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蠲痹丸鉴别
益肾蠲痹丸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体壁碎片淡黄色至黄色,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窝,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体壁碎片淡棕色或近无色半透明,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有时可见黄棕色刚毛。可见无色丝状物。 (2) 取本品粉末1g,加石油醚(60~90℃)20ml,置60℃水浴浸提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 取本品粉末1g,加氨水适量,润湿半小时,加石油醚(60~90℃)20ml,置水浴60℃浸提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石油醚(60~90℃)使溶解,制成每1ml含0.1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附录 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氨水(6:4: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碘熏2分钟,挥去碘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亮黄色荧光斑点。
中医一般怎么治疗痛风疾病
一、中药治疗痛风:
(1)舒筋活血片治疗痛风:活血通络,舒筋止痛。每次5片,日3次,适用于痰瘀痹阻型痛风。
(2)尪痹冲剂治疗痛风: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每次1袋,日2~3次。适用于风寒湿痹型痛风。
(3)益肾蠲痹冲剂治疗痛风:补肾壮骨,疏筋蠲痹。每次1袋,日2~3次。适用于肝肾亏损型痛风。
二、针灸治疗痛风:
(1)取穴:主穴:分2组。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曲池。
(2)配穴:分2组。内踝侧:太溪、太白、大敦;外踝侧:昆仑、丘墟、足临泣、束骨。合谷。
(3)治法:痛风病变在下肢,均各取第一组;在上肢各取第二组。以主穴为主,据部位酌加配穴。以1~1.5寸28号毫针刺入,得气后采用捻转提插补泻手法;急性期用泻法,恢复期痛风用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治疗痛风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4)疗效评价: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1~1.5年内未见复发;有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血尿酸下降,发作间隙期明显延长者;无效:症状、体征及血尿酸检查均未见改善。
益智康脑丸的鉴别
(1)取本品15g,剪碎,存100℃干燥2小时,置圆底烧瓶中,加氯仿50ml,加热回流3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指毛桃对照药材1g,加甲醇5ml,浸渍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补骨脂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的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置紫外光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9g,剪碎,加 70%乙醇溶液10ml,放置30分钟,加醋酸乙酯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扶芳藤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约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本品9g,剪碎,加氯仿4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纳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_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益肾蠲痹丸成分作用
益肾蠲痹丸的主要成份为主要成分为骨碎补、熟地黄、当归、徐长卿、土鳖虫、僵蚕(麸炒)、蜈蚣、全蝎、蜂房(清炒)、广地龙(酒制)、乌梢蛇(酒制)、延胡索、鹿衔草、淫羊藿、寻骨风、老鹳草、鸡血藤、蓓草、生地黄、虎杖。
益肾蠲痹丸中的骨碎补味苦,温。归肾、肝经。益肾蠲痹丸中的骨碎补具有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的功效。益肾蠲痹丸中的骨碎补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益肾蠲痹丸中的骨碎补外治斑秃,白癜风。益肾蠲痹丸中的熟地黄味甘,微温。归肝、肾经。益肾蠲痹丸中的熟地黄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益肾蠲痹丸中的熟地黄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治疗类风湿的土方法有哪些?
目前公认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营养、地理、职业、心理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有关系,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以下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治疗:
1)风寒湿型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
处方:麻黄6克,细辛3克,桂枝10克,独活10克,桑枝15克,威灵仙15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
加减:关节剧痛加炙川乌、杭白芍;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加秦艽、海风藤;关节麻木漫肿加薏苡仁、苍术。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共治疗160例,有效率为91.4%~93.0%之间。
常用成方:乌头汤、麻辛附子汤、蠲痹汤。
2)风湿热型
治法:清热祛风,除湿通络。
处方:防己15克,知母15克,生地30克,玄参20克,独活9克,桑枝15克,桂枝6克,忍冬藤30克,秦艽15克,茯苓15克,甘草3克。
加减:热盛加石膏、生地;血沉增快可酌加土茯苓、黄柏、龙胆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上方加减共治疗169例,有效率为90.9%~96.6%。
常用成方:桂枝芍药知母汤、白虎加桂枝汤、防己黄芪汤等。
3)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散寒除湿通络。
处方:人参6克,黄芪20克,当归15克,茯苓20克,白术20克,鸡血藤20克,熟地15克,羌、独活各15克,桂枝9克。
加减:心悸乏力加炙远志、龙眼肉;关节疼痛甚加制乳香、没药;面色眺白、少气无力加全当归,并加重黄芪用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加减共治疗117例,总有效率为94%左右。.
常用成方:当归补血汤、四君子汤、归脾汤等。
4)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益气,疏经通络。
处方:生黄芪20克,白术、桂枝、制川乌、防己各15克,桑枝30克,当归、白芍各12克,炙甘草10克。
加减:大便溏薄加扁豆;夜尿频数加补骨脂、吴茱萸。.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73例,有效率为93.3%~96.8%。
常用成方:真武汤、人参健脾丸、独活寄生汤等。
5)肝肾阴虚
治法:滋养肝肾,和血通络。
处方:生地30克,玄参20克,防己15克,石斛15克,鸡血藤、15克,当归15克,川牛膝15克,茯苓15克,泽泻12克,知母9克,黄柏9克。
加减:头昏眼花加枸杞子、杭菊花;午后烦热可酌加女贞子、旱莲草;骨蒸劳热加地骨皮、杭白芍。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基础经治56例,有效率在85.7%左右。
常用成方:六味地黄丸、青娥丸、五虎蠲痹散加减。
如何鉴别真的腰椎痹痛丸
1、取该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嵌晶纤维近无色,直径30~50μm,壁极厚,胞腔线形或不明显,纤维壁外层密嵌细小草酸钙方晶。石细胞近无色,类方形,直径14~76μm,大多三面壁厚,胞腔靠一侧,常含草酸钙方晶或棕色团块状物。
2、取该品约8g,研细,加乙醇30ml、盐酸1滴,置水浴上加热回流约0.5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0.1mol/L盐酸溶液使溶解,滤过,滤液用浓氨试液调节pH值至12,用氯仿30ml振摇提取,氯仿提取液蒸干,残渣用0.1mol/L盐酸溶液3ml溶解,分置三支试管中,一管中加入碘化铋钾试液1~2滴,生成黄棕色沉淀;一管中加入碘化汞钾试液1~2滴,生成白色沉淀;另一管中加入碘化钾碘试液1~2滴,生成红棕色沉淀。
3、取该品约15g,研细,加乙醚50ml,浸渍并时时振摇约1小时,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用乙醚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狗脊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酸(8: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的0.5mol/L盐酸溶液(必要时加热使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墨绿色斑点。
4、取没药对照药材0.3g,同(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及(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石油醚(30~60℃)(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使显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药
1、中草药
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不少强直性脊柱炎病例报告,但缺乏统一的中医症分型诊断标准和前瞻性研究,也少有长期随访的远期疗效资料,所以中草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以下介绍几种辩证治疗方案,可供参考:
(1)有学者以补肾祛寒、强督助阳为主,辅以化湿疏风、散寒通络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大法,并注意调护脾胃,以固后天之本。若有瘀邪化热之证,则需先予以补肾清热法,待标热得解后,仍以补肾强督治本之法收功。如补肾强督治汤临床疗效满意。其方药组成如下:熟地黄15g,淫羊藿12g,狗脊30g,制附子9g,鹿角胶10g(烊化),川续断15g,骨碎补15g,羌活、独活各10g,桂枝12g,赤芍、白芍各12g,知母12g,土鳖虫6g,防风12g,麻黄3g,干姜6g,怀牛膝12g,炙穿山甲9g,炙草乌9g。
(2)有学者将强直性脊柱炎分为两大类型,即肾督阳虚、寒湿瘀阻型和肾督阴虚、湿热瘀滞型。前者治宜温肾壮督、散寒通络,药选鹿角霜、淫羊藿各10g,生黄芪30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生地黄、熟地黄各12g,露蜂房10g,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桂枝、炙蜣螂各10g,炙蜈蚣3g(研末吞服),鹿衔草15g,甘草6g。后者治宜滋养肝肾、清热化瘀,药选生地黄、熟地黄、龟板(先煎)各15g,枸杞子、肉苁蓉各10g,紫河车、全当归、赤芍、白芍各15g,鸡血藤30g,广地龙、炙僵蚕各3g,川桂枝8g,青风藤30g,炙全蝎3g(研末冲服),甘草6g。二者均可加服益肾蠲痹丸。
(3)有学者采用补肝肾,益气血,疏风散寒,活血止痛为主治疗本病。其方药组成:葛根15g,白芍15g,当归15g,黄芪20g,川芎9g,桂枝9g,姜黄9g,狗脊15g,川续断15g,补骨脂15g,独活9g,桑寄生15g,络石藤15g,千年健9g,老鹳草15g,党参15g,全蝎9g,地龙9g,延胡索9g,威灵仙15g,甘草6g。偏湿热去桂枝、姜黄,加苍术、黄柏、生地黄;脊背僵硬强直、活动受限加鹿角胶、龟板胶冲服。
益肾蠲痹丸注意事项
(1)对曾服用多种药物治疗的患者,在服用本丸疼痛减轻后才可逐渐递减原服用药物,
不可骤停。
(2)本品服用后偶有皮肤瘙痒过敏反应和口干、便秘、胃脘不适。如见皮肤瘙痒、丘疹。
此与虫类药异体蛋白质过敏有关,可用地肤子30 g、徐长卿15 g、白藓皮30 g,煎汤服用。过敏者也可以选用抗过敏药(扑尔敏)对症治疗。过敏严重者停止服用。
(3)口干,可用麦冬10 g、肥玉竹10 g、北沙参15 g泡茶饮用。肝肾阴虚患者可同服六味地黄丸。
(4)便秘,可用麻仁丸6 g,口服。
(5)对病程较长,久治难愈的病人,建议按疗程长期服用。
(6)本品含寻骨风药材,该药材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痛风中医辨证论治
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推荐方药:三妙散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中成药:新癀片、四妙丸等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络
推荐方药:黄芪防己汤加减。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丸等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推荐方药:乌头汤加减。
中成药:寒湿痹颗粒、益肾蠲痹丸
治法:活血化淤,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当归拈痛汤加减
中成药:淤血痹颗粒、益肾蠲痹丸
中医缓解风湿痛
我们认为中药可以参与免疫调整,可以缓解风湿痛症状,中医通常根据辨证治疗,给予服用相应的水药,中医一般分为四种症候。湿热阻络症候常见于疾病的早期和活动期,以关节发红、发热、肿胀、疼痛,体温升高,舌红苔黄为特点。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化湿通络”。寒湿阻络症候,常见于疾病的缓解期和中晚期,这时关节发凉,患者怕冷,舌淡苔白,病情在阴天和下雨天加重。治疗原则以“散寒温经,化湿通络”为主,可以选择温经散寒的中药。淤血阻络症候,以关节的疼痛变形为主,舌质发暗,脉涩,女性还表现为月经血结块、颜色发黑等。治疗原则是“活血化淤、散风通络”。肝肾不足和气血亏虚症候,关节疼痛,伴有腰膝酸软、疲乏无力、面色萎黄等,治疗原则是“补益气血、养肝益肾、祛风通络”,益肾蠲痹通络。
一般来说经过中医的对症治疗可以缓解风湿痛症状,病人或者表现为单纯的一种症候,或者表现出多种症候,而以某个症候为主。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保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养生保健。想缓解风湿痛,生活中要注意穿衣注意防寒保暖,随季节变化调整穿着,饮食上忌食生冷发物,适当进行锻炼,注意保护关节,保持情绪乐观开朗、保证良好的睡眠对疾病的恢复也很重要。康复治疗方面,急性期后或全身症状不明显时,可以开始床上运动并逐步下床活动;活动要注意循序渐进,强度不要过大,活动方式采取主动与被动活动相结合;日常生活的训练包括手指的抓、捏、握等练习,直到病人能耐受为止;缓解期可以参加游泳、骑车、散步、打太极拳等活动;还可以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物理治疗。锻炼时注意慢慢开始、平滑移动,自由呼吸,运动时出现心跳强、呼吸重、关节痛明显要立即停止锻炼,要经常改变体位锻炼,自我鼓励,贵在坚持。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治疗时要针对患者具体的情况正确用药,否则只会加重病情。
活动期多以邪实为主,表现为关节红肿炽热、不能屈伸、痛不可触、身体发热、口渴、汗出、体倦乏力、咽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常用的中成药有四妙消痹颗粒、四妙丸、二妙丸、湿热痹颗粒等。注意:此时一定不能服用具有祛风散寒作用的中成药,如追风透骨丸、疏风定痛丸、风湿骨痛胶囊、小活络丹、风寒湿痹冲剂、风湿液等,否则只会加重病情。
缓解期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表现为关节肿痛变形、活动时痛、痛处固守、朋.肉松弛甚至萎缩、皮肤失去弹性、肌肤紫黯、或有皮下结节、腰膝酸软无力。治宜温肝肾、补气血,可选用独活 寄生合剂、健 步壮骨丸、益肾蠲痹丸治疗。关节红肿者,应忌用 疏风定痛丸、寒湿痹冲剂、祛风止痛片等温热之剂。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治疗风湿、类风湿的中成药多含有制附子、乌头、马钱子等温经通阳之品,也常配伍地龙、全蝎、蜈蚣、穿山甲、白花蛇、蜂房等通络止痛的虫类药物。这些药物大多辛温燥烈,作用较猛,也有一定的毒性,孕妇应慎用或忌用,并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使用期间定期复查血象和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