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治疗新进展
胰腺癌治疗新进展
胰腺癌的发病率全球范围内逐年升高,美国癌症协会2013年数据显示,胰腺癌是美国最常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4位。近20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增长约4-6倍,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已经和欧美接近。胰腺癌发病隐匿,肿瘤转移早,8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能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患者只占 10%~20%,即使手术切除的患者,2年内约80%-95%复发。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近20年来一直低于5%,进展期胰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1%,预后极差,因此,胰腺癌号称“癌中之王”。
自1996年Burris等人的研究奠定了吉西他滨作为晚期胰腺癌患者标准一线治疗药物至今,使用已近20年,但疗效并不理想,有效率仅为 5%~15%,患者中位生存期只有5~7个月。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生存上也不尽如人意。近年来,虽然改善晚期肿瘤预后的新药上市较多,但能延长胰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药物几乎没有,亟待一种可以改变现状的新药。
放射治疗具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如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的发展,精确放疗取得了巨大进步,由二维放疗(2-DRT,Two-dimensional radiotherapy)发展到三维适形放疗(3D-CRT,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调强放疗(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尤其是以X-刀、ã-刀、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螺旋断层放疗(HT,Helical tomotherapy)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体部实质器官肿瘤的治疗,具有了质的飞跃。
常规放疗时代认为胰腺为放射不敏感器官,并且由于病变的部位、肿瘤容积、靶区容积以周围胃,十二指肠,小肠,脊髓,肾脏,脾脏等正常组织的剂量限制,很难达到靶区的根治性剂量,但是现代精确放疗技术,在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同时能够很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因此对于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部伽马刀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SBRT技术,在胰腺癌的治疗方面获得了与手术切除相媲美。我们采用全身ã-刀治疗 52例胰腺癌的回顾资料显示,其完全缓解率为19.2%,部分缓解率为69.2%,总有效率达88.4%。其中Ⅱ期病人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9% 和46.7%,已达到外科手术的效果!而且放射损伤轻微(国外无类似研究)!常东姝等报道I、II期胰腺癌患者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7%、 34.4%、29.6%、20.7%和17.3%,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已经达到了外科手术的效果。而集IMRT和IGRT于一体的TOMO放射治疗系统,使肿瘤剂量适形度更高,肿瘤剂量强度调节更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剂量更少,其卓越的图像引导功能可以在放疗的同时即采集CT数据,使放射治疗和螺旋 CT流畅结合。韩国的JI报导了19例TOMO治疗的局限期胰腺癌结果:有效率42.5%,观察期内未见肿瘤进展,放疗过程的耐受性很好,仅有1例出席轻度恶心。Cyrus Chargari等报道的TOMO治疗进展期胰腺恶性肿瘤取得了很好的局控率及非常完美的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精确放疗在在聚焦方式、剂量分布、放射生物效应及适形度等方面的优势在胰腺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体现了巨大优势,突破了胰腺癌放射治疗的瓶颈。
胰腺癌的DPD高表达特点,为胰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靶位和方向
2003年Fukushima等人发表的生物标记物大样本研究发现,胰腺癌是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 DPD)高表达的肿瘤,胰腺癌组织中的DPD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也高于其他肿瘤。DPD是5-FU分解代谢的关键酶, 5-FU进入体后,半衰期只有6-15分钟,85%被肝脏中DPD酶降解,只有15%进入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磷酸化途径,为了达到长时间的抗肿瘤作用,5-FU需要持续输注,但其在胰腺癌仍无效。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研发的S-1是新一代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是替加氟、吉美嘧啶和奥替拉西钾以 1:0.4:1的摩尔比配比而成的复方制剂,其中吉美嘧啶是强效的DPD抑制剂,DPD抑制作用是优福啶中尿嘧啶的180倍,大大减少了5-FU分解代谢产物F-â-丙氨酸的产生,从而显著降低神经毒性、心脏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等多种不良反应,使更多的5-FU进入到磷酸化途径,增强了5-FU的利用率,提高抗肿瘤效果,因此S-1是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针对DPD这个靶位的治疗,S-1作为继优福啶之后的第二代DPD酶抑制剂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 (DIF,DPD Inhibitory Fluoropyrimidines),为胰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S-1首次被证实单药不劣于吉西他滨单药
在47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11)上,S-1用于晚期胰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GEST(Gemcitabine and TS-1 Trial)研究的结果汇报,引起了肿瘤界的极大关注,该研究是多年来唯一一个证实S-1与吉西他滨具有相同疗效的化疗药物。今年5年1日,GEST研究正式在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临床肿瘤学杂志)》上发表。
GEST研究在日本与中国台湾共同开展,也是台湾的注册临床试验,共入选834例无法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口服S-1单药治疗或S-1与吉西他滨联合(简称GS方案)治疗。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在改善患者总生存方面,S-1单药相比吉西他滨单药的非劣效性,以及吉西他滨联合S-1相比吉西他滨单药的有效性。结果显示,S-1组中位生存期9.7个月显著高于吉西他滨组的8.8个月,非劣效性结果成立 (HR=0.96, p<0.001)(图1 )。在无进展生存方面,GS方案显著优于吉西他滨单药(5.7月 vs. 4.1月,HR=0.660 , p<0.001)。虽然生存期方面GS方案与吉西他滨单药相比未得出显著差异(图1 ),但这个结果可能与超过一半(51%)的吉西他滨组患者治疗失败后又选择使用S-1为基础的化疗有关。值得一提的是,根据EQ-5D问卷评价,GS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吉西他滨单药相比,p=0.003)。另外,亚组分析显示,GS方案在局部晚期和PS 1的患者中的疗效更优,为个性化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依据。研究者认为:S-1单药治疗在改善总生存方面不劣于吉西他滨,患者耐受良好,且口服方便,可作为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S-1有望成为胰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新标准
今年1月份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论坛(ASCO-GI)上首次报道了JASPAC-01研究中期分析结果,得到了胰腺癌治疗领域的广泛关注。时隔5个月后,在今年6月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根据IDMC的建议,基于2012年12月的数据,219个事件,发表了最终分析。该试验显示,对胰腺癌术后患者,S-1比吉西他滨带来更大的生存获益,这是20多年来,胰腺癌治疗史上新的突破。
JASPAC-01研究是在日本33家医疗中心开展的一项随机、开放III期临床试验,这是胰腺癌辅助化疗研究中第一项单药与吉西他滨单药头对头比较,且得出优效结果的试验。研究纳入了385例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术的胰腺癌患者,在术后10周内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单药组和口服S-1单药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S-1化疗的患者2年生存率为70%,而接受吉西他滨化疗的患者这一数据为53%,S-1组的疗效不但非劣于吉西他滨组 (p<0.001),而且要优于吉西他滨组(p<0.0001,log-rank test,图2)。使用S-1的患者比使用吉西他滨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延长20个月左右,死亡风险明显降低46%(HR = 0.57,95% CI, 0.45-0.72),可推迟术后复发(2年无复发生存率S-1组为49%,吉西他滨组为29%)。基于S-1在胰腺癌辅助化疗的优异结果,S-1今年将被写入日本胰腺癌指南。
S-1独特的放疗增敏作用,提高了胰腺癌放疗疗效
众所周知,决定肿瘤放疗敏感性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细胞的固有敏感性、是否乏氧细胞、乏氧克隆细胞所占比例及肿瘤放射损伤的修复等。在放射治疗初期使用S-1,由于肿瘤血管未因放疗而闭锁,可使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较高,不但能杀死对放疗不敏感的 S期细胞,使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向对放疗敏感的 G2 期和 M 期转化,而且可缩小肿瘤,改善肿瘤细胞的氧供,减少乏氧细胞比例,达到放疗增敏的目的,从而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源重组在DNA双链断裂修复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1中的吉美嘧啶可抑制同源重组介导的DNA双链断裂的修复,从而增加放疗的敏感性。因此,S-1被公认为具有显著的放疗增敏作用,这也为S- 1联合放化疗的有效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初诊患者中局部晚期者约占40%,即使成功行手术切除的患者, 局部复发率仍高达50%。对局部晚期和复发的胰腺癌,同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是标准治疗方案。同步放化疗不仅可治疗原发病灶,提高局部控制率,同时可早期控制或消灭全身的隐匿病灶,从而减少复发和转移的机会,提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氟尿嘧啶类化疗药物为局部晚期胰腺癌同步放化疗的标准药物,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推荐。
Kentaro和Kim HM 等大量临床研究报道,S-1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或晚期胰腺癌的总有效率68%~97%,平均中位生存期12.9个月~16.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8.1个月~8.7个月,1年生存率为43%~70.6%。S-1联合放化疗除可以明显提高总生存时间和生存率,提高瘤灶显效率,还可以显著缓解癌痛,并且安全性较好。
总结
S-1作为新一代DIF,在胰腺癌中的循证证据丰富,无论是术后辅助化疗、晚期单纯化疗还是联合放化疗都疗效不俗。传统5-FU无效的癌肿如,肺癌、胰腺癌、头颈部癌、弥漫型胃癌等DPD高活性肿瘤S-1都有很好的疗效。在日本,该药已被批准用于胃癌、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无法切除或复发的乳腺癌、胰腺癌、胆管癌等7类肿瘤。自中国上市以来,S-1得到消化道肿瘤临床专家广泛应用和认可。S-1给药便利,不用住院治疗,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各项临床研究结果证实,S-1为基础的治疗可以作为早期、局部晚期及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治疗的新选择。
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放疗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因其极易出现远地转移,故需要进一步加强放疗联合化疗、靶向、生物等综合治疗,大量的临床研究显示s-1联合放疗治疗胰腺癌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随着离线验证技术、限制呼吸动度技术, 更优的分割剂量模式的应用, 胰腺癌的治疗一定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怀疑胰腺癌怎么检查 胰腺癌如何治疗方法
胰腺癌治疗的基本策略包括可手术胰腺癌的手术治疗,局部晚期病变的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不能手术切除或有转移病变的全身治疗,晚期胰腺癌的解救治疗和姑息治疗。对于无黄疸、无转移的可切除病变,首选手术切除,术后如果没有复发和转移的证据,辅助治疗首选参加临床实验。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如果有黄疸,也尽快放置支架或其他方法解除梗阻、消退黄疸,降低胆红素水平,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争取创造进一步治疗的机会。对于有转移病变黄疸已经解决,且一般状况较好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同样也首先推荐参加临床实验,对于术后复发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首选参加临床实验,也可选择全身化疗。放射治疗用于可切除胰腺癌的辅助治疗,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局部治疗,以及根治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病变的姑息治疗。
胰腺癌晚期能活多久
胰腺癌治疗方式如下
1、胰腺癌的放疗方法。三维适形放疗是胰腺癌治疗方法中的新技术,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正常组织受射线伤害的程度,以保护肝脏、肾脏75%的原则调节剂量。
2、胰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方法。目前认为,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受体。因此有关内分泌激素治疗胰腺癌的报道日渐增多,最常用的药物为他莫西芬。
3、胰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方法有扩大的胰腺癌根治术何胰腺癌联合脏器切除术。前者包括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区域性全胰切除术,后者首要适用于有邻近组织浸润的胰腺癌病例。胰腺癌的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根治肿瘤,减轻患者疾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以延长患者生命。
4、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胰腺癌的中医疗法包括单方验方、针灸、推拿、药物外敷等。可配合手术、放化疗使用,旨在增效减毒,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胰腺癌能治疗但离不开调养,专家建议胰腺癌晚期适合的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癌止痛作用的食物,如鲎、鲨鱼、海马、鲈鱼、文蛤、螺、核桃、麦芽、韭菜、苦瓜。
2、宜多吃增强免疫、抗胰腺癌作用食物,如甲鱼、龟、鲟、鲨鱼、鲐鱼、鲥鱼、蛇、山药、菜豆、香菇、大枣。
3、宜吃抗感染食物:鲩鱼、海蜇、刀鱼、文蛤、牡蛎、鳖、野鸭肉、水蛇、绿豆芽、橄榄、乌梅、绿豆、赤豆、苦瓜。
胰腺癌治疗也与病人的身体机能密切相关,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胰腺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极为重要。在饮食上,胰腺癌患者宜多吃具有抗癌止痛作用的食物,如核桃、苦瓜、麦芽等;也可依靠服用有补脾益肾作用的中药冬虫夏草来增强免疫功能。宜多吃抗感染的食物,如橄榄、乌梅、绿豆、苦瓜等;忌油腻及高脂肪食物。
胰腺癌晚期吃什么好
看来,要改善状况、减少癌症的发生,还是得从吃上下手。治疗胰腺癌一定要从改善自身体液开始,恢复自身的免疫力。酸性体质是癌症的罪魁祸首,要治疗癌症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饿死癌细胞。想要拥有好的身体,就要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癌症预防也是有很多的方法的。现代研究证实,冬虫夏草能明显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抗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医学界认为抗癌药用价值最高的虫草来自西藏那曲以及青海玉树海拔4200米线,其典型代表是知名品牌福临门冬虫夏草,天然虫草素含量最高,用于抗癌效果最为明显。
冬虫夏草可以调控一些与癌细胞生长相关的讯息传递因子,也可以选择性地导致癌细胞凋亡,因而让人体内少数想要作怪的癌细胞不致坐大。至于香菇、磨菇、杏鲍菇、金针菇等菇类食物,以及灵芝、云芝、舞茸、巴西磨菇、冬虫夏草等蕈菇类的补充品,其抗癌功效的探讨,则是锁定在冬虫夏草多糖体的增强免疫、以及硒、锗等微量元素能够抗氧化、抗癌化的主题上。这些研究结论已颇得学界共识,涉猎比较广泛、也比较细心为病人着想的临床医师们,早已经建议癌症病人在西医正规治疗之外,可以在中医师及营养师指导下,适当补充上述食材和营养品,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乳腺癌治疗时期的护理方法
1.医护人员应掌握患者的病史、治疗手段和心理变化,用自己娴熟的护理技术取得病人的信赖,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和药物知识,使患者对治疗方法得以理解和正确认识,帮助患者角色适应,通过医务人员耐心、细心给与患者精神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保证病房的安静、整洁和舒适,定时开窗通风,维持病房适宜温度,促进病友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处于轻松乐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避免各种不良环境因素刺激患者。
3.有计划地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化疗反应进行心理护理,增强责任心,慎重语言交流,防止意外发生,并向患者讲解药物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视自己出现的化疗反应,保护血管,给予饮食指导,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对于患者的真实病情,特殊情况应采取适度保密的措施,避免患者过度恐惧、紧张,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对于已得知病情的患者,应主动与病人沟通交谈,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安慰与鼓励患者,使病人对乳腺癌有正确的认识。
5.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慎重、科学、耐心的解答,以沉着、冷静的态度疏导病人的不安情绪,排除不利于乳腺癌治疗的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
6.对于极度悲观与失望的患者要分析原因,做好心理安慰的同时向病人介绍有关乳癌治疗新进展以及取得成功的典型病例,并介绍患同种疾病并且治疗效果及心态较好的患者相互认识,促进患者之间对抗疾病经验的交流,从而获取战胜疾病的信心。医护人员应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告诉患者乳腺癌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可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很理想,使患者尽快摆脱癌症带来的精神折磨。
7.医务人员应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积极真诚的态度,和蔼的言行去关心体贴病人。在病人情绪不佳,出言不逊时,做到克制忍让,以情感人,有意识地多接近病人,鼓励患者倾吐内心的痛苦。同时,取得其周围病人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并帮助家属分析患者情绪失控的原因,亲属与医护人员的鼓励支持是扭转患者自卑心理的关键。
肺心病治疗新进展
(一)缓解期治疗是防止肺心病发展的关键。可采用:
① 冷水擦身和膈式呼吸及缩唇呼气以改善肺脏通气等耐寒及 康复锻炼。
② 镇咳、祛痰、平喘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③提高机体免疫力药物如核酸酪素注射液(或过期麻疹减毒疫 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和(或)雾化吸入,每次2~4ml,每周二次,或核酸酪素口服液10ml/支,3次/d,3~6月为一疗 程。气管炎菌苗皮下注射、免疫核糖核酸、胎盘脂多糖肌肉注射、人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口服等。
④ 中医中药治 疗,中医认为本病主要证候为肺气虚,其主要表现为肺功能不全。治疗上宜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以提高机体抵抗 力,改善肺循环情况。可选用党参、黄芪、沙参、麦冬、丹参、红花等。对缓解期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开展家庭病 床工作能明显降低急性期的发作。
(二)急性期治疗
1、控制呼吸道感染。感染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故需积极应用药物予以控制。目前主张联 合用药。宜根据痰培养和致病菌对药物敏感的测定结果选用,但不要受痰菌药物试验的约束。未能明确何种致病菌 时,可选用青霉素160万~600万u/d,肌肉注射或庆大霉素12万~24万u/d,分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需观察 2~3天,如疗效不明显可考虑改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2~6g/d,羧苄青霉素4~10g/d、林可霉素1.2~ 2.4g/d等肌肉或静脉滴注或羧胺苄青霉素2~4g/d,分次口服。头孢噻吩、头孢羧唑、头孢哌酮2~4g/d,分次肌内注 射或头孢环已烯同量分次口服也可选用。但切不可不必要地频繁调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红霉素加氯霉素;苯唑青霉素或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等。绿脓杆菌感染,可用羧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 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噻甲羧肟或加丁胺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联合应用。除全身用药外,尚可局部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注药物。长期应用抗生素要防止真菌感染。一旦真菌已成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调整或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真菌治疗。
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缓解支气管痉挛、清除痰液、畅通呼吸道,持续低浓度 (24%~35%)给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等。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器治疗等。晚近有用肝素25~ 100mg或肝素50mg、654-210mg加于葡萄糖溶液中每日静脉滴注,共7~10天,以降低痰及血液粘滞性,解除支气管痉 挛,抗过敏,但同时需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免导致出血。现在较新的方法为利用尿激酶与肝素联合注射的方法,可以使肺心病的治疗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3、控制心力衰竭。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用利尿剂亦能较快予以控制。
⑴ 利尿剂的应用除个别情况下需用强力快速作用制剂外,一般以间歇、小量交替使用缓慢制剂为妥。除能减少钠、水潴留外,并使血气低含量异常可取得改善。但使用时应注意到可引起血液浓缩,使痰液粘稠,加重气道阻塞; 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低氯、低镁和碱中毒,诱致难治性浮肿和心律失常。因此,应用双氢氯噻嗪、丁苯氧酸、速 尿等排钾药物时,应补充氯化钾或加用保钾利尿剂如氨苯喋啶或安体舒通等。中草药如复方五加农汤、车前子、金钱 草等均有一定利尿作用。
⑵ 在呼吸功能未改善前,洋地黄类药物疗效差,使用时剂量宜小,否则极易发生毒性反应,出现心律失常。最好 采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制剂如毛花丙甙(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口服洋地黄类的剂量,通常采用每天口服地高辛 0.25mg一次给药法。应用小剂量地高辛后,心力衰竭未能满意控制时,可加用卡托普利25~75mg/d,分次服用。要注 意血压、中性白细胞降低和蛋白尿等副作用。
⑶ 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用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中,或再加入 肝素50mg缓慢静脉滴注1次/d。此外如消普钠、消心痛、硝苯吡啶、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药物均有一定疗效。
4、控制心律失常除常规处理外,需注意治疗病因,包括控制感染、纠正缺氧、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等。病因消除后心律失常往往会自行消失。此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还要注意避免应用心得安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 剂,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短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抢救早期呼吸衰竭和心力 衰竭有一定作用。通常用氢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 次,后者亦可静脉推注,病情好转后2~3天停用。如胃肠道出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应十分慎重。
6、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如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的治疗。
7、中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表现为本虚证实,病情多变,治疗应按急则治标、标本兼治的原则。
⑴ 肺肾气虚外感型(肺功能不全合并呼吸道感染),偏寒者宜宣肺散寒、祛痰平喘,可用小青龙汤、真武汤等加 减。偏热者宜清热化痰、佐以平喘,可用麻杏石甘汤合渗苏饮、泻白散加减。
⑵ 心肺肾阳虚水泛型(以心功能不全为主),宜温肾健脾、利水益气宁心,佐以活血化瘀,可用苓桂术甘汤合真 武汤、黄芪必甲散、苏子降气汤等加减。气阴二亏(心衰多伴有低钠、低钾、低渗血症)宜养气养阴,生脉散加减。
⑶ 痰浊蔽窍型(肺性肺病),宜清热豁痰、开窍醒神,可用清营汤、丹溪独活汤、涤痰汤等加减。
⑷ 无阳欲绝型(休克),需加阳救急汤、独参汤等。
⑸ 热淤伤络型(伴有出血倾向),宜清热凉血、活血止血,可用犀角地黄汤调十灰散、济生回生丸、黄土汤加 减。此外,气虚津伤(用激素、抗生素及利尿剂治疗后期)宜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沙参麦冬汤加减。又中西医结合 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途径。
治疗乳腺癌脑转移进展
随着女性晚期乳腺癌生存期的延长,脑转移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目前,很少有药物在治疗脑转移、特别是ErbB2(HER2)阳性的乳腺癌脑转移中表现出活性,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是少数有效药物的代表。日前,第一届中国女性癌症高峰论坛暨圣安东尼奥乳腺癌(SABCS)大会第一届中国峰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认为,这类抑制剂具有小分子、双靶向的特点,为脑转移患者提供了带瘤生存的新希望。
近20年来,通过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早期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率显著降低。然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特别是伴有脑转移的和耐药患者群的治疗仍是临床上有待攻克的一大难点,其中,20%-40%的乳腺癌患者体内有一种被称为ErbB2(HER2)的物质过度表达,这部分病人的肿瘤往往分化差、容易淋巴结转移且预后不佳。
目前,多个全球性临床试验都将治疗或预防脑转移作为研究观察的重要指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脑转移、降低脑转移发生率的作用在一些临床实验中已得到验证。医学专家期待着这些临床研究结果能指导临床实践,使更多的乳腺癌患者受益。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只要接受一整套合理的康复方案,基本的生活质量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生存期会很长。所以即使是晚期乳腺癌,也不要轻言放弃。
放疗局限性胰腺癌有长期生存结果
"切不净,理烦心"的深深的胰腺癌
近年来,不少名人"用生命为胰腺癌代言"。中国能手术切除治疗的胰腺癌患者不到20%,胰腺癌能收术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才10%。一方面原因,是胰腺癌难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失去了各种手段根治的机会;另一方面,是胰腺位置"易守难攻"——它位于腹膜后,胃的后方,上面是肝和胆,胰腺的头部被十二指肠包绕,胰腺的尾部比较细,向左上方延伸,和脾门的后下方紧紧挨在一起。空军总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夏廷毅指出,胰腺处于非常复杂的解剖位置,缺乏良好的手术空间,加之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沿着组织间隙,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或从癌肿脱落后进入淋巴管或血管,通过循环抵达其他部位,并继续生长,形成新的肿块。因此,手术切除胰腺癌"切不净,理烦心"。
强势的手术在胰腺癌治疗上疲软
在西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外科手术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很多疾病通过手术切除或修补能够立竿见影地解决问题。在肿瘤治疗领域,外科手术"强势"了百年,而今对胰腺癌生存期的提高空间似乎已到了"极限"。"当一种疾病通过一种不断完善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总是差强人意时,有必要在方法学更深层面进行深刻反思,从而找对正确的前进方向,切实提高胰腺癌治疗的效果。"夏廷毅教授直言不讳。
放疗专家"自我批评"常规放疗
癌症三大治疗手段之一的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的电离辐射来灭活癌细胞,70%的癌症治疗过程需要有放疗的参与,约有40%的肿瘤可以通过放疗根治。那么,放疗胰腺癌效果如何呢?身为放疗界翘楚的夏廷毅对常规放疗做了毫不客气的"自我批评"——治疗精度不高,受照范围过大,足量照射困难,结果是毒副反应大,治疗结果差。
TOMO引进3年放疗胰腺癌优势明显
历经科技的洗礼,常规放疗华丽变身为以高端设备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为灵魂的现代放疗。现代放疗时代里号称"世界最先进的肿瘤治疗设备之一"的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于3年前被引进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能实现40厘米×160厘米范围内的任何剂量的治疗分布要求,在这一范围内杀死各种分布、各种位置和各种形状的癌肿。10月31日至11月2日,TOMO临床应用3年经验总结大会上,夏廷毅总结了TOMO的技术优势:"螺旋断层扫描多线束聚焦,多病灶共面治疗的效率高,多病灶无非共面剂量干扰,小靶区高剂量消融可适用,复杂靶区调强放疗更适用。"此外,"TOMO剂量分布优势明显,体现在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好,靶区剂量调节能力强,靶区外高剂量范围小,靶区外低剂量范围大。"把专家的话说给大家听就是——相比于传统疗法,TOMO的最大特点是肿瘤剂量适形度更高,肿瘤剂量强度调节更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剂量调节更细,尤其是对胰腺癌这类"地理位置错综复杂"的肿瘤TOMO放疗优势更明显。
在研课题开辟胰腺癌治疗新方法
笔者了解到,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重点项目《以放疗为主综合治疗不能手术局限期和/或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系列研究》由夏廷毅教授负责,其目的是采用TOMO现代放疗技术高剂量少分次治疗模式治疗局限期或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探讨胰腺癌治疗方法学问题,其意义在于开辟胰腺癌治疗新方法或综合治疗新模式。据悉,空军总医院放疗科采用现代放疗技术治疗可手术切除因医学原因不能手术的局限性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达17%,和长期以来的手术结果相似TOMO引进后,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完全缓解率来看,该科室的学科发展锦上添花,而对胰腺癌患者是雪中送炭。
胰腺癌存活率
胰腺癌存活率是多少?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上逐年增加,而总的胰腺癌5年存活率不超过1%,在60余种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英国统计每年胰腺癌的存活率仅为0.4%。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术后5年胰腺癌的存活率仍在5%左右。
胰腺癌的治疗在不断的进步,胰腺癌患者的预后也在不断的完善,由于很多新的治疗尚无对生存期影响的具体数据,以下给出的结果是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
IA-IIA期: 5年平均生存率为30%左右,少数病人有可能被治愈;IIB期:5年平均生存率为10%左右,极少数病人有可能被治愈;III期:平均生存期为8-12个月;IV期:平均生存期为3-6个月。
据调查,40岁以下的人患胰腺癌极少,平均患病年龄为63岁,男性略高于女性。胰腺癌的死亡率几乎与发病率一致,5年生存率很低,并且几乎都接受过手术治疗。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4个月,接受旁路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个月,切除手术后病人一般能生存16个月。根据最新的统计,20%的病人生存期为1年,3%的病人生存期为5年。
一、胰腺癌的存活率情况的国内外对比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不易早期发现,转移早而快、预后差。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有增高。
在美国胰腺癌的发病率上升了3倍,胰腺癌的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仅次于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与前列腺癌相仿。在日本增加4倍。英国、德国增加了2倍。1986年美国诊断为胰腺癌的新病例高达25550例,死于该病为24000例。
胰腺癌以男性多见,好发于40岁以上者,以胰头发生率为高占70-80%,是消化道肿瘤中难以早期诊断的肿瘤,临床发现进展期胰腺癌仅有10-30%可以根治,胰腺癌经根治后生存率仍很低,5年生存率为0.18-5%。
若以胰头癌而论,其3、5年生存率为消化道癌中最低者。为提高胰腺癌的生存率,关键是提高早期的临床检出率。
二、胰腺癌的存活率与发现的早晚
英国一项统计发现,晚期胰腺癌的存活率仅为0.4%。胰腺癌的存活率的好坏在于治疗效果的好坏。早期发现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胰腺癌亦不例外。早期胰癌手术切除率为90%-100%,5年生存率可达70%-100%,与进展期胰腺癌相比,两者治疗效果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由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不易,患者出现首发症状至确立诊断的时间约为4-9个月,手术切除率在24%以下,故多数报告的5年生存率在10%以下。
专家提醒: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胰腺癌,并且能到医院及时的进行治疗,就能提高胰腺癌患者的存活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三、能够及早发现症状是提高胰腺癌的存活率最重要的条件
胰腺癌不易早期发现,除了胰腺癌本身的特点之外,缺乏应有的警惕和足够的重视是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在西方国家,25%的病人确诊前6个月已有上腹部不适的症状;15%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后,仍需6个月以上才能获得确诊。我国由于误诊而影响治疗的比例更高,当患者获得确诊时,多数已失去了行根治性切除的机会。如果患者初次就诊时,门诊医生能够意识到有胰腺癌存在的可能性,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就可显著降低胰腺癌的误诊率,缩短确诊时间,提高早期诊断率和5年生存率。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并趋向于年轻化。胰腺癌治疗的目的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对于胰腺癌治疗应注意及时有效,并且要正确而选择治疗方法,早期治疗以提高临床治愈率为目的,中晚期治疗与带瘤生存期延长为目的,还应注意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胰腺癌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学治疗等方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针对癌肿的发展,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应用,但其中以综合性治疗效果为佳。
胰腺癌治疗应首先注意控制癌肿,清除癌灶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胰腺癌治疗最重要的抗癌治疗,也就是针对癌肿进行清除,抑制等。胰腺癌的症状,不良反应,并发症,恶液质等都是由于癌肿破坏导致的。因此对于胰腺癌治疗应首先考虑抑制癌肿,而不同分期的胰腺癌治疗方法有差异。一般来说,胰腺癌早期治疗方法可通过手术切除癌肿,对于及早发现,瘤体较小的患者可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癌灶,并采用中医和放化疗等治疗方法巩固治疗。
胰腺癌中晚期治疗则应格外注重扶正,而非单纯的抑制癌肿,而且对于出现转移的胰腺癌患者应注意有效的全面抗癌,及时抑制转移癌灶。胰腺癌中晚期治疗方法多采用中医联合化疗进行,对于出现广泛转移的患者更应注意全面抑制癌肿的发展。而且,胰腺癌晚期治疗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患者的耐受能力,不应强行切除,放化疗的应用也应考虑患者的体质是否可以耐受。
胰腺癌治疗应注意改善症状,中医治疗药物对于改善症状有不错的作用: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用于胰腺癌治疗的药物中 抗癌平丸,西黄丸,华蟾素口服液,消癌平口服液,在胰腺癌的早期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疗效。胰腺癌治疗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很好的帮助,并且可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西医治疗副作用导致的不良症状。对于胰腺癌放化疗效果好的患者可同时联合 抗癌平丸,西黄丸,华蟾素口服液,等扶正固本药物进行治疗,能很好的降低放化疗副作用。
此外,对于部分胰腺癌晚期放化疗效果不佳,或者因体质差无法放化疗的患者可采用中医抗癌药物进行治疗,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强患者免疫功能,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痛苦。用于晚期胰腺癌治疗的药物中,除了胰腺癌治疗药物 抗癌平丸,西黄丸,华蟾素口服液,外,还应联合相应的药物进行转移癌灶的治疗,可针对具体的癌灶 进行治疗,如肺转移可联合清肺散结丸进行治疗,肝转移可联合肝复乐胶囊进行治疗,对于有广泛转移的胰腺癌晚期可采用 抗癌平丸,西黄丸等广谱抗癌药物抑制癌灶的发展。
胰腺癌的治愈率是多少?胰腺癌治疗方法中,综合治疗方法的应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的痛苦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联合中医和放化疗进行综合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和转移。中晚期如患者适合手术和放化疗,则及时联合中医治疗方法可有效的减轻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痛苦。此外,胰腺癌治疗方法中,还有通过提高免疫功能进行治疗的免疫调节剂,有提高免疫系统对于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起到抗癌的目的,常与放化疗联合应用。
胰腺肿瘤能活多久
胰腺是人体比较重要的部位,患了胰腺癌,人们的生命将遭受到严重的危害。胰腺癌的手术难度较大,精细度要求较高,因此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大医院接受手术。临床上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化疗以及胰腺癌的中医治疗。虽然胰腺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但化疗应用在中晚期胰腺癌治疗中,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使部分病情得以缓解。放射治疗对癌细胞有较为直接的杀灭作用,与化疗联合应用于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中,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另外,鉴于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中晚期胰腺癌的治疗中可合并中医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化疗的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可用中医进行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胰腺癌治疗方式如下
1、胰腺癌的放疗方法。三维适形放疗是胰腺癌治疗方法中的新技术,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正常组织受射线伤害的程度,以保护肝脏、肾脏75%的原则调节剂量。
2、胰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方法。目前认为,在胰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受体。因此有关内分泌激素治疗胰腺癌的报道日渐增多,最常用的药物为他莫西芬。
3、胰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方法有扩大的胰腺癌根治术何胰腺癌联合脏器切除术。前者包括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区域性全胰切除术,后者首要适用于有邻近组织浸润的胰腺癌病例。胰腺癌的手术治疗目的在于根治肿瘤,减轻患者疾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以延长患者生命。
4、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方法。胰腺癌的中医疗法包括单方验方、针灸、推拿、药物外敷等。可配合手术、放化疗使用,旨在增效减毒,促进患者身体机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胰腺癌能治疗但离不开调养,专家建议胰腺癌晚期适合的食物
1、宜多吃具有抗癌止痛作用的食物,如鲎、鲨鱼、海马、鲈鱼、文蛤、螺、核桃、麦芽、韭菜、苦瓜。
2、宜多吃增强免疫、抗胰腺癌作用食物,如甲鱼、龟、鲟、鲨鱼、鲐鱼、鲥鱼、蛇、山药、菜豆、香菇、大枣。
3、宜吃抗感染食物:鲩鱼、海蜇、刀鱼、文蛤、牡蛎、鳖、野鸭肉、水蛇、绿豆芽、橄榄、乌梅、绿豆、赤豆、苦瓜。
胰腺癌治疗也与病人的身体机能密切相关,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胰腺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胰腺癌患者极为重要。在饮食上,胰腺癌患者宜多吃具有抗癌止痛作用的食物,如核桃、苦瓜、麦芽等;也可依靠服用有补脾益肾作用的中药冬虫夏草来增强免疫功能。宜多吃抗感染的食物,如橄榄、乌梅、绿豆、苦瓜等;忌油腻及高脂肪食物。
胰腺癌晚期吃什么好
看来,要改善状况、减少癌症的发生,还是得从吃上下手。治疗胰腺癌一定要从改善自身体液开始,恢复自身的免疫力。酸性体质是癌症的罪魁祸首,要治疗癌症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饿死癌细胞。想要拥有好的身体,就要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癌症预防也是有很多的方法的。现代研究证实,冬虫夏草能明显增强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抗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明确的抑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医学界认为抗癌药用价值最高的虫草来自西藏那曲以及青海玉树海拔4200米线,其典型代表是知名品牌福临门冬虫夏草,天然虫草素含量最高,用于抗癌效果最为明显。
冬虫夏草可以调控一些与癌细胞生长相关的讯息传递因子,也可以选择性地导致癌细胞凋亡,因而让人体内少数想要作怪的癌细胞不致坐大。至于香菇、磨菇、杏鲍菇、金针菇等菇类食物,以及灵芝、云芝、舞茸、巴西磨菇、冬虫夏草等蕈菇类的补充品,其抗癌功效的探讨,则是锁定在冬虫夏草多糖体的增强免疫、以及硒、锗等微量元素能够抗氧化、抗癌化的主题上。这些研究结论已颇得学界共识,涉猎比较广泛、也比较细心为病人着想的临床医师们,早已经建议癌症病人在西医正规治疗之外,可以在中医师及营养师指导下,适当补充上述食材和营养品,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好的胰腺癌治疗方法能够经过调控癌症干细胞对化疗和放疗敏感性和诱导癌症干细胞调亡,从而实现了对耐受化疗的胰腺癌的有效控制。胰腺癌怎么治疗,一定要尽快,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胰腺癌的治疗方法。
还要注意的是,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具有增强机体抗癌能力,利于机体免疫系统恢复功能,可帮助化疗后的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状态,生活质量高。
胰腺癌怎么治疗的特色治疗原理:利用超声聚焦刀治疗来清除体内的局部病灶,之后再采用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清除微小病灶、亚病灶及残留癌细胞,这对于不能施行根治性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是最好不过的选择。
胰腺癌怎么治疗才是最好的呢?看完上面内容中
关于胰腺癌的治疗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一旦发现自己有患上胰腺癌所表现的症状,就一定要及时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在这里,祝您以及您的家人身体健康。
胰腺癌是什么病
当前人们谈“癌”色变,尤其对于恶性程度较高的胰腺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后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转移早,预后差,死亡率高,因此被称为“癌中之王”。数十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胰腺癌的诊治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尤其对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大大增加,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这一疾病,不要再恐惧胰腺癌,而应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重视它。
胰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胰腺癌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受侵犯的情况。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上腹部饱胀不适和上腹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表现,若是40岁以上中年人新近出现上述症状,除考虑肝胆、胃肠道等常见疾病外,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腺癌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性且逐渐加重的上腹部疼痛;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常伴皮肤瘙痒,小便颜色变深,大便则颜色变浅;其它表现还包括:上腹部包块、新出现的糖尿病或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以及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等,均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
如何预防胰腺癌: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针对胰腺癌的特异性的预防措施,只能针对可能的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同时注意提高机体健康素质。
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食中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不合理营养有密切关系。因此,为避免或减少胰腺癌发生应做到戒酒、戒烟,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质、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饮食,即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等等。
胰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根据上述胰腺癌的发病特点,40岁以上人群,出现无诱因上腹痛、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腹泻、腰背部酸痛、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突发糖尿病或原有糖尿病突然加重,均应视为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应警惕胰腺癌的可能性,需及时就医,并定期体检。
胰腺癌应该如何治疗?
目前根本的治疗原则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是唯一可能达到根治效果的治疗方法,治疗胰腺癌的手术方法很多,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风险大,文献报道切除率一般为40%-50%,手术死亡率约为5%左右,而在一些大的胰腺专业中心则手术切除率可高达60%左右,死亡率明显降低,约0%-3%不等。因此胰腺癌患者应尽量选择专业化程度高的中心进行诊治。
晚期胰腺癌一般无手术切除的可能,但对合并有严重的梗阻性黄疸,或者肿瘤压迫十二指肠无法进食等患者,仍需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包括胆肠吻合术缓解黄疸,胃空肠吻合术解决进食问题等。
术后放、化疗及免疫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起辅助作用,对部分患者可起到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另外,针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的基因治疗、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为这一顽疾的治疗点燃新的希望。
胰腺癌的预后?
胰腺癌是一高度恶性的肿瘤,预后极差,未接受治疗的胰腺癌病人的生存期约4-6个月,接受姑息手术治疗的病人生存期约7-9个月,根治性切除手术后病人平均能生存16个月左右,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改善胰腺癌预后的关键,有资料显示早期胰腺癌经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20%-40%,联合放、化疗后生存率还略有增加。由此可见,只要对胰腺癌足够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所谓的“癌中之王”也并非不可战胜。
胰腺癌治疗方式
胰腺癌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科学的医学研究表明胰腺癌的病因是由什么引起的,一直到现在为止都还不是非常的清楚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胰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比较多见于上腹部胀痛不舒服。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黄疸是胰头癌的重要症状。
胰腺癌在目前的临床医学上最根本的治疗原则一直都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的,同时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的。
治疗胰腺癌的最好的治疗方法首先是外科治疗,因为手术可能是惟一能根治胰腺癌的方法了,而且也是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治疗方式了。同时治疗胰腺癌还有其他的手术方式包括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胰腺癌的治疗还可以利用姑息治疗,因为在生活中还有些病情是不适合根治的,那么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情,常常是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的,然后再一般的情况下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来治疗的。
胰腺癌的治疗方法最好根据医生的诊断对症治疗比较好,因为在胰腺癌的晚期,很多胰腺功能都会出现外分泌功能不全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脂肪泻的情况,可于餐中服用胰酶制剂以帮助消化。同时治疗胰腺癌的方式还有综合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疗、生物治疗及其他疗法等。
最后建议胰腺癌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合理饮食和保持心情愉快,生活和工作中尽量避免精神紧张,这对于治疗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建议及时到医院去做治疗,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做合适的治疗方式等综合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