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防止冻伤怎样护理
新生儿防止冻伤怎样护理
(1)防寒冷损伤:冬季天冷,刚出生的新生儿要注意保暖。否则新生儿体温降到35C以下,皮肤暗红或伴黄疸,四肢或全身冰冷,皮肤变硬似硬橡皮样,以小 腿、大腿、臀部。面颊较多见,重者胸腹硬肿,呼吸困难,酸中毒,肺出血。早产儿更多见。医学上叫新生儿硬肿症或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其预防是避免早产, 小儿居室应注意保暖,从产院出院前事先提高室温,准备好干热绒毯,加强新生儿护理等。
(2)防窒息:小宝宝不要睡太软的床和大而软的枕头,最好单睡一张小床。小床上不要放衣物、玩具、绳子等,以免套住宝宝的颈部或堵住宝宝的口鼻。若小宝宝与大人同床,最好分被睡,若与大人同床、同被更应小心,不要让被子捂住口鼻而窒息,医学上称捂被综合症。
(3)防烫伤:喂牛奶时,先将牛奶滴在手背上试温;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在5OC左右,拧紧塞子以防漏水,用毛巾包好放在垫被下面,距宝宝皮肤10厘米左右;洗澡时,先试温,不要将宝宝放在热水管下冲洗。
出生一个月的宝宝,这个时期叫新生儿,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各系统脏器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较差,因而易感染。
新生儿经常洗澡好不好
新生儿防御能力差,而且新陈代谢旺盛,如不经常洗澡,汗液及其他排泄物蓄积会刺激皮肤,容易发生皮肤感染,所以应该经常洗澡。
新生儿洗澡不必过勤。新生儿排泌的汗液有限,不必每天都洗澡,热天隔天洗一次、冷天隔两天洗一次即可。
如果婴儿不太脏,不用天天洗,根据具体情况隔一两天都行,沐浴液也是一周用一次即可。如果天热时需要每天洗澡,那么只用清水冲冲就够了。
冬天空调朝上还是朝下 空调制热多少度合适
冬天开制热空调开20度左右就可以了。
冬天室外空气寒冷,开空调是为了提高室内温度,防止冻伤,但是温度高了又易得空调病,为了为了不冻伤又不得空调病,建议冬天空调开20度左右,防冻又健康。
新生儿产伤的护理
1.颅内出血
此时宝宝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头部也要稍许垫高一些,并且观察他的情况(要观察三天以上)。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此类宝宝的护理操作次数要减少,必要的护理要一次做完,并且动作要轻柔、减少搬动次数。
2.头颅血肿
宝宝头部单、双侧可以明显摸到肿块,并且按压会有波动感,同时这个肿块在出生3天里面逐渐变大,那么就不要做什么护理,只要注意预防头皮不受损感染即可。 4-5天以后,因为血肿本身压力以及宝宝凝血功能上升,所以肿块不再变大。在此后的3-8周里面,血肿会逐渐自行吸收掉,只有及少量的血肿会机化而终身存在。如果病情比较严重,那么医生会在无菌环境下抽吸血肿,并且加压包扎几天,同时注射适量抗生素和止血剂。
3.皮肤损伤
在选择负吸术生产或者是正常生产时,仍有很低的几率擦伤到宝宝头部皮肤;如果是臀位产,那么宝宝下体部位的皮肤就很可能受到损伤。针对这类皮肤擦伤,要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可以适当涂抹一些红霉素眼膏预防感染。
4.胎头水肿
这种损伤无需做特殊的护理,只要让宝宝处于安静的环境下24小时,水肿基本就会自行吸收掉。
玫瑰花茶也可以防止冻伤吗
玫瑰花茶可以美容。玫瑰花外表鲜艳明丽,常喝玫瑰花茶可以使人的皮肤变的光鲜美丽。女性爱美,但是一旦上了年纪,皮肤自然会慢慢变得不再光彩照人,脸上也会慢慢出现皱纹。这似乎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常喝玫瑰花茶,可以有效减缓这个过程。
玫瑰花茶可祛痘。脸上长痘痘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长痘痘,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内火过旺造成的,痘痘的爆发和生活状态,平时饮食、作息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玫瑰花茶有清凉去热的功效,常喝的话,可以减少脸上痘痘。
玫瑰花茶可防辐射。中医药学理论讲,玫瑰花茶有活血通气的功效。长期坐在电脑前的上班族,皮肤色素容易沉淀,皮肤容易变黑或者长斑。而每天泡喝一杯玫瑰花茶,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中医养生理论讲究“调气”“静心”,那么如何才能使气息均匀,如何才能使内心平静呢?合理的食调,对此很有效果。每天空出时间来,最好找一个安静的地方,细细品味一杯玫瑰花茶,有很好的调气养心功效。
玫瑰花茶的禁忌:
玫瑰花是清凉的食材,对于身体火气较旺的人,是一副良药,而对于内寒或有腹泻症的人,则会造成不利,这些人一定要禁食;玫瑰花茶有活血的作用,这对于孕妇是不利的功效,吃多了,可能会伤害到胎儿,所以要禁食;玫瑰花茶应该少和茶叶一同泡饮,且在冲泡的时候,不要用太热的水,否则会降低玫瑰花茶的养生效果。
两个月宝宝游泳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婴儿游泳时,必须有专人一对一全程监护,新生儿与看护者的距离必须在监护人的一臂之内。
2、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脐部必须贴防水护脐贴,游泳完毕后要将新生儿防水护脐贴取下,脐部消毒,并用护脐带包扎。
3、新生儿游泳圈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如泳圈的型号、保险按扣、漏气否等)。
4、依据婴儿颈围选用合适的泳圈型号:小号<20cm;中号:21~23cm;大号:24~26cm;加大号:27~29cm;特大号:30~33cm 。
5、新生儿套好泳圈后,检查下颌部是否垫托在预设位置(双下颌角紧贴内圈),下巴置于其槽内 要逐渐且缓慢入水,防止耳进水。
6、游泳完毕后要迅速擦干婴儿身上的水迹,注意保温,取下游泳圈及防水护脐贴,予安尔碘消毒液或75%的酒精消毒脐部两次,并用一次性护脐带包扎。
7、新生儿每次游泳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婴儿游泳时间15-20分钟。
冬天如何防止冻伤
1、平时的时候多运动,增强自身的抗寒冷的能力,如果是成人可以坚持洗冷水澡,如果身体条件好还可以进行冬泳,这些都是不错的锻炼方法。
2、在饮食上多吃一些温性的食物。比如羊肉、驴肉等,这些食物可以为身体增加御寒的功能,让你可以抵御寒冷。
新生儿游泳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游泳使新生儿得到天然的活动,水的静水压、浮力、冲击将会对新生儿皮肤、骨骼和五脏六腑产生轻柔的爱抚,促进小儿各种感觉信息的传递,引起全身包括神经、内分泌、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的良性反应,锻炼心肌,增加睡眠,提高肌体免疫力,对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参加游泳的新生儿必须是正常的足月儿,出生时评分不得少于8分,出生后至少6小时,最好是一天后;水温应控制在38~40℃,用专业配制的溶液。新生儿游泳不是简单的体育活动,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才能达到增强孩子体质,促进早期智力发育等多项目的。
注意事项:
1.新生儿游泳时,必须有专人一对一全程监护,新生儿与看护者的距离必须在监护人的一臂之内;
2.出生10天内的新生儿脐部必须贴防水护脐贴,游泳完毕后要将新生儿防水护脐贴取下,脐部消毒,并用护脐带包扎;
3.新生儿游泳圈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如泳圈的型号、保险按扣、漏气否等);
4.依据新生儿颈围选用合适的泳圈型号;
5.新生儿套好泳圈后,检查下颌部是否垫托在预设位置(双下颌角紧贴内圈),下巴置于其槽内;
6.要逐渐且缓慢入水,防止耳进水;
7.不是所有新生儿都适合游泳。
护理脐带可防止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脐炎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出生时断脐消毒不严而感染,更常见的是由于脐带残端被污染而发生感染。可以说父母对宝宝的脐带是十分重视的,一是担心感染,二是担心经此处容易着凉。因此,脐部除医生给予包裹的纱布外,上面还垫上一层厚布,将所兜的尿布再盖在上面,内内外外好几层。当尿布被尿湿后,尿液将纱布和垫的厚布浸湿,而换尿布时,尿布内面的纱布和垫布又不会换,使脐带浸在潮湿的环境下,各种病原菌在脐带这适宜的环境下繁殖感染。
脐部感染轻者表现为局部有脓性分泌物,有臭味,脐部及周围皮肤发红或有肿胀;重者感染扩散形成腹壁感染,形成脓肿,或向腹膜扩散引起腹膜炎,向全身扩散引起败血症。
有些父母在孩子脐带脱落创口未愈时,因局部潮湿用爽身粉、脐带粉一类的东西,使脐部在异物的刺激下形成慢性炎症,表现为脐肉芽肿,常呈一小的樱桃红色肿物,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经久不愈。
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主要是做好断脐后的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卫生。在脐带未脱落前,洗澡后要将脐带周围的水吸干,可用75%的酒精消毒残端,再换上干净的纱布包裹好;不要将尿布盖在脐部上,以保持局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污染脐带。如果脐带根部发红,或脐带脱落后伤口不愈合,脐窝湿润、流水等表现,应立即进行局部处理,用3%双氧水冲洗局部2-3次后用碘酊消毒,再用酒精脱碘,如果脐部炎症明显,有脓性分泌物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治疗。
梅毒孕妇住院期间的医护措施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而发生的常见性传播疾病,已经问世数百年了,目前在世界范围均有分布,是十分重要的性传播疾病;可以分为获得性梅毒、先天梅毒和妊娠梅毒等。梅毒治疗原则早期、足量、规则用药,首选青霉素,治疗后要追踪观察,对传染源及性接触者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心理护理: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运用肢体语言对患者关心与体贴,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②在患者的允许下,做好与家属的沟通,让家属多给予关心和照顾,消除其孤独感。③做好保密工作,尊重患者,不能鄙视患者,不能把患者的隐私外传。④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病相关知识,让丈夫与其共同治疗,增进感情。⑤对于那些消极、无所谓的患者,要加强道德观念,增强对疾病危害性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定期检查。
消毒隔离措施:病房内保持环境清洁,房间内湿式清扫,使用消毒剂要按比例配置。将梅毒孕产妇安排单间隔离,分娩时要在隔离产房。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使用后,要先消毒后再清洗、消毒。孕产妇使用后的带血液和分泌物的纸巾等物品要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内焚烧。出院后要终末消毒。医护人员要做好自我防护,避免锐器伤。护士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镜。
分娩期护理:将梅毒孕妇安排在隔离产房分娩。由于病原体可通过阴道传给新生儿,在选择阴道分娩时,应缩短第二产程,适当尽早行会阴侧切,减少胎儿头皮与阴道壁的磨损,避免做对胎儿有损伤的操作,防止因产道分娩引起的母婴传播。新生儿分娩后应及时清除鼻腔、口腔内的羊水,将皮肤黏膜及皱褶处的血迹擦干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流动水洗澡。在断脐时,要严格进行消毒后,使用没有污染的器械进行断脐,避免母亲血液经脐动静脉传给新生儿。断脐后要再次严格消毒,无菌包扎,及时采集脐带血送检。
新生儿护理:为避免传染胎儿,尽可能选择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在分娩后立即取脐血检测新生儿是否感染,所有治疗、护理应与正常新生儿分开,加强新生儿的监护,并仔细观察新生儿全身皮肤的情况,及时更换衣物及尿布,保持其皮肤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浴1次,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拭护臀霜,防止皮肤感染。
饮食护理:梅毒产妇大量消耗能量,抵抗力下降,指导加强营养,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矿物质,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所有的生活垃圾装入医用塑实袋贴上特殊标签后处理。
哺乳:梅毒螺旋体主要存在于患者的体液与血液中,并不直接分泌,不易引发感染,而且含有多种免疫抗体,可增强婴儿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现多主张母乳喂养,但若由于乳头破损或其他原因使母血流入母乳中可引起感染,在哺乳时指导产妇正确喂养,使婴儿正确吸吮,保护乳头及胎儿口腔黏膜无破损。这样可稳定产妇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又增加了母婴亲情。
冬季冻伤怎么办 冬天如何防止冻伤
冬季走路不要将双手插进口袋里,而应该戴上手套,甩动双臂,这样可活动臂膀肌肉,改善双臂及双手血流,使得身体生热,更利保暖。
冬季脚部保暖尤为重要。脚部保暖要有合适的鞋子和袜子。鞋子的尺码应稍大些,最好垫一双棉鞋垫,脚放在里面要有点空间。其次鞋底应稍高些,这样可以起到与冰冷地面隔寒的作用。
研究表明,黑色衣服吸收太阳辐射为88%,军绿色为57%,白色为20%。因此,深色衣服可以使人体多获得一些热量,具有保暖的功能。
寒冷季节可以适量增加辛辣御寒食物,如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辣椒中含有辣椒素,胡椒中含胡椒碱,它们都属于辛辣食品,冬天适当吃一些,不仅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御寒能力。
新生儿发烧的原因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对感染十分敏感,且多严重,常导致发热、肺炎或败血症。这是由于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和免疫特点所决定的。
1、新生儿防御功能不足,屏障功能不完善,生后初期脐部尚未愈合,皮肤粘膜娇嫩,易破坏损伤,成为细菌入侵门户,且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所以容易导致发烧。
2、新生儿多核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差,对细菌的杀菌作用亦低于成人。
3、新生儿全身性细菌感染的侵入途径较多,且感染的病因较复杂,可以在宫内、产时、产后感染。
新生儿产伤护理
治疗方法:
(一)置入
置入前先检查器械。先放钳的左叶,后放右叶,才能扣合。用左手握右叶,涂上润滑剂,右手作引导,缓缓送入阴道。儿头位置低者,用食、中二指作引导即可;位置较高者,须将手的大部分伸入阴道作引导。
开始置入时,钳与地面垂直,钳的凹面向着会阴部,经阴道后壁轻轻插入,在右手的引起下,顺骨盆的弯度慢慢前进,边进边移向骨盆左侧,放到胎头的左侧面。放妥后取出右手,此时叶柄与地面平行,可用左手的无名指及小指托住或由助手托住。然后以同样方法,用右手握产钳的右叶,在左手的引导下慢慢送入阴道,置于儿头的右侧面。
(二)合拢
如两叶放置适当,即可顺利合拢,否则可略向前后上下移动使其合拢,并使两柄间始终保持约一指尖宽的距离,不要紧靠,以免过度压迫胎头。若合拢不易,表示放置不妥,应取出重放。合拢后注意听胎心音,倘有突变,说明可能扣合过紧或因夹住脐带所致,应松开详细检查。
(三)牵引及下钳
合拢后如胎心音正常,可开始牵引。牵引应在阵缩时进行,用力应随宫缩而逐渐加强,再渐渐减弱。阵缩间歇期间应松开产钳,以减少儿头受压,并注意听胎心音,牵引方向随儿头的下降而改变。开始钳柄与地面平行(头位置较高者,应稍向下牵引),两手如所示方向用力。当枕部出现于耻骨弓下方,会阴部明显膨隆时,可改用单手缓缓向上提,助儿头仰伸娩出。
儿头“着冠”后,可取下产钳。取钳顺序与置入时相反,先下右叶,再下左叶,然后用手助儿头娩出。要注意保护会阴。
(一)为了防止牵引时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创伤,术者应坐着牵引,双臂稍弯曲,双肘挨胸,慢慢用力。切不可伸直双臂、用足蹬踩产床猛力进行牵引,以防失去控制,重创母婴。臂力不足者,可站立牵引,但对用力及牵引方向应很好掌握。
(二)情况较急者,应尽速娩出胎儿,但决不可粗暴操作。一般情况下,应随阵缩作牵引,大都需时15~20分钟。出口产钳术多数可在数分钟内结束分娩。
(三)牵引时勿紧扣产钳两柄,可在两柄间夹入小块纱布,以减少对胎头的压迫。
(四)遇有困难,应详细检查,酌情重新考虑分娩方式,切忌强行牵引。必要时可改行剖宫产术。
(五)术后注意观察宫缩及流血情况,检查宫颈及阴道,如有撕裂,应即缝合。
(六)产程长,导尿有血尿者,可留置导尿管,并酌用抗感染药物。
(七)仔细检查新生儿,给止血药并预防感染。
中暑的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将中暑者置于空调室或通风处,室温
20~25℃,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冰块、冰帽、冰毯、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盐水灌肠等),药物降温(常用氯丙嗪25~50mg加入500mL的冰葡萄糖盐水中静滴1~2小时.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输液速度慢而均匀,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10.7kPa时,应减慢滴速或停药.对老年及重症者禁忌快速推注降温药,以免诱发心脏骤停或肺水肿. 服用解暑中药)。
2、 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及
尿量变化,每10~30分钟测量肛温一次,肛温下降至38℃左右暂停降温,如患者进入昏迷、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明显(收缩压低于80mmHg),停止降温。
3、 防止冻伤:降温时要注意不要引起寒颤,以病人感觉凉爽舒适为度
心前区及胸部勿置冰袋,骨突出要防止冻伤。
4、 合理按摩::对中暑病人的肌肉的痛性痉挛不需按摩,否则会使疼
痛加重。
5、 用药护理 对于昏迷患者者,可遵医嘱给予纳络酮等药物,
以降低应激反应,起到促醒作用。对抽搐、烦躁不安、肌肉痉挛者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