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染色体异常的病理

染色体异常的病理

染色体异常的病理:

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染色体异常通常可分为三类:

1.数量畸变: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增多、减少和出现叁倍体等。

2.结构畸变:染色体缺失、易位、倒位、插入、重复和环状染色体等。又可分为常染色体畸变,如Down(21 叁体)综合征、Patau(13 叁体)综合征和Edward(18叁体)综合征等,以及性染色体畸变,如Turner综合征(XO)和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等。

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Down:综合征病理改变,患者脑重约较正常轻10%,仅有简单的脑回结构,额叶小,颞上回皮质薄,脑白质髓鞘形成晚,皮质神经元发育不全和分化低等。40岁以上患者可见Alzheimer病样神经原纤维缠结及老年斑。

染色体异常与流产

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环境中的致畸胎因素,如放射线、病毒和某些药物等。各种致畸胎因素作用于生殖细胞和处于早期发育的胚胎,导致胎儿染色体异常。

另一种是胎儿父母的一方或双方染色体异常,这些染色体异常的父母,往往从外表上看是正常的,并没有发育上的缺陷,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却发生了明显变化,他们孕育的胚胎很大一部分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相当多,大约每二百五十对夫妇中就有一个。在习惯性流产的病人中,夫妇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异常的约占10%。

现代医学已有多种检查的方法,可了解宫内胎儿状态,以确定流产的原因,其中遗传学检查是最重要的检查手段。检查染色体应包括流产的夫妇双方,以确定他们是否属于染色体异常者。在妊娠早期有明显致畸胎因素接触的夫妇,曾生育过先天愚型(白痴)儿的夫妇,均应在妊娠16—20周时,作产前宫内诊断。如作羊膜穿刺,从羊膜腔吸取自胎儿脱落的细胞,经体外培养及进行染色体分析,了解胎儿是否正常,一旦查知异常胎儿就应中止妊娠。

发生习惯性流产的,往往是一些畸形胎儿,故对保胎治疗,应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是否采取保胎治疗,首先应分析流产发生的原因。盲目保胎,结果可能导致染色体异常胎儿、病态畸形胎儿的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然流产正是对孕育着的新生命进行选择,去除疾病胎儿,保留健康胎儿,由此可见,自然流产有利于优生。

染色体异常患者的日常饮食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有很多,人们所处的环境,吃的、用的都会影响到染色体的异变,还有就是从父或母传递而来,即由遗传而来。另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那么,染色体异常的饮食保健如何进行?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对于染色体异常患者,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1、物理因素:人类所处的辐射环境,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及人体内放射物质的辐射,人工辐射包括放射辐射和职业照射等。

电离辐射因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引人注目。有试验证明,将受照射小鼠处于MⅡ中期的卵细胞和未受照射的同期卵细胞比较,发现不分离在受照射组中明显增高,这一现象在年龄较大的小鼠中尤为明显。人的淋巴细胞受照射或在受照射的血清内生长,发现实验组三体型频率较对照组高,并引起双着丝粒染色体异位、缺失等染色体畸变。

2、化学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有的是天然产物,有的是人工合成,它们会通过饮食、呼吸或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染色体畸变。

3、生物因素:当以病毒处理培养中的细胞时,往往会引起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包括断裂、粉碎化和互换等。

4、母龄效应:胎儿在6—7个月龄时,所有卵原细胞已全部发展为初级卵母细胞,并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进入核网期,此时染色体再次松散舒展,宛如同前胞核,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排卵之前。这种状态可能与合成卵黄有关。到青春期时,由于FSH的周期性刺激卵母细胞,每月仅一个完成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管内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达到分裂中期。此时如果受精,卵子便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成熟卵子,与精子结合成为合子,从此开始新个体发育直至分娩。随着母龄的增长,在母体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卵子也可能发生许多衰老变化,影响成熟分裂中同对染色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分裂后期的行动,促成了染色体间的不分离。

5、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常可以表现为家族性倾向,这提示染色体畸变与遗传有关。

6、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通过以上介绍,对染色体异常病因都是有着一些了解,在出现这样问题的时候,也是要看自身是不是有疾病,尤其是自身是不是有免疫性疾病,这类疾病对造成染色体异常有着直接关系,而且治疗的时候,也是要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

染色体异常的病理

染色体异常的病因,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的常见的致病因素还有母龄效应、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染色体异常的病理:

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染色体异常通常可分为三类:

1.数量畸变:包括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增多、减少和出现叁倍体等。

2.结构畸变:染色体缺失、易位、倒位、插入、重复和环状染色体等。又可分为常染色体畸变,如Down(21 叁体)综合征、Patau(13 叁体)综合征和Edward(18叁体)综合征等,以及性染色体畸变,如Turner综合征(XO)和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等。

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Down:综合征病理改变,患者脑重约较正常轻10%,仅有简单的脑回结构,额叶小,颞上回皮质薄,脑白质髓鞘形成晚,皮质神经元发育不全和分化低等。40岁以上患者可见Alzheimer病样神经原纤维缠结及老年斑。

遗传性疾病的特征与由来

遗传性疾病通常可分为三类:

1、染色体疾病主要是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又分为常染色体异常和性染色体异常。前者如21-三体综合征,即比正常人多了第21条染色体;后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即正常女性的染色体应该为XX,而这种病人是XO,缺少了一个X染色体。

2、单基因遗传病指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其中的1个或2个发生异常,根据遗传方式又可分为三种:

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父母双方之一带有常染色体的病理性基因是显性的,那么只要有一个这样的病理性基因传给子女,子女就会出现和父母同一种的疾病。目前已知这类疾病有1200多种,如多指畸形,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成骨不全等。理论上讲,如果一个病人(杂合子,即一对基因中只有一个病理性基因)与正常人结婚,子女中有50%的可能患上同种疾病;如果夫妻双方均为病人(杂合子),则子女患病的可能性为75%;如果夫妻双方中有一个为纯合子病人,即一对基因都是病理性基因,那么他们的子女就100%要患病的。

⑵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当一对染色体中都有致病基因时才发病。如果夫妻双方都是病理性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子女有25%的可能患病,50%为携带者,只有25%为正常。目前所知这类疾病有900多种,如白化病、半乳糖血症、先天性聋哑等。

⑶伴性遗传:致病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上,多在X染色体上,故又称为X-伴性遗传。根据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显隐性,又可分为X-伴性显性遗传和X-伴性隐性遗传两种。尤以后者多见,如血友病、色盲、肌营养不良等。女性杂合子并不发病,因为她有两条X染色体,虽然一条有致病隐性基因,但另一条则是带有显性的正常基因,因而她仅仅是个携带者而已;但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因此一个致病隐性基因也可以发病,常常是舅舅和外甥患同一种疾病。

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

关于性染色体异常的原因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原因,可能是因阴道闭锁或阴道中隔等先天因素引起性交障碍或困难,从而影响精子进入女方生殖道。再者,由于霉菌、滴虫、淋球菌等感染造成阴道炎症改变了阴道生化环境,降低精子活动力和生存能力,从而影响受孕机会。也有内分泌因素和输卵管因素等等。

染色体异常的预防

1、首先在孕前要有良好的饮食,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并且提前戒烟戒酒,也不能喝咖啡因之类的饮料,孩子的父亲是一样的,都要遵守这些规则。

2、一些患有其他病的人想怀孕,在孕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病,例如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控制好,那么胎儿形成的先天缺陷就会很严重,心脏、大脑、脊髓、下肢和肾脏缺陷是最常见的。

3、为人父母在妊娠前三个月一定要戒烟戒酒,没有自制力导致流产风险增大、死胎、神经管缺陷和某些类型的儿童癌症都是因为吸烟,这些都是导致发生染色体异常的现象。

注意事项:

1.这些坏习惯一定要改,不能忽视,否则遗憾终生。

2.各种维生素一定要吃,避免发生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异常致流产

一般是指在没有外来因素的干扰下,怀孕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而终止者。凡是12周以前发生流产者,大多数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有关。随着母亲年龄增加,流产和染色体异常率也会增加。

异常的染色体来自两个方面:一为父或母传递而来,即由遗传而来;一为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或受精卵卵裂过程中新发生的染色体突变。在妊娠过程中,习惯性流产发生的时间越早,染色体异常率越高。涉及习惯性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的病例很多,通过大量检查、分析、研究流产胚胎的染色体,发现在流产胚胎中染色体异常多为数目异常,其次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见于多倍体、三倍体、单倍体及三体型等;染色体结构异常见于易位、断裂、缺失、重复和倒位等。尤其染色体平衡易位是造成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由于无遗传物质增加或减少而表现型正常,但是其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中理论上可形成18种类型的配子,其中1/18为表型正常的平衡易位携带者,1/18为正常,16/18因为染色体片断的缺失或重复而造成流产死胎或畸形儿。同源染色体易位携带者生育患儿的风险率可达100%,且死胎和流产的比例很高。

习惯性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异常可发生于男方或女方。如果平衡易位携带者为男性,那么生育染色体不平衡的胎儿风险率相对较女性携带者低。因为男性携带者有一个选择性受精问题,即男性正常精子比异常精子优先受精,男性产生的精子数量多,异常精子多被排斥,而较少引起流产。而女性卵子数量有限,没有选择的机会,所以反复流产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多发生在女方。对有自发流产史及家族中有习惯性流产史者,要高度警惕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不提倡盲目保胎,以免畸形儿的出生。

染色体异常如何预防

染色体发育不全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推行遗传咨询、染色体检测、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不同类型染色体发育不全预后不尽相同,多数预后不良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滞是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染色体发育不全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推行遗传咨询、染色体检测、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孕妇应该定期做产前检查,如果胎儿有问题,至少能及早发现。抽羊水诊断是能检验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染色体缺陷的其中一个方法。

染色体异常的症状

1、Down综合征:患儿出生时即有某些病理特征,随年龄增长症状变得明显,颅面部表现为圆头,低鼻梁,上颌骨发育不全可致面部扁平,嘴呈微张状,舌体肥大有深裂,常伸出口外,故称伸舌样痴呆,内眦赘皮常遮盖部分内眦,患者睑裂可轻微向上,向外倾斜,形成蒙古样面容,耳朵位置低,呈卵圆形,耳垂小,可见虹膜灰-白色斑点,即布鲁什菲尔德点,囟门明显,闭合晚。

2、13三体综合征:患儿表现为小头,前额凸出,小眼,虹膜缺损,角膜浑浊,嗅觉缺失,耳位低,唇腭裂,毛细血管瘤,多指(趾)畸形,手指弯曲,足跟后凸,右位心,脐疝,听力缺陷,肌张力过高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等,患儿多死于儿童早期。

3、猫叫综合征:患儿生后数周至数月出现小猫叫样哭声,严重精神发育迟滞,眼间距过远,内眦赘皮折叠(epicanthalfolds),短头畸形,满月脸,反先天愚型样睑裂歪曲,小颌,肌张力减退和斜视等。

4、Turner综合征:患者身材矮小,颈部有蹼,脸呈三角形,小下颏,乳头间距宽,指(趾)弯曲,肘外翻和指甲发育不全,可伴五官距离过远,内眦赘皮折叠,可有性发育迟缓及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等。

5、Prader-Willi及Angelman综合征:患儿表现为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身材矮小,面容变形,生殖器明显发育障碍,出生时可有关节弯曲等,1年后出现明显精神发育迟滞或智力低下(hypomentia),由于过度进食变得肥胖。

染色体异常综合征

1)Down综合征

2)愚钝综合征

3)13三体综合征

4)18三体综合征

5)猫叫综合征(Criduchatsyndrome)是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所致。

6)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fragile-Xsyndrome)

7)Klinefelter综合征

8)Turner综合征 9)Colpocephaly综合征

10)Williams综合征

11)Prader-Willi及Angelman综合征

12)Angelman综合征

13)Rett综合征

染色体异常的治疗

染色体异常的治疗很困难,疗效不满意,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推行婚检、遗传咨询、染色体检测、产前诊断,如果有生出患儿的危险,可选择性人工流产等措施,防止患儿出生。

合并严重畸形的21-三体综合征其预后不良,多为死胎死产或新生死亡。存活患儿智商明显低于正常,生活不能自理。故在生产前做出诊断,可选择终止妊娠。

目前治疗以症状治疗及器官畸形矫正为主,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替代治疗也正发展中。但是染色体异常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导致的先天性智能障碍的治疗,也尚无有效药物,可尝试中药或康复训练。

不同类型染色体异常患儿的预后效果不尽相同,多数预后不良。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滞是染色体病的共同特征,因而加强孕前、孕期检查对于染色体异常妊娠积极的采取终止措施对于预防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关推荐

什么是脉络膜囊肿

这个在医学上很难解释。脉络丛囊肿定义:脉络丛囊肿是指于孕龄在14-24周胎儿发育中的侧脑室脉络丛超声检查发现的、散在的、直径≥3mm的小囊肿。 90%以上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妊娠26周以后消失,仅少数呈进行性增大。 检出脉络丛囊肿时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一步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或脐带穿刺取脐血培养,以除外18三体、21三体等染色体异常。 正常的胎儿也可以出现脉络丛囊肿,但大多26周后消退。如果26周后还不消退,而且是双侧的,应该在孩子生后做颅脑的检查及脐血细胞的染色体检查。 如果能够消失,就不会出现压迫和脑

染色体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在人类大多数细胞核中都有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呈现46条杆状结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大多数基因均位于染色体的dna之中。如果染色体出现异常表现形式,相应的患者就会出现一些对应的机体或智力缺失,本文将为您介绍染色体异常的检查方法。 染色体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1、Down综合征血清学检查可见血清素降低、白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增高、红细胞二磷酸葡萄糖增高、过氧化物歧化酶增高50%、但与患者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无关。 2、约1/3的Down综合征患儿母亲在妊娠4~6个月时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增高,血清绒毛膜促性腺

染色体异常的检查方法

1、Down综合征血清学检查可见血清素降低,白细胞中碱性磷酸酶增高,红细胞二磷酸葡萄糖增高,过氧化物歧化酶增高50%,但与患者发育异常及智力低下无关。 2、约1/3的Down综合征患儿母亲在妊娠4~6个月时血清甲胎蛋白含量增高,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含量增高,雌三醇含量降低,可提示胎儿Down综合征,检查结果阳性孕妇应行羊膜囊穿刺,检测患者羊水细胞或染色体。 3、孕妇行羊膜囊穿刺可发现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可以早期筛查Down综合征患儿及其他染色体发育不全。 4、染色体检查可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患者羊水细胞

染色体异常该不该要孩子

许多的遗传性疾病是由于怀孕前没有做检查,等孩子出生后才发现,但已为时过晚,给父母和子女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那么染色体异常能怀孕吗?现代医学已经很发达,一些遗传性疾病可以通过染色体的检查来预防。 染色体异常能怀孕吗?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内,是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人类的每个细胞里有46条染色体,可以配成23对,第一到第二十二对叫做常染色体,这是男女共有的;第二十三对则是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是两条X染色体,男性则是X、Y各一条。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上携遗传基因,记录了父母传给子女的遗传。但是父母的坏基因也由此

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现

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现是比较明显,虽然发病率并不高,600-700个人之中大概有一个人得病,主要表现为发育迟滞,还有先天性智力出现障碍等,总之对于新生儿的危害性是很大的。 染色体异常的临床表现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异常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美籍华人蒋有兴(1956)查明人类染色体为46条,首次发表人类染色体显带照片。 病因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

智力障碍产生原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如先天愚型等占弱智儿童5%~10%。基因突变如先天性代谢异常病属于此类。 2、产前损害包括宫内感染、缺氧、理化因素如有害毒物、药物、放射线、汞、铅、吸烟、饮酒、吸毒、孕妇严重营养不良或孕妇患病。 3、分娩时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早产儿、低血糖、核黄疸、败血症。 4、出生后患病包括患脑膜炎、脑炎、颅外伤、脑血管意外,中毒性脑病,内分泌障碍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癫痫等。 要减少弱智儿童的发生,就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避免近亲结婚,对严重遗传病尽量动员绝育术。 避免早婚和超过40

胎儿染色体异常的表现

1.Down综合症(Down’ssyndrome)也称21三体综合征(trisome21syndrome)和先天愚型等。这是人类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700~1/600是精神发育迟滞最常见的原因占严重智力发育障碍病例的10%。 2.eguin(1846)首先报告本病的临床表现,LangdoneDown(1866)对本病作了全面的描述,英国学者后来将本病称为Down综合症,Lejeune等(1959)证明本病由21号染色体三倍体引起并提倡用21三体综合症的名称在1970年丹佛会议上得到承认。

染色体异常是怎么回事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 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有很多,人们所处的环境,吃的、用的都会影响到染色体的异变,还有就是从父或母传递而来,即由遗传而来。另外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所以说,为了让自己后代不受到染色体异常的影响,及早了解关于这方面的知识点非常重要。

男性染色体异常怎么办

一、染色体异常西医治疗 染色体发育不全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所以预防显得尤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推行婚检、遗传咨询、染色体检测、产前诊断,如果有生出患儿的危险,可选择性人工流产等措施,防止患儿出生。合并严重畸形的21-三体综合征其预后不良,多为死胎死产或新生死亡。存活患儿智商明显低于正常,生活不能自理。故在有生机儿前做出诊断,可选择终止妊娠。 目前治疗以症状治疗及器官畸形矫正为主,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替代治疗也正发展中。但是染色体异常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导致的先天性智能障碍的治疗,也尚无有效药物,可尝试中

染色体异常患者的饮食宜忌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病即染色体异常,也称染色体发育不全,故而导致基因表达异常机体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的发病机制不明,可能由于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发生不分离或染色体在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断裂和重新连接所致。对于染色体异常患者,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