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容易中暑的原因

老人容易中暑的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的新陈代谢会变得缓慢,细胞更替的速度也会变得缓慢,同时细胞修复的能力也会下降。

所以,老人衰老的不仅是表面皮肤,而是内脏器官也在衰老,更重要的是年龄越大,肾气就会更加不足,因此,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年龄大的人比年轻人更怕冷,而且,老人不大象年轻人那样容易发高烧,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的气血不足导致的。

这样说来,我老人对外界的温度感知力有所下降之后,他们就不太容易觉得热,有时候,明明是很热了,他们还会有些冷。

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说明老人在夏季不中暑,相反,老人一旦中暑还会比较严重,而且比年轻人更容易中暑。因为机体不能很快的将症状表现出来,也非常容易延误病情,甚至危及生命。那对于老人这样特定的人群夏季又该如何防中暑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根据美国专家的说法,65岁以上的老人特别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的影响,其中的原因包括肥胖症和其他一些慢性病等。一般老年人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很容易比年轻人更肥胖,还有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的也比年轻人的比例大很多,这些都会成为容易中暑的诱因。

对于一个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身体就会很难散热。尽管觉得不热,但是因为热量散发不好,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

老人的身体机能不断的下降,可能会是一些药物或者激素的影响,这样的影响会让老人的身体越变越不敏感,对温度的感知就小了。

那如何迅速发现中暑?如何读懂身体发给我们的信号呢?这些至关重要,对于中暑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诊治,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那老年人中暑有哪些信号呢?

体温极度升高(超过39.4摄氏度)、皮肤发红发热、皮肤干燥无汗、脉搏迅速且强劲、面色苍白、昏厥、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搏动性头痛、精神错乱、皮肤发凉潮湿和神志不清等。一旦发现,立即进行救治措施。

冬天会中暑吗

中暑是指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体内的体温调节出现了紊乱情况。特别是颅脑病患者、老弱人群、产妇尤其容易发生中暑。中暑严重会引起抽搐、死亡、永久性脑损害、肾脏衰竭。

冬天温度不高,一般在室外很难发生中暑的情况。但是冬天室内的温度高,空气流通不良,这也会引发“冬季中暑”。常见的中暑原因有:小孩子保暖过度;洗澡中暑;空气流通差;饮料喝多也会中暑。

冬季中暑在小孩子容易见到。家长给孩子过度的保暖,但是新生儿是通过皮肤散热,一旦被悟得过久,宝宝散热能力受到影响,身体的温度就会升起。这种情况下,婴儿需要加速呼吸排放热量,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水分消耗快,长时间的高热持续,会导致体内环境、新陈代谢紊乱。

什么人容易中暑 婴幼儿

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尤其是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特别是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从而容易引起中暑。

哪些人容易中暑

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差,而且皮下脂肪较多,尤其是有保温作用的棕色脂肪含量较高,对散热不利。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的萎缩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衰退, 使散热不畅。

产妇:由于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终日呆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炎热会使人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病人,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地转移至皮肤而在体内积蓄,便容易中暑。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中暑

在高温环境验证体温变化会给老人带来危险,根据研究分析发现,在气温32.5摄氏度、湿度60%的环境中待上90分钟,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只上升0.17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34摄氏度,而75岁的老人则上升0.66摄氏度,相当于65岁老人的1.9倍。

如果气温进一步提高到35摄氏度,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上升0.24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45摄氏度,75岁老人则升高0.83摄氏度。此外,在这一温度环境下,20多岁的年轻人很快就能出汗,65岁老人要15分钟后才出汗,75岁老人则要30分钟后才出汗,而且后者的出汗量很少。

研究指出,人靠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体温,体温调节中枢统一调节皮肤内的温度传感信息和内脏、骨骼的深层温度传感信息,以保持稳定的体温。体温上升后,这一调节中枢就会发出排汗指令,从而降低体温。但是老年人感知温度的功能降低,体温超出一定水平后,出汗等体温调节功能仍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无法阻止体温上升。

因此,老年人不要只靠自己的感觉,还要根据温度计等客观工具了解气温和湿度,身边的人也要多关照老人。

哪些人容易中暑 老弱及病人

年纪大的人,一般抵抗力比较低,心脏对于突然增加循环负担常常应付不过来,如果再加上身体本来就有疾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更加容易发生中暑。平时身体体质比较差的人,也比普通人容易中暑。

热天吃什么解暑 薏仁+绿豆+红豆+哈蜜瓜+西瓜

夏天会暑热夹湿气,致使很多人容易中暑;所以想要防中暑,可吃些清暑益气利湿的薏仁、绿豆与红豆,至于能清暑气水果则是有哈蜜瓜与西瓜,尤其是西瓜白色的部份,中医称之为西瓜翠玉,可以切下凉拌吃,也可以切片煮水喝,能够清暑气,改善中暑。

8类人夏季最易中暑

①老龄人

由于老人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②孕产妇

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③婴幼儿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④心血管病患者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⑤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容易中暑;

⑥营养不良的人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导致中暑;

⑦正在服药的患者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⑧感染性疾病患者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哪些人容易中暑 高温车间工人

高温车间主要包括钢铁工厂、玻璃厂、冶金、纺织、机械车间、造纸厂等。这些地方都是容易导致中暑的高温车间。在高温车间工作的工人,由于温度过高及大量的出汗,都可能发生中暑的症状。

​为什么老人更容易中暑

由于在高温环境验证体温变化会给老人带来危险,名古屋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平田晃正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日本和加拿大研究人员调查得出的体温数据,制作了计算气温和体温上升关系的公式,并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分析。

他们发现,在气温32.5摄氏度、湿度60%的环境中待上90分钟,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只上升0.17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34摄氏度,而75岁的老人则上升0.66摄氏度,相当于65岁老人的1.9倍。

如果气温进一步提高到35摄氏度,20多岁年轻人的体温上升0.24摄氏度,65岁老人上升0.45摄氏度,75岁老人则升高0.83摄氏度。此外,在这一温度环境下,20多岁的年轻人很快就能出汗,65岁老人要15分钟后才出汗,75岁老人则要30分钟后才出汗,而且后者的出汗量很少。

研究人员指出,人靠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来控制体温,体温调节中枢统一调节皮肤内的温度传感信息和内脏、骨骼的深层温度传感信息,以保持稳定的体温。体温上升后,这一调节中枢就会发出排汗指令,从而降低体温。但是老年人感知温度的功能降低,体温超出一定水平后,出汗等体温调节功能仍然不能发挥作用,导致无法阻止体温上升。

平田晃正说:“此次研究确认了70多岁老人更容易中暑的一个原因。因此,老年人不要只靠自己的感觉,还要根据温度计等客观工具了解气温和湿度,身边的人也要多关照老人。”

夏季中暑怎么办呢

炎炎夏日如何防暑

近几日,酷热的天气炙烤着三晋大地,省城各大医院因中暑而前来就诊的人络绎不绝。为此,本版特将如何防暑降温的小知识奉献给大家,但愿它能为你提供一份清凉、一份舒适。

8种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容易中暑。

夏天中暑怎么办,首先我们要注意多喝一些凉水适当的可以喝些温水来给自己身体增加,水分防止脱水的发生,一般孕妇老人,夏天的时候就不要多去户外了,容易发生中暑现象。

9类人易中暑

老年人。老人的皮肤汗腺逐渐萎缩,且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容易中暑。

孕产妇。女性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差,皮下脂肪又多,对散热很不利。

心脏病患者。天气炎热会加重心脏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体热不能及时散发,很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糖友的身体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迟钝,尽管热量已经积聚在体内,但自觉症状出现得较晚,因此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机体还会释放使血管收缩的物质,不利于散热而致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营养素缺乏会使得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患者易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很容易中暑。

正在服药的人:服用抗过敏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会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

建筑工人、交巡警等在室外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

要预防中暑,衣着最好选浅色的棉、麻、丝类,外出戴太阳镜、太阳帽,打遮阳伞。夏天要多补水,绿茶、绿豆汤、酸梅汤、淡盐水都是不错的解暑饮料。通风不畅易中暑,电扇能改善通风,但不要直吹人体。

老人容易中风原因和症状

血压波动

人体由于受生物钟的影响,血压具有明显的昼夜波动性。通常情况下,人到夜间入睡后,血压会自然下降一定幅度,血流速度也随之减慢,于是便成了夜间发生中风的生理病理基础。

血液凝固性改变

有人通过连续抽血化验24小时血液黏度,发现人体在早晨2时至6时血液中儿茶酚胺、纤维蛋白原活性增强,红细胞压积以及黏度均相对增高,从而使血液凝固性增强。加之人经过夜间长时间的睡眠,不吃不喝,没有补充水分,仍继续有肾小球过滤,导致血浆丢失,血液变得更加浓稠,黏度更大,因此易发生中风。

睡眠姿势

还有学者指出,可能睡眠时姿势的固定侧卧,使颈部扭曲,压迫颈动脉,造成供血减少或静脉回流不畅,与发生中风有一定关系。

脑中风的症状

1、头痛:无论是脑出血或脑梗死,头痛非常常见,亦是一个重要的脑中风症状和信号。

2、呕吐:一般是伴随头痛一起出现的,也非常常见,其特点是多为喷射状呕吐。如遇有呕吐咖啡色(酱油样或棕黑色)液体,表示病情非常为重。

3、眩晕:眩晕还多伴有呕吐或耳鸣,是脑中风的症状中比较常见的。

4、出现异常感觉:一侧肢体和面部的感觉异常。

5、口角流涎(流口水):出现口角斜、流口水或食物从口角流出的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6、突发的视感障碍:表现为看不见左或右的物体或视觉缺损,也可以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眼前突然飞过一只蚊子的感觉。

7、突发的言语不清和吞咽呛咳症状:表现为病人说话不清,吐词困难,喝水或吞咽时呛咳。

相关推荐

中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容易中暑的大多为缺乏体育锻炼、穿紧身、透气性差的衣裤、睡眠不足、饮酒、饥饿以及突然进入旅游热区和高温环境人群。部分有散热障碍的人群也容易中暑,如过度肥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人群。

夏季哪些人最容易中暑

1、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容易中暑。要保证每天不低于7小时的睡眠,调整饮食保护脾胃,不要多吃辛辣食品,要常吃清淡食物。由于天热汗多,因此补水显得很重要,每天要补充至少2500毫升的水分。 2、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衣着应凉爽宽大,多吃新鲜蔬菜、新鲜豆制品。经常用温水擦洗,不要盆浴。不要因为过于贪凉而导致感冒发生,此外要保证睡眠。 3、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老年人防止中暑有哪些注意事项

当心隐性脱水 夏日炎炎,老年人由于口渴等感觉变迟钝,往往难以发现自己出现脱水症状,所以更容易进入“隐性脱水”状态,也就更容易中暑。老年人在炎热的夜晚也不爱开空调,加之睡前为避免起夜也常常不敢多喝水,所以中暑的危险更大,有时在室内就出现中暑。 水分这样补充,在1升水中加入40克砂糖、3克盐,就可以制成既补充水分又补充盐分的补液。由于这种糖盐水更容易补充体液,所以即使在睡前饮用,也不会导致老人起夜的次数增加,可以放心饮用。 家中常备解暑药 老人独自在家,需要时刻注意下列信号:体温极度升高(超过39.4摄氏度)

最易中暑的9种人

老年。老年的皮肤汗腺逐渐萎缩,且循环系统功能衰退,机体散热不畅,容易中暑。 孕产妇。女性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是中暑的高危人群。 婴幼儿。婴幼儿身体各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能力差,皮下脂肪又多,对散热很不利。 心脏病患者。天气炎热会加重心脏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者,体热不能及时散发,很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糖友的身体对温度的变化反应迟钝,尽管热量已经积聚在体内,但自觉症状出现得较晚,因此容易中暑。 感染性疾病患者:感染会产生内源性致热原,机体还会释放使血管收缩的物质,不利于散热而致中暑

夏季哪些人很容易中暑

夏季是中暑的高发季节,哪些人容易中暑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您身边的朋友属于下列的某类人群,一定要提醒他们注意防暑降温,以免危及生命。 高温车间工人 高温车间主要包括钢铁工厂、玻璃厂、冶金、纺织、机械车间、造纸厂等。这些地方都是容易导致中暑的高温车间。在高温车间工作的工人,由于温度过高及大量的出汗,都可能发生中暑的症状。 夏季露天工作人员 建筑工人、采石工人、运输工人、地质勘探人员、野外测量人员、筑路工人等,这些成天在烈日的直接暴晒下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果不加以适当的防护,头部受到日光紫外线的大量照射,再

中暑是因为什么 自身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自身身体素质太差,平时运动太少,很少在户外活动,因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会变差,耐热能力减弱,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睡眠不好,夏季食欲不振,体力不支,则极容易引发中暑,另外老年人、体弱多病、肥胖的人也比较容易中暑,因此平时下午七八点左右,刚刚吃完饭,外面也比较凉爽的时候要多到户外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就可以抵御疾病,减少中暑的发生。

8种人易中暑

1.老龄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2.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长期逗留在通气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3.婴幼儿: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4.心血管病患者: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 5.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

经期发烧是怎么回事 中暑引起发烧

炎炎夏日本身是容易中暑的季节,而处于月经期间的女性朋友身体更加虚弱,对外界的抵抗力差,这个时候再加上高温的“熏陶”,难免容易中暑而出现发烧,头晕恶心呕的症状。 处理方法:中暑后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哪些人夏季更容易中暑

跟体格健壮的人相比,身体素质较差或者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夏季更容易出现中暑的症状,要多加防暑; 老年人因其皮肤的汗腺逐渐萎缩,循环系统功能逐渐衰退,体内散热不畅也比较容易出现中暑症状; 怀孕后的孕妇因为孕后体重增长较快,体力消耗较大,身体略虚弱,就比较容易出现中暑情况,为防止胎儿缺氧,孕妇最好不要中暑; 婴幼儿的机体发育尚不成熟,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皮下脂肪又多,不利于散热,较容易中暑; 糖尿病患者对温差反应迟缓,热量堆积在体内,而糖尿病患者发觉较晚,不利于排热,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缺乏多种营养而使得血

老人容易失眠原因

一、生理因素 ①睡眠生理改变,易醒;晚期阶段睡眠深,不易醒。老年人的早期阶段加长,晚期阶段缩短,所以易醒。 ②褪黑素缺乏,有维持睡眠节律的功能,老年失眠患者,血循环的褪黑素减少,高峰出现延迟,也会影响睡眠。 ③睡眠过早,早睡早醒。 二、病理因素 ①性格欠完美、焦虑、紧张等,是失眠的常见原因。 ②器质性疾病(男性前列腺肥大、女性尿失禁)、心脏病、关节炎、帕金森氏病、停经、癌瘤等。 ③服用多种药物、服药多,有些药物可干扰睡眠。 ②不安性腿动综合征,老年人多见(约20%),可有麻木、蚁走、针刺等感觉。 ③阵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