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的病因
锁骨骨折的病因
暴力(40%):
锁骨位置表浅,易发生骨折。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见。跌倒时手或肘着地,外力自前臂或肘部沿上肢向近心端冲击;肩部着地更多见,撞击锁骨外端造成骨折。多发生儿童及青壮年。
间接暴力造成骨折多为斜形或横行,其部位多见于中段;直接暴力造成骨折因着力点不同而异,多为粉碎或横型。幼儿多为青枝骨折。
摔伤(30%):
以儿童最为多见,大约50%的锁骨骨折发生于7岁以下的儿童。直接外力,如从前方打击,撞击锁骨,或摔倒时肩部直接着地,均可造成锁骨骨折。摔倒时手掌着地,外力通过前臂,上臂传导至肩,再传至锁骨,遭受间接外力和剪切应力也可造成骨折,因着力点不同而异,多为粉碎或横行,幼儿多为青枝骨折,锁骨骨折的典型移位多表现为:近端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后移位,远端因肢体重量及胸大肌牵拉向前,下,内侧移位,形成断端短缩重叠移位。
移位(20%):
骨折好发于锁骨中段。因肌肉牵拉和肢体重力骨折断端重叠移位。近段受胸锁乳突肌牵拉向上,远段因上肢重量及胸大肌牵拉向下,向前及向内移位。
锁骨骨折需要做什么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锁骨骨折常发生在中段。多为横断或斜行骨折,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常向上后移位,外侧端受上肢的重力作用向内、下移位,形成凸面向上的成角、错位缩短畸形。
1.X线检查
疑有锁骨骨折时需摄X线像确定诊断。一般中1/3锁骨骨折拍摄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5°斜位像。拍摄范围应包括锁骨全长,肱骨上1/3、肩胛带及上肺野,必要时需另拍摄胸片。前后位像可显示锁骨骨折的上下移位,45°斜位像可观察骨折的前后移位。
婴幼儿的锁骨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有时在原始X线像上难以明确诊断,可于伤后5~10天再复查拍片,常可呈现有骨痂形成。
外1/3锁骨骨折中,一般可由前后位及向头倾斜40°位X线像做出诊断。锁骨外端关节面骨折,常规X线像有时难以做出诊断,常需摄断层X线像或行CT检查。
锁骨内1/3前后位X线像与纵隔及椎体相重叠,不易显示出骨折。拍摄向头倾斜40°~45°X线像,有助于发现骨折线。在检查时,不能满足于X线正位片未见骨折而诊断为软组织损伤,需仔细检查是否有锁骨内端或对局部骨折征象,以便给予正确的诊断。
2.CT检查
CT检查多用于复杂的桡骨骨折,如波及关节面及肩峰的骨折。尤其对关节面的骨折优于X线检查。
肱骨骨折对饮食的要求很严格
1、忌偏食:肱骨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肱骨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2、忌不消化之物:肱骨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
3、忌长期服三七片:肱骨骨折初期,局部发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畅,对肱骨骨折愈合不利。
4、忌过食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所以,肱骨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
髌骨骨折病因
1、外伤
骨折发生在外力直接的部位。如打伤、撞伤。多为粉碎或横断骨折,软组织损伤轻重,多为开放性,这是导致骨折的原因之一。
2、间接暴力
间接暴力也易导致骨折的出现。骨折距外力接触点较远。多为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
锁骨骨折疼痛程度 锁骨骨折拍什么片
出现了锁骨骨折可以通过X线片来判断骨折移位的情况, 骨骨折拍一个肩关节的正位片,就能够看清楚的骨折情况,如果锁骨骨折合并有肩关节其他部位的损伤,比如说合并肩袖的损伤,或者是合并大结节的骨折,可以通过CT来判断一下骨折移位的情况,同时明确大结节骨折的情况,如果说合并有肩袖的损伤,我们还要进一步通过磁共振来检查、判断软组织损伤的情况。
锁骨骨折恢复要多久
锁骨骨折的恢复要看患者的年龄:
像青少年和儿童锁骨骨折,一般是青枝骨折,这种骨折一般愈合比较快,有些时候两到三周就已经有明显的骨痂形成。
成年人的锁骨骨折, 守治疗一般是用八字绷带固定四到六周,然后功能锻炼。手术治疗不用外固定,可以早期功能锻炼和恢复。 一般来说,做完手术两到三周就可以肩关节的适当活动,
总之,锁骨骨折的恢复时间,还是要看患者的骨折年龄以及骨折位置和骨折移位的程度,还有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
锁骨骨折保守治疗好还是手术治疗好
锁骨骨折是需要做手术还是保守治疗,要根据锁骨骨折移位的情况来选择。
一般来说锁骨骨折经过保守治疗都能够愈合好,但是需要长时间的制动,有些病人不能够忍受长时间制动这种痛苦,选择了手术, 手术也能很好的解决问题,而且利于患者早期的功能锻炼。
所以说锁骨骨折选择做手术好还是保守治疗好,一个是看锁骨骨折移位的情况,有没有手术指征,另外一个还是要看患者对于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有没有倾向性。
肋骨骨折病因
(一)发病原因
在小儿和青年期,肋骨本身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有时有胸内脏器损伤而不发生肋骨骨折,老年人肋骨脱钙,脆弱,有时因轻伤甚至用力咳嗽或喷嚏,也可引起骨折,肋骨骨折一般由外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作用于胸部时,肋骨骨折常发生于受打击部位,骨折端向内折断,同时胸内脏器造成损伤。
间接暴力作用于胸部时,如胸部受挤压的暴力,肋骨骨折发生于暴力作用点以外的部位,骨折端向外,容易损伤胸壁软组织,产生胸部血肿。
开放性骨折多见于火器或锐器直接损伤,此外,当肋骨有病理性改变如骨质疏松,骨质软化或原发性和转移性肋骨肿瘤的基础上发生骨折,称为病理性肋骨骨折。
(二)发病机制
肋骨骨折常发生在第4~10肋,第1~3肋较短,且有肩胛骨,锁骨保护,不易骨折,第11~12肋为浮肋,活动度大,骨折少见,但如果造成第1~3肋或第11~12肋骨折,则往往外力打击很大,应密切注意有无合并胸内或腹内器官损伤,由于致伤暴力不同,可以产生单根或多根肋骨骨折,每根肋骨又可在一处或多处折断:单处骨折如无胸内脏器损伤,多不严重,但有相邻的几根肋骨同时两处以上骨折,可造成连枷胸,产生反常呼吸运动,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肋软骨骨折常发生在肋软骨与肋骨或与胸骨连接处,并易脱位,胸骨骨折的部位多发生在胸骨体部或柄体交界处,由于易合并胸内脏器损伤,死亡率达25%~45%。
锁骨骨折疼痛时间 锁骨骨折要手术吗
锁骨骨折是否做手术还是要看锁骨的年龄以及是否有合并其他血管损伤。如果是青年、儿童骨折,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因为这类人群锁骨骨折都是青枝骨折,这种骨折还要根据移位情况,是否能忍受“8”字绷带的这种痛苦以及是否有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来判断是否要手术治疗。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值:锁骨骨折4-6周、肱骨外科颈骨折4-6周、肱骨干骨折4-8周、肱骨髁上骨折4-6周、桡骨远端骨折4-6周、股骨颈骨折12-24周、股骨转子间(粗隆间)骨折8-12周、股骨干骨折8-12周、髌骨骨折4-6周、胫腓骨骨折8-10周、内、外及后踝部骨折4-6周。
骨折康复锻炼:医护人员应为骨折病人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骨折愈合的进度,功能锻炼后的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进行修订锻炼计划。骨折早期:(炎症反应期,骨折1~2周)特点:局部疼痛,肿胀,骨折不稳,并发的软组织损伤需要修复。
骨折中期:(伤后3~6周)特点:炎症消失反应,骨痂形成,骨折端已较稳定。锻炼方式:继续肌肉收缩锻炼,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活动,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范围力量。
骨折后期:(骨折临床愈合)特点:骨折部无压痛,肌纵向叩痛,无异常活动,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X线显示骨折部骨膜粘合。锻炼方式: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的正常力量,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坚持全身活动,以防止和减轻骨折病的发生。
上文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小腿骨折愈合时间及康复治疗,希望骨折的病人不要着急要安心养病积极治疗,尽早康复。
肱骨骨折术后四点要重视
1、皮肤护理
皮肤护理对长期卧床特别是对石膏固定和截瘫的肱骨骨折病人尤为重要。石膏固定的肱骨骨折病人,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需要平整无皱折。肱骨骨折病人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用50%的酒精或滑石粉按摩受压部位,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2、心理护理
肱骨骨折病人大多生活上需要照顾,又对身体的恢复考虑较多,因此需要家人耐心细致周到的护理。家人有什么不愉快之事,不要在肱骨骨折病人面前表观出来,以免引起病人的误会。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术后病人病情平稳后,有的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肱骨骨折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其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甚至产生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
3、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通过按摩理筋、伸缩肌肉、活动关节使肢体保持或恢复正常功能,它有助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防止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促进肱骨骨折愈合。功能锻炼必须保持骨折对位、促进骨折愈合、功能恢复为前提。功能锻炼必须恢复和增强生理功能为中心。
4、预防护理
卧床肱骨骨折病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局部组织爱压过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造成褥疮的三个物理力是压力、摩擦力和剪力,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局部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毛细管压的压迫,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越大,产生组织坏死所需要的时间越短,持续受压在2小时以上,就能引进组织不可逆的损害。
锁骨骨折会引发什么疾病
1.邻近的骨与关节损伤 可合并肩锁、胸锁关节分离、肩胛骨骨折。当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颈移位骨折时,由于上肢带失去骨性的支撑连接作用,骨折端明显不稳。
2.胸膜及肺损伤 由于锁骨邻近胸膜的顶部和上肺叶,移位的锁骨骨折可造成气胸及血胸。合并气胸的发生率可高达30%。
3.臂丛神经损伤 锁骨骨折移位时可造成臂丛神经根的牵拉损伤。损伤部位常在锁骨上,颈椎横突水平,或神经根自脊髓分支处。骨折块的移位也可在局部造成臂丛神经的直接损伤,构成尺神经的分支常易受累。
4.血管损伤 锁骨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可见于较大暴力、骨折明显移位时。偶也见于锁骨成角畸形或青枝骨折时。常易受累的血管有锁骨下动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腋动脉及肩胛上动脉损伤也有时发生。血管损伤的病理改变可为撕裂伤、血管栓塞、血管外压迫或血管痉挛等。
血管造影对诊断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的性质都有很大的帮助。
5.骨折不愈合 锁骨骨折不愈合较为少见。锁骨骨折不愈合多见于成年人,中1/3约占75%,外1/3不愈合者约占25%。一般认为伤后4~6个月,临床及X线像未能达到正常的骨折愈合进程,即诊断为骨折不愈合。
6.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如骨折畸形愈合、肩关节疼痛、活动不便等。
跟骨骨折病因
(一)发病原因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 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 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 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 1/3 ,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 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
(4)跟骨前端骨折 较少见,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应拍 X 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 4~6 周即可。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 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骨折线为斜行,X 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二)发病机制
1.垂直压力 约有80%的病例系因自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视坠落时足部的位置不同,其作用力的方向亦不一致,并显示不同的骨折类型,但基本上以压缩性骨折为主,此外尚依据作用力的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其压缩的程度呈不一致性改变。
2.直接撞击 为跟骨后结节处骨折,其多系外力直接撞击所致。
3.肌肉拉力 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促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过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撕脱;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但后者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