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排痰的技巧
给孩子排痰的技巧
其实大人认为孩子有痰排不出来,其实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方面原因,真的是呼吸道的分泌物,排不出来,还存在呼吸道内,可能我们会听到老有“呼噜呼噜呼噜”这样的声音,这时候呢,还是我们首先,要把呼吸道分泌物变稀,这样的话通过“拍背”这样的方式来帮他排,那我们可以把浴室里的蒸汽放了以后,让孩子呆15分钟,孩子吸了很多的蒸汽,分泌物就变湿、变稀,这样的话,我们就通过拍背促进他咳嗽。
但是呢,第二种的认为排不出来,实际是孩子没有吐出来,实际已经排出了呼吸道,多半被咽下去了。所以,家长一定要分辨,不要觉得孩子没吐出来,就叫没排出来,一定要观察、或听肺部的这种痰声是否还在,有些孩子经过哭闹,吐了一大口所谓的奶,实际带出了很多什么呀,分泌物。
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排痰,唯独不像我们大人吐出来,所以呢家长不要紧张,我们可以通过湿化呼吸道、拍背,很多时候他会排到呼吸道以外,但是咽到了消化道内,只要能够排出呼吸道,就算痰排出来了,不一定像我们正常成人会吐出来,所以家长掌握这样的分寸,就不要过于忧虑了。
拍痰的技巧!爸妈都应该学学
★ 姿势:
宝宝最好是头低脚高的姿势,爸妈可以让宝宝趴在你的大腿上,也可以让他俯卧在床上,用小枕头垫高下半身。
★ 手法:
手要五指并拢,弯曲呈中空杯状,拍宝宝左右两侧的肺部(上背部),不要拍脊柱和腰部以下的部位。
爸妈可以把耳朵贴在宝宝的背部,听他的呼吸声,呼噜呼噜声就是宝宝痰的位置。
★ 顺序:
从下往上,从两侧到中间。
★ 力度:
拍背时,要有一定力度,应发出“啪、啪、啪”的响声(空心音,而不是实质音),如果轻描淡写地拍,是很难起到效果的,但也不能过重。只要手法正确,宝宝是不会痛的。
★ 时间:
最好在宝宝喝奶2小时后,以免引起宝宝吐奶。
爸妈按照上面的方法,在宝宝上背部左右两边各拍5分钟左右,就可以帮助宝宝排痰,一天可以拍3-5次。拍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情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气喘或者任何不适,要停止拍痰,并把孩子口鼻的分泌物擦干净。
新生儿咳嗽有痰怎么办 生活护理
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有痰不会咳,很容易堵在喉、气管或咽于胃中,爸爸妈妈应该及时帮助孩子排痰。首先,要保持居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最好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2度这宜,但要注意,不要让冷风直接吹到孩子的身上。相对湿度就保持在60%-65%,可用湿布拖地板的方法来增加房间的湿度,这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保持湿润状态和黏膜表面纤毛的摆动,有助于痰的排出。
孩子春季花粉过敏的容易引起什么疾病
1、过敏性鼻炎
典型症状:鼻痒、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喷嚏。
护理技巧:
(1)适当喝酸奶:只要孩子不对酸奶过敏,可以让孩子每天喝杯酸奶,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并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酸奶既有牛奶的营养成分又添加了各种活性乳酸菌,能调节肠道菌群,阻止有害菌分解的毒素对身体造成伤害,提高孩子的抗病能力。
(2)雾化疗法:遵医嘱后,将医生开的抗过敏药物放入一个干净的杯子中,加入适量开水,然后用开水的热气对准孩子的鼻子熏蒸一会儿。这种雾化疗法可以快速缓解孩子流清涕、鼻痒、喷嚏等症状。
(3)穴位按摩: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旁1厘米处的鼻唇沟中),以发热为度,可以通经活络,调整气机升降失衡,提高免疫力,有消炎、收缩血管、通鼻窍等作用。
2、过敏性哮喘
典型症状:咳嗽、痰多、喘息、气短、胸闷。
护理技巧:
(1)多吃谷物:多让孩子吃些谷物,维生素、纤维素高的食物,可以帮助缓解过敏性哮喘症状。
(2)多饮水助排痰:鼓励孩子多喝水,并用空心掌轻扣背部帮助孩子排痰,这样可以解除阻塞,改善气道通气状况。
(3)宜半卧:哮喘发作期间,不宜让孩子平卧,应该把床头抬起或垫起上半身采取半卧位,这样有利于保持呼吸通畅。
(4)穴位按摩:以指腹点揉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天突穴(仰起脖子,喉结下方凹陷处),用力不要过猛,每次4~5分钟,以发热为度,有助于缓解咳嗽、胸闷症状。
3、过敏性结膜炎
典型症状:眼睛奇痒、结膜充血、有黏液性分泌物、眼睑红肿。
护理技巧:
冲洗和冷敷:用生理盐水帮孩子冲洗眼中残留的花粉,也可以冷敷或冰敷眼睛,能降低过敏原浓度,改善肿胀、充血,并有止痒作用。
清理分泌物:过敏性结膜炎一般眼分泌物较多,妈妈可将消毒棉签在温开水中浸湿,然后轻轻地帮孩子擦洗。要从眼内侧向眼外侧擦,一次用一个棉签,用过的棉签不能再用,直至擦干净为止。
4、过敏性皮炎
典型症状:皮肤红肿、发痒、出疹、脱皮。
护理技巧:
(1)止痒有方:用冷敷或轻拍患处的方法可止痒,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症状。
(2)注意环境:过敏性皮炎对环境变化很敏感,遇热或遇冷瘙痒症状会加重。居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宜保持在50%~60%。
(3)局部熏洗:根据炎症部位大小,取适量千里光,加水煮沸20分钟,待温度适宜,先熏后洗,每天2次,连用3天。千里光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的作用。
孩子有痰吃什么可以快速化痰 处理原则
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引发咳嗽有痰时,第一,要多喝水,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出;还可给孩子熬点冰糖雪梨水,有止咳化痰功效。第二,采用物理方法帮助孩子排痰,即拍背法,从下至上拍孩子背部,通过振动辅助积痰咳出。第三,孩子咳嗽严重时,应及时就医,运用药物或雾化,止咳化痰,以免延误病情。
鼓励孩子独立六技巧
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瓶子不容易打开。有时候,用勺子翘开一边可能会有用”
3. 不问太多问题
“回来了!”
4. 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我觉得可以去问问水族店老板。”
6. 不要放弃希望
“你想试试主角,这会是个不错的经历。”
教孩子儿歌有技巧
儿歌能锻炼孩子的听说能力,让孩子增长见识、发展想象力、陶冶情操,但教孩子唱儿歌也是有诀窍的。广州市黄金实验幼儿园黄园长向家长介绍了四点技巧:
内容要和孩子的生活紧密联系。不同地域的文化是不同的,家长要选择孩子能理解、感兴趣的题材,在不同的时节教孩子唱不同的儿歌,使儿歌具有主题明确、语言浅显、节奏明显、容易唱、方便记忆等特点。
结合动作。一些儿歌是以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作为主要内容的,父母在教孩子唱时,就可以结合动作表演给孩子看,让孩子边看边学边记忆。
有的儿歌故事性强,父母可以给孩子详细地讲解故事内容,孩子理解了,才有兴趣学。
现在有许多好的儿歌被收集成册,父母可以买些这方面的书籍、音像制品等,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些配有插图的儿歌书籍,看着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图片,或听着配上音乐的儿歌光碟,会增强孩子学唱的兴趣。
肺脓肿疾病知识点有什么
疾病概述
肺脓肿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原体所引起的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肺炎,继而坏死、液化,脓肿形成。临床以上急骤起病的高热、畏寒、咳嗽、咳大量脓臭痰,X线显示一个或数个含气液平的空洞为特症。
一般护理
一 根据病情需要,取舒适体位,给氧。
二 按医嘱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三 指导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适量进粗纤维饮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
四 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紧张、焦虑、忧伤等。
专科护理
一 发热护理
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嘱卧床休息,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遵医嘱抽血培养,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注意保暖,穿宽松柔软棉质衣服,出汗者及时擦干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爽。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摄水量达2500-3000ml,予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二 有效排痰护理
观察痰的颜色、性质、气味、量。及时留痰送检,讲解排痰意义,指导有效排痰技巧,必要时协助拍背排痰。按医嘱给予祛痰药、雾化吸入,以利痰液稀释,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上我们专家首先在文章的开始阶段写出了肺脓肿到底是一种什么疾病,然后给出了肺脓肿这种疾病的一般护理和专科护理,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护理肺脓肿的患者的时候还应该注意给予患者对症护理,以上专家所提出了肺脓肿的护理要点不能照搬照抄的使用。
十个月宝宝嗓子有痰怎么办
长期的咳嗽有痰不仅会使宝宝的身体感到不适,而且痰液的堆积则有可能造成中耳炎、肺炎等并发症,所以当咳嗽有痰时一定要及时的处理,但是不建议家长随意使用祛痰止咳的药物,一方面十个月的宝宝很多普通感冒药都是不能够使用的,另一方面很多止咳药物都有中枢抑制的作用,不利于宝宝痰液的排出。在宝宝咳嗽有痰的时候,首先家长要掌握正确的排痰技巧,学会给宝宝排痰,注意给宝宝保暖,如果宝宝有其他的不舒服,或者咳嗽加重,痰排不出来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就医。
用小技巧来惩罚孩子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他将受到加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性格。
另外,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应,否则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难保证实施的有效性。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 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6.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