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香十五味丸是治疗什么病的
云香十五味丸是治疗什么病的
云香十五味丸有着很好的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的功效,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了解它适合治疗那些病症。那么,云香十五味丸是治疗什么病的,对什么病效果好?
云香十五味丸的主要成分是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人工麝香、制珊瑚、制珍珠、丁香、沉香、禹粮土、煅磁石、甘草、肉豆蔻。
云香十五味丸的功效: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除湿。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语言不清、筋骨疼痛、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等症。云香十五味丸依据几百年的蒙医蒙药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精髓,对治疗偏瘫、半身不遂有神奇疗效。
云香十五味丸对人体的病症作用如下:
1.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组织。
2.能明显提高心肌细胞耐缺氧能力,对常压、减压、缺血性、中毒性缺氧有保护作用。
3.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缺血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4.有改养心肌缺血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养心肌缺血区的循环和代谢,明显减小缺血区面积的作用。
5.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集聚。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好方法有哪些
一、中成药治疗子宫肌瘤
1、桂技茯苓丸: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妇人小腹宿有症块,按之痛,腹挛急。或经闭腹胀痛,白带多等证。对子宫肌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蜜丸,1次1丸,1日1~2次,口服。温水送服。
2、大黄蛰虫丸: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消痞兼清热的功效。主治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经团不行之症瘕,治疗子宫肌瘤口服蜜丸,每次1~2丸,每日l~2次,温开水送服。
二、辨证治疗子宫肌瘤
1、痰湿:理气、化痰、消症。方药二陈汤加味治疗子宫肌瘤。制半夏,陈皮,茯苓,青皮,香附,川芎,三棱,莪术,木香,苍术,甘草。脾虚者加党参,白术;带下色黄去香附,苍术,加败酱草,红藤。
2、气滞:行气导滞,活血消症。方药香棱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木香,丁香,三棱,枳壳,莪术,青皮,川楝子,小茴香、可水煎服,也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不调加丹参,香附。带下过多加茯苓,苡仁,白芷。
3、血瘀:活血破瘀,消症散结。方药桂技茯苓丸加减治疗子宫肌瘤。桂枝,云苓,丹皮,芍药,桃仁。可水煎内服,可共为细末,制成水丸内服。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加蒲黄,五灵脂;带下过多加苡仁,白芷;腹痛剧烈加延胡索,乳香,没药。
高良姜的选方
①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再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②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芦)、干姜(炮)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③治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次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钱,香附末一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一钱,香附末二钱,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钱五分,香附末一钱五分,以米饮汤加入婪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⑤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两,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高良姜(生锉)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圣济总录》冰壶汤)
⑦治诸寒疟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为末。每服三钱,雄猪胆一个,水一盏,温和胆汁调下。(《续本事方》)
⑧治风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颊肿痛:良姜一块(约二寸),全蚂一枚(瓦上焙干)。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涎,以盐汤漱口。(《百一选方》逡巡散)
⑨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⑩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⑾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⑿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⒀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胃病的治疗偏方
胃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如何防止病情的进一步的加重呢?这类病该如治疗呢?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类疾病的发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胃病的治疗方法相关知识。
1、胃气闷胀
不思饮食。用木香、诃子各二十两,捣烂筛过,加糖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服,酒送下。此方名“青木香丸”。
2、肺胃出血
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
3、脾胃有虫食即痛
面黄无色。用芜荑仁二两,和面炒成黄色,研为末。每服二匙,米汤送下。
4、胃脘火痛
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5、反胃吐食
用干柿三枚,连蒂捣烂,酒送服,甚效。不能同时服其他药物。
6、胃隔气
用守宫七个(砂锅炒焦),木香、人参、朱砂各一钱半、乳香一钱,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丸,木香汤送下。早晚各服一次。
7、壮胃健脾
用羊肉三斤,切小,加粱米二升同煮。下五味作粥吃。
8、胸胃积痰
头痛,不思饮食。矾石一两,入水二升中煮成一升,加蜜半合。频频取饮,不久即大吐积痰。如不吐,可喝一点开水引吐。
9、心脾冷痛
即胃痛胃病。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 “高良姜丸”。
又方
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10、养脾温胃
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木香附方
1、《本经》记载:木香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2、《本草会编》记载:木香,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
3、《本草通玄》记载:木香理疝气。
4、王好古 记载:木香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脬渗小便秘。
5、《圣惠方》木香丸 记载:木香治一切气,攻刺腹胁胀满,大便不利:木香三(二)两,枳壳二两(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四两(锉碎,微炒),牵牛子四两(微炒),诃黎勒皮三两。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汤下三十丸。
6、《本草经百种录》记载:木香以气胜,故其功皆在乎气。《内经》云心主臭,凡气烈之药,皆入心,木香香而不散,则气能下达,故又能通其气于小肠也。
7、《袖珍方》记载:木香治恶蛇虺伤:青木香不拘多少,煎水服。
8、《简便单方》记载:木香治一切走注,气痛不和:广木香,温水磨浓汁,入热酒调服。
9、《日华子本草》记载:木香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疗赢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
10、《别录》记载:木香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治)温疟,行药之精。
11、《本草经集注》记载:木香疗毒肿,消恶气。
12、《药性论》记载:木香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九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癖癥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治霍乱吐泻,心腹XIU刺。
13、《药品化义》记载:木香,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以此治痞闷嗳气,水肿腹胀,痢疾脚气,皆调滞散气之功。但辛香属阳,阳则升浮,如中焦、下焦结滞,须佐槟榔堕之下行;因性香燥,同黄连、黄芩治痢疾,同黄柏、防己治脚气,皆藉寒药而制其燥,则用斯神矣。若怒气拂逆攻冲,遍身作痛,以此使肺气调,则肺气自伏,若肝气郁,致胁肋小腹间痛,同青皮疏之,令肝气行,则血顺痛止。
14、《圣济总录》记载:木香治霍乱转筋:木瓜汁一盏,木香一钱匕。上二味,以热酒调下,不拘时。
15、《医方简义》导气汤 记载:木香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三钱,小茴香五分,木香一钱,淡吴茱萸一钱。长流水煎服。
16、《局方》大香连丸 记载:木香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瘦弱:黄连(去芦、须)二十两(用茱萸十两同炒令赤,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四两八钱八分。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三服。
17、《曾氏小儿方》记载:木香治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阴茎无故肿或痛缩:广木香、枳壳(麸炒)二钱半,实甘草二钱。水煎服。
18、《本草》记载:木香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推其功。然性味香燥而猛,如肺虚有热者,血枯脉躁者,阴虚火冲者,心胃痛属火者,元气虚脱者,诸病有伏热者,慎勿轻犯。
19、《儒门事亲》木香槟榔丸 记载:木香治一切沉积水气,两胁刺痛,中满不能食,头目眩者,可用茶调散,次服本方: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茂(烧)、黄连(麸炒)各一两,黄柏、大黄各三两,香附子(炒)、牵牛各四两。上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20、《本草求真》记载: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故凡脾胃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香,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及,一不审顾,任书混投,非其事矣。
21、《必效方》记载:木香治腋臭:好醋浸青木香,置腋下夹之。
22、朱震亨 记载:调气用木香。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当用黄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23、《阮氏小儿方》记载:木香治内钓腹痛:木香、乳香、没药各五分。水煎服之。
24、《本草新编》记载:广木香,止可少用之为佐使,使气行即止,而不可谓其能补气而重用之也。大约用广木香,由一分、二分至一钱而止,断勿浮于一钱之外,过多反无功效,佐之补而不补,佐之泻而亦不泻也。
25、《药类法象》记载: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丁焦结滞,须用槟榔为使。
26、《本经》记载,木香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痃癖块,破也。与本条补破不同何也?易老以为破气之剂,不言补也。
27、《纲目》记载: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28、《紊问病机保命集》导气汤 记载:木香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大黄、黄芩、黄连、木香各一钱半,槟榔一钱。为末。每服三、五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如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
中药黄连的食用方法
【黄连的使用药方】:
1、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局方》三黄丸)
2、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150克甘草150克(炙)干姜150克桂枝150克(去皮)人参100克半夏250克(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伤寒论》黄连汤)
3、治心烦懊依反复心乱怔仲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20克黄连25克生甘草12.5克.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九食后时时津唾咽下.(《直指方》黄连安神丸)
4、治心经实热:黄连35克.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局方》泻心汤)
【黄连的食用方法】: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基本材料:鸡子黄2枚,黄连12克,黄芩3克,阿胶9克,白芍3克。
制作:先煮黄连、黄芩、白芍、加水8杯,浓煎至3杯,去渣后,加阿胶烊化,再加入鸡子黄,搅拌均匀。
服法:热滚,分3次服。
功效:清热育阴。适用于热邪入营、伤耗营阴心液、发热不已、心烦不得卧、舌红绛而干、脉细数。
宜忌:舌苔厚腻者忌服。
【黄连的食疗营养】:
黄连的适合人群: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
黄连的食疗作用: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质坚味厚,降而微升;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火热乙,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心火亢盛,胸膈热闷,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血热妄行,吐血,血块血;肝火目赤肿痛;胃热呕吐,消渴,牙龈肿痛;肠胃湿热,脘腹痞满,泄泻,痢疾;热毒疮疡,湿疹,烫伤。
【有关黄连的文献记载】: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名医别录》:微寒,无毒。主治五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治口疮。
《本草拾遗》:主羸瘦气急。
《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恶冷水。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日华子本草》:治五劳七伤,益气,止心腹痛、惊悸、烦躁、润心肺、长肉、止血、并疮疥,盗汗,天行热疾。猪肚蒸为丸,治小儿疳气。
《开宝本草》:味苦,微寒,无毒。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
《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本草衍义》: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下俚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或虚而冷,则不须服。余如《经》。
《药类法象》: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治心不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
《药性赋》:味苦,平,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四:泻心火,消心下痞满之状;主肠澼,除肠中混杂之红;治目疾暴发宜用,疗疮疡首尾俱同。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味厚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无毒。
《象》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去须用。
《心》云:泻心经之火,眼暴赤肿及诸疮,须用之。苦寒者主阳有余,苦以除之。安蛔,通寒格,疗下焦虚,坚肾。
《珍》云: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
《本草》云: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澼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久服令人不忘。
《液》云:入手少阴,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海藏祖方,令终身不发斑疮:煎黄连一口,儿生未出声时,灌之,大应。已出声灌之,斑虽发,亦轻。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
《衍义》云:治痢有微血,不可执以黄连。为苦燥剂,虚者多致危困,实者宜用之。
《本草》又云:龙骨、理石、黄芩为之使,恶菊花、芫花、玄参、白鲜皮,畏款冬花,胜乌头,解巴豆毒。
《本草衍义补遗》:以姜汁炒辛散,除热有功。
民间治疗早泄的六个验方
早泄是对由于男性提早射精而出现的性交不和谐障碍症状的总称,造成早泄的原因有很多种,大部分都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民间常用五倍子治疗男性早泄,效果不错。除此之外,还有和乐丹,新香酊等也可以用来治疗男性早泄。
1、五倍子煎洗方:五倍子20g。将五倍子文火煎半小时,再加适量温开水,趁热熏洗阴部数分钟,待药温后浸泡龟头。每晚1次,l5-20天为一疗程。
2、和乐丹:淫羊藿、五味子、菟丝子、山萸肉、桑椹子、何首乌各等份。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日服3次,每次6g,3-6g白酒为引,3周为一疗程,重者2-3个疗程。服药开始期间忌房事半个月。
4、金锁固泄汤:金樱子l5g、芡实12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枸杞子l5g、生地l2g、巴戟天lOg、怀山药12g、五味子9g、当归12g、炒枣仁12g、炙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
5、清热敛气固精汤:山萸肉10g、怀山药10g、芡实10g、龙骨15g、牡蛎20g、知母6g、丹皮6g、黄柏6g、太子参10g、五味子5g、莲须6g、金樱子10g。水煎服,每日一剂,4周为一疗程。治疗62例早泄,有效率66.2%。
6、固阳液:本书编者秦云峰应用所在徐州市中医院自拟配制的固阳液治早泄47例,12例治愈,19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该药用川椒、龙骨、海螵蛸、肉桂、细辛、五倍子、蟾酥、丁香等十数种药物,浸泡于75%的酒精内7天,过滤去渣而成。房事前l0分钟涂于龟头上,房事前用温水洗去即可性交。
高良姜的选方
【选方】
①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再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②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芦)、干姜(炮)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③治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次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钱,香附末一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一钱,香附末二钱,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钱五分,香附末一钱五分,以米饮汤加入婪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⑤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两,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高良姜(生锉)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圣济总录》冰壶汤)
⑦治诸寒疟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为末。每服三钱,雄猪胆一个,水一盏,温和胆汁调下。(《续本事方》)
⑧治风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颊肿痛:良姜一块(约二寸),全蚂一枚(瓦上焙干)。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涎,以盐汤漱口。(《百一选方》逡巡散)
⑨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⑩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⑾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⑿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⒀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云香十五味丸的副作用是什么
云香十五味丸的主要成分是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人工麝香、制珊瑚、制珍珠、丁香、沉香、禹粮土、煅磁石、甘草、肉豆蔻。云香十五味丸的功效: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除湿。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语言不清、筋骨疼痛、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等症。云香十五味丸依据几百年的蒙医蒙药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精髓,对治疗偏瘫、半身不遂有神奇疗效。
云香十五味丸服用时间有规定的一般15天为一个疗程,云香十五味丸的用法用量是:口服,一次5-9粒,一日1次,晚间临睡前服,或遵医嘱。注意云香十五味丸要在临睡前服用的,一般为空腹使用。如果忘记吃药就也不要无故加大剂量,应按同样的用量继续服用。云香十五味丸不良反应不多,常见的有头晕和呕吐,但只要正确用药就可以避免,严重的消费者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精神分裂症选药之—槟榔十三味丸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和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然而,目前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现在比较清楚的是,如果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多巴胺分泌过多或脑内受体对多巴胺敏感性过高)则有可能发生精神分裂症,因此抑制多巴胺神经系统的功能就是目前绝大多数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基本作用机理。
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个多巴胺受体阻断剂--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疗效以来,在精神分裂症多巴胺假说影响下,开发了大量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世界精神病学学会(WPA)于2001年根据这些药物的药理学特点和临床作用特点归纳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为了让大家更有效抗精神病,我们推出:精神分裂症选药之——槟榔十三味丸。
槟榔十三味丸是中药制成的,拥有中药的特点,用中药治疗的方式就是从根本上消除疾病,而且副作用小,是治疗疾病的首选选择。
槟榔十三味丸是利用不同的制作方法“槟榔十三味丸蒙药疗法”,由槟榔、沉香、肉豆蔻、丁香、木香、广枣、制草乌、干姜、荜茇、胡椒、紫硇砂、当归、葶苈子这十几味中药制成。槟榔十三味丸能镇赫依、安神止痛、通利白脉传导、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神经冲动的传导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的作用,并且槟榔十三味丸无副作用,复发率低,疗程短。
本方性温,方中以主脉赫依良药丁香、益心良药肉豆蔻、理气止痛药沉香和木香及补益温肾良药槟榔为首选药,佐以紫硇砂、广酸枣、当归、草乌等镇赫依、益心、活血、止痛药物。故本方对主脉赫依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此外,方内加配三热药,亦能起补肾益气和改善消化作用。槟榔十三味丸是治疗精神分裂症选药之首,当着无愧,治疗有效,副作用小。
中药磁石的方子
①补暖水脏,强益气力,明耳目,利腰脚:磁石十两(大火烧令赤,投于醋中淬之七度,细研,水飞过,以好酒一升,煎如饧),肉苁蓉二两(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干),木香二两,补骨脂二两(微炒),槟榔二两,肉豆蔻二两(去壳),蛇床子二两。捣罗为末,与磁石煎相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磁石丸)②补肝肾虚,止冷泪,散黑花:磁石一两(煅,醋炙),菖蒲、川乌(焙,去皮、尖)、巴戟、黄芪、苁蓉、玄参各等分。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盐酒汤下,空心服。(《卫生家宝方》磁石丸)③明目,益眼力(《圣济总录》云:治肾藏风虚,眼生黑花):神曲四两,磁石二两,光阴砂一两。上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子。饮服三十丸,日三,不禁。(《千金方》神曲丸,《纲目》名磁朱丸)④治久患耳聋,养肾脏,强骨气:磁石一斤(捣研,水淘去赤汁,绵裹),猪肾一对(去脂膜,细切)。以水五升,煮磁石取二升,去磁石,投肾,调和以葱、豉、姜、椒作羹,空腹食之,作粥及入酒并得。(《圣惠方》磁石肾羹)⑤治耳聋耳鸣,常如风水声:滋石(捣碎,绵裹)半两,木通、菖蒲(米泔浸一、二日,切,焙)各半斤。上三味,以绢囊盛,用酒一斗浸,寒七日,暑三日,每饮三合,日再。(《圣济总录》磁石酒)⑥治阳不起:磁石五斤(研)。清酒三斗,渍二七日,一服三合,日夜一。(《千金方》)⑦治小儿惊痫:磁石炼水饮。(《圣济总录》)⑧治子宫不收,痛不可忍:慈石酒浸,煅、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卧时滑石汤下四十丸,次早用磁石散,米汤服二钱。散用磁石(酒浸)半两,铁粉二钱半,当归五钱,为末。(《纲目》磁石丸)⑨治大肠虚冷脱肛:干蜗牛子一百枚(微炒,捣罗为末),磁石二两(捣碎,淘去赤汁)。上药,以水一大盏,煎磁石五钱,至五分,去滓,调蜗牛末一钱服之,日三服。(《圣惠方》)⑩治诸般肿毒:吸铁石三钱,金银藤四两,黄丹八两,香油一斤。如常熬膏贴之。(《乾坤生意秘韫》)(11)治疔肿:磁石捣为粉,碱、醋和封之,拔根出。(《古今录验方》)(12)治金疮肠出,欲入之:磁石、滑石各三两。为末,以白米饮调方寸匕服,日再服。(《刘涓子鬼遗方》)(13)治金疮,止痛,断血:磁石末敷之。(《千金方》)
扎冲十三味丸是治疗脑出血性卒中的首选药物
扎冲十三味是治疗脑出血性卒中的药品。脑卒中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实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扎冲十三味丸叉名嘎日迪十三味,是传统蒙药成方,具有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等功效,主治白脉病、中风等症。
为了观察研究蒙药扎冲十三味丸治疗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研究人员对3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治疗研究。此34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均由头颅CT证实,其中:男性197例,女性143例;年龄18.94岁,平均59.6岁;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14例,高血压脑出血307例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计分表(GCS)评估:重型(7~9分)234例,较重型(5—6分)68例,严重型(34分)38例。
研究者结合患者的年龄、体重等因素,绐予扎冲t三味丸711粒,每晚睡前1次,温开水送服,根据用药反应可增减药量,配合控制血压、调整颅压、预防感染,疗程4刷,随访6个月。治疗后1个月,根据GCS功能缺损表分5个标准:(1)优:恢复良好,能正常生活;(2)良:中度病残,但生活自理;(3)重度病残,意识清楚,生活不能自理;(4)植物样生存;(5)死亡。治疗6个月后,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判,I为治愈,IIII1为良好,IVV为病残。
结果发现,治疗1个月内死亡38例,病死率11.2%。近期优良率64.1%;治疗6个月后随访,失访35例,死亡17例。远期优良率74.2%,病死率6.4%。
出血性脑卒中蒙医属萨病范畴,多见中年以上血盛之人,发病急骤、病势危重。是因众多外因所致体内琪索、协日亢盛,气血运行、流通障碍,三根(赫依,协日、巴达干)失调,赫依与琪素相搏,及运行失调,骤然上冲于脑,继而损伤脑部的黑脉并弓:起白脉之海一脑之受损而致病。
扎冲十三味丸又名嘎日迪十三味,是传统蒙药成方,由诃子60g,制草乌30g,木香15g,石菖蒲45g,沉香log,甘草10g,禹粮土、麝香、珊瑚(制)各75g,丁香、磁石、肉豆蔻各5g,珍珠(制)8g配合组成。具有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等功效,主治白脉病、中风等症。本方性凉,方中珍珠、磁石祛除自脉及脊髓疾病;珊瑚、甘草可镇静、清脉热;肉豆蔻、沉香以抑心赫依和心赫依热;禹粮土能止血、清热。本次观察证实蒙药扎冲十三味丸能够明显改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存活优良率,尤其是能够明显提高远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