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血糖监测不准确的原因

血糖监测不准确的原因

1、饮食因素

晚上吃了大量不好消化的食物,或者晚餐时间过晚(太晚的话会导致空腹时间不足8个小时),都有可能导致第二天早上的空腹血糖值偏高。另外,有些患者为了获得比较好的空腹血糖结果,会有意地在检查前一天晚上少吃一些主食,这样使得空腹血糖值又比平时的偏低了。因此,要想保证第二天清晨空腹血糖的真实性,晚餐一定要保持在一个平常状态。

2、时间因素

测空腹血糖必须在上午8:00之前完成。可是,经常有这种情况:不少病友为了请专家看病,早晨不吃不喝从家赶到医院,然后挂号就诊,往往要等到上午9:00~10:000之后才轮到看病测血糖。此时患者虽然处于空腹状态,但是受到生物钟的影响,升糖激素在8:00之后已逐渐增高,即使不吃饭,血糖也会随之上升。所以,这时候测得的已不是真实的空腹血糖,只能是随机血糖了。

另外,还有的病友是步行比较长的距离到医院就诊的,这样,测得的血糖可能就比平时要低;如果再遇到候诊时间过长,心情不快,情绪激动等,血糖可能又会升高。对1型糖尿病患者来讲,由于延迟或耽搁了早晨胰岛素的注射,则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

上述情况下所测得血糖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腹血糖。所以建议患者在家或在附近社区卫生所完成空腹血糖检测后,进食、服药或打胰岛素,然后再去医院就诊。

3、运动因素

不合适的晨练是影响空腹血糖的常见原因。所以我们要求检查空腹血糖时,应当在不做晨练的情况下进行。因为运动后血糖一般会下降的,若血糖反而升高可能是在运动中发生了轻度低血糖,低血糖又导致反应性血糖升高。这些都是不真实的空腹血糖结果。

很多人喜欢先晨练再吃早饭,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容易引发低血糖,最好在晨练前先吃些食物。晨练时注意检查一下运动前和运动后的血糖,以便寻找出一个适当的运动量。

4、药物因素

药物是影响空腹血糖结果的重要因素。如果晚间胰岛素剂量过大,导致出现苏木杰现象,也会使得清晨空腹血糖异常升高。再如有的患者发现空腹血糖高,就有意少吃早餐,或者加服餐时降糖药,这样就会出现空腹血糖高于早餐后2小时血糖的现象。还有的病人服用了含有降糖药的保健品,也会影响空腹或餐后血糖。

5、睡眠因素

美国科学家把一天的睡眠时间分成三类:睡眠<6小时,睡眠在6~8小时,睡眠>8小时,观察睡眠时间对血糖的影响。在六年研究期间,发现每天睡眠<6小时者,其血糖从正常转变成空腹血糖异常的比例,比睡眠在6~8小时的人多4、56倍。睡眠>8小时与睡眠在6~8小时的人没有差异。可见糖尿病患者每晚睡眠<6小时,容易引起空腹血糖异常,要想获得真实的空腹血糖,前天晚上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6、应激因素

近期心情不好,焦虑忧郁,失眠多梦,都可能导致空腹血糖高于平时,不能反映真实的药物效果或病情。另外,若发生急性感染或外伤,常会因应激因素导致血糖升高。还有的病友发生胃肠炎,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停止服药,有的病友认为不吃饭就不用注射胰岛素,因此导致严重高血糖……这些情况下测得的空腹血糖,都不能反映真实的基础空腹血糖,必须对症处理,而不是调整降糖药物。

7、监测方法及血糖仪因素

这是极为常见的影响空腹血糖真实与否的因素,也是我们经常提及的。病友运用血糖仪时监测方法不正确,血糖仪本身不合格或长时间没有校正,试纸过了有效期,质量不过关等等,都会影响血糖结果。

三诺血糖仪是什么

三诺血糖仪是由长沙三诺生物传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作产制造的,经过了德国技术集团质量体系认证与欧盟CE认证,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测及糖尿病筛选,简单且方便!

据了解,三诺血糖仪在国内普遍受欢迎,因为三诺血糖监测产品以准确、简单、经济的特点,主要适用于两类人群:1、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用于每天监测血糖,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时间。2、肥胖人群、家庭有遗传史的潜在糖尿病人,用于平时血糖监测,预防糖尿病。

看看新的发展!最新推出的尿微量白蛋白测试条、尿酸测试仪将进一步完善代谢性疾病的快速监测产品体系,为代谢性疾病管理提供准确、方便的监测工具,帮助更多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雅培安妥血糖仪有什么特色

设计独特,令血糖监测随心所欲。 双向自动吸血,操作更简便 仅需2.5微升血量,10秒快速测试 触发电极技术,避免样本不足,确保结果准确 半透明覆盖膜设计,直接判断是否需追加滴血

Optium多功能的血酮测试,即时准确,快速直接,令血酮监测轻松自如。5ul微小血量

30秒快速测试

液体摄入量不影响结果

抗药物干扰,如维生素 C、开博通等均不影响结果之准确性

雅培安妥血糖仪,血糖、血酮均可以测量,适用于重症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的患者自我检测。是重症糖尿病患者的首选。

血糖监测时间

空腹血糖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基础功能,也就是在夜间不吃不运动,进行正常睡眠状态下,胰岛功能可将血糖控制在何等水平。是衡量胰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空腹指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人。

早餐前血糖一般是测早6-7点的血糖,8点以后抽的所谓“空腹血糖”已经失去了早餐血糖的意义。检查的目的在于体现夜间基础状态的血糖,凌晨血糖升高的情况及降糖药远期疗效的综合结果。如果降糖药的中远期疗效差,此时的血糖可能比最低值要高。

查早餐后2小时、午餐后2小时、晚餐后2小时血糖

其意义在于体现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也是筛选糖尿病的方法之一,若大于或等于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若小于此值,需要做糖耐量试验(OGTT)来确诊。但要注意的是,餐后2小时指从吃第一口饭算时间;其次,既然体现治疗效果,故验血日吃饭、运动、用药等各种情况要与平常一样。

查夜间血糖

其意义在于若早餐前血糖高,是夜间血糖一直在高还是;凌晨时才高的,两种情况的治疗不一样,故可以自行设计测测夜间血糖,如零点、2点、4点、6点的血糖。

随机检查血糖

其意义在于捕捉机体在特殊情况下对血糖的影响,如多吃、少吃、吃特殊食品、饮酒、劳累、生病、情绪变化、月经期等。及时捕捉低血糖的瞬间(约10分钟之内)。当低血糖后机体中升血糖的激素马上释放,10分钟左右血糖就会升高,甚至高出平时的水平,所以当怀疑有低血糖发生时要及时测血糖来捕捉低血糖的瞬间。若测血糖晚了,血糖正常或高血糖,则不能明确是低血糖后高血糖反应还是本来就没有低血糖,两种情况治疗完全相反。

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查血糖,这是因为如果吃了消化吸收特别快的食物,如粥、果汁、饮料、西瓜、葡萄等。血糖可能升高得更快,故需要测吃这些食品后短时间的血糖,如半小时的血糖。如果想了解吃普通食品或吃一般水果血糖最高时的情况,应测餐后1小时血糖。

化疗的时候出现血糖高怎么办

1、药物治疗

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两种。患者具体使用何种药物,需医生根据血糖情况、经济状况、自身体质等多方面考虑,不要乱用药,结果延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

2、适当运动,合理饮食

每位患者都知道适当运动和饮食控制。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准确掌握自己的运动量和饮食热量规范,同时不能坚持下来。瑞京医院专设营养科,营养专家根据您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精细化饮食方案;瑞京专家还会根据您的年龄、体质制定最适合您的运动方案

3、血糖监测同样重要

因为血糖监测有利于糖尿病控制,尤其餐后2小时血糖,而且血糖较尿糖测试更准确。尿糖检测影响因素较多,误差大,不如血糖精确,而且对低血糖无任何价值。认真记录下日常的血糖值的变化情况,可以更简捷地防止血糖过高、过低,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治疗程序,从而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达标,减少、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高血糖的自我监测诊断方法

关于血糖监测,相信大家是既熟悉又迷茫。“熟悉”是因为血糖监测伴随着糖友的病程,而“迷茫”是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掌握血糖监测的诀窍。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原则之一,由于受年龄、病情、顺从性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病人往往很难坚持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可以在家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这样做能够准确地反映身体内的实际血糖水平,更好地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血糖仪可以让我们随时监测血糖,把握自身的微小变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生活的节奏、饮食的种类,了解各种治疗的效果,以摆脱糖尿病的困扰,强化控制血糖达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何科学地监测血糖,成为糖尿病患者必须关注的热点。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血糖仪的准确性也是您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检测血糖仪的准确性可以采取用血糖仪测量您的毛细血管血糖(指尖血),同时抽取静脉血用生化仪测定静脉血糖,两种方法的血糖结果应该接近,误差应小于15%。血糖试条是影响血糖仪准确性的关键因素,有的血糖试条采用瓶装,试条瓶打开后试条必须在3~4个月内使用完,有的血糖试条采用单片铝箔包装,不易受潮,有效期长达一年。

所有的血糖仪均需要适当的保养,有的血糖仪需要更多的清洁和维护,需要更换专用电池,这也是购买仪器时需要考虑的内容。购买血糖仪,贵的并一定是最好的;最适合您使用的,才是最好的血糖仪。拥有适合您的血糖仪,就为科学监测血糖奠定了基础。

2、选对“时辰”准确测血糖

好的血糖控制应该是把全天的血糖值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因此,血糖监测的时间应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必要时加测凌晨1~3点时的血糖等。

同时,对于不同病情的糖尿病患者,所选择的时间点也有所侧重,例如新诊断的患者往往需要规律监测一段时间的血糖,从而指导治疗,一般每天应坚持测4-7次。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每月监测2~4次;血糖控制未达标者,每周不同时间监测空腹、餐后血糖至少4次。尝试一种新的饮食方法,运动前后,旅行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次数,有低血糖症状时,怀孕或打算怀孕时要增加监测次数。

温馨提示:“糖友”在测血糖的时候不能光测“手指血糖”,还要测“糖化血红蛋白”,这样才能反映最近三个月来的平均血糖水平,这更有利于医生判断病情。“手指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就好比一个班级的两个成绩,“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试的成绩,而“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3个月来这个班级的平均成绩。

每日多测血糖并无好处

血糖自测要列“明智清单”

近日,美国内分泌学会和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公布了“明智选择”清单,列出了5项医生和患者应质疑的医疗行为。对于应用降糖药物血糖控制稳定且低血糖风险较低的成年糖尿病患者,每日多次自测血糖并无获益。

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达标,自我血糖监测的意义并不大。不过,合并急性病、新增药物、体重波动明显和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变化时,应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只有患者能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学习并调整糖尿病治疗时,自我血糖监测才有获益。

糖尿病记录册和数据收集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环节, 记录血糖值使你很容易找出血糖变化规律, 以及什么时候血糖控制得好、什么时候不好。对大多数人来说,仅凭记忆记住多次血糖值,以及测血糖时发生了什么是非常困难的,并且多数情况下不准确。

血糖检查频率并非一成不变

美国克利夫兰诊所内分泌学专家贝杜尔?哈蒂波格鲁博士表示,血糖检查频度应根据糖友是否注射胰岛素或服用糖尿病药物而定。即使不服用药物的糖友,经常测血糖也有助于了解身体状况。对此,哈蒂波格鲁博士也做了形象的解释:“血糖犹如黑暗隧道中的灯光,是战胜敌人(糖尿病)的关键情报。”

要想得知血糖对治疗的反应,就要检查一天之内不同时间的血糖。适宜的检查时间包括餐前、餐后,以及任何时间感觉血糖过低、或感觉血糖超出目标范围,或者有任何不适或活动改变时。请教医生什麽样的监测方案最适合你。

每位患者都希望能够既经济又合理地测量血糖,但这要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治疗,血糖比较稳定的,一天测两次即可;如果血糖不稳定,要测量4次;需要强化治疗的患者一天可能要测量8次。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一般情况下一周测1~2次即可,但是如果服用了容易产生低血糖的药物就要增加测量次数,比如说服用磺脲类药物后,就要增加测量次数。无论如何,每个患者都应该拥有自己的血糖监测方案,每天多出的血糖次数不仅“多测无益”,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如何监测血糖可以达到最佳效果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特殊概念,指糖尿病患者在家中采用便携式的血糖仪监测自己血糖的波动情况,医生和患者在此基础上对糖尿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但在我国,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医院还没有做到使用医院专用的快速床边血糖监测系统来监测住院患者的血糖变化,而是使用个人使用的血糖仪监测血糖。此外,由于许多糖尿病患者不能负担购买血糖仪和血糖试纸的费用,在医院的门诊也使用个人血糖仪检测门诊病人的血糖。

自我血糖监测在现代糖尿病的治疗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个人用血糖仪的年销售量接近80万台,血糖试纸的消耗量也接近3亿条。血糖仪多测量指尖的全血,可在5~20秒内获得血糖的数值,方便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血糖管理。此外,SMBG 还是患者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影响的感性工具。因此,在糖尿病的管理中,科学和合理地使用血糖仪和SMBG是糖尿病管理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据专业研究显示,自我血糖监测在使用胰岛素患者的血糖管理中是必不可少的。研究中,将患者分为两组: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注射胰岛素的强度不一样,主要根据血糖监测的数值来决定胰岛素的注射量。强化组要求每天自我血糖监测4次以上,并根据此结果调节胰岛素剂量、饮食和运动。研究完成之后,积累下来的血糖监测次数是30多万次。在另外一组,主要目标是控制高血糖,让病人没有症状,每天注射胰岛素1~2次,或者进行血糖监测,或者是尿糖监测。在这种不同的治疗模式下,人们看到了强化血糖控制的益处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同时研究也提示我们,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病人中,血糖的监测目的不仅是要发现高血糖,而且越接近于正常的血糖控制的时候,越要注意发现低血糖。根据低血糖发生的情况来调整治疗,和发现高血糖具有同样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血糖监测

一、血糖监测包括哪些方面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

HbA1c是长期控制血糖最重要的评估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反映的是近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正常参考范围为4-6%,(各个医院可能因检测方法不同略有差别)。目前国内外的指南建议达标需控制在6.5-7%以下,因人而异,个体化。有些单位还可查糖化血清蛋白(白蛋白),它主要反映近2-3周血糖控制的水平。这两个都是反映平均血糖水平,不能反映血糖的波动。

2、静脉血清血糖:

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它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筛查。不做为血糖监测的一个常用指标。美国最近的一项研究认为,与空腹血糖(IFG)或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单用相比,如果把这两项指标联合应用,能更好的筛查糖尿病的高危者。因此说目前常规体检仅仅查空腹血糖还是有一定的漏诊率,有条件可同时查糖化血红蛋白。

3、动态血糖监测:

动态血糖检测系统是通过特殊仪器持续、动态地检测血糖变化,它可以每3-5分钟自动记录血糖数据,可连续记录3天,来观察72小时内的动态血糖变化。它可绘制每日血糖变化曲线,并且可在曲线上标注进餐、运动、重大事件等。对于血糖波动较大、没有规律的患者,通过这张图标可以观察到很多常规监测不能发现的情况,并且推断其与事件有无关联,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这种仪器价格昂贵,一般在较大的医院才有。更先进的仪器还有把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相结合,这就是所谓的“人工胰腺”。

4、自我血糖监测:

就是患者每天用普通血糖仪自我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监测的情况来调整饮食、运动和用药。

二、常用的监测指标:

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时血糖:这是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常规点,一般采用指尖毛细血管血糖,它反映的是当时的即刻血糖,但需注意该检测并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尿糖:在无条件或条件受限的地方,尿糖的检测也是一种了解自我血糖控制情况的一种方法,但其受肾糖阈的影响,对于肾糖阈增高的老年人或降低的妊娠患者,尿糖监测就没有意义,甚至有误导治疗的可能,对低血糖的监测也没有帮助。

血糖监测的频率:

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 4-7次(包括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有的还要加测0am、3am血糖等),直到血糖控制稳定。当病情稳定,饮食、活动规律、血糖达标后可每周监测1-2天,每天5次。

高血糖如何进行治疗

1、治疗高血糖,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很重要:每位患者都知道适当运动和饮食控制。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准确掌握自己的运动量和饮食热量规范,同时不能坚持下来。

2、治疗高血糖血糖监测同样重要:因为血糖监测有利于糖尿病控制,尤其餐后2小时血糖,而且血糖较尿糖测试更准确。尿糖检测影响因较多,误差大,不如血糖精确,而且对低血糖无任何价值。认真记录下日常的血糖值的变化情况,可以更简捷地防止血糖过高、过低,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指标,及时调整治疗程序,从而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达标,减少、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3、药物治疗高血糖不必少:分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两种。患者具体使用何种药物,需医生根据血糖情况、经济状况、自身体质等多方面考虑,不要乱用药,结果延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机。

老年人血糖监测注意事项

根据血糖监测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餐前血糖:是指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测定的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值。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其他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值,如睡前血糖、午夜血糖等。至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合适时间和频率,首先要与医生咨询,尽量做到针对病情合理安排。

一般说来,当近期血糖较高时,应该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能较准确地反应出患者血糖升高的程度。而当近期经常出现低血糖时,则最好检测餐前血糖和夜间血糖,因为低血糖更常发生于餐前和夜间。此外,人在进食后约5分钟,便有食糜排入十二指肠。排空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成分有关。稀的流体食物比稠的或固体的食物排空快;在三种主要营养物中,糖类排空是最快,蛋白质其次,脂肪最慢。胃内容物的总体积较大时,排空的速度较快。对于一餐混合性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4-6小时。而老年人胃排空速度下降,导致排空时间延长,血糖监测可出现假阳性。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方法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标准的HBA1C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2.自我血糖

糖尿病皮肤瘙痒怎么办 病因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症状的根本原因还是血糖过高,因此要从源头上对糖尿病进行治疗。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手段尽量使血糖达标,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糖尿病耳鸣怎么办 病因治疗

引起糖尿病耳鸣的根本原因还是血糖过高,因此要想缓解糖尿病耳鸣首先还是要对糖尿病进行治疗。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等手段尽量使血糖达标,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治疗高血糖的方法

很多人都害怕糖尿病这种病这种病给患者照成的伤害是很大的,患者要注意这种病,一担患上要积极的接受治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因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才是关键。那么高血糖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下面让专家来解答一下。1、治疗高血糖,适当运动、合理饮食很重要:每位患者都知道适当运动和饮食控制。但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准确掌握自己的运动量和饮食热量规范,同时不能坚持下来。2、治疗高

​桑拿天 血糖监测不容忽视

1、点式血糖监测血糖一般1-2周检查一次。项目既可点查任何一餐的餐前(空腹)血糖,也可点查餐后2小时血糖。其中,前者主要反映患者前一餐后至抽血时血糖的回归情况;后者主要反映监测餐次餐后血糖的变化、药物疗效或饮食与药物的匹配情况。如正常或保持在预设范围,可继续原有治疗;如过低,则需要调低或减少前一餐药物的使用量;如过高,则要分析原因,对症处理。例如:调高或增加前一餐药物的使用量或更换方法等。其中,空

血糖前应注意什么呢

人体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血糖监测的时间和频度:一般说,应该根据每个病友的具体病情而定。根据血糖监测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随机血糖等,不同时间检测到的血糖,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午餐前

糖尿病都有哪些治疗方式呢

一、情绪控制让糖尿病患者通过学习,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和学会自我管理糖尿病的技能,减少无知带来的伤害。通过恰当调整患病之后的心态、减轻心理负担、建立治好疾病的信心、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进行合理的治疗,血糖往往更容易控制。二、饮食治疗通过科学的饮食控制来控制糖尿病病情,合理科学地控制饮食,任何时候,它在糖尿病的控制上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科学饮食对还对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这些经常和糖尿病

血糖什么时候测最准 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所以测定时间没有明确要求。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加餐、用药和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监测午夜(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空腹高血糖原因究竟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反应,从而做出不同的临床处理。

糖尿病的血糖监测方式是什么

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评价长期控制血糖的金指标,也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调整的重要依据之一。标准的HbA1c 检测方法的正常值范围为4%-6%,在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3-6个月检查一次。对于患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异常性疾病的患者,HbA1c的检测结果是不可靠的。可用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来评价血糖的控制。2. 自我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周期有多久

强化治疗的周期,我想在这里要说一下,这个在临床上,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于这个时间,比较混乱。有用三个月的,也有用一年的,甚至有用两年以上的。实际上,在我们这个《专家共识》里的规定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两周到三个月,这样一个短期的强化时间。这样一个时间的选择是因为后面有很多循证的证据的支持,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个强化的时间,是两周到三个月。治疗过程中比较注意的也是通常的胰岛素治疗时候,我们需要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