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药物治疗都有什么
精神病的药物治疗都有什么
西药方:齐拉西酮、氯氮平、奋乃静、氯丙嗪、利培酮、氟哌啶醇、富马酸喹硫平、舒必利、曲美托嗪、奥氮平等
一、首先病人及家属要了解一些精神卫生知识和概念,提高自我防御能力。
二、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更好的适应社会、家庭生活和工作。
三、树立信心,消除思想顾虑和自卑心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适应及自我调节能力。
四、严格按时按量遵医嘱服药,不要认为病情轻了,好了,就擅自减、停服药,要始终与医生保持联系,由医生根据病情指导调整和减停服药。
五、适当体育锻炼及文娱活动,尽可能多干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杜绝饮酒、控制吸烟、注意休息、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态平衡。
六、许多病人秋冬或开春季节病情易反复,这与气候变化,病人一时不能适应有关。因此,当季节转换时,及时增添衣物,平时加强体质锻炼,亦可防止或减少发病。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治疗精神病的药物及方法,我相信大家都对于精神病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大家一定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凡事努力了顺其自然就好,不好太强求自己,避免我们自身也出现精神病的问题。
精神分裂症目前的治愈几率有多大
治疗的方法:
一、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症状,提高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缓解率;缓解期内坚持维持治疗者多可避免复发;在防止精神衰退治疗中常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已有40余种抗精神病药物。
二、精神治疗。是指广义的精神治疗,那种纯精神分析治疗不适用于本症。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该法有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适用于妄想型和精神因素明显的恢复期患者,行为治疗有利于慢性期患者的管理与康复。
三、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对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兴奋躁动、伤人、自伤和消极情绪严重者的疗效显着。症状控制后应配合精神药物治疗。
从精神分裂症的家谱调查资料中发现,精神病患者家属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的患病率高6.2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婚配,所生子女中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16.4%,男女双方均为精神分裂症者,所生子女患精神分裂症几率为39.2%。由此看来,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并非所有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生的子女都患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比较顽固,不过还是有一定的治愈几率的,因此患者家属一定不要灰心,积极的进行治疗做好日常护理以及心理治疗,相信疾病是可以被我们打倒。
卓乐定的警示语
与痴呆有关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死亡率增加
与痴呆有关的老年精神病患者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死亡率有增加的风险。在此类患者完成的17个安慰剂对照试验(众数疗程约为10周)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死亡的风险是安慰剂的1.6-1.7倍;在为期10周的对照试验中,药物治疗患者的死亡率约为4.5%,安慰剂约为2.6%。尽管死亡原因各不相同,主要的致死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如,心衰和猝死)和感染(如,肺炎)。齐拉西酮未批准用于治疗痴呆相关的精神病。
抗精神病药物常见的类型
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
1.抑制、预防病情的复发和加重;
2.减少、缓解患者疾病的痛苦;
3.非特异性的镇静、安定作用;
4.抗精神病作用,可以有效治疗患者的幻视、幻听和激活作用;
二、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有:
典型的抗精神病常用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泰尔登、五氟利多、高抗素(氯噻吨)、氟哌啶醇、甲硫达嗪(利达新,硫利达嗪)、三氟拉嗪、氟奋乃静、舒必利、洛沙平、氟奋乃静癸酸酯、安乐嗪棕榈酸酯、氟哌啶醇癸酸酯(安度利可)等;
非典型的抗精神病常用药有:氯氮平、再普乐(奥氮平)、思瑞康(奎硫平)、维思通(利培酮)等。
三、目前常用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按照药理的作用可分为两大类:
1.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又可称做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此类代表药物有氟哌啶醇、氯丙嗪等。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该类型的药物又可分为高效价和低效价。前者以氯丙嗪为代表,镇静作用强,副作用明显,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较大,用药剂量较大;后者以氟哌啶醇为代表,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较弱、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小、治疗剂量较小。
2.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代表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等。
该类型的药物治疗时所需要的剂量较小,副作用也少,对精神分裂症单纯型疗效较好,但该类型的药物大多价格昂贵。
精神分裂的诊断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寿命短是因为吃药的缘故吗
近期,发表在《Schizophrenia bulletin》上的一项瑞典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死亡率之间显示一明显的U型曲线,与那些没有抗精神病药物曝光的患者中观察到的最高死亡风险一致。医脉通整理编译研究相关内容,详情看下文:
相似的模式在心血管疾病-特异性死亡率也是明显的,带领这项研究的作者认为,精神分裂症人群中过多的死亡“应归因于其他因素,而不是足够剂量的抗精神病药治疗”。
精神分裂症患者预期比普通人群有相对较短的寿命,之前有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的接触可能与增加死亡率有关。
为了在一个严格的,前瞻性的试验中验证这个假设,JariTiihonen(Karolinska研究所)和同事们开展了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一共有21492名年龄在17~65岁,于2006年之前诊断为精神分类症的患者纳入试验。
为了避免生存期偏差,研究人员在2006~2010年对12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也进行了一项单独的队列分析。从普通人群中选取一共214670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个体作为对照组。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累积暴露量(规定日剂量,DDD)进行评估,同时划分为四组:无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小剂量或者偶尔使用(0-0.5DDD/天);中等剂量(0.0-1.5DDD);和高剂量(>1.5DDD/天)。
总体而言,在主体队列中有1591(7%)例患者在5年的随访期死亡,而在那些首发精神分裂症队列中有45(5%)例死亡。
在四个抗精神病药物暴露组之间死亡率有差异,呈现出U型趋势,Tiihonen和同事们在精神分裂症简报中报告到。与普通人群相比较,各组总死亡率的风险比(HRs)分别为:无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组,6.3;高剂量组,5.7;小剂量组,4.1;中等剂量组,4.0。
心血管-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分析显示相似的U型曲线,相比于不使用或者高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低剂量和中等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暴露与显着较低的死亡率相关。
呼吸系统疾病遵循一种不同的模式,即高剂量暴露有最高死亡率,而没有暴露死亡率最低;而自杀正好相反,尽管有最高的抗精神病药物暴露仍有最低的自杀风险。
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的进一步分析,没有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高死亡率,与那些中等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比较(HR=3.60)。低或者高暴露与死亡率的相关性不显着。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第一个调查在精神分裂症中,累积抗精神病药物暴露可能如何影响过高死亡率的研究,作者们说他们的研究“清楚的表明在精神分类症患者中过高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是归因于其他因素,而不是长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适当剂量使用)”。
此外,他们补充说,在没有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的首发患者中,有惊人的高死亡率,这是值得更加关注的现象,以便增加处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怎样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抗精神病药物起着重要作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病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为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的康复措施,亦十分重要。一般在急性阶段,以药物治疗为主。慢性阶段,心理社会康复措施对预防复发和提高病人社会适应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神经阻滞剂,能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状,40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明显提高了精神症状的缓解率和精神病患者的出院率。有作者统计近100项(AF Lehman,1998)双盲对照,发现抗精神病药物能对50%~80%左右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明显疗效,而对照安慰剂仅5%~45%左右。
2继续治疗和维持治疗:
①继续治疗:在急性期精神症状业已得到控制后,宜继续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剂量持续1个月左右,以期使病情获得进一步缓解。然后逐渐减量进行维持治疗。
②维持治疗:旨在减少复发或症状波动而再住院。现有的双盲研究资料表明药物维持治疗对预防本病的复发十分重要。Kane总结了21篇1970~1986年发表的双盲和安慰剂对照的有关研究,证明采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对减少复发或再住院十分有价值。最近有一大宗临床观察,在急性症状控制后的第1年,如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复发率20%~25%,服安慰剂者为55%。另有作者(Hegarty等)报道维持治疗3年观察,发现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组在预防复发上较安慰剂组高2~3倍。长效制剂的疗效和口服制剂无差异。间断治疗一出现症状就加药的效果,不如连续药物治疗。
精神分列症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因能缓解约70%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阳性症状而成为该病治疗的首选措旌,同时,对肪止病情恶化、预防疾病复发也起着关键作用。
1.常用抗精神病药
已开发的抗精神病药有近百种之多,临床常用的有20多种,药物的化学结构虽然不同,但都有较好的对抗精神病性症状的作用,差异在于剂量大小、作用强弱和不良反应的轻重。
2.药物治疗原则
(1)一般原则: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一般单一用药、个体化用药的原则。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到有效推荐剂量,药物滴定速度视药物特性及病人特质而定,维持剂量可酌情减少,通常为巩固治疗期间剂量的1/2—2/3(要个体化)。高剂量时应密切评估药物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并给予合理的调整。一般情况下不能突然停药。
(2)选药原则: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阳性症状方面总体疗效相当,医生选药应根据病人对药物的依从性、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副作用大小、长期治疗计划及价格来定。当今国外治疗指南建议,一般推荐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而就我国目前的实际用药情况来看,典型药物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在不少地区仍广为使用,可作为首选药物选用。由于氯氮平诱发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除外)较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多见,建议谨慎使用。
(3)药物治疗程序与时间:治疗程序包括急性治疗期(至少6周)、巩固治疗期(3~6个月)和维持治疗期(1年以上)。药物维持治疗至少1年,经典药物维持量折合成氯丙嗪300-600mg/d,第二代药物维持剂量比急性期治疗量适当减少,但具体减少到何种程度,尚缺乏成熟的模式。如病人为首次发作,且在1年的维持治疗期间无阳性症状及复发迹象,可试行停药观察方案;对目前症状控制良好已1年,但既往有1次或多次发作的病人,应长期维持治疗,除非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及某些禁忌证的出现。
(4)对拒绝口服用药或乐于接受长效药物治疗的病人,长效药物可作为首选维持治疗方案:对兴奋躁动病人,治疗早期可以选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注射治疗,如氟哌啶醇5~10mg/次,肌内注射,每天1—2次,也可以注射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氯硝西泮2—4mg/次,肌内注射,每天1-2次.待症状控制后可以继续口服药物治疗;对木僵违拗或有自杀企图病人早期可以采用舒必利0.2~0.4g加入500ml葡萄糖盐水中,缓慢静脉滴注,待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药物治疗;对自杀企图严重者.可以先行电抽搐治疗,再选用抗精神病药物口服治疗。
精神分裂到底会治好吗
精神分裂症分为偏执,紧张,青春,单纯,残留,未分化型。
国外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Ⅳ-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为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通常需要和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强迫性神经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精力疾病,精神病终身只患一次,不复发的病例很少,在缓解期能恢复到病前正常形态的占8%,精神病治愈的确不容易。但是,要降低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进一步缓解是有可能的。
非典型性精神病的用药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有一亿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 。非典性精神病患者的人数这几年来也在不断的有所增加,医学专家指出:非典型性精神病患者用药十分关键,特别是一些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朋友,在用药方面更应该谨慎。
非典型性精神病有哪些用药原则?
A.很少或没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很少或没有迟发性运动障碍。
B.对精神分裂症的阴性、阳性和认知症状的疗效都比较好。
C.不增加或很少增加催乳素。
从上个世纪年代开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就自成一族,由于它们的不良反应较少,疗效较好,因此比较受患者青睐。其用量已占总用药量的相当大部分,在有些地方已超过一半以上。
(3)理想抗精神病药:作为一种理想的抗精神病药,应该有以下条件。
①安全:首先应该是安全,对于心、肝、肾等脏器没有毒性。
②不良反应少:各种不良反应都应该比较少,最好没有或很少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特别应该没有不可逆的不良反应,如迟发性运动障碍。
③疗效好:不论对于阳性、阴性,还是认知症状,都应该有效。
④可以长期维持服药以预防复发:药物适合长期应用,并能通过维持服药来有效地预防精神病的复发。
⑤服法简单、方便:最好能够一步到位,一下子就达到治疗剂量,不必逐步调整。如果能有长效作用,就更理想。
⑥价廉物美:因为精神分裂症需要终身服药,药价是一个很实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把疗效较好、生活质量较高、能够及早恢复工作等作为借口,套用所谓宏观的卫生经济学计算方法来掩盖药价昂贵的事实。
现有抗精神病药物通常按药理作用可分为两类,即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前者又称为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它们主要是单纯的多巴胺D2受体阻断剂,包括氯丙嗪、氟哌啶醇等。
相对于前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为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它们除了对多巴胺D2受体有作用外,对包括5-羟色胺受体等也同样有作用。这些药物包括利培酮(维思通)、奎硫平(思瑞康)、奥氮平(再普乐)、氯氮平等。它们的使用剂量通常较小,副作用较少,总体而言安全性更好。
由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更佳的药理特点,它在近年来已经成为抗精神病药物的研发焦点。但随着研究的进展,这类药物的一些副作用也陆续被发现。在此之前,曾经有研究数据证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很可能会给老年痴呆症患者带来不良反应,该类药物对血糖、血脂等代谢问题的影响也有争论。
另外,精神病医院的专家提醒大家,做为非典型性精神病患者应该在医嘱下科学用药,不应该自己盲目私自进行药物服用。这样不但不会对精神病的治疗有帮助。还会加重其它病状的不断恶化。
精神分裂症调理方法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10%~30%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对精神病的心理治疗现在是常用的治疗技术之一,使用正确会有不错的效果。治疗精神病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病的治疗不能仅仅依靠药物的治疗,还必须具备让患者阴影中走出了的心理治疗。中医治疗精神病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一定要从病因入手进行分析。
中医抓住气郁、痰火这一病机,强调个性化精神病的治疗,根据病人的不同证候,临证加减治疗精神分裂症也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当精神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该积极采用药物治疗精神病。目前针对精神分裂所有的治疗都只是控制,首选药物控制,病情确诊后就得对症进行治疗精神病。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大家要首先注意好心理上的治疗,尤其是要注意好进行放松调节,不要因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有更大的心理压力,要注意好轻松乐观的面对一切事物,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之下,再用药物进行处理。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方法
一、电抽搐治疗
电抽搐治疗对紧张性兴奋和木僵、兴奋躁动、伤人、自伤和消极情绪严重者的疗效显著。症状控制后应配合精神药物治疗。
二、精神治疗
是指广义的精神治疗,那种纯精神分析治疗不适用于本症。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该法有利于提高和巩固疗效,适用于妄想型和精神因素明显的恢复期患者,行为治疗有利于慢性期患者的管理与康复。
三、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和慢性精神症状,提高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缓解率;缓解期内坚持维持治疗者多可避免复发;在防止精神衰退治疗中常发挥出积极作用,目前已有40余种抗精神病药物。
长效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不仅有利于拒药患者的治疗,而且方便了解缓期患者的维持治疗,从而降低了复发率。口服长效制剂主要有五氟利多,口服量30-60MG的治疗作用可持续一周。目前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注射长效制剂有氟奋乃静癸酸酯和安度利可(氟哌啶醇癸酯酯),一次注射的持续作用时间各为3周和4周。
精神分裂症物理疗法是怎样的
精神分裂症不是不治之症。精神分裂症最明显的症状有妄想、幻觉、语无伦次与乖异行为,这些症状可以用抗精神病药物来治疗。因为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是脑部功能障碍的表现,所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针对脑部功能来加以调整以达到治疗的效果。药物能治疗精神病症状是因为药物能对脑细胞发生作用,使脑细胞连接处对多巴胺过份亢奋的反应趋向于正常的关系。目前我们仍不清楚为什么精神分裂病患者的脑细胞连接处对多巴胺会有过份亢奋反应的现象。如果中止使用药物,过份亢奋的现象又会再度出现,精神病症状也就会再度恶化,因此,精神分裂病患需要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便长期而有效的抑制精神病症状的发生。
在急性发病期的时侯,可以用短效性的针剂抗精神病药物,以便迅速而有效的控制乖异、暴戾的行为。如果是在平时,通常是用口服药来治疗。因为口服药要每天服用,对需要长期药物治疗的病人来说不大方便,病人很容易忘记服用,所以后来又发明了长效针剂,病人只需要每隔1-2星期做一次肌肉注射就可以达到长效治疗的效果。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相当多,在作用方面则大同小异,一般精神科医师都能够熟练的选择最适合于病患的药剂。如果遵照精神科医师的指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服用是非常安全的,它绝对不会上瘾。病人一定要遵照精神科医师的指示来服药,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有些精神病患者会呈现出全身肌肉僵直的情形,这种病态如果用「电击痉挛治疗」来处理就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由精神科医师所执行的电击痉挛治疗,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安全而便宜的治疗方法。此外,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已经上市,其副作用少,效果也很好,日后应会渐渐广为使用,但目前的价格尚太贵。
精神分裂症可以说是一种无关紧要的疾病,也可以说是一种特别严重的疾病,我们无法给她一个准确的定义,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物理疗法是怎样的了解之后,我们对他的治疗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精神分列症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不要操之过急,同时家人也要积极配合,而多过跟患者沟通,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