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遗传吗
乙肝遗传吗
1、首先要截断家族传播途径。在计划要孩子之前,一定要到医院进行乙肝方面的全面检查,若是血清病毒滴度比较高,最好先进行治疗,或者在怀孕后期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分娩的时候采取剖腹产,可以降低产道感染的机会,但具体应由医生综合评估后给出建议。
2、若是已经感染了乙肝,就该到专科去了解病情,根据情况进行治疗或者调理,或定期检查。
3、家族肝病患者除了不要喝酒,不要过度疲劳外,还要定期进行复查,了解病情的进展。
4、此外,患者在治疗其他疾病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时,尽量避免对身体免疫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手术和外伤对机体免疫有影响,往往是重型肝炎的发病诱因。
5、对有肝癌家族史的肝病患者,一定要强调抑制或者杀灭病毒的必要性。乙肝病毒很容易整合到患者基因中,激发癌基因,诱发癌症。
肝癌会遗传吗
首先说,脂肪肝和肝癌没有直接联系。肝硬化和肝炎确实可能导致肝癌。但是这不是唯一的原因。
其次,我在谷歌学术随便搜了一下文献。以下文献可以公开获取。目前得到的数据是,普通人得肝癌的几率是0.44%,家庭中有人得过肝癌的人,患病率是4%。这个数据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没有实际意义。
第三,说一下危险因素。肝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消化道癌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致癌因素、促癌因素和保护因素可能有所不同,形成发病率明显差异的地区分布。乙肝病史、亲属肿瘤史、食用盐腌食品史、肝硬化病史、饮用地表水与浅井水、饮酒、食用霉变食物等方面都是肝癌的危险因素。
这其中,乙肝病史是最为主要的发病因素。而且乙肝病毒有遗传性。所以题主要先带她去检查她有没有乙肝。还可以接种疫苗。
至于遗传因素,肝癌不是单基因显隐性遗传,是多基因遗传。而且环境遗传比基因遗传的影响更大。并且,关于肝癌,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遗传易感性,而不是遗传性。因为即便有基因遗传也不一定会生病。肝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可能占所有致病原因的3/5,但是这个遗传因素不仅包括基因。
其他环境因素更重要。比如,不能饮酒,最好饮用深地下水,尽量少吃盐腌食品等等。当然每年都要体检。具体检查请询问医生。
酒精肝遗传吗
专家指出,酒精肝是长期、大量饮用各种含有乙醇的饮料所致的肝脏损害性病变酒精肝是不会遗传的,但是对后代的生长发育,或多或少会有影响。因此,对于有生育打算的男性来说,要暂时禁酒。酒精肝患者体征以黄疸、肝肿大和压痛为特点,少数有脾脏肿大、面色灰暗、腹水、浮肿、蜘蛛痣等。有肝功能不全时腹水明显,有的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当然,对于酒精肝女性患者来说,要先接受治疗,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恢复后在怀孕才是最佳的选择。
由专家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知,酒精肝是不具有遗传性的,所以广大患者以及家属不必太担心,只要把全身精力投到治疗上就行,治疗酒精肝一定要到大型正规的肝病医院进行治疗,不能不治疗,也不要一味的认为酒精肝患者只要戒酒了酒精肝就会好,这是错误的想法,酒精肝患者的肝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单单靠戒酒是不可能自愈的。所以应该接受有效的治疗。
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能生孩子吗
因为许多乙肝病毒的女性生小孩后小孩也成为了乙肝病毒携带者或发病,所以很多人认为乙肝是遗传病,会遗传给小孩。其实这是概念上的错误,遗传病是指生殖细胞、受精卵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或位于其上的基因、线粒体dna等发生畸变或突变所引起的疾病。
乙肝并不是因为基因、线粒体dna等发生了畸变或突变了,而是因为感染了病毒所引起。因此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只要预防措施得当,母体的乙肝病毒向小孩传播是可以阻断的。目前主要的预防措施是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对hbsag阳性或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应在出生后6小时(30分钟内最好,7天后无效)肌肉注射1支乙肝免疫球蛋白9(hbig),出生后30分钟内予以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再按第0、1、6个月免疫程序进行乙肝基因疫苗接种。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对hbsag阳性和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的婴儿,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较单纯使用乙肝疫苗阻断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阻断率可在90%甚至95%以上。当然如果母亲是处在慢性肝炎活动期,应该等病情稳定后再怀孕,以免怀孕期间导致肝功能异常波动而影响母子健康。此外父亲是hbsag阳性或hbsag、hbeag双阳性者,对孩子的影响比阴性者要大,可以按照hbsag阳性和hbsag、hbeag双阳性母亲所生婴儿处理。
当然,如果携带乙肝病毒的妇女肝功能不正常,则暂时不适宜怀孕,因为妊娠后肝炎可能会加重。
肝病是否会遗传呢
肝病分很多种有些会遗传有些则不会,如果本身是肝病患者要宝宝之前应该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然后定时的产检。如果母亲患有乙肝那要小孩子之前需要告知医生,和医生商量一个方案,乙肝不会遗传但是会传染,会通过血液和母乳传染。尽早告知医生与医生配合能防止婴儿传染保证婴儿的健康!
1、乙肝一般的生活是不会传染的。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父婴)垂直传播,体液传播(性传播,唾液传播),建议服用葵花护肝片,整体疗肝,具有保肝降酶、改善肝功能、增强肝脏解毒能力、修复肝细胞损伤、抑制肝纤维化和脂肪变性、提高机体免疫的作用,对预防有很大帮助
2、肝病的种类比较多,如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庚肝,脂肪肝,酒精肝等等。常会有遗传倾向,但也有一定几率是不遗传的
3、肝炎不会遗传的,如果是传染性的肝炎,如乙肝会传染,但这种传染分两种,一种叫垂直传染,也就是从母亲传给小孩,一般是在出生里被母血污染而传染的,也有在哺乳过程中传染的,一种水平传染,也就是一般普通人的相互传染,一般也是血行的传染。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患者一个参考,随着医疗技术的发达就算母亲患有疾病也能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再要宝宝之前咨询医生,再怀孕之后按时的产检,文中讲到乙肝冰毒携带者一般会建议剖腹产,随后给婴儿注射乙肝疫苗,还有平常讲究卫生,杯子和牙刷分开使用。一起吃饭不会传染,正确的了解乙肝消除恐惧。
母亲患有肝硬化会遗传给孩子吗
专家指出,肝硬化本身是不会遗传的,但是导致肝硬化的原因很多,如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肝血吸虫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导致肝硬化的某些病因会遗传,因此表面上看是肝硬化是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肝硬化是肝病的终末阶段,如果是由乙型肝炎等导致的肝硬化,由于乙肝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家属患肝硬化也不足为奇了。其实肝硬化是一种慢性病,是后天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并非受基因及遗传因素的影响,所以肝硬化本身并不是基因病毒,并不会在家族中遗传。
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因素,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导致肝硬化发生的病例最多,因此,想要预防肝硬化,最好的办法还是从根本上解决,就是做好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预防工作。肝病的遗传存在着误区,遗传是指父母的基因遗传给了下一代,但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时慢性肝病,多数是后期形成的,而不是受基因影响,所以肝硬化是不会遗传给下一代的。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是后天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并非受基因及遗传因素影响,所以肝硬化本身并不是基因疾病。而遗传是指父母的基因特征传给子女。两者是不同的。但是,在许多容易引发肝硬化的原发疾病中,有一部分是遗传性疾病,也就是说此类原发病可能会发生遗传,从而使得下一代得上这种疾病,容易发展为肝硬化。
如血吸虫病或长期大量饮酒者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等。由患有肝硬化的原因可知肝硬化并没有遗传性,只是我国以肝炎病毒性肝硬化多见,肝炎病毒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肝硬化没有遗传性但是具有传染性,例如很多孩子通过母婴传播,从小就携带者肝炎病毒,然后不重视治疗,那么过了几十年后也会发展为肝硬化,这不是遗传,而是传染引起的。
酒精肝遗传吗
酒精肝对人体的危害酒精肝不但影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合成吸收(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成为肝细胞进一步损害的继发性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肝细胞的脂肪浸润、炎症、坏死,肝硬化的发生。如果任其发展,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出现是必然的,而且还可发生很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往往是导致酒精肝死亡的危险因素。
酒精肝保健
(1)注意多休休息:酒精肝患者的日常护理,要注意多休息,做到起居有节,劳逸适量。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掌握动静结合的关系,患者在急性期应采取“以静为主,静中有动”的原则,以休息为主,限制过多的活动,注意预防护理。
(2)注意调节饮食:酒精肝患者的日常护理还要注意调节饮食。专家指出,食盐有凝滞助水之弊,因而对酒膨者,应给与低盐、少盐饮食。
(3)注意节制饮酒:酒精肝患者的日常护理,节制饮酒十分重要。专家表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关键要把握好饮酒量。一旦出现酒精肝,无论属于哪一期,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及疾病康复后,必须绝对禁止饮酒。
(4)注意调节情志:酒精肝患者注意日常护理,还应注意调节情志。专家表示,对于酒精肝或者正常人群而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免因心理压力和精神因素导致病情的加重。酒精肝患者积极戒酒,戒酒的同时,通过调养脂肪肝酒精肝,避免向肝硬化,肝癌方向恶化。楼主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戒酒。
乙肝会传染吗
夫妻一方有乙肝是有传染的可能的,但是研究发现,很少有夫妻间的乙肝病毒传染,这可能是因为成年人一般都有比较健全的免疫体系,当乙肝病毒进入体内,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会立刻动员起来,识别并清除乙肝病毒,导致乙肝病毒无法存活。
还有研究证明,乙肝患者配偶很少得乙肝的,但是他们对乙肝病毒的既往感染率较高,也就是说,他们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体内产生了抗体。
乙肝是不会遗传的,因为乙肝是一种传染病而非遗传病,所以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得了乙肝,这个孩子都不一定有乙肝。乙肝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只能说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生孩子后,这个孩子被传染的几率很高,但是只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给婴儿打疫苗的话,就可以大大降低被感染的几率。
正确认识慢性肝炎
有关肝炎的五个误区
误解一:所有肝炎都有传染性
肝炎的常见病因中,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还有多种非传染性肝炎,比如酒精性肝炎、单纯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
酒精性肝炎:由于长期大量饮酒造成。
单纯性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度沉积。
药物性肝损伤: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用药。
自身免疫性肝病:同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一样属于结缔组织病范畴。
以上这些肝病,并没有传染性。另外,由于各种肝炎常导致肝功异常(以转氨酶和 / 或胆红素的升高最为常见),所以大众常常会觉得「肝功异常」或「黄疸」本身就有传染性。实际上,这些症状只是肝炎的结果,是没有传染性的。
误解二:肝炎病人都需要隔离
在常见病毒性肝炎中,甲肝和戊肝是消化道传染病,需要进行分餐、粪便消毒等隔离手段。
甲肝病毒随患者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污染水源、食物、餐具等,可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流行。食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是甲型肝炎传播的原因。如三明治、橙汁、沙拉和肉类成品食物被甲肝病毒污染,是发达国家甲肝流行的主要原因。戊型肝炎也曾出现过水源污染引起的大流行,但目前较为多见的还是食物污染所致的散发病例。
预防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的肝炎,应注意做到:
1、勤洗手,幼儿园和学校集体生活的儿童,是甲肝接触传播的高危人群,更应通过教育,让他们养成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注意用餐卫生,对一些易携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蛳、贝壳、螃蟹等,一定要煮熟蒸透,杜绝生吃、半生吃以及腌制后直接食用等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误解三:日常接触会传染乙肝、丙肝
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播乙肝或丙肝。这两种肝炎,均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握手、拥抱、共用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或丙肝。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也没有发现这两种肝炎能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等) 传播。
误解四:得了乙肝一定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感染乙肝病毒6个月后仍未被清除,称为慢性乙肝感染。
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产期感染者,慢性化的风险高达90%,而婴幼儿时期(0~5 岁)的慢性化率则降至50%,而成人感染者中仅仅5%~10% 发展为慢性感染。
因此,做好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阻断,做好针对婴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慢性乙肝是可以控制的。自从2000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免费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后,婴幼儿的感染率大幅度下降。2014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慢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已经降至0.32% 。
误解五:乙肝是母亲遗传给孩子的
乙肝具有家庭聚集现象,常表现为母亲与孩子或兄弟姐妹间同时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因此很多乙肝病人误以为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甚至不敢结婚生育。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的疾病。而传染病则是一个本来健康的个体,被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显然,乙肝并不是因为患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差错,而是因为感染了乙肝病毒所致。
新生儿在产程中会接触大量母血,这是母婴传播乙肝的原因。另外怀孕时,母亲子宫面的血管有破损,如胎盘剥离等情况,使母血渗漏至胎儿血循环也有可能发生宫内感染。
由此可见,不论哪种原因的母婴传播实际上是母亲通过体内途径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所以乙肝是传染病而不是遗传病,是可以通过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阻断的。
对慢性肝病的5大认识
肝病患者是否都有传染性?山东省立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任万华
肝病是对各种原因造成的肝脏组织细胞损伤的总称。目前肝病的常见原因有病毒性、酒精性、药物性、中毒性、免疫性、血管性、代谢性、遗传性、细菌性等,只有病毒性肝病有一定传染性。在病毒性肝炎中,甲型、戊型肝炎是经过消化道(口)传播,其他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主要经过血液或母婴传播,不经过一般的生活接触传染。很多一方是乙肝患者的夫妻一起生活数十年并没有传染给另一方。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90%是在5岁前感染,80%在1岁前感染的。成年感染乙肝病毒者95%可以自愈或治愈。
乙肝遗传吗?
很多患者因为自己的母亲和或父亲携带乙肝病毒或是乙肝患者就认为自己是遗传性的,其实这是误解。遗传性疾病是前辈自身的基因染色体有异常,造成子代基因异常产生疾病;而乙型肝炎是感染了外源性病原体——病毒所造成的疾病,两者有本质的区别。病毒感染是可以预防的、可治愈的传染性疾病。你的乙肝病毒也不会“遗传”给你的孩子。(本站注:母婴传播和父婴传播实际上父母通过体内途径将乙肝病毒传染给了下一代,这种传播不是“遗传”)
乙肝病毒治疗的目标?
目前许多广告称用了药物“乙肝五项全部转阴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目前,我们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HBVDNA阴转,HBeAg阴转,HBeAb阳性,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转阴的机会很少,不能将其作为治疗的终点目标。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根据目前的治疗经验,无论是哪种治疗方案疗程都应该大于1年,核苷(酸)类药物的疗程一般要持续3年以上。如何停药何时停药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慢性乙肝患者何时应该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一定要把握好时机,任何抗病毒药物都有应用指征,在2005年12月发布的“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已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好的时机治疗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把握不好机会就会劳民伤财。机会的把握一定要由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来确定,基本原则是:肝功能正常,B超观察无病变的携带者不适合抗病毒治疗,HBVDNA阳性、ALT大于正常值上限的两倍以上可以考虑应用抗病毒治疗;对已有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肝功能如何都应该选用抗病毒治疗,具体方案示病情而定。
如何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注射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24小时(最好是12小时)内注射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保护率达98%以上。对表面抗原阳性孕妇的新生儿24小时内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不主张在孕妇妊娠后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儿童应3~5年检查HBsAb,注意及时加强接种乙肝疫苗。对成年人有乙肝病毒密切接触机会尤其是血液接触者应注射大剂量乙肝疫苗(20微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