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
双向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躁狂和忧郁的反复交替发作为特征的情感障碍,又称躁狂抑郁性精神病,也称狂躁抑郁症,简称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发作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以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意志增强为三个主要特征,无幻觉、妄想,食欲、性欲等本能亢进。抑郁发作恰恰是另一个极端,特征是忧郁的、悲观的、情感低落的,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因为二者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主,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可见,双向情感障碍与抑郁症很相似。但是,仔细观察和分析,会发现二者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一是情绪反映特征不同。双向情感障碍表现为躁狂与抑郁的的双向性,而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续的情绪抑郁,情感低落,没有躁狂状态。
二是情绪反映程度不同。双向情感障碍在躁狂发作时会出现自我情绪失控状态,而抑郁症虽然也是情绪严重地偏离常态,但是不会出现爆发式的情绪失控状态,让人感觉患者还有理智。
三是发病年龄不同。单纯的抑郁症,发病于任何年龄阶段;而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绝大多数发病于50岁以前,以中青年妇女居多。
四是发病频率不同。在没有就医的情况下,抑郁症往往反复发作。在接受精神科治疗的情况下,重性抑郁者约50%在首次发病后第二年复发,这复发的病人中,有70%再次复发,在再次复发的患者中,有90%继续复发。也就是说,首次患上抑郁症的人,约有31.5%会转化为慢性抑郁症,有15%的人会因抑郁反复发作而自杀。如果能及时采用中医疗法加以根治,不会出现自杀和反复发作现象。双向情感障碍,也有反复发作倾向,一般两次发作之间完全正常,每次发作持续3个月到半年不等。发作后,病情多数有所环节。一般不会出现自杀现象。
抑郁症是由于人体内黑胆汁过多,进入脑内而破坏它们活动的缘故。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没有信心,常常想不开,更想寻死。忧郁症又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一般主观上感到强烈的悲伤和忧郁,阻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狂躁抑郁症与抑郁症有什么不同
抑郁症和抑郁躁狂都属于情感障碍,但是两者不是同的。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等。抑郁症的风险极大,重症抑郁有近15%的自杀率,中药和西药对于抑郁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抑郁症是心理疾病,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看过了抑郁症的一些表现和因素,再来看看抑郁狂躁症的特点:
抑郁狂躁症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着,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通过对于这两种疾病特性的详细介绍,您应该知道了狂躁抑郁症与抑郁症有什么不同了吧,但是无论是哪种疾病,患者都是需要忍受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的,因此对于情感障碍类疾病一定要注重治疗,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药物和心理疏导相结合!
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有什么区别
抑郁症患者如果认同医生的话,那么患者便容易交流。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存在严重的情感障碍,无论医生怎样引导发问,患者或者不作答,或者所答非所问,对此无动于衷。 在思维方面,两者都是反应比较慢,就是大家常说的“脑子反应慢,跟不上趟”。但是抑郁症患者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还是有反应的,只是反应慢,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则没有反应。另外,抑郁症患者的主要表现是有消极悲观的意念,如思考困难、挫折、失败、患病、自责等不良念头。这些念头主观片面、不可取,但就是油然而生,无法摆脱。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症状多种多样,非现实,荒谬离奇,无事实根据、在情感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淡漠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共同呈现出一个结果是没有喜怒哀乐的表现,该高兴时表现不出高兴的样子。但是,他们的本质是不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并没有意识,这种淡漠是呆滞型的;而抑郁症患者心里有反应,知道遇到高兴的事情应该高兴,但是没有心情。
狂躁抑郁症的病因
狂躁抑郁症属于双向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狂躁和抑郁两种相对情境交替出现。此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还对社会秩序构成威胁,应做到发现病症立即治疗。想要彻底的治愈,就必须找出发病的原因。那么,狂躁抑郁症产生的病因有哪些?
1、精神和躯体因素
狂躁抑郁症在首次发病之前约有半数以上患者存在精神因素,少数患者存在躯体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发病可能存在一定的意义,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2、遗传因素
据资料显示,与精神病人血缘关系愈近则患病率也愈高。据临床统计的一组狂躁郁症病人,有家族精神病史者占29%。可见遗传因素是起一定作用的。
3、间脑功能紊乱
多数医学专家认为间脑,特别是下丘脑的功能紊乱可能与狂躁抑郁症有密切的关系。因为间脑的病变可以引起周期性的、形式上相反的精神或躯体症状,例如忧郁和欣快,肥胖和消瘦,多尿和少尿等。尽管现在还不能完全证明狂躁抑郁症有任何间脑的形态学改变,但一般都相信该部功能上的失调和本病的发生有关。
狂躁抑郁症不同于其他类型,兼具狂躁和抑郁双重危害。因此有明显症状的患者请尽快的到医院找专家治疗。
产后抑郁症会遗传吗
产后抑郁症会遗传吗? 本来有了孩子应该高兴才是,可是在婆婆家坐月子做的我特别的不开心,婆婆弄得东西我也特别不满意,特别挑剔,不知不觉的脾气开始暴躁起来,一直想生气。据妈妈说她那时候也有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会遗传吗?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
其实,它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抑郁症的遗传与其他遗传性疾病不同,它只是增大了后代患抑郁症的概率,却不是百分之百的会遗传给后代。有研究表明,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提示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还有的人在怀孕前就有双向情感障碍,产后特别容易复发,因为在怀孕时有雌激素的保护,会把抑郁压抑住,所以怀孕期间相对较少复发,但产后缺乏雌激素的保护,抑郁就出现了。
老年性抑郁症发病原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中,遗传学因素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家系调查中证实: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发病率高8~18倍;抑郁症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双相情感障碍发生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的发病率高1.5~2.5倍,而两者的一级亲属中抑郁症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3倍,这种差距随血缘关系的疏远而缩小。
双相情感障碍的遗传度比较高。
从双生子调查中也证实:一般均认同的是:单卵双生子比双卵双生子的遗传因素更高。调查发现:单卵双生子之间的双相情感障碍同病率为33%~90%:重性抑郁症同病率为50%。而双卵双生子之间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同病率为5%~25%;重性抑郁症的同病率为10%~25%。这些数字差别之大,是因为研究方法不同所引起的,但是一致的结论是: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显然高于双卵双生子,证明遗传因素的重要性。
对寄养子的研究中证实了环境因素在发病的因素中不如遗传因素更加直接和重要。
2、心理社会因素:
抑郁症并不像某些遗传疾病,如血友病那样直接地遗传(子代中男性为显性遗传,女性为隐性遗传)。而抑郁症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的诱发,才可能导致发生疾病。因此环境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认为,环境因素,可以在发病前有时已经存在,如进行的抑郁症病人与正常人关于对生活事件量表进行的回顾性调查证实,病人组在病前6个月中经历了更多的难以接受的生活事件,可以认为它与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也有研究证实,在抑郁症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恶性生活事件可使抑郁症状复燃,复发及慢性化。
另外,早年(童年)时期具有亲子关系破裂,特别是由于家庭不和所造成的亲子分离,以及早期父母抚养类型对儿童早期发育的影响,都与成年期的精神症状及抑郁症的发病有关。
3、性格及家庭因素:
人的性格与疾病(包括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判定哪种性格(人格)与抑郁症的发病有特殊关系。但是从家庭、婚姻、亲友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来看,抑郁症病人在这些方面均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有的研究证明:社会支持与抑郁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缺乏与亲友之间的一定数量及质量的联系会诱发抑郁症。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支持会使病人认识到自己被关怀,被爱,具有自信心,自尊和价值感,会使抑郁症状获得缓解。
造成产后抑郁的遗传因素
产后抑郁症也叫产后忧郁症,是妇女在生产孩子之后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抑郁症,症状有紧张、疑虑、内疚、恐惧等,极少数严重的会有绝望、离家出走、伤害孩子或自杀的想法和行动。产后抑郁的病因有很多,绝大多数原因已经知道,但仍有少数产后抑郁的原因尚未阐明,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包括了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产后忧郁症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还不明确,患有产后忧郁症者不一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但患有产后忧郁症者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也有可能一部分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忧郁症的较重类型,或是产后忧郁症发展的结果。
双向情感障碍具体有什么症状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
1.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的特征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 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毁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絕,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 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
躁郁症怎么自我治疗 躁郁症怎么缓解
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必须药物治疗,还可以结合心理治疗、食疗等作为辅助。
在治疗初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次之,食疗辅助为之。
在治疗中后期,在得到专业医生的病情诊断后,可以对治疗方式结构进行适当调整,逐步减少药物使用,加强心理治疗和日常生活质量关注。
双向情感障碍应该怎么治疗
⒈绝大多数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严重者需强制住院治疗。将患者与其他人隔离,使之安静,保证进食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应用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氯氮平有助于快速控制兴奋。锂盐对躁狂发作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能预防复发,每次1~2g,每日2~3次,持续4周,不宜与氟哌啶醇合用。
⒉卡马西平锂剂治疗。
⒊丙戊酸钠在锂盐、卡马西平无效时用此药,每日600~1200mg。
⒋电休克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急需控制病情者适用此法。
⒌维持治疗2次以上反复发作者,原则上应长期用药。锂盐维持治疗剂量为原治疗量的2/3~1/2。每日0.75~1.0g。
双相情感障碍病因
1、遗传因素:临床证实:由于遗传导致患上双向情感精神障碍的几率是很大的。父母双方若有一方患有次疾病,那么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就极高。
2、药物因素: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当,就有可能刺激到大脑神经系统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引发精神障碍。
3、社会心理原因:产生情绪时高时低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想法与社会现实达不到统一,进而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抑或是在生活、工作上遭遇了失败与挫折,自己无法进行适当的调节,从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4、季节变化: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还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躁狂症好发于春季,抑郁症好发于初冬时节,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
5、双向情感障碍病因的遗传因素:由于遗传导致患上双向情感精神障碍的几率是很大的,父母中有人患双向情感障碍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其他人。
6、生化因素:无论是躁狂还是抑郁,都是与大脑生物化学方面发生紊乱有关,比如药物的用法与用量不当也可能导致双向情感障碍。
7、应激事件:应激事件容易诱发双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在生活、工作上遭遇了失败与挫折,自己无法进行适当的调节,而出现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产后抑郁症是怎么回事
1.心理因素(30%):
1)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的话,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2.内分泌(25%):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3.遗传(20%):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文献还报道,双生自己家习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产后忧郁症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还不明确,患有产后忧郁症者不一定发展成产后抑郁症,但患有产后忧郁症者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增加,也有可能一部分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忧郁症的较重类型,或是产后忧郁症发展的结果。
狂躁抑郁症与抑郁症有什么不同
狂躁抑郁症和抑郁症的症状表现都是不一样的,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症状是情绪低落、消极,而且狂躁抑郁症则是狂躁症和抑郁症交替发作。可以说狂躁抑郁症的症状要比抑郁症严重很多,而且治疗的时候也困难很多。
抑郁症和抑郁躁狂都属于情感障碍,但是两者不是同的。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等。抑郁症的风险极大,重症抑郁有近15%的自杀率,中药和西药对于抑郁症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抑郁症是心理疾病,必须配合心理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看过了抑郁症的一些表现和因素,再来看看抑郁狂躁症的特点:
抑郁狂躁症是以躁狂或忧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病,主要特征为情感障碍,故又称情感性精神病。发作可呈双向性,亦可呈单向性,躁狂症的特征是兴奋的、激动的、乐观的、情感高张,抑郁型恰恰是另一极端、其特点是忧郁的、悲观的、沉静的、情感低落的。 因二者可交替发病,故该病又称循环性精神病,全程中,有的以躁狂型为主,有的以忧郁型为着,一个阶段化悲为喜,一个阶段又转喜为忧。本病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为三大特征,并呈躁狂、抑郁交替发病。
为什么会得产后抑郁症
1.完美主义的性格
由于完美主义的女性对产后当母亲的期望过高以至不现实,而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愿意寻求帮助,所以她们可能会无法适应当一个新妈妈。而且如果丈夫很少一起照顾孩子或者女性缺少丈夫在精神上的支持的话,她们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压力。
2.怀孕期间有过情绪波动的
怀孕期间有过严重的情绪波动,如搬家,有亲朋离逝,或者战争等等都会使孕妇更容易产生产后抑郁症。许多病例都显示,大部分的女性是在怀孕时期已经显示出产后抑郁症的征兆,其中有许多在产后的抑郁情绪会继续加深。
3.内分泌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4.遗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文献还报道,双生自己家习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5.躯体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