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症状 麻风病的共性
麻风病症状 麻风病的共性
由于麻风杆菌首先侵犯的是末梢神经,皮损处出现感觉障碍甚至是麻木是各类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和主要症状。
周围神经是最早受到麻风病毒侵犯和主要受侵犯的组织,体表容易触摸到如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等。
麻风病的误区
1、风病早期可以诊断
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2、风病可以预防
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3、风病可以治愈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着。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4、风病不会遗传
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5、风病传染性不是很高
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麻风病症状
麻风病与结核病、梅毒一起被称为三大慢性传染病。它是由自然界中一种分支杆菌侵犯人类的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从而引起皮肤损害和肢体畸残的疾病。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病,在我国已经流行2000多年。麻风病虽然经过有效的控制,但一直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继续在贫困地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并随着人口的流动传染到富裕地区。
得了麻风病后,患者面部浮肿,发红,发光,就像喝醉酒一样。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皮肤麻木、不出汗。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麻风病的症状很多,患者发现有疑似的情况要尽快确诊。麻风病的治疗越早,对身体出现的损害也就越小。
而总结麻风病的十大症状是: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形似兔眼。
9.肌肉溃疡。
10.神经粗大。
麻风病很多人都不想患上,但是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的话,就要有所注意了,要及时到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求个安心。
接吻会传染麻风病吗
虽然麻风病是一个有着很古老历史的皮肤病,但多数人并不知道麻风病的发生皆因麻风杆菌引起,由于许多人甚少了解麻风病的传播途径,对接吻会不会传染麻风病总是感到顾虑,在这里,慎重的告诉大家,接吻是会导致麻风病的!
我们知道,接吻时是会有唾液的交换的,但是,麻风病患者是该病的唯一传染源,而飞沫传播是麻风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一旦与麻风病患者接吻,或者说近期内与麻风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接吻,那么极有可能感染上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给流行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那么,我们生活中应如何引起注意,到底麻风病是如何传染的呢?
麻风病的主要传染途径可分为两种,直接接触传染与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尽管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肯定什么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但要机体的抵抗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一个传染性患者的周围人群受到感染的机会虽然相似,但发生麻风的毕竟是少数。麻风院(村)附近的地区,麻风发病率也并不高,即使是麻风患者的配偶,患病率一般不超过5%。此外约有2/3的麻风病人并问不出麻风接触史。多数长期密切接触者并不发病。
麻风病遗传吗
麻风病遗传吗?这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想要知道的问题。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为此针对麻风病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避免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麻风病遗传吗
麻风病遗传吗?专家指出,麻风病是不会遗传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麻风病的传染性不强。人体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他一些严重传染病相比,是很小的。只有当机体因生活贫困、营养不良、患有其他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而造成抵抗力低下时,病菌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才会引起麻风病。
麻风病可以预防。麻风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感染几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患者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避免接触麻风患者的伤口、组织液,也可预防传染。
麻风病不会遗传给下一代。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通过生育遗传给下一代。在麻风患者家庭中麻风病多发,主要是因家庭成员在患者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感染而导致。
麻风病可以早期诊断。麻风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在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皮肤出现红斑、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缺失、丘疹、结节、斑块、结节性红斑、皮肤溃疡等,且多伴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如手、足麻木,局部出现蚁行感、紧绷感、刺痛感、温觉丧失,甚至奇痒,严重时出现疼痛难忍。
麻风病可以治愈,不留下畸、残。
麻风病遗传吗?既然患者朋友已经了解麻风病是不会遗传的,那么麻风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全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化疗方案,只要坚持标准、联合药物化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麻风病的误区
误解一:麻风病传染性很强。
事实: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误解二:麻风病无法预防。
事实: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误解三: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事实: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误解四:麻风病难以早期诊断。
事实: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误解五:麻风病无法治愈,四肢溃疡和残疾是麻风病必然的结局。
就目前而言: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著。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麻风病症状 未定类麻风
本类为原发麻风病的早期表现,未列入五级分类中,性质不稳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他类型转变,可自愈。皮损单纯,上有淡红斑或浅色斑,表面平无浸润,不萎缩。毳毛可脱落。皮损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或部分不清楚,分布不对称,皮损可有轻度感觉障碍。一般无神经损害。毛发一般不脱落。一般不累及内脏。
麻风病认识的误区
因为麻风病令人恐怖,民间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存在很多误解,耽误了人们的正确认识麻风病。
误解一:麻风病传染性很强。
事实: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误解二:麻风病无法预防。
事实: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误解三: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事实: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误解四:麻风病难以早期诊断。
事实: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误解五:麻风病无法治愈,四肢溃疡和残疾是麻风病必然的结局。
事实: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著。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正确认识麻风病,不要草木皆兵,正确的预防和治疗。
如何预防麻风病
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世界防治麻风病日”。这是1953发起并经由世界卫生组织确立的节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目的是调动社会各种力量来帮助麻风病人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获得更多的权利。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本病在世界上流行甚广,我国则流行于广东、广西、四川、云南以及青海等省、自治区。建国后由于积极防治,本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发病率显著下降。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严重者可累及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如不早发现、早治疗,可造成眼、手、足的畸残。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麻风病的早期症状就是皮肤上出现各种皮疹,且伴有感觉丧失(麻木)干燥闭汗;或伴有外周神经干粗大。
如何预防麻风病?
1.及早发现病人。
2.用联合化疗普遍治疗病人。
3.化学预防。
4.卡介苗接种。
5.麻风防治与综合性卫生机构相结合。
麻风不是不治之症
麻风分枝杆菌是一种古老的病菌,它与引起结核病的结核分枝杆菌是亲兄弟,同属于抗酸杆菌。它喜欢侵犯人类的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引起皮肤损害和肢体残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麻风病。麻风病与结核病、梅毒被称为三大慢性传染病,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发病。目前,结核病和梅毒在我国上个世纪60年代被有效控制后,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麻风病虽然经过有效的控制,但一直在苟延残喘,拒不退出历史舞台,继续在贫困地区危害百姓健康,并随着人口的流动传播到富裕地区。
麻风病人亲友最易感
麻风病主要在经济落后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南、西藏东部等地是高流行区,这些地区每年新发现病人数占全国病人数的1/2。麻风病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被感染上的,初期多不为患者所识别。即使出现症状,也可能因为不疼不痒而没能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等病情严重、出现残疾再就医,已为时太晚。
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过治疗的病人,特别是有双侧眉毛脱落,面部和四肢有弥漫性浸润,细菌检查阳性的瘤型麻风患者。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吸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接触麻风杆菌。在麻风病患者家中,家庭成员感染麻风的危险要比正常人高得多。调查显示,全国登记的50万麻风病患者有50%的人是因家中成员、邻居或朋友是麻风患者,通过接触而传染。
研究表明,在高流行区正常人群的麻风杆菌感染率是10%~15%,病人家属的感染率是20%~30%。但是感染并不等于发病,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绝大多数人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人体感染上麻风杆菌后会产生免疫反应,机体白细胞吞噬麻风杆菌,同时还会产生针对麻风杆菌的抗体,帮助杀灭麻风杆菌。
麻风会带来肢体残疾
麻风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是皮肤损害和四肢周围神经干粗大。但是不同的患者因机体免疫力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临床上有多菌型和少菌型麻风两种表现。少菌型麻风患者有较强的免疫力。发病初期皮肤表面可出现一块或数块表面干燥、边界清楚、不痒的红斑或斑块,并会出现麻木。这类病人四肢常有周围神经粗大,早期就可以出现肢体残疾。多菌型麻风患者由于缺乏有效的细胞免疫力,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会大量繁殖,导致病人出现严重的菌血症。病人的面部、躯干和四肢皮肤出现弥漫性浸润,眉毛外1/3稀疏脱落,面部皮肤稍有浮肿并有蚂蚁爬行的感觉,两眼球结膜充血,如同喝醉酒的样子。
麻风病除了会传染之外,还有高度致残性,这是人们对这种疾病产生恐惧的原因所在。目前我国每年新登记1600名左右患者,其中有20%~25%的患者有肢体残疾。一项全国统计显示,我国治愈存活的麻风患者有20万,其中残疾者有12万之多。麻风病还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有一个统计表明,我国38.4%的麻风患者感到有社会歧视,21.3%的患者有家庭歧视,麻风残疾者中离婚者占17.16%,麻风残疾者未婚者占28.6%。
麻风病有药可治
麻风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过去,麻风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为了控制传染,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建造了许多麻风病院、村,以方便隔离病人。上个世纪4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了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氨苯砜。但这种药物治疗效果缓慢,许多病人需要终身服药。另外长期单独用药还会带来耐药性,使治疗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病情恶化。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即采用利福平、氨苯砜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少菌型麻风;采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这些方法可快速杀菌,高效,副作用少,复发率低。
临床实践证明,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麻风病完全可以治愈,不留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