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批评孩子又不伤害孩子的技巧

批评孩子又不伤害孩子的技巧

孩子犯错了,父母有责任批评和管教,但怎样的批评才能既有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在批评和尊重之间,了解孩子的承受能力,并选择适合的批评方式,会帮助父母找到平衡。

该吃饭了,四岁的儿子拿着玩具不肯放,叫了几遍也没反应,青琳决定来点硬的。儿子哭闹着不肯放玩具,挣扎间竟用玩具把妈妈的头给敲出了个大包。青琳这下可火了,生气地把孩子说了一顿。可是,说完之后,看着儿子哭得可怜兮兮,青琳又心软了,开始后怕,自己这样批评孩子,会不会给他留下心理阴影?

青琳的担心立刻赢得一群妈咪好友的共鸣,青琳这才发现,原来,不少做妈妈的都有类似的困扰:孩子难免会犯错,不批评是不可能的,可我的批评会不会过火呢?或者说,怎样批评,才能既起到教育的作用,又不伤害孩子呢?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乐暄之家家庭治疗中心宫学萍说,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正确批评孩子的5个技巧

有分寸的批评不该缺位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孩子有错,需要家长的积极引导,有分寸的批评就是一种积极引导,它有助于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批评”这两个字,评是批的前提。所以,批评孩子要掌握的第一个分寸是,当你想批评时,先要弄清楚自己欲“批”孩子的“错误”,是否是真正的错误。我发现,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犯了“错”,对他们发怒,是源于自身的认识偏差或是本身的无理,而非孩子犯了错。比如,孩子由于情绪紧张,考试失利,家长便对孩子多方指责;孩子尊老爱幼,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有些家长也会批评孩子……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到不公正,对你的信任度降低;还会使年纪小的孩子是非观模糊。

第二个要注意的分寸就是别只看表面现象,狂批一通了事。而必须询问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声音,这样,既可摸清孩子犯错的前因后果,还有利于掂量孩子错误的性质和程度,为下一步的教育展开定向、定位。同时,也表达了你对他的尊重,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培养。对内向、爱面子、胆子较小或特别害怕父母的孩子,尤其应和气地询问、倾听。当然,询问时要注意孩子的口气、表情,发现一些“话外音”,帮助家长进行分析。

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批评孩子特别要讲究方法。

在这方面,我提下列建议:

1、坚持动口不动手。批评的本意,是对事物发表意见,工具自然是嘴和笔。批评时对孩子动手动脚,当属惩罚的范畴而越出了批评的界限。举上周那位署名“果果妈”的教育为例:她对孩子“没跟我说一声,就独自跟一群小朋友跑到楼下玩了”这一“错误”,她“找到儿子后凶了他一顿”是批评;“回家后更是重重地打了他三下屁股”,就是惩罚了。体罚在家庭教育中原则上是禁止的。

2、不必逢事都批评。现在的家长教养心理太过紧张,杞人忧天式的批评相当多见,果果妈也有这种味道。孩子的天性喜欢合群,但独生子女又没有同伴,能自己下楼找人玩,表明这孩子胆大、活泼,事情本身谈不上“错”。硬要说他错,只是没和妈妈说一声,那么只要带回家时提醒一下就行了。更重要的是,提醒后要教给他一些去外面玩要当心的“本领”。

3、多用肯定式的批评法。很多孩子虽犯了错,但错中还有闪光点。如果果果妈找到孩子后,先肯定:“不错啊,会自己找伙伴玩了”,再批评他:“不过,没跟我说一声可不对。以后记住,出去要告诉妈妈一声”,效果会更好。因为肯定式的批评法保护了孩子某些正当想法或做法,情绪不受破坏,更能接纳你的教诲。

4、尽量在孩子犯错时进行一次性纠正。孩子所犯错误,一般具有无意性、浅表性、混合性等特点。家长批评,提倡抓苗头、抓初犯,尽量一次到位,这样改正比较容易。初始纠正不力,以后再纠正难度会增大。

5、绝对不要在自己情绪糟糕时或孩子情绪低落时实施批评,否则批评的用语和声调容易失控。批评过后要有沟通,告诉孩子你为什么要批评他。不少家长咬定孩子是”知错不改“,对之“屡教不改”怀恨不已,批评不断升级。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家长认识到的,孩子不一定认识到。“知耻而后勇”的哲理,对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并不适用。家长告诉他们批评的理由,指出错在何处、分析为什么会错,提供改正的具体途径,便于孩子换位思考,真正提高批评实效。家长错批了孩子,要勇于道歉。

教孩子学会善待批评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而专家们普遍认为,那些在孩提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等消极态度。由此,他们进而认定,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的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教育孩子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

事实上,在幼儿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的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第二,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冷静处理。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才能虚心予以接受。同时应该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

第三,允许孩子作出解释。

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那么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引发种种心理弊端。

第四,要求孩子对批评者一视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师长的批评,但对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这时应教育孩子:只要批评得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小伙伴,也理应虚心接受。而且对那些提出善意批评的人不论是谁,都可建议孩子作出真诚的道谢。这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虚心和诚意,而且还能加快弥合双方的分歧。

第五,让孩子作对比,同时学会作出批评。

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评并作出改进后,有意让其作一下前后对比——聪明的孩子自会明白接受批评有益。通过接受批评,孩子学会了知晓“如何作出批评才能使对方虚心接受”的要点。不妨帮他总结,批评前作好调查分析,语气要婉转,用词要文明恰当,态度不要偏激,要允许对方分辩。

批评孩子的话儿要悄悄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被批评也是少不了的。父母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讲究艺术,爱护孩子的自尊心,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

贬词不要用,客观公正好好说

批评孩子要客观,就孩子所犯错误本身讲道理,提要求,不要加入过多感情色彩,张口闭口用侮辱贬低性语言:“你真没出息”、“你真蠢”。如此责骂不休,不仅不能把孩子往正道上引,还会让孩子失去信心,破罐子破摔,甚至走上邪路。批评应该恰如其分,在客观公正地指出错误后,用积极正面的语气给予引导。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孩子和大人,被批评者和批评者,人格应该平等,正是基于这一点,家长才能严肃认真又心平气顺地对待孩子。

盛怒不教子,和风细雨慢慢说

家长如在“气头”上教育孩子,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容易把孩子的过错无限放大,上纲上线,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孩子犯错时,家长最好采用“延时冷却法”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即家长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教育孩子。一个好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首先自己应该保持心平气和,批评孩子时应做到慢条斯理,轻言细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真诚地关心帮助自己,而不是在体罚为难他。

人前不教子,批评话儿悄悄说

试想一下,家长大声当众训斥孩子,何尝不是把孩子推向尴尬境地?即使孩子想承认错误,也一时找不到台阶下。批评话儿如能悄悄说,既可体现父母与孩子友好协商的姿态,又能让孩子感到最终作出的决定是自己思考的结果,而不是父母强加给他的。

旧账不重提,就事论事明白说

不少家长批评孩子喜欢旧帐新帐一起算,以为这样才能让孩子深刻反思,实际这种做法极不可取。如果经常翻旧帐,难免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厌烦情绪,使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即便你说的有道理,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论事不提旧账。比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和孩子坐下来一起分析一下考试失利的原因,提醒孩子以后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就比批评孩子不用功、上课不认真效果要好得多。批评教育孩子,最好一次解决一个问题,不要几个问题一起批评,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不要翻“历史旧账”,使孩子惶恐不安;更不要一有机会就零打碎敲地数落,结果把孩子说疲塌了,最后却无动于衷。

孩子犯错误在所难免,不能一味责怪。批评孩子要讲艺术,只有父母教育得当,才能使孩子改正缺点和错误,快乐健康地成长。

孩子犯错家长该怎么教育

心理学家:孩子犯错是学习的过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著名心理学家于东辉表示,孩子天生就是要从犯错误中慢慢成长的,孩子有犯错误的权利,而且他们会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成长,犯错就是学习的过程。

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而不是地想到怎么惩罚,更不能以打骂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于东辉解释说,从心理学来讲,打骂对孩子是绝对没有好处的,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有研究表明,经常被打骂的孩子长大后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是在父母关爱下成长的孩子,则出问题的几率会小很多。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要认为打骂孩子是为他好,打骂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

孩子犯错是教育的好时机

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去阻止孩子犯错,而是应该考虑,如何将其“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犯错”在什么地方,告诉他下次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控和反思,孩子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孩子犯错时家长应遵循7个一原则

1、避一避

批评孩子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训斥孩子。

2、缓一缓

家长在气头上批评孩子,难免会言语和行动过激。此时,最好先尝试着让自己放松,心平气和后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3、选一选

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来批评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融洽的氛围中,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批评,并认真思考、改正。

4、绕一绕

借助讲述寓言、故事、童话等加以引申、发挥,含蓄委婉地教育孩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冷一冷

有时候采取“冷处理”的方式,能够使孩子感受到无声的惩罚,从而反省自己的过失。

6、激一激

根据孩子好胜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激励孩子,使之改正缺点。

几原则保护孩子自尊心

1.注意批评的技巧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你不喜欢的只是他的这种行为,而并非他本人。家长也不要一味地斥责孩子,可以选择“你这样做,妈妈很伤心”、“我们对你这种行为感到很失望”这样的语句来批评孩子。这样说一方面表示了对他的期望,另一方面也不容易使他产生逆反情绪。

2.给与孩子适当的权利

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房间的摆设、衣服的式样、喜欢的朋友等等。但是切忌在孩子作出选择后又觉得不妥再去推翻他的决定,这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你觉得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可以同时给他两三个选择:“你喜欢粉色、黄色还是蓝色?”、“早晨练琴还是晚上练琴?”等等。

3.保护好孩子成功的愿望

家长要在孩子刚刚涉猎一个爱好的时候帮助孩子进入正确的轨道,使他感到收获的乐趣,对学习充满自信。如果孩子在一开始就失败了,他就会认为自己这方面能力不够而一再回避这方面的活动。

对于孩子来说,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帮助他们发展运动技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他们在同伴中的地位和他们的自尊心,对于男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批评孩子要注意的技巧

批评技巧:有理有方

表扬孩子有学问,那么批评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

给孩子机会

冯夏婷(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批评孩子要有针对性,用表达大人的感受来间接批评孩子,比如孩子乱扔垃圾,大人可以这样说:“你乱扔垃圾,我很不开心!”在这个批评的过程中,顾及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不主张孩子做错事情,一定要批评,否则阻碍孩子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本能,可以适当引导,“将错就错”地揭开事情的真相,比如孩子拆开手表,家长不要立即批评,否定孩子的行为,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这样的举动孩子认为做错了什么,这就是误解了,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手表的功能,将“错事”转变成好事。

批评错了要道歉

陆园长(黄埔区悦涛幼儿园):家长要联系到实际情况,了解实情再说;其次,老师不能太偏激,说话要做到有理有节,如果批评错误了,要真诚地向小朋友道歉。批评的过程中,口气不能太凶狠。

Point 2 怎样批评

刻意贬低

个案一:六岁的宝宝在妈妈的监督下趴在自己的小书桌上做作业却不专心,妈妈生气了,大声批评道:“你就不能自觉一点儿吗!看来没有我看着,你就什么也干不成!”

正确的批评方法:深呼吸,先稳住自己的情绪,然后平和地告诉孩子你为什么会对他的表现感到失望。我们可以说“我看你根本没在写作业,但八点以前你必须把所有功课写完。”必要时,父母还可以强调一下这种错误行为的后果。如,“如果你不能在半小时内把作业写完,就赶不上看你最喜欢的动画片了!”

空洞威胁

个案二:天色已晚,妈妈来叫五岁的儿子回家。但孩子显然没玩够,不但对妈妈的话置若罔闻,还顽固地赖在滑梯上不肯下来。最后妈妈终于失去了耐心,威胁道:“好吧,你不肯回家是吧,那我可要把你丢在这儿啦!”

正确的批评方法:在批准宝宝出门玩耍之前,就要事先把规矩定好。比如, “只能玩一个小时,时间到了以后妈妈会来叫你。到时候不准耍赖、不准哭闹,如果实在没玩够,要好好地跟妈妈说‘请再让我玩十分钟’。”如果孩子仍不听话,就要让他知道违反规矩要受到怎样的惩罚。当然,这个惩罚可不能只是说说而已,一定要让孩子真正体验到。

要有度的去批评孩子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她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教育孩子低声调或许更有效

1.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声责骂孩子,孩子反抗的声音也不低,双方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人一肚子气,孩子也不服气。

3.低声调可以赶走愤怒。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时间最长的老师,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静,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肯定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建议家长跟孩子说话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对许多父母来讲,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是很难的,因此,说话前请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效果会很好。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初听会觉得很生硬,但过一会儿,孩子很自然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了。

2.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告诉他不要乱动商品,并警告如果违反的后果将是什么。你要从头到尾贯彻到底,无需大声威胁。

3.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语言,尽量减少对孩子的批评。

批评要适当小心伤害孩子自尊心

正面语言更有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犯错后,父母总是说“你真不争气”、“你尽给我丢脸”等类似的批评语言,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无疑是有很大的伤害的。其实,在孩子犯错后,父母只要抓住错误的重心向孩子说明,再给予肯定式的教育更有力。比如,“我相信你是能够改正的,加油”,这样正面的语言教育,更能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尊心也不会受到伤害。

别当真他人面批评

一些父母认为在他人面前批评孩子,能更好的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激起孩子改正的决心。但是,这样的做法是最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的。因为,孩子这方面的心理和大人也是一样的,相信家长们如果在许多人面前被批评了也会不好受吧?所以,父母们别认为孩子小就不一样,要注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

父母要增强自己的教育知识

要想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父母还必须把自身的知识也强化起来,去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教育知识等等。当父母自己具备了相关知识后,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就会大大的减少进入误区的次数了。推荐阅读:孩子自尊培养从父母做起

相关推荐

如何正确照顾好两个孩子

父母要公平的对待孩子 很多父母爱教导大的让着小的,可这样对老大是很不公平的。时间久了大宝就会觉得父母爱不爱自己了,而老二也会恃宠而骄欺负大宝,这样的兄弟姐妹关系很难达到和谐。当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父母一定要公平的处理问题,帮理不帮人。然后教导两个孩子学会互相谦让,这样比让一方容忍更利于孩子亲情的发展。 尽量单独批评 人不是动物,很小的孩子也有自尊心。等孩子懂得事理和自尊心以后,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他会伤害他的自尊心。兄弟姐妹互相最知道对方的短处,谁哪天尿床了,谁撒谎了,谁被父母批评了,互相揭短嘲笑对方会深

批评宝宝应该怎样掌握火候呢

批评宝宝应该怎样掌握火候呢?应从小到大,每个孩子都需要修正一个又一个缺点和毛病,遭遇孩子成长所带来的烦恼,你是润物细无声地暗示他的不足、给予必要的指导,苦口婆心地讲道理、锲而不舍地修正孩子身上的毛病,还是火冒三丈、挑剔指责,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孩子身上?来看一看,批评分寸的掌握,最应回避的伤害有哪些? 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

如何急救正在抽搐的孩子

1.孩子抽搐时如何应急处理?孩子如果在家出现抽搐症状,家长不要慌,一定要注意预防二次伤害,并保持孩子气道畅通。 2.防止二次伤害孩子发生抽搐时,应首先将孩子顺势躺倒,移开周围的硬物和尖锐物品,避免孩子伤到自己。可以使用不锈钢、塑料调羹(不主张用陶瓷调羹,以防孩子将调羹咬碎)用布包裹好让孩子咬在上下牙之间,预防孩子咬伤舌头。 3.保持气道畅通:松开衣领,将头转向一侧,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保持气道畅通。 4.别乱服药:病因不明时,家长不要自作主张让孩子服退烧药,以免耽误病情。如果是发烧引起的高热惊厥,要及时

儿童自卑的3大表现

1、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跟家长包办一切事物,或者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有关。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在家里时,家长要试着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鼓励,更不要常常批评孩子。 2、回避竞赛、竞争,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爱比较有关。家长最爱拿自己

孩子自卑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 有的孩子遇事总是喜欢说“我不懂”、“我不会”、“我不行”,面对选择的时候更是不知如何是好,看到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小心了。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跟家长包办一切事物,或者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有关。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在家里时,家长要试着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鼓励,更不要常常批

孩子抽搐如何应急处理

孩子如果在家出现抽搐症状,家长不要慌,一定要注意预防二次伤害,并保持孩子气道畅通。 防止二次伤害孩子发生抽搐时,应首先将孩子顺势躺倒,移开周围的硬物和尖锐物品,避免孩子伤到自己。可以使用不锈钢、塑料调羹(不主张用陶瓷调羹,以防孩子将调羹咬碎)用布包裹好让孩子咬在上下牙之间,预防孩子咬伤舌头。 保持气道畅通:松开衣领,将头转向一侧,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保持气道畅通。 别乱服药:病因不明时,家长不要自作主张让孩子服退烧药,以免耽误病情。如果是发烧引起的高热惊厥,要及时给孩子吃退烧药,并采取相应的物理降温措施

孩子抽搐 应急做好4件事

孩子抽搐时如何应急处理?孩子如果在家出现抽搐症状,家长不要慌,一定要注意预防二次伤害,并保持孩子气道畅通。 防止二次伤害孩子发生抽搐时,应首先将孩子顺势躺倒,移开周围的硬物和尖锐物品,避免孩子伤到自己。可以使用不锈钢、塑料调羹(不主张用陶瓷调羹,以防孩子将调羹咬碎)用布包裹好让孩子咬在上下牙之间,预防孩子咬伤舌头。 保持气道畅通:松开衣领,将头转向一侧,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保持气道畅通。 别乱服药:病因不明时,家长不要自作主张让孩子服退烧药,以免耽误病情。如果是发烧引起的高热惊厥,要及时给孩子吃退烧药,

批评孩子走上绝路

批评在我们一生当中可以说很平常,无论自己做对或者做错,都有可能被人批评,此时大部分人的选择是忍受或者是争辩,很少有人会因此自杀,然而却有这么一位女孩只因父亲批评了几句,一气之下做出了极端的行为。那么究竟是父亲的批评太过严厉,还是女孩的心理素质太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则心理健康案例: 中考日益临近,青岛的秦先生夫妇却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女儿走进考场了。秦先生的女儿正在读初三,据他回忆,小丽平时学习很认真,也许是要考试的缘故,她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事发当天,小丽偶尔打开电脑玩游戏,出于对学习的考虑,秦先生严厉地批

8种教育心得助家长提升威信

1、低声教育能让自己平复情绪,不说过头话,不做过头事 家长在被激怒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言行,往往会说让自己后悔的话,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低声教育实际反映了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孩子是为了转变孩子,但孩子能否转变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不在于其表达的声音高低,而在于有没有道理,能否为孩子所接受。 2、防止孩子反感,产生抵触心理 家长大声呵斥、声嘶力竭的威慑可能当时会把孩子震住,产生暂时的效果,但孩子心里不服,只是屈从,长远来讲未必有效。最好把力气用在讲清道理上,这样孩子能听进去,不反感,在脑子里留下印象,修正自己的行为。

孩子自卑有哪些表现

1.做事没主见,不敢自己实践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可能跟家长包办一切事物,或者是动不动就批评孩子有关。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在家里时,家长要试着放手让孩子去解决自己的事情,为孩子制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当然,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孩子只是取得一个小小的进步,也不要忘记鼓励,更不要常常批评孩子。 2.回避竞赛、竞争,不敢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 分析与对策: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爱比较有关。家长最爱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