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散步原则
老人散步原则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每天散步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锻炼方式,但康复专家说,散步并不是简单的走走停停,而是颇有讲究的。健康老人散步要遵循时间累计加强度的“3、5、5”原则,即每天30分钟,每次5000—6000米,1周5次。小腿是人的第二心脏,按照这个频率散步,可促使血液循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同时使呼吸顺畅,达到锻炼效果。
患慢性病的老人和体质虚弱的老人,关键看散步后自己是否舒服,膝盖、脚、髋关节是否疼痛,心脏是否有不舒服的迹象。康复专家强调,如果出现不适感,要尽快咨询医生。此外,患病老人在散步时间、姿势等方面还要特别注意。
腰椎管狭窄和患骨性关节炎的老人,因为不能长时间行走,所以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腰部和下肢负担较小的运动。如果要散步,开始时应选择身体能承受的强度和时间,一般以小步快走为佳。
身体肥胖的老人散步时,可适当拉长散步距离和时间,以快走为宜,好使体内脂肪充分燃烧。
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最好挺胸抬头,以免压迫胸部。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以防血压升高。患高血压的老人适合选择傍晚散步,因为傍晚血压相对稳定。
上面就是关于老人散步原则的注意事项,适合老人的减少运动,散步的却是一个特别好的运动,一个运动量不会太大,还有一个就是也可以很好的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对老人身体不会造成伤害。您的建议很好,最后祝您爷爷身体健康。
老年人常散步有哪些好处
老人经常散步有什么好处?老人经常散步有利于身心健康,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人散步的好处。
老从脚下起。合理的有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好处:
1.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2.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3.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4.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5.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老人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
老人散步禁忌有哪些
1、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糖尿病人得先吃东西再散步。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2、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高血压老人散步得选好时候。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3、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有了冠心病,散步就得慢着来。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4、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体胖的老人多散步一会才能收到好效果。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1、忌马路边溜达
许多老年朋友喜欢早上在马路边散步、慢跑,这非常不可取。马路上有大量尾气,同时还有灰尘等空气悬浮物,长期吸入,会影响人的呼吸、免疫和心血管系统。最佳的散步地点是公园,树木和青草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如果公园较远,可以选择小区内,或者离马路较远的地方。
2、忌背着手踱步
背手散步容易失去平衡,甩开手臂则避免了这一问题,同时能防治肩周炎、胸闷及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等。建议老人散步时选择“钟摆式”摆臂,正确方法为:肩部放松,两臂各弯曲约成90度,两手半握拳,自然摆动,前摆时稍向内,后摆时稍向外。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
3、忌散步饿肚不喝水
有些老人习惯起床就下楼散步,结束再回家吃早饭,这种做法存在风险。尤其有糖尿病的老人,散步前一定要先吃东西,否则很容易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因头晕导致摔跤。散步前后还要注意补水,散步前2~3小时内,应该摄入500毫升左右的水。散步结束,心跳恢复平缓后,可以间歇式补水300毫升左右。
4、忌走上下坡
有些老人散步时专门选择有坡度的路段,想通过增加难度来增强锻炼效果。事实上,最适合老人散步的路况应该是平坦、无坑洼、坡度小、人少的路面。很多老人有不同程度的骨性关节炎,爬坡会导致膝关节负担过重,加重关节磨损。一旦选择了固定地段,每天按照特定的线路、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的路程即可。
5、忌散步时间过久
有些老人觉得散步时间越长越好,其实是一种误解。对老人来说,户外活动时间过长,会促使身体释放大量激素来分解蛋白,补充过度运动的能量需要,加快器官衰老。若超出心脏负荷能力,还会造成心脏功能衰退,反而有害健康。
建议老人每日散步时长掌握在45分钟左右,或者不超过3公里,以身体发热、略微出汗为宜,每天1~2次。体胖的老人可适当延长到60~90分钟,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运动养生是一个最好的保健方式,只有运动了,身体机能的代谢会加快,促使身体内衰老的细胞等进行代谢出来,这样就可以让人表现出精神焕发的情况了。其中散步是老人很喜欢的一种运动,但是老人散步有禁忌需要注意。那么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呢?老人进行什么锻炼最好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老人进行什么锻炼最好 老人适合哪种运动健身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老人散步有什么禁忌?
1、忌步伐过大
挥舞手臂,迈着大步,很多人认为这是精神好的表现。然而,迈大步时,往往是大腿带动小腿甩出去,脚“砰”的一下落在地上。用这种姿势走路,脚掌的缓冲力变差,容易加重膝关节损伤。而且脚伸太远,在你和身体前面并不产生任何向前推进的动力。日常走路,用自己最舒服的步幅即可。
2、忌快走后突然停止
如果走得很快,突然停下,会让额外的血液被泵入你的腿部肌肉及心脏,让你感觉头晕和过热。
最好慢慢开始,可以先花5分钟进行热身运动,这会增加血液流向你的腿部肌肉并让血液温暖起来。然后在进行运动。运动即将结束后要慢慢缓和下来。
3、忌手上拿太多的东西
散步时手里不要拿太多东西,手持太多重量可能导致肩膀和前臂受伤。但一定不要忘记带水。每30分钟至少喝1杯水,如果觉得用手拿着麻烦,可以放在腰包里,或用一个保温水壶架承载水瓶。
4、忌屁股扭的幅度过大
走路屁股扭的幅度过大。还有就是落脚点过于重,就给膝盖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应该在散步时,两臂随步伐节奏做较大幅度摆动,每分钟60~90步。
5、忌踮脚尖走路
踮脚尖走路,其实本意是为了使步伐更美妙,消耗更多的能量,但是由于过于在脚尖上使力。会使膝盖因为脚尖使力的关系而太用力于腿肚上,容易引起疼痛,以及导致脚踝扭伤的情况出现。
散步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量不会较大,对身体的健康也取到很好的保健效果,但是什么事情都需要讲究方法,以上就是有关于不适合老人散步的方式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可以进行借鉴,避免出现这种错误,采取正确的运动方法,这才是对身体最好的做法。
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
人年纪大了,散散步是很有好处的,而合理的有计划地散步,是老年人推迟衰老,增强机体适应力的重要因素。下面一起来看看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吧?
老人散步的五大好处:
一、可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同时增强腰部肌肉和韧带的张力与弹性,是防止肢体过早僵硬的好办法。
二、有益于心血管系统。它可以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血管的张力,并将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冲走,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等各种心血管病。
三、可使全身肌肉周期性收缩,帮助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加速代谢过程,提高肌体免疫力。
四、能大大提高脑力与智力的劳动率,并有助于改变急躁性格,增强对各种环境与事物的适应能力。
五、对于肥胖的老人是既稳妥又省钱的减肥疗法。专家们计算过,如果时速为5.3公里,则每分钟可消耗4.8卡路热量。
以上就是老人散步的好处有哪些的相关介绍,散步的速度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体弱有病的老人,每分钟可走80步,而身体健壮的老人可走120步。散步最好在早上6至8点,因这时空气清新。在新鲜空气里散步,耗氧量等于坐着时的4倍。
老人散步有讲究
1、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一般一天中,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2、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拐杖以250—350克、不锈钢材质的为好,拿在手里有沉稳感又不会太重,结实又不易变形。拐杖底端要有橡胶,增加其与地面的摩擦力。拐杖的高度应因人而异,上缘最好与脐部或脐上二指处平齐。每天散步时间依当天体力调整,最多两次,每次30—45分钟。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3、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应多留意心率。散步的合适心率为每分钟不超过“170-年龄”。如65岁的老人,170减65等于105,则他走路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左右,最高别超过125次/分钟。因此,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4、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散步的节奏不宜太快,可以快慢结合,开始主要用脚跟着地,在放松状态下走4 分钟,速度保持在每秒钟走两步,随后换成踮脚走,较快地走5 分钟,如此反复交替,再放松地正常走一会儿。另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加大步幅,大腿和臀部多用力,消耗更多的热量。
5、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年人散步时揉揉肚子更好
老年人散步时揉揉肚子更好
老人们需要一定的运动来增加自己的肠胃功能,因为老人们的身体机能已经大不如前。而老人散步时揉肚子,就可以达到健身养胃的双重效果。
散步是老年朋友们最适合的健身运动,其强度适中,也没有场地、器械等要求。另外,在散步时揉揉肚子,不仅可以帮助消化,健肠胃,还能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和胃液分泌,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揉肚时先用右手,五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两手掌旋转按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周,正反方向交替进行,每次15—20分钟,以肚皮发红有热感为宜。按摩要持之以恒,每天2—3次。
散步揉肚子时,宜在温度适宜的户外,场地在花园、公园、小区楼下均可,最好在平地上。散步时步伐要慢,频率尽量固定,放松心情。揉肚时力度要适中,尽量穿着棉质无扣上衣,以免纽扣阻碍按摩和产生静电。
老人散步时需要注意什么
体弱的老人柱根拐杖
身体虚弱的老人平衡力较差、重心不稳,行走时稍不小心可能摔倒,尤其在晚上散步时,最好有支撑物保持身体平衡,比如拄根拐杖。这样,散步时可以适当将手臂甩开幅度大些,步伐迈大些,散步速度也最好由慢到快,使全身器官都参与到运动中来,促进新陈代谢。骨质疏松的老人较容易摔跤,最好也用拐杖。
体胖的老人延长距离
建议体胖的老人多走一段距离,延长散步时间至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保证两次散步,不但有助于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心脏的功能。
患冠心病步速要慢
患冠心病的老人散步速度一定要慢,以免心律失常。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能达到很 好的效果。建议结伴而行,随身携带药物,以防出现危急情况。
患高血压别选早晨
心血管不好或患高血压的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驮背,最好挺胸抬头,尽量全脚掌着地,微微收腹,自然摆臂,以免压迫胸部,影响 心脏正常功能。步伐应以中慢速为宜,不要太急,避免血压升高。另外,早晨老人的血压最高,傍晚相对稳定,因此最好晚饭后散步。
患糖尿病不能饿肚子
饿肚子散步容易导致低血糖,患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在饭后30分钟或1小时散步。另外,宜缓不宜急,应按照平时的步速散步,一秒钟一步或两秒钟三步即可,以身体发热、微出汗为宜,每次散步15—40分钟,每天1—2次。
老人散步时不宜背着手
散步是许多老年人日常的健身方式。
提醒喜欢散步的老年人,散步虽看似普通,却有不少讲究。
注意: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
第一,随意走走停停地溜达,不能算散步。运动量过小,达不到有氧代谢,就起不到运动的效果,就如同做家务不能算做锻炼一样。健康的老年人,可按 “3、5、7”原则散步,就是每天走3000米,30分钟内完成,一周走5次,心率控制在(170-年龄)/分钟内。比如一位65岁的老人,用170减去 65,那他散步的心率应保持在105次为宜,最高也不过在125次/分钟范围内。运动时出点汗,呼吸顺畅,就达到了锻炼效果。
第二,背着手走路不能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也不利于身体放松,因此不能达到最好的运动效果。如果遇上有石子,坑洼路面,背手走路不能迅速平衡身体,很容易摔倒。因此,散步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挺胸、抬头、摆臂,有利于全身运动和身体协调。
注意:老人散步时不要背着手
第三,散步地点要选择好。人体在运动时,需氧量高。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含氧量高,对全身有益。
第四,不要在坡多的地方散步。郭远认为,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老年骨性关节炎,这也与不当散步有关系。爬坡或爬楼梯会导致膝关节负荷过重,加重关节磨损。
老人散步讲究多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进行适度的速度与耐力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延年益寿。
这里介绍中老年人以散步提高速度与耐力的几种方式:首先、普通散步;用慢速(每分钟60~70步)或中速(每分钟80~90步)、每次30~60分钟、用于一般保健;其次、快速步行;每小时步行5~7公里、每次30~60分钟、用于普通中老年人增强心肺功能和减轻体重、但是(wm945)要循序渐进;再次、定量步行(又叫医疗步行);包括在坡地和平地上步行;例如、在3度斜坡的路上散步2公里、或沿3~5度斜坡的路上散步15分钟;这种定量步行适用于防治心血管系统慢性病和肥胖病的患者。
另外、采用散步来健身治病、需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注意环境的选择、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比如、肝气郁滞、心情不畅的人、应选择到鸟语花香的公园散步、以借景消郁;心火较重、心情烦躁者、宜到海边或森林密布的地方散步、以吸收阴气滋润心神;患风湿性关节炎或水肿的病人、则应到沙地干燥处散步;燥湿消肿、口干者宜到梅林、葡萄园中散步、这样可以起到望梅生津止渴的作用;而畏寒者宜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以驱寒养阳;散步除了对环境的选择之外、还得讲究季节气候变化的特点、春天宜早晨到野外散步;夏天宜在鸡鸣时起床到荷塘柳河边散步;秋天宜在金色的晚霞中散步;冬天宜在走廊、室内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