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脓胸诊断
慢性脓胸诊断
根据病史体征,可作出初步判断。
X线:患侧胸膜肥厚,肋间隙窄,大片密度增高的毛下班样模糊阴影。纵隔向患侧移位,横膈升高。高电压片或体层片可显示肥厚的胸膜、脓腔和肺组织的情况。如有液平面,表示曾有肺漏气,或仍有支气管胸膜瘘。结合正侧位胸片可明确脓腔的大小,部位。当有液平存在时,应用健侧卧位水平投照可显示脓腔底部的位置。
CT检查:能进一步明确肺组织是否有病变,如结核、支气管扩张、囊肿或脓肿,对制定手术方案有极大帮助。如有肺内病变常需作胸剥脱加肺叶甚至全肺切除,或加胸廓成形术。
B型超声检查:在胸腔积液的液性暗茫茫然中因为液体内细胞成分多,常互相聚集,形成絮状物,故声像图上见有强弱不等、分部不均的细小回声,并稍有浮动现象。如患者迅速移动体,则见液体仙回声浮动增强,甚至上下翻滚,极易识别。
脓胸与单纯胸膜肥厚的超声检查所见不同之处是,提高增益后液性暗区内仍无回声,而胸膜肥厚区则回声增强,呈现实质性组织的特征。
慢性脓胸如未作过胸穿或胸腔闭式引流,应该作胸穿,抽取脓液确定诊断,并作细菌 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便明确致病菌及选择有效抗生素。
慢性脓胸的诊断并不困难,根据症状、体征、X线表现、B型超声,特别是胸穿结果,均能明确诊断。
胸腔积液的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2.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内注药(胸腔内的用药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不同)。
3.顽固性胸腔积液、慢性脓胸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4.慢性脓胸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结核性脓胸
手术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或胸膜腔感染也可引起脓气胸。此外,渗出性胸膜炎积液长期不吸收,有一部分可逐渐发展成脓胸。自从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以来,结核性脓胸的发病率已大为减低。
手术并发支气管胸膜瘘或胸膜腔感染也可引起脓 气胸 。此外,渗出性胸膜炎积液长期不吸收,有一部分可逐渐发展成脓胸。自从抗结核药物广泛应用以来, 结核性脓胸 的发病率已大为减低。
症状表现
急性起病者有明显毒性症状,如恶寒、高热、多汗、干咳、 胸痛 等。胸腔积脓多时,可有胸闷及气急。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时,则咳出大量脓痰即脓胸液,有时呈血性。慢性者多不 发热 ,但 贫血 及 消瘦 较明显。
结核性脓胸的体征大致与渗出性胸膜炎相似。胸壁局部可有压痛,甚至轻度浮肿。慢性者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减低,气管移向患侧,常伴有杵状指趾。
诊断
依据症状、体征、 白细胞 增多、X线检查及胸腔穿刺抽液化验, 脓液 为淡黄色,稀薄、含有干酪样物质,涂片及培养无致病菌生长,脓液中找到结核菌,则可确诊。脓腔壁病理学检查,具有结核病典型特征,可明确诊断。早期脓胸有时与渗出性胸膜炎不易区别,但胸液中白细胞总数有10000~15000/mm3或更多,其中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疑有支气管胸膜瘘时,可注入10%亚甲蓝美蓝5~10ml于胸腔中,若痰染蓝色则可证实。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支气管胸膜瘘。脓液作结核菌和普通细菌涂片和培养检查,有助诊断。
治疗方法
结核性脓胸的治疗原则为控制胸膜感染和消除脓腔。在开始治疗时,必须了解是否有继发感染或支气管胸膜瘘。
一单纯性结核性脓胸除全身应用抗结核药外,采取反复胸腔抽脓、冲洗和抗结核药物的局部注射。一般每周抽脓2~3次,每次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冲洗脓腔,然后在脓腔内注入对氨水杨酸钠4~8g、异烟肼400~600mg或链霉素0.5~1g。经上述治疗,脓液可逐渐减少、变稀,肺脏张开,脓腔逐渐缩小乃至消失。
二结核性脓胸伴继发感染除上述抽脓、冲洗、局部抗结核药物治疗外,须加用抗菌药物作周身和局部治疗。青霉素G肌肉注射80万~160万单位/d,胸腔内注射80万单位。或使用其他抗生素治疗。待继发感染控制后,继按单纯性结核性脓胸治疗。
三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胸膜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除伴继发感染外,并可能发生结核病灶的支气管播散。一般先予胸腔引流,待一般情况好转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四慢性结核性脓胸 慢性脓胸 非但化脓性炎症长期存在,且胸膜增厚并有显著纤维化和脓性肉芽组织。被包裹的肺脏不能张开,严重影响肺功能。伴支气管胸膜瘘者,随时可发生病灶的支气管播散。应作外科手术治疗消灭脓腔,使肺复张。术前须了解两肺有无活动性结核,以及对侧肺功能情况。若病侧肺部病灶有手术切除指征,或有支气管狭窄,估计肺不能复张者,应在切除脓腔的同时,作肺叶或全肺胸膜切除,再加胸廓改形术。若病侧肺部病灶已无活动性,单作脓胸残腔切除;若有支气管胸膜瘘,则同时作瘘管修补术
急性脓胸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急性脓胸的诊断方法有哪些?相信这是很多患者都有的疑问,下面就请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急性脓胸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需与急性非化脓性胸膜腔积液鉴别
(1) 弥漫型胸膜间皮瘤: 一般积液量大甚至可直达肺炎顶部易侵犯纵隔纵隔移位不明显抽液后取高电压照片或注气后摄片可显示多发结节状或波浪状肿块附着在胸膜上儿童少见
(2).胸膜转移瘤:积液型胸膜转移瘤积液量较多生长较快常伴有胸椎和肋骨的破坏有原发性恶性肿瘤可察儿童少见。
2肺栓塞
3肝脓肿
急性脓胸误诊为肝脓肿临床上并不多见相关报导表明主要是临床医生判断及检查操作失误所引起以下为某医院总结一例急性脓胸误诊为肿脓肿的的报导现引用如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鉴别这两个疾病误诊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 病史询问不详细只注意局部症状未注意全身症状及体征;
(2) 因炎症刺激膈肌而致右上腹疼痛且肝脓肿可出现反应性右侧胸膜炎而致咳嗽咳痰从而误认为疼痛的根源在肝脏;
(3) 超检查及肝脏穿刺进一步误导肝脏穿刺抽出的脓性分泌物是因为医生操作错误穿刺针穿透膈肌进入胸腔所致而错误的认为脓液来源于肝脏;
(4) 医生对病人检查不够仔细考虑病因不够全面忽视摄片检查以致误诊
4另外还需与胸膜病变肺部肿瘤膈下脓肿肺内原发病变(肺脓肿肺不张肿瘤)单纯胸腔积液及胸膜肿瘤等进行鉴别诊断。
急性脓胸的诊断
患者体温高,呈弛张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至80%以上,细胞核左移。
胸部X线检查是脓胸的主要诊断方法。游离的胸腔积液首先沉积在胸腔的底部,一般在肺底与横膈之间,使肺组织略向上浮起。小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量在200ml左右,如果患者因某种原因不能在坐位或立位拍摄胸片时,要注意对比卧位胸片两侧的密度,积液的一侧密度普遍增高,还可以采用患侧在下的侧卧水平投照,少量积液能显示于患侧胸腔外侧壁,在肋骨内缘与肺外缘之间有一层均匀的增深阴影。
中等量积液时,X线显示下胸部外高内低的弧形致密积液影,阴影遮盖整个膈面,积液量约500~1000ml。
大量积液时液体可达肺尖,肺组织受压萎缩,患侧透过度进一步减低,胸腔体积增大,肋间隙变宽,肋骨位置变平,纵隔向健侧移位,横膈下降,在左侧由于胃泡内空气的对比容易显示,在右侧由于肝脏与积液密度相近,故不易分辨。
积液合并肺不张时,纵隔、横膈及胸廓的改变常不明显,其外高内低的积液影像也随肺不张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多不典型。
合并脓气胸或支气管胸膜瘘时,可见到液气面。
局限性脓胸多见于胸腔的后壁及侧壁,X线可见到局部密度增高影,在其中央部分密度较深,周围渐浅,在切线位上表现为贴于胸壁的局奶性的密度均匀的阴影,基底部较宽,内缘清晰,呈扁平状或半圆形突向肺野,也可表现为叶间积液、肺底积液、纵隔积液等,常需与胸膜病变、肺部肿瘤、膈下脓肿、肝脓肿鉴别。常需与胸膜病变、肺部肿瘤、膈下脓肿、肝脓肿鉴别。
叶间积液是指位于叶间裂内的胸腔积液,必须在透视下多方向观察才能在X线与叶间裂方向一致时显示出脓胸阴影的边缘,多数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呈梭形,两端累长,阴影长轴与叶间裂方向一致,积液多时也可呈圆球形。
肺底积液X线表现为横膈顶最高点在后前位片上向外移位,在侧位片上向后移位,或见机工膈影增厚。当发现有类似横膈抬高的阴影时,要怀疑有肺底积液,采用卧位或患侧卧水平投照,液体从膈上流开后,能显示出真正的膈肌位置。
CT检查:脓胸表现为与胸壁平行的弓形均匀致密影,变动体位可以确定积液能否移动。大量积液进入肺裂,可将下肺向内向后压迫移位。大量积液紧邻肝右叶后缘,CT扫描显示肝右叶后缘模糊,分不清界线。这是胸腔积液的特征性改变,称为“交界面征”。
B超:在早期还没有纤维素沉着形成胸膜肥厚时,液体内没有沉渣,液性暗区清亮,其内没有光点。当有大量积液时,肺组织受压,肺内气体被吸收,超声可见到在大片液性暗区内有一个三角形的致密影,且随呼吸浮动。当探头靠近横膈时,可见到圆弧形光带的膈影,后者与胸壁形成一楔形夹角,即肋膈角。
胸腔穿刺抽得脓液可最后确切诊断。脓液的外观、性状、颜色及气味,对判断致病菌的种类有一定帮助。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选择有效抗生素。
脓胸的症状有哪些
常见症状:胸闷憋气、胸痛伴胸闷、心悸、胸闷
1.病史与症状
急性脓胸为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大汗、虚脱等全身中毒症状,以及胸痛、咳嗽、胸闷、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如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时突然咳大量脓痰,有时有血性痰。慢性脓胸为低热、乏力、消瘦、贫血等消耗为主,并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和胸痛,活动时呼吸困难。
2.体征
急性期患侧胸壁红肿、发热,局部压痛,以及叩诊浊实,呼吸音减弱。慢性期患侧胸廓塌陷,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和纵隔移向患侧,杵状指(趾)。
慢性脓胸治疗措施
(一)慢性脓胸多需手术治疗
清除异物,消灭脓腔,尽可能多的保存和恢复肺功能。术前应适当补充营养,纠正低蛋白和贫血,少量多次输血,增强肌体抵抗力,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
(二)高速引流管,充分引流脓液
待全身中毒症状减轻,肺恢复膨胀,脓腔缩小或闭合,脓胸可痊愈。如脓腔不能闭合消失,充分引流也是手术根治的必要准备。慢性脓胸脓液极少时,可将闭式引流管剪短,改为开放引流。开放引流后,引流管要用安全别针固定,以免落入脓腔,在逐渐将引流管退出的同时更换较细的引流管,以利于脓腔闭合。
(三)慢性脓胸的脓腔引流要求
1.位置要合适 要选在脓腔的询问,但又不能过低,以免脓腔稍缩小就将引流管口堵塞,影响进一步引流。
2.引流管的口径要足够大 内径要达到1~1.5cm,深入脓腔约2~3cm,引流管须有侧孔,以利引流。慢性脓胸时肋间隙已缩窄,因此,用前述方法安入引流管有一定困难。需采用肋床切开法行胸腔闭式引流,即安放引流管时切开约5cm,切开筋膜及各层肌肉,并切除一段肋骨,再切开肋床,切下一小块胸壁组织,作病理检查,然后穿过胸膜纤维板将引流管插入脓腔,调整合适位置后,逐层缝合胸壁切口。这样才能保证引流管不被肋骨压瘪,保持引流通畅,也不致因引流管刺激,而引起过重的疼痛。
(四)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是剥脱壁层及脏层胸膜增厚的纤维板使肺组织从纤维板的束缚下游离出来,重新复张,胸壁恢复呼吸运动,消灭脓腔,保持胸廓的正常形态的手术。
1. 手术适应证 慢性脓胸脓液已经得到基本控制,每天脓液量在50ml以内,但脓腔依然在下,脓液持续不断;肺内无广泛病变,无广泛纤维化改变,无空洞,无支气管扩张及狭窄,无大的支气管胸膜瘘的慢性脓胸可以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
2.手术方法 手术全麻气管内插管下进行,取后外侧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肌肉后,切开骨膜,去除第5或第6肋骨,切开肋骨床,沿胸膜外间隙钝性剥离胸膜纤维板,剥开一定范围以后,用胸廓牵开器撑开切口及肋间隙,地一步剥离胸膜纤维板,直到将全部胸膜纤维板剥除,脏壁两层胸膜纤维板反折部位有时不易辨认,可以把脓腔切开,将脓液及纤维素等清除,再仔细将脏层纤维板剥除,脏层纤维板的剥除往往比较困难,原发病灶部位剥离最为困难,为避免损伤肺组织可将部分纤维板剩下后,仅用刀刃将其余部分纵横划开呈网格状,减少对肺组织的束缚,以利且肺的膨胀。手术中应仔细止血并缝合较大的肺漏气部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往往是血胸和肺漏气严重。术后放置两根粗大的引流管,一上一下,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术后引流管加负压吸引,可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脓胸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病变范围分为全脓胸和局限性脓胸。全脓胸是指脓液占据整个胸膜腔,局限脓胸是指脓液积存于肺与胸壁或横隔或纵隔之间,或肺叶与肺叶之间,也称包裹性脓胸。
脓胸多数是继发性的,病原体来自胸腔内或胸腔附近脏器或组织间隙感染,如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感染、肺脓肿破溃或肝脓肿、膈下脓肿、纵隔脓肿、肾脓肿破溃穿入胸腔等。手术后和胸外伤引起的胸腔感染也是脓胸的发病原因。
按病原体不同可分为非特异性脓胸和特异性脓胸。一般性细菌感染为非特异性脓胸,结核菌或阿米巴原虫感染为特异性脓胸,亦可直接称之为结核性脓胸或阿米巴脓胸。包含厌氧菌在内的混合菌种感染引起的脓胸,其脓液呈暗灰色、较稠、有恶臭,称为腐败性脓胸。
病程在4-6周以内为急性脓胸,早期以大量渗液为主,称为渗出期。在此期排除渗液,控制感染,脓胸可获得治愈,肺可获良好复张。若渗出液未能清除,大量纤维蛋白沉积,形成纤维素膜进入到纤维化脓期,继而纤维素膜机化形成纤维板并钙化,则进入脓胸机化期,即为慢性脓胸。对于早期包裹性脓胸可行胸腔镜检查,打开分隔,清除肺表面纤维膜,准确放置引流管。营养支持疗法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若急性脓胸治疗不及时、不恰当或不彻底,则转为慢性脓胸。慢性脓胸的胸膜高度增厚形成纤维板、机化固定、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肺活动受限,严重影响肺功能。大量脓液形成及持续发热的消耗,使病人呈现消耗状况,重者表现恶液质。慢性脓胸采用纤维板切除术,胸膜肺切除术或胸廓成形术,带蒂大网膜填充术,胸大肌瓣或背阔肌瓣填充术等手术疗法,胸腔镜或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膜纤维板剥除术是目前我科治疗慢性脓胸的主要方式,以消除致病原发因素,闭合脓腔,但术前必须应用全身支持疗法,改善全身状况,纠正负氮平衡和恢复水电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