲洗眼睛数次,将眼内分泌物清洗干净,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眼睑边缘。
2、病情严重的红眼病治疗往往疗程比较长,抗病毒治疗就达3-4周。
如果红眼病的致病病毒引起角膜的免疫细胞浸润,往往病程长达数周到数年,严重影响视力。红眼病患者经常花费较多的时间在眼科医院排队就诊,痛苦不堪。
3、红眼病症状完全消失后,红眼病患者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
要防红眼病的方法
红眼病又称传染性结膜炎,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传染性很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以春夏季节多见。病毒多通过患儿使用过的手帕、毛巾、洗澡水等为媒介传播。如果孩子不讲究卫生则很容易导致疾病蔓延,在与患者接触几个小时后或1—2天内就可发病。小孩子生性好动,往往一个孩子得病很快蔓延全家或整个幼儿园。而且红眼病治愈后可再次复发,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日常注意七大细节,可很好的预防孩子被红眼病困扰。
注意个人卫生。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场所,触摸眼睛前后要彻底洗手。最好不要用手触摸眼睛。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接触。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也不要使用餐厅提供的毛巾擦脸,以免因毛巾消毒不完全而感染红眼病。不要与他人共用眼部物品。凡是眼部使用的药物、眼部化妆品和其他可能接触眼部的药品或用品,均不要与他人共用,不提倡集体滴眼药的方式预防眼病。
做好隔离措施。红眼病患者应适当进行隔离,在治愈前不要返回幼儿园、学校或工作地点,避免到歌舞厅、酒店、商场等公共场所,严禁到公共泳池游泳。注意消毒。在红眼病流行期间,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要注意消毒。接触电脑键盘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尤其是使用公共键盘者。少去公共场所。在红眼病流行期间,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游泳前后最好滴一两滴抗菌素或抗病毒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