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艾灸的四大好处 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好
三伏天艾灸的四大好处 三伏天艾灸哪些穴位好
丰隆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2横指的位置,能够治疗各种炎症,比如肥胖等。
腰阳关穴位于第4腰椎棘突下,对于治疗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男性阳痿以及遗精等效果非常好。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的位置,能够增强人体消化以及吸收食物的能力,而且还能治疗胃痛、胃酸以及呕吐。
大横穴位于肚脐旁开4寸的位置,这个穴位对于治疗便泌、泄泻、腹痛等效果非常好。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刺激这个穴位对于治疗瘀血脉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的面部疾病有着非常显着的效果。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这个穴位能够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症状。
祛湿的方法 中药艾条灸穴位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二、药灸具有针对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
三、药灸一般一次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 。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 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了解详情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如下图:
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如下图:
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如下图:
平时点按承山穴、俞府穴、三阴交穴,有健脾胃的作用,还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除了点按穴位,最重要的就是用艾灸了。进行艾灸操作时,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一个穴位施灸20分钟以上。
艾灸可以减肥吗 艾灸一次可灸5个部位吗
可以。
艾灸是可以一次艾灸一个穴位或多个穴位的,并没有一定的规定,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取决于一个穴位还是多个穴位同时艾灸,但是艾灸需注意时间和艾灸的方法,以免艾灸错误对自身健康造成影响,一般建议,艾灸时间在15-30分钟之间,另外,艾灸多个穴位,能够起到较好的健脾养胃、和血等功效。
经期可以艾灸吗 如何靠艾灸调理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时关元穴,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穴各10分钟。
艾灸穴位: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用三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俺就,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艾灸归来穴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艾灸穴位: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方法: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以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艾灸穴位: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艾灸方式:关元、命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艾灸时关元、命门各熏20分钟、肩井、太冲各熏10分钟。
艾条艾柱区别 使用方法的区别
1、手持艾条悬灸:艾条比较长,将它点燃后,用手拿着艾条在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悬灸即可;
2、借助艾灸盒施灸:将艾条插入艾灸盒后,点燃艾条,调整好高度,将艾灸盒捆绑在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艾灸;
3、借助艾条夹悬灸:点燃后,用艾条夹夹住,在距离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悬灸等等;
1、直接灸:点燃艾柱后,直接放在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艾灸;
2、隔物灸:就是在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方,放上姜片、大蒜、盐等物品,将艾柱点燃后放在物品上方艾灸;
3、借助随身灸艾灸:将艾柱插入随身灸,点燃后盖上盖子,调整洞孔大小后放入绒布套中,再捆绑在身体身体患处或者穴位上艾灸等等。
三九天艾灸哪些部位好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三九灸作为一种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具有很好的驱寒暖身、拍毒泄寒以及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于人体健康是很好的。
三九灸艾灸灸哪个部位比较好,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因为人体的穴位比较多,不同穴位进行三九灸效果不一样,加上不同人群情况也不同,因此建议三九灸艾灸哪些部位好,还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比较好。
艾灸哪里对心脏好
艾灸以下穴位对心脏是有好处的: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为少冲穴的高温水湿之气传至本穴后呈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少府,艾灸少府能清心泻热,减轻心脏负担,让心脏从里到外焕发活力。
艾灸取穴:仰掌屈指,在第四,第五掌指关节后方,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放上臂,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府,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海-益心安神平和心境
艾灸功效:少海为手少阴心经的合穴,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汇合于本穴,本穴为青灵水湿云气的冷降之雨和极泉穴的下行止血汇合处,艾灸少海能益心安神,从而调节心情。
艾灸取穴:举起上臂,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上臂,屈肘,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海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5分钟。
艾灸极泉-健脑强心
艾灸功效: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第一穴,穴在腋下,心经经穴中,位置较高,艾灸刺激该穴位有理气活血,疏通经络,健脑强心的功效,主治胁肋痛,胸闷,干呕,心悸,冠心病等病症。
艾灸取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法灸极泉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艾灸通里-清心安神通经活络
艾灸功效: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是心经之络穴,与小肠相络,心主神,艾灸该穴位能宁心醒神,通经化瘀,平时受到惊吓或情绪不宁,突然生气,刺激该穴位能安心舒缓。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脘横纹上1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
艾灸阴郄-清心安神
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善于沟通心肾,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果心火盛,就会向下耗损肾水,经常刺激本穴,可调和心肾。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经期艾灸可以吗
经期艾灸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因人而异。
艾灸的作用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有的人经期血量多,此时艾灸容易促进活血化瘀,导致经血更多;而如果经量何绍的人,经期可以靠艾灸加大经量,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
艾灸调理月经不调的方法
血虚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子宫,内关,涌泉用单眼艾灸盒。艾灸时关元穴,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穴各10分钟。
肾虚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艾灸方式: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用三眼艾灸盒,归来和八髎穴用三眼艾灸盒俺就,三阴交用单眼艾灸盒。艾灸归来穴不低于10分钟,八髎穴不低于15分钟,三阴交10分钟。
血寒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
艾灸方法:隔姜灸或温和灸,用艾灸盒艾灸,在小腹部用三眼艾灸盒,可以同时插三根艾条,或两根艾条,这样火力大点。关元、八髎穴艾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各10分钟。
气郁型月经不调
艾灸穴位:关元、命门、肩井、太冲
艾灸方式:关元、命门、可以用三眼艾灸盒施灸,也可以用隔姜灸。肩井和太冲用单眼艾灸盒或手持艾条施灸。艾灸时关元、命门各熏20分钟、肩井、太冲各熏10分钟。
艾灸的禁忌
并非所有女性来月经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艾灸,有的女性来月经时经血量比较大,这种情况下进行艾灸的话是不妥的,因为艾灸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经血量多时候还用艾灸方式调理,反倒会使经血量更多。
手脚冰凉艾灸哪里
命门穴
命门穴位置:取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肚脐相平的区域。
艾灸方法:用艾条灸10到15分钟,艾罐灸20到30分钟,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润为度。每天灸一次,每月20次。
好处:命门穴是人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所宿之处,具有强肾固本之功效,经常艾灸命门穴,可以温肾壮阳,治疗手脚冰凉,夜尿多等症。
阳池穴
阳池穴位置:该穴位于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艾灸方法:将艾条一端点燃,使其距离皮肤2到3厘米,以周围皮肤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0到15分钟,每月连续灸10次。
好处:阳池穴是人体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通过艾灸,可以增强身体元气,使元气的运行更加顺畅,输送更为有力,可以有效达到四肢末端,从而对手脚起到很好的温煦作用。
涌泉穴
涌泉穴位置:该穴位属于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后,靠近涌泉穴,施予温和灸,以使穴位局部感到潮热舒适为宜,每次灸2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灸一次,每月灸10次。也可以在每晚睡觉前,先用热水泡脚,再点两个艾条艾灸涌泉穴15分钟。
好处:涌泉穴是人体重要的肾经穴位。而肾阳虚人群容易出现手脚发凉的现象,艾灸涌泉穴对于改善怕冷症有帮助。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置:将腿屈伸,在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即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三寸,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宽度即为三寸,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开一横指处,就是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将艾条点燃,放置于穴位上,距离大约两厘米,使温热感穿透肌肤,注意艾灸时让艾条温度稍高一点,使局部皮肤发红,让艾条缓慢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以不烧伤局部皮肤为度,每周艾灸一到两次,每次灸15到20分钟。
好处:足三里穴是强身健体的万能血,而艾条属阳,用艾条熏这个穴位,可以去除脾胃寒湿,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的作用,对于改善手脚冰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大椎穴
大椎穴位置:人低头时,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艾灸方法:用点燃的艾条,正对大椎穴上翻,以患者能忍耐的热度危险,温和间隔灸;如果是身形肥胖的人群,可以用双眼艾灸盒艾灸,身材偏瘦的人则用单眼艾灸盒,每次艾灸10到20分钟。
好处:艾灸大椎穴也是治疗手脚冰凉的首选,大椎穴属于督脉,具有贯通督脉上下,通督行气的作用,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颈椎病,艾灸大椎穴也是很好的治疗方式。
神厥穴
神厥穴位置:该穴位于脐窝正中。即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艾灸方法:使用方四眼艾灸盒,开始用两根艾条熏,然后逐渐增加艾条根数,循序渐进施灸,每次艾灸施灸在20到30分钟,在穴位附近上下移动艾灸,热度以自己适应为适宜。
好处:艾灸神厥穴有温暖全身的功效,阳虚体质的人群艾灸该穴位可以很快打通任脉,改善手脚冰凉的现象。
肠胃湿热艾灸穴位有哪些
1、足三里穴艾灸祛湿
足三里穴是位于外膝的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左右的位置,艾灸10-15分钟即可,需坚持一段时间,很快可以看到祛湿的效果。
2、丰隆穴艾灸祛湿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每日艾灸15分钟可以有效健脾祛湿。
3、解溪穴艾灸祛湿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三元穴艾灸祛湿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5、中脘穴艾灸祛湿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的位置上。每天艾灸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不适的症状,同时有助于祛湿。
6、谷穴艾灸祛湿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拉肚子应该分型取穴进行艾灸:湿热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
艾灸手法:用艾炷隔姜灸,将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健脾消食,导滞止泻。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
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1、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对于月经量少,在艾灸时是采用分型治疗的。主要分血虚、肾虚、血寒、气郁四种。
血虚型:艾灸治疗选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5穴。在小腹部膻中、关元、子宫、内关用隔姜灸或温和灸。涌泉可以用中华神穴随身灸每处灸20分钟,每天1次。月经量少艾灸什么穴位
肾虚型:从补肾养血入手,艾灸要选八髎穴、归来、三阴交这3个穴位。在小腹部用随身灸器,每个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以20分钟为好。
血寒型:治宜温经散寒调经。艾灸选穴:关元、八髎穴、三阴交、足三里。在这四个穴位采用用隔姜灸,每个穴位20分钟,每天2次。
气郁型:取关元、命门、肩井、太冲,肩井和太冲可用清艾条温和灸,关元、命门可以用清艾条温和灸或者随身灸器。以上穴位每天艾灸1次,每次15分钟,灸的时候出现打嗝或者排气则为最好。
拉肚子怎么艾灸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
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
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
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
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给以较强烈的温热刺激,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
艾灸疗法4:灸足三里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1次。
艾灸疗法5:灸腹泻特效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灸法同上温和灸。
艾灸功效:健脾止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