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应该怎么鉴定
姜黄应该怎么鉴定
性状鉴别:姜黄根茎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并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以质坚实、断面金黄、香气浓厚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茎横切面:外方4~10余列木栓化细胞,常发生在皮层部会,其外有时可见表皮及皮层细胞。皮层宽广,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鞘为1-2列细胞;维管束有限外韧形,近中柱鞘处较多,向内渐少。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棕色色素;薄壁组织中散有油细胞。
滑石的鉴定
鉴定
滑石呈扁平形、斜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全体白色、蛋青色或黄白色,表面有珍珠样光泽,半透明或不透明。质软而细致,手摸有滑润感,用指中即可刮下白粉。无臭,无味,有微凉感。以整洁、色青白、滑润、无杂石者为佳。显微鉴定:在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低正突起。最高干涉色可达三级橙色,有的滑石最高干涉色只达到二级中部。近于平行消光(滑光角只有2°-3°)。正延长符号。二轴晶。负光性。光轴角(2V)很小,一般在10°以内。折射率Np=1,538-1.550,Nm=1.575-1.594;双折射率Ng-Np=0.030 -0.050。
1.硅的鉴别:取本品粉末约0.2g置铂坩埚中,加等量氟化钙(或氟化钠)粉末,拌匀,加浓硫酸5 ml,微热,立即将悬有1滴水的铂坩埚盖上,稍等片刻,取下坩埚盖,水滴呈现白色浑浊。
2.镁的鉴别:取本品粉末0.5g,置烧瓶中,加盐酸(4→10)10ml,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微沸,不时振动烧杯并保持微沸40分钟,取下,用快速滤纸过滤,用水洗残渣4-5次。取残渣约0.1g,置坩埚中,加入硫酸(1→2)10滴和氢氟酸5ml,加热分解并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的白烟时,取下冷却后,加10ml水使溶解。吸取此溶液2滴,加镁试剂1滴,滴加氢氧化钠试液使成碱性,立即出现天蓝色沉淀。
3.红外光谱法:由于中药滑石组分较单纯,其红外特征峰很明显,可作鉴定。
口干舌燥怎样治疗效果好
冬季鸭汤缓解口干舌燥
鸭肉性味甘、微寒,有滋阴补血,益气利水的功效,是进补的佳品;而黄精性味甘、平,可滋肾润肺,补脾益气,为补阴之品,平时可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等不适。
滋阴润肺黄精炖鸭
原材料:黄精20g、鸭1/4只、生姜适量(2人分量)
烹调方法:黄精、鸭肉洗净切块后,加生姜和适量水,同炖1~2小时,最后调味食用。鉴于鸭的皮下脂肪比较丰富,建议将鸭皮剥去再行炖制。
药膳功效:
黄精与鸭肉同用,能加强滋阴润肺的功效,中医认为,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燥减轻,皮毛、鼻腔就能得以滋润。但是,平时脾胃虚寒、大便比较烂的人群不宜过多食用。此外,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精具有抗疲劳、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同时可以降低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选材要点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中医以其干燥后的根茎入药。
大家在选购时要注意鉴别:正品黄精乌黑柔软,嚼之粘牙,有甜味。经处理的黄精饮片的表面呈黄棕色,半透明,周边有纵皱及隆起的环纹;伪品表面呈黑色,断面有点状筋脉点,质硬脆,断面略平坦,抓在手里感觉硬、扎手,味苦。
大家在选购食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鉴别,黄精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先用嘴巴尝一下,如果嚼起来牙齿有粘粘的感觉,而且带有甜味。那么肯定就是正品,在选择鸭肉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选择皮稍微黄一些的,这样做起来才会比较好吃。
怀孕几个月能做亲子鉴定 怀孕做亲子鉴定要准备什么
胎儿亲子鉴定是一种“三联体”鉴定,即需提供母亲DNA样本、疑似父DNA样本以及胎儿样本(静脉血、绒毛、羊水),三者缺一不可。之所以需要母亲样本是因为胎儿样本中可能混合母亲DNA,医生需要区分。另外,疑似父亲的样本准备血液、血痕、指甲、带毛囊的头发、烟头、唾液、精斑均可。
亲子鉴定怎么做 DNA亲子鉴定
DNA亲子鉴定是目前做亲子鉴定最常用方法,这种方法取样也比较简单,血液、体表毛发、以及口腔细胞都可以,非常方便。
原理:正常情况下,人一共有23对染色,每一对都是两条,一般都分别来自于父亲和母亲。检测的时候只要对一定数量的DNA位点做检测,如果分别和父母一样,那么就是亲生的,否则就存在疑问了。如果只有1-2个位点不匹配,就要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因为有基因突变的可能。3个以上的位点不匹配,基本上就不是亲子关系。
孕期如何做亲子鉴定 孕期做亲子鉴定需要准备什么
孕期做亲子鉴定是一种“三联体”鉴定,即需提供母亲DNA样本、疑似父DNA样本以及胎儿样本(静脉血、绒毛、羊水),三者缺一不可。之所以需要母亲样本是因为胎儿样本中可能混合母亲DNA,医生需要区分。另外,疑似父亲的样本准备血液、血痕、指甲、带毛囊的头发、烟头、唾液、精斑均可。
苏叶的鉴定
形状鉴别
1、紫苏叶 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圆形,长4-11cm,宽2.5-9cm。叶柄长2-5cm,紫色或紫绿色。质脆。滞嫩枝者,枝的直径2-5mm,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2.野紫苏叶 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形,长4-7cm,宽2.5-5cm;叶两面绿色、暗绿色或带紫色,边缘具圆锯齿。均以叶完整、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紫苏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外壁角质层纹理呈断续波状;下表皮细胞较小,垂周壁波状弯曲,角质层纹理不明显。两面均有腺鳞和腺毛,以下表面为多,腺鳞的腺头扁圆形,4-8细胸,直径44-106μm,柄单细胞;腺毛腺头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7细胞,中部细胞有时缢缩,长80-980μm,基部直径30-100μm。气孔直轴式,下表皮较多。
2.野紫苏 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平直,角质层纹理不甚至明显。其余与紫苏相似。
理化鉴别
1、本品作叶的表面制片,表皮细胞中某些细胞内含有紫色素,滴加10%盐酸溶液,立即显红色;或滴加5%氢氧化钾溶液,即显鲜绿色,后变为黄绿色。
2.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0.7g,置500ml圆底烧瓶中,加水250ml,混匀,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并溢流入烧瓶中为止,再加石油醚(60-90℃)1.5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并保持微沸2h,放冷,分取石汕醚层作为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
① 以苯-乙酸乙酯(95:5)为展开剂,用蓄谋樟醇和紫苏醛作对照品;
② 以已烷作展开剂,用L-柠檬烯和α-蒎烯作对照品,展开,展距16.5cm,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后,于80℃烘烤5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网传驱蚊小妙招孰真孰假?
夏季蚊虫肆虐,宝宝常被叮得满身包,妈妈们为了宝宝防蚊的事绞尽脑汁,用蚊香电蚊香怕有毒,用驱蚊水怕对健康不利,于是开始尝试朋友圈或育儿论坛上流传的各种驱蚊小偏方,但是这些小妙招真的有用吗?
防蚊妙招一:维生素B1防蚊水轻松驱蚊
做法:将维生素B1和水按1:100的比例调配自制驱蚊水,睡前或者外出将小瓶对准胳膊、腿、身体等部位喷一下,自制驱蚊水可以驱蚊防蚊长达7小时,据说原理是维生素B1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而蚊子非常讨厌这个味道。
鉴定:可能危害健康!
解读: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专门针对维生素B1能否驱蚊进行了研究,并指出维生素B1不是人用驱蚊剂。更值得大家关注的是,人体每天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在1~1.5mg,由于食物中已经含有足够的维生素B1,一般无需额外补充。如果按照网传配方大量使用维生素B1,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比如影响其他维生素的吸收,对胰岛素与甲状腺素的分泌产生干扰等。
防蚊妙招二:驱蚊草、猪笼草等绿色植物能有效驱蚊
做法:一些妈妈为了避免化学药剂对宝宝的伤害,便在家里摆上驱蚊草、猪笼草、捕蝇草等多种绿色植物,希望能达到驱蚊作用。据称驱蚊草能散发出一种叫香茅醛的气体,是蚊子的克星。
鉴定:没多大用!
解读:通过植物香气驱蚊有一定的道理,一些富有香气的植物确实很不招蚊子喜欢。驱蚊草是由荷兰遗传学家迪克培育的,是将原产于非洲的天竺葵用基因融合技术将香茅草中的香茅醛导入,培养成具有驱蚊作用的驱蚊草,但是市面上出售的驱蚊草未必是真正的驱蚊草。
总体来说,植物的驱蚊效果是有限的,没有研究表明屋里需要放多少盆驱蚊草就能有效驱赶蚊子。由于驱蚊植物普遍具有香气,还要注意这些香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至于猪笼草、捕蝇草等植物,虽然能捕获蚊虫,但那是建立在蚊虫“自投罗网”的基础上的。因此,绿色植物防蚊更多是心理安慰。
防蚊妙招三:在身上喷上稀释的花露水能有效驱蚊
做法:有些妈妈将花露水稀释装进小瓶子,在孩子皮肤裸露处喷洒,隔一小时喷一次,认为能有效驱蚊。
鉴定:有一定作用!
解读:普通花露水含有橙花油、玫瑰香叶油、柠檬油等多种植物精油,有实验表明对驱蚊有一定的作用,而驱蚊花露水成分中含有“驱蚊酯”,驱蚊效果更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花露水中含有酒精,在宝宝被蚊虫叮咬之后最好不使用花露水,以免通过创口刺激皮肤,不但不能减轻炎症,反而加重皮肤损伤,甚至引起中毒。
用DNA做血缘鉴定的鉴定步骤
DNA亲子鉴定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DNA提取
把样本细胞核中所含有DNA提取出来,然后进行一定的纯化,化除样本中的杂质。
第二步:PCR扩增
PCR的中文名为聚合酶链式反应,简单的说,PCR扩增这一步就是把我们所需要的片段通过酶促反应,在PCR仪上进行大量复制,放大到通过某些专用仪器可以看到的程度。
第三步:后PCR反应
这一步主要是上ABI测序仪检测的准备阶段,将双链的DNA打开,加一些检测用的的内标,主要是用来标记检测的片段长度。
第四步:毛细管测序仪检测
由于DNA带有电荷,通过毛细管电泳的方法,不同片段DNA长度的电泳速度不同,在同样的电压,同样的电泳时间下,泳动的距离不同,这些长短不同距离可以通过前期加入的内标测量分辨出来,同时可通过一定的软件显示在电脑上,方便检测人员处理和分析数据。
第五步:分析数据,出具报告
主要是检测人员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汇总、计算,然后出鉴定结论和报告。
姜黄的鉴别与应用
姜黄含有大量姜黄素,研究表明其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癌症预防剂,仅过去一年全球科学文献就发表了240个研究成果。 姜黄素多模式功效同时抵抗癌症发育的10个分散病因。如何鉴别姜黄也成为人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姜黄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大小不一,长3~6cm,宽1~3cm,厚0.1~0.4cm。切面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断面灰白色至棕黄色,略粉质。皮层散有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大,维管束外韧型,靠外侧的较小,排列紧密。
姜黄属姜科植物,药性均为苦、辛、温,同归脾、肝,都具有通经止痛、活血行气、祛风疗痹的功效,凡气滞血瘀而致的肢体串痛、胸胁脘腹疼痛、时痛时止、经闭腹痛以及跌打损伤瘀肿、少腹刺痛、产后恶露不尽等,均可应用。惟因活血行气之力较强,虚证应慎用。
姜黄被加工制作成为姜黄粉,这是一种香料流行在亚洲,明亮的黄色和一种独特的味道。它经常用于咖喱菜肴和作为着色食物更便宜的替代藏红花。
姜黄也快作为食品色素使用,如用作果味粉、果味水、汽水、果子露、配制酒、糕点上彩装、浓缩果汁、糖果、罐头、红绿丝、青梅的着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