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头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风寒袭表型头痛

头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风寒袭表型头痛

主证:头痛怕寒,肩背发冷,遇风加重,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施灸穴位:风池,风门,外关,合谷。

施灸方法:选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穴治疗。

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处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以达到消散邪气之功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较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艾灸治咳嗽灸哪些地方

风寒袭肺
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待灸穴位皮肤表面,置麦粒大的艾炷于穴位上,每穴3-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功效:解表散寒止咳。

风热犯肺

主要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粘稠,喉燥咽痛,常伴随恶风身热,头痛,鼻流黄体,口渴等表热症,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取列缺穴,合谷穴,肺俞穴,大椎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

风燥伤肺

主要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感,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取定喘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施灸。用艾条温和灸,以温热连续刺激,每次灸5-10分钟。或者采用隔姜灸,取新鲜老姜,根据穴区部位,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或中等艾炷施灸,待施灸部位皮肤有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

艾灸功效:疏风润燥,宣肺止咳。

淋雨后头疼是感冒了吗 淋雨头疼怎么办

用生姜15-20克,煎煮姜茶水,趁热顿饮。可驱寒发汗、解表止痛。淋了雨后,头疼不容易受到寒湿的侵袭,就会引起头痛,饮姜汤使身体微微发汗,就能将寒湿祛除体外,头痛自解。

淋雨头痛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头部所致,用艾条艾灸百会穴、风池穴,可以借助艾火的温热将体内寒湿排出,对治疗淋雨后头痛非常有效。

用白芷10克,茶叶10克,荆芥10克,一起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其中白芷有很好的散寒治头痛的效果,荆芥发散风寒的效果好,一起代茶饮用可以治疗淋雨后头痛。

淋雨后应该立即洗个热水澡,身体在热水里泡上一会能够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环,并且热水驱寒的效果,血液循环恢复了,寒气祛除了头痛也就缓解了。

苏叶12克,葱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50克。

将苏叶、淡豆豉放入锅中加水煎煮15分钟,然后再将葱段放入,继续煮5分钟,最后将红酒冲入,立即起锅,趁热服下。身体有微汗,则头痛立止。

头疼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气血虚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遇劳则重,自汗盗汗,舌淡苔薄白,脉细。

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太阴脾经,任脉穴及背俞穴进行治疗。

1.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旁,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旋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施灸穴位:百会,风池,神庭,中脘,气海,足三里,心俞,脾俞穴。

风寒感冒了艾灸什么穴位

1、艾灸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疏风解表,尤其适合外感风寒感冒、鼻塞、咳嗽。

2、合谷穴

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灸左合谷。每次灸5分钟即可。

3、艾灸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缓解头痛,具有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4、风府穴

取穴时,顺着后脑勺往下摸到凹陷处,这就是风府穴。风府穴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主治头痛、眩晕、项强等头项病症。感冒灸之可解表散寒,缓解感冒引起的颈项强直。此穴有头发覆盖,所以艾条需稍远点。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寒湿腰痛艾灸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拘急不可俯仰,转侧不利,或腰脊痛连臀腿,如迁延日久,则时轻时重,逢气候骤变,阴雨风冷,疼痛增剧,局部热敷则痛减,舌苔白腻,脉沉。

施灸穴位: 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

落枕可以艾灸吗

落枕是可以艾灸的。

艾灸有很好的疏筋通络的功效,主治头痛、项强等症状;艾灸还能舒筋活络、强筋壮骨、祛风止痛,主治颈肩部位疾病;灸局部痛点有很好的舒筋活络的作用。

落枕艾灸部位

风池穴

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侧,两条大筋外缘,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耳垂处。

肩井穴

该穴位位于肩上,大椎穴(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时低头,取后颈部最高点与肩部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即可。

大椎穴

正坐低头时,人体颈部下端最高点,即第七颈椎棘突,其下凹陷处。

落枕穴

在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天柱穴

在颈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的发际凹陷中,取穴时摸到后头骨正下方凹处,也就是脖子处那块突起的肌肉,即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为此穴。

落枕艾灸治疗方法

气滞血淤型落枕

主要症状:晨起颈项酸痛,活动不利,头部歪向患侧,活动室疼痛加剧,局部压痛明显,有时可触及硬结,舌暗。

艾灸疗法: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取阳陵泉,三阴交,大椎穴及患部阿是穴施灸。

艾灸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风寒阻络型落枕

主要症状:颈项背肩酸痛,拘紧麻木,可见头痛,恶风怕冷等风寒表证,舌淡苔白。

艾灸疗法:1.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取风门,列缺,患侧凤池,肩井,大椎,落枕及患部阿是穴施灸。如疼痛牵及肩胛,腋后者,与俯卧位加灸天宗,后溪穴,牵及肩头,上臂者,加灸外关,中渚穴施灸。2.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取天柱,大椎,风池,阿是穴。3.患者取坐位,取双侧风池穴施灸。

艾灸功效:舒筋活络止痛。

淋雨后头疼怎么办

姜汤缓解冒雨头痛

用生姜15-20克,煎煮姜茶水,趁热顿饮。可驱寒发汗、解表止痛。淋了雨后,头疼不容易受到寒湿的侵袭,就会引起头痛,饮姜汤使身体微微发汗,就能将寒湿祛除体外,头痛自解。

艾灸驱寒治头痛

淋雨头痛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侵袭头部所致,用艾条艾灸百会穴、风池穴,可以借助艾火的温热将体内寒湿排出,对治疗淋雨后头痛非常有效。

白芷茶饮

用白芷10克,茶叶10克,荆芥10克,一起放入杯中,以沸水冲泡代茶饮用。其中白芷有很好的散寒治头痛的效果,荆芥发散风寒的效果好,一起代茶饮用可以治疗淋雨后头痛。

热水沐浴

淋雨后应该立即洗个热水澡,身体在热水里泡上一会能够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环,并且热水驱寒的效果,血液循环恢复了,寒气祛除了头痛也就缓解了。

苏豉汤

苏叶12克,葱30克,淡豆豉15克,黄酒50克。

将苏叶、淡豆豉放入锅中加水煎煮15分钟,然后再将葱段放入,继续煮5分钟,最后将红酒冲入,立即起锅,趁热服下。

身体有微汗有头痛立止。

头疼艾灸管用吗 风寒袭表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怕寒,肩背发冷,遇风加重,鼻塞咳嗽,苔薄白,脉浮紧。

施灸方法:宜选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

2.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柱施灸,可吹火使艾柱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清除艾柱一般灸3-10壮。

施灸穴位:风池,风门,外关,合谷。

小孩咳嗽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风寒袭肺引起咳嗽

主要症状:咳嗽声重且浑浊,喉咙痒,气喘,咯痰,痰色白且稀薄,伴随鼻塞,流清鼻涕,四肢酸痛,恶寒发热,无汗。

艾灸取穴:大椎,风门穴。具有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

大椎:低头找到脖子后正中骨性突起,即第七颈椎棘突,向下的骨隙间取穴。

风门:在背部脊柱区,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头疼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风热犯表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头疼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脉濡。

施灸方法: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1.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处施灸,以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为宜,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艾柱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方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10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

施灸穴位:曲池,大椎,风池,列缺,合谷。

头痛怎么艾灸 风热犯表型头痛

主证:头痛剧烈,发热怕风,面红耳赤,咽喉肿痛,口渴欲饮,便秘小便发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施灸穴位:曲池,大椎,风池,列缺,合谷穴。

施灸方法:选用督脉,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在施灸穴位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

艾灸能治疗哪些病 艾灸治疗感冒

风热感冒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干舌燥,咳嗽痰稠,鼻塞无鼻涕,微微出汗和大便干燥等。

风寒感冒表现: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打喷嚏等。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正坐姿势,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醒脑益气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等感冒症状。

风门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3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或以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功效,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症状。

列缺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只手食指搭在另一只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列缺穴,艾灸该穴位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喉咙痛等症。

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故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通络镇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口眼歪斜,齿痛,手腕及手臂疼痛等症。

艾条悬灸:取风池穴,将艾条放在穴位上,头发拨向两边,小心施灸5-7壮,此方法适合外感风寒。

艾条温和灸:取上述穴位,先灸头背部,再灸四肢,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分别施灸,灸3-5分钟,每日一到两次,此种方法适风热感冒。

头痛怎么艾灸

头疼的原因很复杂,也许是全身性的原因,也许是鼻炎所致,也许是失眠导致,也许是精神紧张,也许是发烧或肿瘤导致。这里又分风寒头疼和风热头疼、偏头痛、丛集性头疼、紧张性头痛、经络受阻性头疼。头疼的类型分很多,

取穴:百会,大椎,风府,列缺。后脑勺头疼配灸昆仑穴。百会、大椎穴是诸阳之气用于疏通阳气,表散寒邪;风府祛风;列缺宣肺气;昆仑疏泄足太阳经气,驱寒散风,活络止痛。艾灸方法:因百会有头发,所以这个部位施灸的时候如果用艾条,最好是他人帮助手持艾条,扒开头发施灸,10-15分钟。如果使用艾灸罐,用单罐艾灸罐,里面点燃艾柱后,再包上一层毛巾或手绢,免得太烫,绑在百会艾灸20分钟。大椎可以使用双罐艾灸罐艾灸大椎15-20分钟,列缺和昆仑使用单眼艾灸盒或单罐艾灸罐艾灸15-20分钟。

另外需要注意,有的时候头痛可能并不代表身体有病,而是一些精神或者是内环境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女性朋友在月经期就可能莫名其妙的头痛,还有的朋友因为精神长期紧张而头痛。所以说,为了更好的治疗头痛,必须到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相关推荐

头痛针灸防治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中医对头痛分类很多,主要包括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王麟鹏向大家介绍说,在排除头痛器质性病变外,针对原发头痛,按其症状,治疗手法如下: 外感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加重,兼见恶风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者为风寒头痛。头痛而胀,兼见面红而赤,发热,口渴欲饮,目赤齿痛,舌苔黄,脉浮数者,为风热头痛。若头痛身重,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濡者,为风湿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风寒头痛者,加风门。 风热头痛者,配大椎、曲池。 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丰隆

头疼艾灸哪里最有效

艾灸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镇痛,清热开窍,升阳举陷之功,对头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头疼有外感头疼和内伤头疼之分,而外感头疼有风寒头疼,风热头疼和风湿头疼之分,内伤头疼则有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以及瘀血头疼之分,因此艾灸治疗时应分型施灸。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取穴 多以厥阴经和太阴经腧穴为主。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艾灸处方:百会,太阴,头维,上星,列缺,合谷,阿是穴。 取穴方义:百会,太阴,头维,上星诸穴标本兼顾,皆能调和经气,疏通络脉;列缺,合谷皆治头面五官之疾,镇痛效穴;阿

冬季拔罐能治疗的常见疾病

1.寒性落枕:留罐后艾灸 不少人一觉醒来发现脖子疼痛,不能转动,到医院一检查,是落枕。落枕轻者可自行痊愈,重者能迁延数周。风寒阻络证型的落枕,火罐疗法较好。这类患者特点是晨起出现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转侧受限,尤以旋转后仰为甚,头歪向健侧,肌肉痉挛酸胀,可伴有恶寒,头晕,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等症状。 可采用在颈部及落枕周边部位的走罐、留罐和艾灸综合疗法。先在疼痛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后走罐,以皮肤红晕为度,之后在风门、风池、大椎穴位上留罐。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所有穴位10分钟,每日1次,2次为l疗程。 2.

淋雨后头疼怎么办 淋雨头疼怎么办

淋雨头痛主要是因为风寒湿邪侵头部所致,用艾条艾灸百会穴、风池穴,可以借助艾火的温热将体内寒湿排出,对治疗淋雨后头痛非常有效。 淋雨后应该立即用热水洗头泡澡,身体在热水里泡上一会能够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环,并且热水驱寒的效果,血液循环恢复了,寒气祛除了头痛也就缓解了。 在淋雨后出现头疼症状,需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并且注意被子的厚度,淋雨后身体温度较低,需注意保暖,也能缓解头疼。必要时可使用热水袋加温。 头部淋雨之后由于毛细血管的收缩可出现神经性头疼,这类头疼可通过按摩头部来治疗,效果极好,另外,用木质梳子梳头也

艾灸能治咳嗽吗 外感咳嗽艾灸

主要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咙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灸大椎,风门穴。用艾条温和灸的方法,每穴灸10-15分钟,5-10次为一个疗程;用隔姜灸的方法,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次为一个疗程;采用隔蒜灸的方法,每灸3-4壮后换一次蒜片,以施灸处出现湿润红热现象,患者有舒适感为宜,每穴5-7壮,每日或隔日一次,急性,重症每日两次,7-10次为一个疗程;根据所选穴位进行无瘢痕灸,用少许蒜汁或油脂先涂抹

治病保健的艾灸穴位的选取

什么是艾灸?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

教你火罐疗法快速治疗落枕

落枕——走罐+艾灸 对于风寒阻络型的落枕,使用火罐疗法较好。这类患者一般是晨起出现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转侧受限,尤以旋转后仰为甚,头歪向健侧,肌肉痉挛酸胀,可伴有恶寒、头晕、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等症状。 对这种情况可采用在颈部及落枕周边部位走罐、留罐和艾灸综合疗法来治疗。先在疼痛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采用走罐的方法,直至皮肤红晕为度;之后再在风门、风池、大椎穴等穴位上留罐;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上述穴位10分钟,每日1次,直至症状缓解为止。 针刺放血+走罐+艾灸 颈部肌肉常暴露在外,极易受到秋风寒气的刺激

艾灸哪里治感冒 暑湿型感冒艾灸

主证: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多发生在夏季。 治疗原则:清暑,祛湿,解表为主。 施灸穴位: 主穴:风池,大椎,合谷。 配穴:咽痛加少商。 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灸,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风热之效,每穴灸5分钟,各穴依次施灸。 2.艾炷灸:选用标准艾炷,吹或使之较快燃烧,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连续灸3-5壮,各穴依次施灸。

艾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适宜人群 通常来说,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具体来讲,可有以下几种人群: 1.压力大、孤独、抑郁、心烦气躁、失眠、头疼、眩晕、脑力早衰、耳目失灵、易疲劳、长期在冷气室工作的亚健康人群,尤其是内分泌紊乱及更年期综合症者。 2.长期施灸可改善气血循环,疏通经络,驱寒祛湿,排除毒素,增强新陈代谢,全面调理肥胖、面色枯黄,皮肤松弛、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3.

头疼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肝阳上亢型头疼艾灸部位

症状:胁肋胀满,头疼眩晕,心烦易怒,面赤目红,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施灸方法:宜选用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穴进行治疗。 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处施灸,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较大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施灸穴位:风池,太冲,中封,阳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