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骨骨折需要复位吗
尾骨骨折需要复位吗
尾骨位于脊柱末端,长约3~4厘米,有人因为发育上的差异,略长一些。它位于肛门后方皮下,稍向前勾,构成骨盆的一部分。这是人类祖先类人猿曾经长有尾巴的证据。在千百万年的不断进化过程中,人类尾骨已经大大退化,远不如其他椎骨那样坚强,功能上也不太重要,主要是为骨盆底肌肉提供附着处。尾骨也可能发生麻烦,最为多见的是骨折和脱位。
哪些因素易致尾骨骨折、脱位
人体跌倒时,如臀部后方撞在坚硬的地面、台阶或其他坚硬的突出物上,即可能发生尾骨骨折或脱位。受伤者以女性为多,这与女性骨盆比男性宽大、发生骨质疏松较男性早等生理差异有关。
骑自行车也可能引起尾骨骨折、脱位。正常人坐位时,着力支点是臀部两个坚强粗大的坐骨结节,尾骨基本悬空,并不承重。两坐骨结节之间平均距离约为11.6厘米。自行车座垫前窄后宽,正常情况下骑车时,臀部以坐骨结节着力。但当受到颠簸落下时,臀部难免向前滑动,使坐骨结节落空在两侧,尾骨成为承重支点。这时由于重力较大,尾骨与坚硬的座垫相撞,可发生折断或与骶骨分离。
怀孕期间,体内激素发生改变,骨骼比较疏松,韧带松弛。个别孕妇尾骨偏长,向前勾的角度稍大,可使骨性产道变小,如胎儿过大,或并有其他原因的骨盆狭窄,均可导致分娩时尾骨受到挤压力增加,引起尾骨骨折、脱位。
尾骨骨折、脱位的主要症状是肛门后上方疼痛。当仰卧或坐位时,局部受压,症状更为明显。尾骨前方是直肠,解大便时附近肌肉收缩,受到刺激,可使症状加重,因此怕解大便,引起便秘。根据特殊外伤史,加上X线照片,即可明确诊断。
尾骨骨折需要就诊但不必复位
尾骨骨折和脱位,由于附着于它的提肛肌、尾肛肌和肛门括约肌的牵拉、收缩作用,可能向前移位。对此,过去认为要进行复位。由医生戴上乳胶手套,将手指伸入肛门,摸到尾骨,向后按压,进行复位。但由于尾骨后方难以对抗前方肌肉牵拉作用,又无法固定,手指拔出后,必然再次移位。再次复位,依然如此,徒劳无益,增加病人创伤和痛苦。有人观察了许多尾骨骨折脱位病人,发现复位与否对日后工作、生活以及女性分娩影响不大,因而主张不必复位。
但对于肛门上方的尾骨痛,仍有必要到医院就诊,防止与其他疾病(尤其是肿瘤)相混淆。有的病人,尤其是女病人,因位置特殊,不愿就诊,应去除顾虑。
尾骨骨折后的注意事项
平卧睡觉尾骨受到压迫,导致症状加重,可改为侧卧睡觉。坐椅子或沙发,尾骨难免受压,可在臀部垫上气垫圈,或改坐狭长条凳,使尾骨部位落空,免除受压。适当多饮水,吃些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保持大便通畅,以免便秘刺激使症状加重。发生便秘时可服用蜂蜜、吃点香蕉以通便。严重时可使用润肠通便药物,如麻仁丸、液状石蜡等。开始几天,疼痛症状明显,可以服吲哚美辛(消炎痛)或布洛芬(芬必得)止痛。已婚女性应暂停性生活。一般1个月左右症状即大部消除,以后也没有任何后遗症。
极少数病人过了几个月症状仍然如故,可以采用封闭疗法。局部皮肤消毒后,在尾骨周围注射普鲁卡因和醋酸泼尼松龙(强的松龙)混合液。经过一次或几次注射后可以好转。效果仍然不佳的,则采取手术方法,切除尾骨。手术过程简单,比较安全。由于尾骨生理作用不大,所以切除后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效果良好。
预防尾骨骨折、脱位要注意锻炼身体,适当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从食物中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防止骨质疏松。购买自行车时要注意挑选座垫较宽、软,弹性良好的。骑车时注意观察路面,避免猛颠。平时工作、生活中多加注意,防止跌倒受伤。
骨折患者如何进行治疗
指骨骨折在手部最为常见,多为开放性骨折,并且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可于手指的任何部位导致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
指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重视,由于指骨骨折部位不同,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肌腱的牵拉作用,产生不同方向的移位,所以治疗既要达到准确地复位,又要达到牢固地固定,还要尽可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手指灵活的活动功能。
1.无移位的指骨骨折:可用铝板或石膏将伤指固定于掌指关节屈曲和指间关节微屈位,4周左右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末节指骨的粉碎性骨折,可视作为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必予以固定。
2.有移位的闭合性指骨骨折:可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其固定的位置应根据骨折移位的情况而定,如掌侧成角者将手指固定于屈曲位;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应于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4周~6周拆除固定。
3.对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复位后位置不佳者: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固定的方法很多,按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方法仍为克氏针固定,但应以牢固可靠为原则。而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多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也可采用螺钉固定。
鼻子骨折复位方法
1.无移位的线形骨折,不需特殊处理。有移位时,应尽快整复。局部肿胀、瘀血严重者,可暂缓整复,但不得超过两周;儿童最好不超过1周。
2.鼻骨骨折复位方法
(1)成人用1%麻黄素和1%地卡因棉片收缩及麻醉鼻粘膜。儿童应在全麻下进行。
(2)单侧向外侧方移位的骨折,术者用两手拇指压迫一侧鼻骨突起处,当感到有复位摩擦音时,证明已复位成功。
(3)单纯凹陷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前端裹以凡士林纱条或橡皮管。伸入到鼻腔骨折部的下方,向上向外将骨折片抬起,同时另一手手指按压鼻梁,推压健侧鼻骨,可闻及复位的骨摩擦音。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或碘仿纱条,以利于固定及止血。24小时后取出纱条,2周内勿碰压鼻部。
3.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或脱位时,将鼻骨复位钳的两叶分别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复位器,偏曲脱位处即恢复正常位。再以上法复位鼻骨骨折,然后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48小时后拔出。
虽然自己动手帮助鼻骨骨折复原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自己动手却不一定能很好的处理由此引发的其他诸如出血等突发症状。所以如果有朋友鼻子受到损伤,建议还是不要自己动手处理,而是及时的到大医院进行检查,及早治疗。
尾椎骨骨折需复位吗
需要复位。
骨骨折可单独发生,亦可与骨盆损伤同时出现;前者较少见,而后者在骨盆骨折中占30%~40%,因此,其绝对发生率远较单发者高,且以男性多见。治疗亦较复杂,需与骨盆骨折同时治疗。
骶骨骨折的预后视损伤类型不同而差异甚大单纯性无移位的骶骨骨折预后均好,少有残留后遗症者;但伴有内脏或神经损伤者,则易残留后遗症,以局部残留痛为多见。此外伴有骶髂关节脱位及腰骶椎节脱位者,视治疗情况而定健康搜索。
肱骨上段骨折的治疗方法
一.复位
骨折早期复位 可使骨折修复顺利进行。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两类。如果过长地拖延复位时间,就会造成骨折复位的困难。骨拆复位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所以,对每一个骨折,原则上应争取解剖学对位,而对某些骨折,复位时有一定困难,虽未完全恢复到解剖位置,但骨折愈合后,不影响该伤肢的功能,称功能对位。在治疗骨折时,要重视伤肢功能恢复,而不能片面地、机械地强求解剖学的复位。
二.固定
合适有效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之一。它可继续维持骨折复位后的对位对线,又可以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活动。常用的固定方法有两类,骨折复位后,用于伤肢外部固定的为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持续牵引等。
三.功能锻炼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所以,被固定的肢体,均要作适当的肌肉收缩和放松锻炼。对于没有固定的关节,应及时鼓励病人作主动的功能锻炼,当骨折端已达临床愈合就逐渐加强负重锻炼。
如何治疗尾骨骨折
一、预防
尾椎骨折患者大多为胸腰段椎体单纯压缩骨折,可仰卧于木板床上,在骨折部垫枕,使脊柱背伸。1~2天后可伸肌锻炼。一般两个月内禁止向前弯腰。
伴有脱位或伴有附件等的脊柱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尤其是颈椎骨折脱位有关节交锁者,危险比较大,须进行闲合复位或切开复位,要特别谨慎。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尾骨骨折与脱位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尾骨骨折与脱位的护理方法,尾骨骨折与脱位的常见护理措施。
尾骨骨折与脱位常见护理方法:
二、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4、避免寒冷刺激,注意保暖。
骨折怎么办
指骨骨折的治疗,首先要重视,由于指骨骨折部位不同,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肌腱的牵拉作用,产生不同方向的移位,所以治疗既要达到准确地复位,又要达到牢固地固定,还要尽可能早地进行功能锻炼,以恢复手指灵活的活动功能。
1.无移位的指骨骨折:可用铝板或石膏将伤指固定于掌指关节屈曲和指间关节微屈位,4周左右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末节指骨的粉碎性骨折,可视作为软组织损伤处理,不必予以固定。
2.有移位的闭合性指骨骨折:可行手法复位外固定,其固定的位置应根据骨折移位的情况而定,如掌侧成角者将手指固定于屈曲位;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撕脱骨折,应于近侧指间关节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过伸位固定,4周~6周拆除固定。
3.对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复位后位置不佳者:应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其固定的方法很多,按具体情况而定,常用的方法仍为克氏针固定,但应以牢固可靠为原则。而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多采用张力带固定治疗,也可采用螺钉固定。
不同类型骨盆骨折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骨盆骨折的治疗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方法不同。
1、撕脱性骨折的治疗治疗原则为采取使牵拉肌肉松弛的体位,使骨块尽量复位,促其愈合。
髂前上棘骨折乃由缝匠肌急骤收缩引起,采取屈膝屈髋位,卧床休息2~3周即可,即使骨折片未完全复位,功能恢复也多满意。髂前下棘骨折乃由股直肌猛烈收缩引起,采取屈膝屈髋位,卧床休息2~3周,无手术治疗之必要。坐骨结节撕脱或骨骺分离系由于胭绳肌急骤牵拉所致,患者采取伸髓伸膝位,卧床 2~3周后,即可完全恢复。
2、稳定性骨折的治疗因其骨折不涉及骨盆主弓,一般移位不多,可使患者略屈膝屈髓,休息4~6周即可,一般2~3月内可完全恢复。耻骨联合分离严重者,可用布兜悬吊骨盆卧床休息。
对骶骨横断骨折,如骨折片向前有明显移位,则可用手指从肛门内向后推挤,使其复位,然后以气圈保护,卧床休息4~6周即可。在推挤时慎勿损伤直肠。
对尾骨骨折脱位者,如无明显移位,卧床体息2~3周即可,有移位者,可甩手指从肛门内推挤复位后卧床休息。如“尾骨痛”症状难以消退时,则行尾骨切除术。
3、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一可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如下方法:
(1)一侧骶髂关节半脱位者,可用手法整复,用手压髂骨翼向前方,使向右旋转移位得到纠正,然后用布兜牵引或石羔裤固定2~3月。
(2)骨折段移位多,如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上下枝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关节附近的髂骨骨折或骶骨骨折等。均可采用骨牵引法,可行单侧股骨下端或胫骨结节牵引,根据需要也可双侧牵引,在牵引中可配合骨盆部的布兜垂直牵引,纠正骨盆侧向分离移位,也可配用髋人字石羔协助牵引,利用牵引力使骨折脱位逐渐复位,并维持骨折端的良好位置。
还有所谓“90一90一90”牵引法,即是髓、膝、踝三个关节均屈曲90。,在股骨下端做骨牵引,利用臀肌牵拉骨盆,使骨折复位。适用于伸直位牵引难以复位的病例。
对其他不稳定骨折,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判断,灵活应用上述诸法,予以治疗。
所有牵引复位者,2日后应拍x光片,复查对位情况,即时调整牵引方向和重量。
一般牵引应维持6~8周以上,使其达到骨性愈合。若因故不能长时牵引,也可于5~6周后移去牵引改用髋人字石羔固定:
骨盆骨折绝大多数可采用保守疗法,使之坚固愈合,而无需手术治疗。对因未整复而有持续性疼痛的骶髂关节脱位,半脱位,其它疗法无效时,有人主张可经后路行骶髂关节融合术。移位的骨折断端刺破膀胱、直肠或其他脏器者,在修补软组织同时,也可切除骨折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