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睡眠10大现象解读
婴儿睡眠10大现象解读
1. 很困,却不肯睡觉
解读:过于疲倦的婴儿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醒太久,太疲劳容易引发睡前哭闹。
对策:在宝宝还没有困得很厉害的时候,就进行安抚,安排睡眠环境。
2.白天不肯醒,晚上不肯睡
解读:宝宝有时白天连睡3、4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睡后2小时甚至1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现象。
对策:白天保持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白天睡眠期间光线不要太暗,让宝宝慢慢区分白天和夜晚。晚上早些休息,屋里要暗,睡前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放舒缓额音乐,做抚触,这些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
3.在手上睡的香,一放下就醒
解读:3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先进入的是20分钟左右的浅睡眠,所以如果在成人怀中入睡,此时挪动到床上比较容易醒。
对策:一般等过20分钟后的深睡眠再放或直接在床上入睡,减少放下的步骤能够有所缓解。三个月后,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好转。
放下时也不要偷偷摸摸, 有时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放松些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啦”,婴儿有了准备就不容易受到惊吓。此外,婴儿浅睡眠比例高,而浅睡眠期间睁眼睛动两下甚至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误会为已经醒了,从而对睡眠造成过度的干扰。
4.人一走开,就醒
有时宝宝已经一动不动睡着十分钟了,人一走就醒,哪怕动静再轻……仿佛自带雷达。其实同样的声音对人的觉醒作用不同,是否醒来和心理预期相关。比如一模一样的音量,睡眠中听见正常杂音常能继续安睡,而听见大楼火警却往往立即觉醒。
对策:遇到这种现象,一定和宝宝打好招呼,需要告知这是正常声音,跟宝宝解释安心睡觉,妈妈起身而已,没有走远。有妈妈说孩子对声音特敏感,有时候翻身,床发出很轻微的声音就醒了,所以只好憋着不翻身.....可以尝试做脱敏,清醒玩时演示给孩子看:“你睡觉的时候妈妈是这样翻的,然后床就响啦,你听是这个声音哦,不要害怕,正常的。”场景再现,复现了声音的来源,帮助他们不把这类声音和恐惧关联起来。
5. 半小时醒一次
婴儿睡眠周期一般在30-45分钟左右,比成人短,且周期结束后容易醒来。睡眠周期在4-6个月期间逐渐延长,届时会睡得更长一些。睡眠能力增加后,也能够增加单次小睡所含的睡眠周期,延长小睡时间。家长往往先入为主认为小睡就是半小时结束,安排起床活动,而不像半夜醒那样鼓励婴儿接着睡。长久如此,孩子也就没有醒来还需继续睡的意识,小睡短变成了习惯。
对策:小睡时间短受发育阶段和睡眠习惯影响,是出生前6个月睡眠中最大难题之一,当排除人为干扰因素后,受生理条件所限仍有可能睡得短,还是要耐心镇定,避免过度焦虑。
6. 入睡后抽动
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控制肌肉运动的大脑仍然有部分活跃,产生间歇性的抽动。
对策:最初的3-6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随着成长自愈。此外,一些缺乏维生素D导致血钙水平低的情况,也容易出现抽动。
7.大运动发展、大脑发育跳跃期睡眠受影响
大运动发展期、大脑发育跳跃期涉及大量的记忆工作,而因为快速眼动睡眠(REM)有存储、整理、归纳白天记忆的功能,所以睡眠也相应的受到影响。类似白天工作文件杂乱放在桌面,晚上下了班,机器内部在做分类整理放到各个盘。
学爬、学坐、学站都会干扰到睡眠,但因为翻身期是第一次比较大的刺激,所以对睡眠影响最大。突然学会翻身,好比误打误撞闯出一个迷宫,这时候非常兴奋却也迷茫究竟是怎么出来的,会迫不及待再回头走,一遍遍确认来时的路,这种复习的迫切感冲击着大脑。
对策:所以白天要给足条件和时间练习,熟悉后刺激就减少了。睡眠能力的底子也很重要,底子好不容易在这种时期崩盘。有时候翻身反不过来或者坐起来不会躺下,家长可以温和的帮助复位,但不要过渡的干预,更不要一味采用喂奶来催睡。
8. 生病恢复后,睡眠恢复不到从前
以前睡得好,但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病好了,怎么还醒呢?这是个常见的问题,类似的还有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好睡眠就一去不复返了。
这个现象就和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由于在这个因为偶然的原因醒过,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又没有及时回调,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佐证是,不在11点夜醒的婴儿,如果家长连续3、4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有可能之后婴儿就会主动在这个点醒。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婴儿的睡眠。
对策:这种固定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看清楚习惯性夜醒产生的根源,就知道这个习惯并没有需要继续维持的生理基础,勇敢的打破,维护好婴儿睡眠的完整性。
9.夜里固定时间醒,“对表醒”
有时会发现,婴儿的夜醒每天在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5点这种“对表醒”。睡眠周期是45-60分钟左右,周期结束时容易醒,所以其间隔往往是整点半点。此外,还涉及到习惯性夜醒,前几天都在这个点醒,生物钟巧妙的记忆、追踪着之前的情况,今天还是很可能这样。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对表醒都是习惯性夜醒,有时候确实是饿了之类。
对策:宝宝醒了在排除宝宝饿了的情况下安抚宝宝继续睡。
10.夜醒频繁
婴儿胃容量很小,刚出生可能吃能一次吃几口,一顿吃完2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主导因素,尤其是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环境不一致、习惯性夜醒导致的。入睡和睡眠中的环境不一致,孩子会很警觉的经常醒来确认睡眠环境是否发生了改变,觉自然就很轻了。对策:夜醒不等于饿,屎尿、湿疹、冷热、白天受刺激、换床、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夜醒, 留几秒时间判断,不要一醒就塞奶头,无原则夜奶是导致习惯性夜醒的主因。
如果是夜奶引起的夜醒频繁,要及时减少夜奶次数。
小孩打呼噜怎么办
1、改变睡觉姿势。有时孩子仅仅因为睡姿不好,所以舌头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所以有打呼噜的现象。解决方法:试试让宝宝将头侧着睡。试着将头侧着睡或趴着睡(即一边脸贴床面,但勿遮口鼻),此姿势可使舌头不致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或许可减低打呼噜的程度。
2、小婴儿奶块淤积。有些新生宝宝有时也会“打呼噜”,这是由于吞噎的关系,有些婴儿的喉部会有奶块淤积,一方面使婴儿吃奶不顺,另一个结果就是使气道不顺,造成婴儿睡眠时打呼噜。
妈妈给宝宝喂好奶后,不要立即将宝宝放下睡觉,而应将他抱起,轻轻拍其背部,就可以防止宝宝因奶块淤积而打呼噜。如果奶块淤积较严重,已经影响了喂奶,只需要往鼻腔里滴1~2滴生理盐水,稀释一下奶块就可以了。
宝宝的正常睡眠现象及状态
孩子越小,大脑发育越快,需要睡眠时间就越多。睡眠一般小孩睡眠有深睡、浅睡的分别,一般小的时候,相对来说,浅睡的时间比较多。比如刚生下来的新生儿,一个睡眠周期差不多45分钟左右,有一半的时间在浅睡,有一半的时间是深睡。
浅睡的时候,小孩表现为,比如他有一些微笑,或者噘噘嘴、做一些鬼脸,呼吸不均匀,胳膊腿动一动,有时哼哼有点声音,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现象。宝宝的正常睡眠现象及状态 家长不要认为他睡得不踏实,实际上这个孩子浅睡状态就是这样的,所以家长不必以为孩子是否饿了或者尿尿了,或者不舒服了,去护理,去过渡关照他,怕他睡得不踏实,所以不要去管他,反而有好处。因为浅睡的时候,大脑的发育很重要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人浅睡的时候一般在做梦,到清晨的时候浅睡就做梦,小孩也可能在做梦,不过他不会说。在浅睡的时候,实际上他白天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东西在大脑里储存,有的时候大脑蛋白质的在合成,有的时候大脑做梦刺激,也是帮助大脑发育的,白天刺激不够,睡梦的时候也可以接受这些刺激。浅睡来说,对孩子的脑部发育越有作用的,所以越小的孩子浅睡时间越长。
特别是到晚上的时候,因为一个睡眠周期接着一个睡眠周期,晚上的时候应该让他多睡一会儿,浅睡的时候不要打扰他。他可以从一个睡眠周期进入到另外一个睡眠周期,时间慢慢延长了。白天不用弄醒他,跟他玩,因为生下来的时候,小孩没有日夜的节律,白天晚上都一样,就靠大人慢慢培养他。白天多叫醒他,逗他玩,说话呀,听听音乐,抱抱玩玩,晚上少打扰他,除了饿了要吃奶,剩下的时间多睡睡。
差不多到二个月的时候就有昼夜节律了。 有44%的孩子,二个月晚上能睡五六个小时,要注意培养的话就是这样。到六个月的时候,大多数的孩子都能睡长觉,睡六个小时左右。
白天可以睡二三个小觉。睡眠时间大概齐是这样的,大概生下来一天总的睡眠时间是16小时左右,一到三个月是15个小时,六个月的孩子大概是14小时,到1岁就是13小时,2岁12小时,3岁11小时,4岁以后大概10小时一天。一般三四岁以后,白天可以不睡觉了。平常小的孩子白天一岁以内可能睡二三次,二三岁中午睡一个午觉就可以了。总的小孩睡眠情况就是这样。
宝宝睡觉容易醒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
很困,却不肯睡觉
解读:过于疲倦的婴儿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醒太久,太疲劳容易引发睡前哭闹。
对策:在宝宝还没有困得很厉害的时候,就进行安抚,安排睡眠环境。
2
白天不肯醒,晚上不肯睡
解读:宝宝有时白天连睡3、4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就容易发生昼夜颠倒,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睡后2小时甚至1小时一醒,半夜起来玩等现象。
对策:白天保持活动量,接受日光照射。白天睡眠期间光线不要太暗,让宝宝慢慢区分白天和夜晚。晚上早些休息,屋里要暗睡前可以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放舒缓额音乐,做抚触,这些都能帮助减少昼夜颠倒发生的可能。
3
在手上睡的香,一放下就醒
解读:3个月内的婴儿,入睡先进入的是20分钟左右的浅睡眠,所以如果在成人怀中入睡,此时挪动到床上比较容易醒。
对策:一般等过20分钟后的深睡眠再放或直接在床上入睡,减少放下的步骤能够有所缓解。三个月后,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会有好转。放下时也不要偷偷摸摸, 有时候小心翼翼反而不如放松些坦然告之“妈妈要把宝贝放在床上睡啦”,婴儿有了准备就不容易受到惊吓。此外,婴儿浅睡眠比例高,而浅睡眠期间睁眼睛动两下甚至哭两声,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误会为已经醒了,从而对睡眠造成过度的干扰。
婴儿睡眠颠倒怎么办 了解婴儿的睡眠规律
了解婴儿的睡眠规律,不要过多的进行打扰。由于婴儿睡眠周期较成人短,浅睡眠时间比较多,在睡眠的时候时有出现微笑、皱眉、伸展四肢、哼哼声等情况,妈妈们不要误以为孩子已经醒了就来翻动婴儿,打扰其睡眠。
宝宝打呼噜怎么办 导致宝宝打呼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打鼾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平衡,保持作息时间有规律性。如果发现宝宝睡眠过程中有打鼾,呼吸不畅,家长要仔细观察宝宝情况,必要时带到医院专门做个检查。如果有必要,是可以通过手术来进行治疗的,如扁桃体的摘除,腺体的刮除,上下颌的整形矫正,还有鼻腔的手术等,都是治疗宝宝呼吸障碍的有效措施。
不过,也不是所有宝宝打鼾都需要就医治疗,也有一些情况是通过处理就可以解决的。
1、睡觉姿势不好
有时宝宝仅仅因为睡姿不好,所以舌头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所以有打鼾的现象。解决方法:试试让宝宝将头侧着睡。试着将头侧着睡或趴着睡(即一边脸贴床面,但勿遮口鼻),此姿势可使舌头不致过度后垂而阻挡呼吸通道,或许可减低打鼾的程度。
2、婴儿奶块淤积
有些新生宝宝有时也会“打鼾”,这是由于吞噎的关系,有些婴儿的喉部会有奶块淤积,一方面使婴儿吃奶不顺,另一个结果就是使气道不顺,造成婴儿睡眠时打鼾。解决方法:妈妈给宝宝喂好奶后,不要立即将宝宝放下睡觉,而应将他抱起,轻轻拍其背部,就可以防止宝宝因奶块淤积而打鼾。如果奶块淤积较严重,已经影响了喂奶,只需要往鼻腔里滴1~2滴生理盐水,稀释一下奶块就可以了。
小孩子晚上睡觉出汗的症状
症状一: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
专家提醒: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 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症状二: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110次/分。
专家提醒: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应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
症状三:婴儿睡眠 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 或是中耳炎。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
症状四:婴儿睡觉时四肢抖动。
专家提醒:这一般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必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是正常反应;相反,若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
症状五:婴儿睡觉后不断地咀嚼。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得了蛔虫 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若是蛔虫病可用婴儿专用的驱虫药驱除;若是排除了蛔虫病,则应该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
症状六:婴儿睡着后手指或脚指抽动且肿胀。
专家提醒:这时父母要仔细检查一下婴儿的手指,看它是否被头发或其他纤维丝缠住,或被蚊虫叮咬的痕迹。
症状七:婴儿不能睡得沉,经常翻动身体。
专家提醒:其实小宝宝入睡后在床上翻滚的现象较为常见。有时被子垫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有些家长怕小儿睡觉时冷,让他穿着衣服睡觉,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上睡前还让他吃很多的东西,使得小儿睡觉后肚子总是胀得难受,所以睡觉睡不踏实。
症状八:婴儿经常在睡着后突然大声啼哭。
很多时候,小孩在睡觉的时候出汗,是因为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宝宝睡多久比较好
睡多久
婴儿睡眠时间与自身的月龄成正比,睡眠时间会随着宝宝的成长逐渐缩短,觉醒时间会变长。一般来说,初生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在20个小时左右;2个月左右需要18个小时;4个月大约要睡16个小时;9个月需15个小时;1周岁时,13~14个小时左右;2周岁以后,10~12个小时便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生长发育,睡眠时间不宜过长或者过短。
几点睡
根据婴儿生长分泌特有的规律,最好在20时开始睡觉,21时进入熟睡状态,因为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中才能产生,一般分泌的高峰期是在22时至凌晨1时。宝宝睡好了,个头才能长得更高。
婴儿睡眠的特点
根据新生儿睡眠深浅程度,可以将婴儿睡眠分为六类:两种睡眠情况(深睡和浅睡),三种觉醒状态(安静、活动、哭泣),还有一种瞌睡状态。
宝宝睡多久比较好
几点睡
根据婴儿生长分泌特有的规律,最好在20时开始睡觉,21时进入熟睡状态,因为生长激素只有在睡眠中才能产生,一般分泌的高峰期是在22时至凌晨1时。宝宝睡好了,个头才能长得更高。
婴儿睡眠的特点
根据新生儿睡眠深浅程度,可以将婴儿睡眠分为六类:两种睡眠情况(深睡和浅睡),三种觉醒状态(安静、活动、哭泣),还有一种瞌睡状态。
哪些是新生儿睡觉的谣言
婴儿睡眠谣言1:只要宝宝睡眠时间充足就行了
婴儿睡眠是否足够确实影响着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婴幼儿在睡眠期间,身体内的生长激素会比其他时间高3倍,但是这并不代表“只要宝宝睡眠时间充足就行了”。
想必爸爸妈妈一定了解,我们在睡眠时,会分为深层睡眠与浅层睡眠。只有深层睡眠才是保证第二天精力充沛的基础。婴儿睡眠中分泌的生长激素同样也是主要依靠深层睡眠。
婴儿睡眠谣言2:宝宝睡眠时间不够 一定会影响生长发育
正如我们前文谈到的,婴儿睡眠时间是否充足影响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不过每一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存在着个体差异。比如按照我们0-1岁宝宝睡眠时间标准中所说,1-3个月的宝宝平均睡眠时间在16个小时左右。如果自家宝宝精神状态特别好,食欲、消化能力都正常,那么宝宝每天睡眠14个小时,也是可以的。但是,爸爸妈妈要注意的是,婴儿睡眠时间不要偏离宝宝睡眠时间标准太多,如果有此类情况就需要尽快咨询医生,检查宝宝发育情况是否良好。
婴儿睡眠谣言3:抱着宝宝睡觉 宝宝睡得更有安全感
没错,爸爸妈妈如果抱着宝宝睡觉,确实会令宝宝心理上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是我们在《抱着宝宝睡觉BB易驼背》中提到过,婴幼儿期的骨骼发育还未成熟和定型,抱着宝宝睡觉会让宝宝的脊柱长期处于弯曲的状态,时间长了就会有驼背的危险。另外,如果宝宝习惯了爸爸妈妈抱着自己睡觉,如果夜晚发现没有在父母的怀中,那么依赖心理就会形成,夜晚再次入睡就会很难了。爸爸妈妈要学着训练宝宝独立入睡的习惯养成。
婴儿睡眠谣言4:宝宝睡觉一有动静 就得拍一拍
我们经常在生活中或者电视上看到,宝宝在睡眠过程中稍有动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开始拍一拍宝宝的后背,希望能够安抚宝宝。其实,婴儿睡眠与我们成人是一样的,拥有深层睡眠与浅层睡眠。婴儿的深、浅层睡眠的比例是大致相同的,并且不断交替。浅层睡眠中的宝宝经常会手、腿活动,脸上也会有奇奇怪怪的表情出现。这类情况出现时,爸爸妈妈可以观察一下小宝宝,是否过段时间,宝宝是否可以回到正常睡眠中。如果在宝宝进行深、浅层睡眠交替中,由于轻拍,打扰了宝宝,那么就会破坏宝宝的睡眠规律,反而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婴儿睡觉不踏实易混淆的症状鉴别
婴儿睡觉不踏实易混淆的症状鉴别
1、婴儿睡觉惊跳:婴儿睡觉惊跳实际上这是一个新生儿期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医学上是一个生理性表现,新生儿出现四肢、身体的无意识抖动,通常被称作惊跳。
2、婴儿睡觉前哭闹:宝宝睡觉哭闹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生理性哭闹,还有一种病理性哭闹。
3、婴儿睡觉摇头:婴幼儿时期,睡眠时头部有异常摇头动作,大部分是由缺钙,耳部炎症引起的,还有一些是正常的情况。
婴儿皱着眉头面部表情很难受,身子也在扭动使劲,哭闹等不想睡觉或者睡觉容易醒。
宝宝睡觉时老是惊厥怎么办
正常的婴儿在睡眠时比较安静舒坦,呼吸均匀而没有声响,有时小脸蛋上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表情。但是如果婴儿有以下状况出现,父母应该高度重视。
症状一:婴儿在刚入睡时或即将醒时满头大汗。
专家提醒:可以说大多数婴儿夜间出汗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大汗淋漓,并伴有其他不适的表现,就要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冶疗。比如婴儿伴有四方头、出牙晚、囟门关闭太迟等征象,就有可能是患了佝偻病。
症状二:婴儿夜间睡觉前烦躁,入睡后全身干涩,面颊发红,呼吸急促,脉搏增快,超过110次/分。
专家提醒:这预示着婴儿即将发烧。应该注意婴儿是否有感冒症状或腹泻症状,另外注意给他补充水分。如果婴儿真有发烧症状出现,即应采取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方式。
症状三:婴儿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
症状四:婴儿睡觉时四肢抖动。
专家提醒:这一般是白天过度疲劳所引起的,不必担心。需要注意的是,婴儿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是正常反应;相反,若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
症状五:婴儿睡觉后不断地咀嚼。
专家提醒:婴儿可能是得了蛔虫病,或是白天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若是蛔虫病可用婴儿专用的驱虫药驱除;若是排除了蛔虫病,则应该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
症状六:婴儿睡着后手指或脚指抽动且肿胀。
专家提醒:这时父母要仔细检查一下婴儿的手指,看它是否被头发或其他纤维丝缠住,或被蚊虫叮咬的痕迹。
症状七:婴儿不能睡得沉,经常翻动身体。
专家提醒:其实小宝宝入睡后在床上翻滚的现象较为常见。有时被子垫得不舒服或被子太厚等都会影响婴儿的睡眠质量。有些家长怕小儿睡觉时冷,让他穿着衣服睡觉,小儿感到不适,于是翻来滚去。有的家长总是担心小儿吃不饱,晚上睡前还让他吃很多的东西,使得小儿睡觉后肚子总是胀得难受,所以睡觉睡不踏实。
症状八:婴儿经常在睡着后突然大声啼哭。
专家提醒:这在医学上称为婴儿夜间惊恐症。如果孩子没有疾病,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劳累等引起的。所以 平时不要吓唬孩子,保持孩子安静愉快的情绪。
总之,婴儿仍处于不能表达自己喜恶的时期,家长除给他安排好足够的睡眠时间外,应当在婴儿睡觉时多观察他的异常变化防止延误病情。8--9个月的婴儿白天一般睡2--3次,持续时间2--6小时,夜间睡10个小时,共计14--15个小时。睡眠时间过少,影响婴儿身体发育;睡眠时间过长,影响活动时间,使婴儿智力发展延缓。唉,当爸妈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哦!
带宝贝睡觉妈咪们不知道的小秘诀
1.让幼儿养成定点睡眠的习惯
幼儿们喜欢每天的东西不变。事情没有变化,让幼儿感觉到安全感。所以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应该让幼儿形成定点睡眠的习惯。每个晚上,在同一时间,把婴儿放在同一张床上。在黑夜中,与婴儿一起躺下,直到他们睡着为止。并且让婴儿觉得睡眠是件快乐而又轻松的事情。这样婴儿长到幼儿的时候就会有个好的睡眠习惯。
2.睡的两个小时,让幼儿放松
不要让幼儿在晚上到室外乱跑。到了晚上让他们安静的玩耍,可以让幼儿看电视。睡前安宁有助他们睡眠。睡前还可以给孩子洗个澡。很多父母认为让幼儿筋疲力尽,他们就会睡觉,这是不对的。幼儿如果太累一般很难入睡,反而晚上会做噩梦。
3.睡前三十分钟,和幼儿做些有趣的事情
可以读书给幼儿听,并且书籍的内容可以各异。和孩子一起躺下,读那些他们喜欢的书籍。读书的声音要柔和,这不仅会帮助幼儿入睡,还会增加幼儿日后对书籍的兴趣。
4.给幼儿读完书,他就明白该睡觉了
读完书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就把灯关掉。然后和孩子一起躺下,直到他们入睡。
5.固定幼儿的睡眠时间
你的宝宝可能会和你商量,让他们待会再睡。这个时候一定要说‘不’。因为一旦你答应了,那么以后就很难控制他们的睡眠时间了。
6.控制孩子睡前吃食
在孩子睡前可以给他们喝咖啡,但是不要让他们吃甜品
7.别让幼儿在床上看电视
很多父母会和孩子一起躺在床上看电视,这样幼儿在睡眠时间到来后自然不会睡觉。他们一定要把电视看完才会睡。所以不要让宝宝躺床上看电视。
8.让宝宝带着喜爱的玩具上床
让幼儿带着玩具上床,这样他们就会很开心。
9.不要让月光照射进宝宝的睡房
如果孩子看到了月光,也许他们就不愿意睡觉了。
10.睡觉时准备好一碗水
孩子为了晚点睡觉或者为不睡觉找借口,他们会要水喝,所以父母要把水早准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