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胸病因
脓胸病因
(一)肺部感染
约50%的急性脓胸继发于肺部炎性病变之后。肺脓肿可直接侵及胸膜或破溃产生急性脓胸。
(二)化脓性病灶
纵隔脓肿、膈下脓肿或肝脓肿,致病菌经淋巴组织或直接穿破侵入胸膜腔,可形成单侧或双侧脓胸。
(三)胸部手术
术后脓胸多与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吻合口瘘合并发生。有较少一部分是由于术中污染或术后切口感染穿入胸腔所致。
(四)胸部创伤
胸部穿透伤后,由于弹片、衣服碎屑等异物可将致病菌带入胸膜腔,加之常有血胸,易形成化脓性感染。
(五)脓毒血症
细菌可经血循环到达胸腔产生脓胸,此类多见于婴幼儿或体弱的病人。
(六)其他
如自发性气胸、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胸腔积液,经反复穿刺或引流后并发感染;自发性食管破裂,纵隔畸胎瘤感染,穿入胸腔均可形成脓胸。二、病理生理胸膜腔感染细菌后,首先引起脏层和壁层胸膜充血、水肿、渗出,失去光泽及润滑性。渗出液中含多形核中性白细胞及纤维蛋白,初期为稀薄清液,逐渐因纤维蛋白增多,脓细胞形成外观混浊,终成脓液其量增加增快,使肺部受压发生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对侧,造成呼吸循环机能紊乱。如有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吻合口瘘则可形成张力性脓气胸,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纤维蛋白沉着于脏、壁层胸膜表面,形成纤维膜,初期质软而脆,随着脓液变稠,纤维膜逐渐机化,增厚、韧性增强,形成纤维板、固定并压迫肺组织,使肺膨胀受限。胸膜腔感染广泛、面积扩大,发展累及整个胸膜则为全脓胸。若感染较为局限或引流不完全,周围形成粘连,使脓液局限于一定范围,即形成局限性或包裹性脓胸,常见部位在肺叶间、膈肌上方、胸膜腔后外侧部及纵隔面等部位的某一处或多处。它对肺组织和纵隔的推压不象全脓胸那样严重,呼吸循环功能影响亦较全脓胸为轻。在广泛使用抗菌素以前,脓胸的致病菌多为肺炎球菌及链球菌,以后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岁以下的幼儿脓胸属此类感染者达92%。合并支气管胸膜瘘者,其脓胸多有混合感染,如厌氧菌感染,呈腐败脓性,脓液含坏死组织,具有恶臭气味。肺结核累及胸膜或有空洞破溃,可形成结核性脓胸。
自发性气胸病因
自发性气胸容易复发吗?
自发性气胸容易复发。据统计,自发性气胸2年内复发的可能性为30-50%,”。第一次发作经保守治疗好转后,复发率为45%;第二次发作仍行保守治疗好转后,复发率上升至75%;如果发生了第三次,则100%发作第四次。
自发性气胸发作都有诱因吗?
自发性气胸并没有特定的诱发因素:自发性气胸发作时,80%以上的患者,都正处于休息或日常生活状态,只有约9%的患者是处于运动状态。
自发性气胸与肺大泡的首选治疗方法是什么?
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传统方法有 :胸腔穿刺以及胸腔闭式引流,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都只是促进胸腔内气体的排出、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没有解决气胸的发病原因——肺大泡,所以并不能降低气胸复发的几率。
胸腔镜下肺大泡缝扎或切除是治疗自发性气胸首选方法。
胸腔镜治疗的优点:
1,创伤小,痛苦轻,切口共3个,位于腋下,每个切口仅2公分(如右图所示),疤痕小;
2,手术后恢复快,一般 术后第2天能够下地活动,术后3-4天即可拔管;
3,疗效确切,术后气胸复发的可能性小。
自发性气胸病因
自发性气胸大都是继发性的,由肺—胸膜发生破裂引起。肺泡内压急剧升高是导致脏壁层胸膜腔中的肺胸膜破裂的重要原因,肺胸膜破裂后,气流便流入胸腔,形成气胸。
部分病人为“开放性气胸”,与自发性气胸不同之处在于肺组织与壁层胸膜粘连,肺组织破裂后,瘘管不能闭合,持续开放,胸膜压力便接近于零。
部分病因为“张力性气胸”,与自发性气胸不同之处在于胸腔压力超过1.96kPa,主要原因为活瓣样时空气在吸气进入胸腔,在呼吸时稽留在胸腔。
急性心包炎是怎么被引起的
急性心包炎几乎都是继发性的,其中以非特异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较为常见,葡萄球菌,感染侵入心包有四种途径:①肺炎和脓胸病例,②疖,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心包腔,④膈下或肝脓肿穿破膈肌进入心包腔
(一)结核性: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纵膈淋巴结核及胸膜结核直接蔓延,淋巴播散而来
(二)化脓性:常继发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三)病毒性:以柯萨奇病毒,B型),
(四)真菌性:以荚膜组织胞浆菌较多见
(五)寄生虫性:阿米巴所致左叶肝脓肿常穿破入心包发生急性心包炎
上述就是心包炎的因素,您是不是已经有所了解了呢?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产生慢性脓胸的原因有哪些
1、急性胀胸 未能及时发现、及时做胸腔穿刺抽脓或充分引流手术。有的虽做引流,但是引流管大纲、位置太高、放置过深、过浅或有扭曲,以致引流不畅,经久不愈,脓液潞留,最后形成慢性脓胸。
2、特殊的病原体感染 有抗药性,木易杀灭。例如:结核卤、放线茵、霉菌、阿米巴、肿瘤合并混合感染以及胆固醇脓胸等。有些缺乏急性阶段,发现时已成慢性。
3、胸膜内异物未能及时取出,如碎骨片、纱布、衣服碎屑等异物在胸腔内引起继发感染。
4、胸膜腔周围毗邻器官疾病持续不断地向胸膜腔污染、致使胸膜腔反复感染,例如结核空洞、肺癌、肺脓肿和肺手术后形成的支气管胸膜废。食管痈手术台形成的食管胃吻合口胸膜瘘。肝脓肿、隔下脓肿和肋骨骨髓炎等感染胸腔。
脓胸大多在肺炎的早期发生,其最初症状就是肺炎的症状。有些病儿肺炎虽经治疗但尚嫌不足时,肺炎症状一度好转,以后出现脓胸的症状。大多数病儿有高热不退。婴儿发生脓胸时,只显示中等度的呼吸困难加重;较大病儿则出现较重的中毒症状和重度呼吸困难,咳嗽、胸痛也较明显。张力性脓气胸发生时,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发绀、烦躁、持续性咳嗽、甚至呼吸暂停。白细胞一般都升高至(15~40)×109/L(1.5万~4万/mm3),有毒性颗粒。脓胸病儿中毒症状严重的,慢性消耗使患儿较早就出现营养不良和贫血、精神不佳、对环境淡漠。
脓胸病的常见治疗方法
1.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足量的抗菌素,以静脉给药为好,观察疗效并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
2.排除脓液:是脓胸治疗的关键。一岁以下的婴幼儿可用穿刺及胸腔内注入抗菌素治疗,多可获得满意效果。年龄再大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尽脓液,促使肺早日膨胀,必须注意选用质地、口径合适的引流管,以保证引流通畅有效。如脓液稠厚,需放置粗大的引流管,禁忌用导尿管引流脓液。引流的正确部位为脓腔的最低处,一般为腋后线第7肋间,如为包裹性,引流前应在x线或超声下定好位。局麻下切除3~5厘米长一段肋骨,穿刺抽得脓汁后切开骨膜及壁层胸膜,以手指伸入脓腔确定部位合适后,置入引流管深约3cm为宜,紧密缝合引流管周围软组织及皮肤防止漏气。术后定期行x线检查,随时调整胸引管,保证引流通畅,鼓励病人多下地活动。每日记录引流量以资比较。如脓汁粘稠,可经引流管壁打洞向管腔内另置入一口径2~4毫米的细塑料管达脓腔内,每日经此管滴入2%灭滴灵液或无菌生理盐水500毫升进行冲洗,既可使脓汁稀释便于引流又可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两周后可用无菌生理盐水测量脓腔,以后每周一次,待脓腔缩小至50毫升以下时即可剪断引流管改为开放引流,至脓腔缩到10毫升左右即可更换细管,逐步剪短直至完全愈合。
3.全身支持治疗:应包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并输血。
4.手术治疗:术式为纤维板剥脱术、脓肿病灶清除术。当病程超过30天以上,或发病早期未及时进行引流,脓液在胸腔内脏、壁层形成增厚纤维板厚度在2-10mm不等,使用药物治疗及引流治疗的效果极差,增厚的纤维板会严重的束缚患者的呼吸运动,导致限制性通气障碍,脏、壁层纤维板内形成包裹内脓液继续增多,导致包裹内的压力持续增大,在剧烈活动或外伤后常穿破壁层纤维板、肋间肌、胸壁肌肉甚至皮肤,脓性窦道愈合困难。因此建议形成包裹的慢性脓胸患者早期手术。
脓胸的病因是什么
胸膜腔的化脓性感染所造成的胸膜腔的积脓。病原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胸膜腔:1.肺部炎症,特别是靠近脏层胸膜的肺炎可直接扩散到胸膜腔。2.肺脓肿或结合空洞直接破溃到胸膜腔。3.胸壁、肺或食管的外伤。4.纵隔感染扩散到胸膜腔,如食管自发性破裂或穿孔。5.膈下脓肿通过淋巴管扩散至胸膜腔。6.菌血症或脓毒血症的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胸膜腔。7.医源性感染,如胸腔穿刺或手术造成污染引起脓胸。在抗生素问世之前,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是脓胸的主要致病菌,现在较为多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也可为结核菌、阿米巴原虫和放线菌等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
脓胸的症状
新生儿脓胸的临床表现更缺少特征性,有呼吸困难、口周发绀时都应仔细检查胸部,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气管和心脏向健侧移位等。叩诊出现浊音或实音,语颤降低,呼吸音减低或完全消失,表示有胸腔积液,须进一步行X线检查。新生儿对炎症的局限能力很差,易并发败血症、胸壁感染,甚至呼吸衰竭。
根据严重的中毒症状。呼吸困难,气管和心浊音界向对侧移位,病侧叩得大片浊音,且呼吸音明显降低,大致可拟诊为脓胸。进行胸部X线检查,可确诊胸腔有积液。积液的X线征象是胸部大片均匀昏暗影,肺纹多被遮没,且纵隔明显地被推向对侧。立位可见肋膈角消失或膈肌运动受限,有时胸腔下部积脓处可见弧形阴影。脓气胸病例中可见气液平面。边缘清楚的片状阴影,可能为包裹性脓胸。肺叶间积脓时,侧位X线片显示叶间梭状阴影。X线检查脓胸时,还应明确积脓的部位,提供治疗时参考。立位行胸部透视时,将身体从后前位转至侧位,可以从此判断脓液积留在胸腔上部或下部,前方,后方,内侧或旁侧。
脓胸的确诊必须根据胸腔穿刺抽得脓液。一般脓液的性质与病原菌有关,从所得脓液的外观,初步可推测病原菌的类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脓液极为黏稠,呈黄色或黄绿色。黄绿色脓液多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引起者亦较稠厚并呈黄色;链球菌引起者脓液稀薄、淡黄,呈米汤样;绿色有臭味脓液常为厌氧菌。胸腔脓液均应作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为选用抗生素做依据。
急性心包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急性心包炎几乎都是继发性的,部份病因至今不明,其中以非特异性结核性化脓性和风湿性心包炎较为常见,化脓性心包炎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
侵入心包有四种途径:
①肺炎和脓胸病例细菌自肺和胸膜直接或经淋巴途径进入心包腔。
②疖脓肿和骨髓炎等化脓性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致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心包腔。
③胸部外伤细菌带入心包腔和手术后血心包引致感染
④膈下或肝脓肿穿破膈肌进入心包腔。
(一)结核性: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常由肺结核纵膈淋巴结核及胸膜结核直接蔓延或由血液淋巴播散而来。
(二)化脓性:常继发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细菌由血行或淋巴侵入心包。
(三)病毒性:以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ab型)埃可病毒较多见。
(四)真菌性:以荚膜组织胞浆菌较多见。
(五)寄生虫性:阿米巴所致左叶肝脓肿常穿破入心包发生急性心包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