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治不好的原因
结肠癌治不好的原因
结肠癌很多时候是治不好的,而且很多患者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结肠癌,甚至经过治疗后还是会反复发生,这让患者对自身的结肠癌都无药可施了。很多患者都在想结肠癌治不好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一起了解下。
结肠癌治不好的原因
癌症治疗重在全程,术前术后管理同样重要。教授指出,目前结肠癌治疗中存在着重技术、轻服务,重数据、轻感受的现象,而患者不按时复查、随访,随意停药换药等情况造成良好的手术效果付之东流,饱受疾病复发、转移、不良反应的困扰。临床实践表明,规范化治疗是提高结肠癌治疗效果的最佳途径。
结肠癌患者在治疗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是独特的。如患者术后需要一定疗程的化疗,但其不良反应常常令患者不知所措。其实,现时的化疗已有了很大的改进,不良反应是可防可控的。通过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信息,良好的护理和心理辅导,预防和处理化疗带来不良反应等问题,可使患者坚持完成治疗。
结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过量与不足”的误区。不少患者长期服用各种偏方和疗效不确切的药物、滋补品,这种过度治疗的现象严重干扰正规的抗癌治疗。国家卫计委2010年发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指出,对于早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患者而言,标准的化疗时限是6个月,目前患者平均用药时间不到标准方案的一半,这是治疗不足。
研究表明,规范化足剂量、足疗程地使用含有乐沙定治疗方案,可使III期结肠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0%,复发风险降低22%;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的机会达到9.8%。
很多人都抱怨结肠癌就要不死之症似的怎么治疗都治不好,而且结肠癌患者每天坚持吃药,当病情发作的时候还是特别难受,面对结肠癌治不好的原因到底有什么呢,一起看看下面有关结肠癌治不好的原因有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期结肠癌治愈率
许多专家在会上呼吁,目前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峰期是60岁。对于健康人群,到了45岁最好去做一个肠镜检查。结直肠癌从早期症状演变为晚期大约有10年以上,而早期肠癌治愈率可达90%。
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
2013年浙江省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浙江省结直肠癌症患者占了全部癌症的10.62%,位居第三,仅排在肺癌和胃癌之后。专家说,结直肠癌的高发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尤其是饮食、环境的改变有很大关联。虽然目前对结直肠癌的诊疗更加规范,但仍然有很多患者在发现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这也带来了更多更新的课题。
专家介绍,从全国及浙江的肿瘤发病情况来看,结直肠癌的发病几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结肠癌比直肠癌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20年前,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比例约为3∶7,而如今则已经变为5∶5了。
肠息肉易致大肠癌
专家提醒,有近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而高危性肠息肉完全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切除。
专家透露,美国曾做过一项研究,对比切除肠息肉和未切除肠息肉的两类人群,结果发现切除肠息肉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当然,肠息肉是较为普遍的情况,并不是一定会发生癌变,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大约有30%的中老年人都会存在肠息肉。一般来说,直径较大的息肉存在癌变的可能性越大,具体要根据医生的检查结果而定。
肠息肉大致可分为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和腺瘤息肉,其中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几乎不会癌变,而腺瘤息肉癌变的几率相对较高。
早期肠癌治愈率达90%
李德川建议,45岁以上且从未做过肠镜检查的人群应做一次肠镜检查,并定期检查,可以早发现息肉、早切除,避免癌变。
肠镜不仅可以检查出早期肠癌,还可分辨肠息肉的性质、大小,医生可以据此直接对高危肠息肉进行同步无痛切除,患者仅需休息1小时左右即可自行离开,大大降低患者癌变的几率。而发现早期肠癌后,其治愈率可达90%左右。
“肠镜检查正常的,可3至5年复查一次;肠镜检查有息肉的,3至6个月要复查;有多发性肠息肉的,可在肠镜检查同步摘除;发现息肉病(息肉个数在100个以上)的,才会建议切除该段肠管,在尽可能保留正常肠段功能的前提下,考虑扩大预防性切除。”
得结肠癌的原因
结肠癌的病因一、环境因素
结肠癌的病因二、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结肠癌的发病原因之一。家族史:一级亲属得过结直肠癌的,其下一代在一生中患此病比普通人群要多。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结肠癌的病因三、炎症性肠病 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比普通人得结肠癌要高得多,多见于幼年发病病变范围广病程长的患者,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进一步发展为肠癌;克隆氏(Crohn)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能引起癌变。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会是常人的30倍
结肠癌的病因四、血吸虫病、 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的结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过去认为慢性血吸虫病患者 ,因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大肠粘膜慢性溃疡,炎性息肉等,进而引起癌变。 对着个观点进行推测血吸虫卵沉积在结肠粘膜下引起慢性炎症和息肉样增生,是癌发诱因。
结肠癌的病因五、息肉 大部分结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的,发病的主要诱因是不良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癌变得发生率为25%左右;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3%左右.
结肠癌的病因六、有关资料报道了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发病率也在增高,有关学者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肠腔增加有关系。
结肠癌的疾病诊断有哪些
关于结肠癌疾病,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去进行结肠癌治疗。而结肠癌患者很容易导致一些误诊的现象。当结肠癌误诊的时候是很严重的。那么,结肠癌的疾病诊断有哪些呢?对于进行结肠癌的疾病诊断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结肠癌的疾病诊断有哪些?
1.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占误诊病例的15%。结肠癌,尤其是左半结肠乳头状癌或菜花状癌,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可出现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伴有感染者尚可有发热等中毒症状,这些都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相似。X线检查时,两者也有相类似之处。故而在临床上很容易引起误诊,特别是对于青年病人,更少想到肿瘤的存在。
2.阑尾炎 占误诊病例的10%左右。回盲部癌常因局部疼痛和压痛而诊断为阑尾炎。特别是晚期回盲部癌,局部常发生坏死溃烂和感染,临床表现有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局部压痛或触及肿块,常诊断为阑尾脓肿,而采取保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肿块不见缩小,甚至增大,才考虑到肿瘤。
一般阑尾脓肿认真询问病史都有急性发病过程,有炎症表现,在短期治疗观察后常可明显好转。如癌肿与阑尾炎并存或因癌肿致阑尾阻塞致阑尾炎,虽治疗有所好转,但不会彻底,停药后继续加重须进一步检查诊断。在高度怀疑时应及时手术探查。
3.肠结核 肠结核在我国比较常见,其好发部位在回肠末端、盲肠及升结肠。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块、腹泻、便秘交替出现,这在结肠癌病人中亦较多见。特别是增殖性肠结核与结肠癌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低热、贫血、消瘦、乏力,局部可以扪到肿块等。但肠结核的全身症状更明显,表现为午后低热或不规则发热、盗汗、消瘦乏力。
故当临床上出现这些症状时,尤其是以腹泻为首诊症状时,临床上常易从常见病、多发病角度考虑,首先想到结核病。大约有1%的病人在术前将结肠癌误诊为肠结核。检查血象却有特殊改变,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结合病史、年龄及全身表现一般可明确诊断。
结肠癌的疾病诊断有哪些的讲解就到这了,我们一定要积极的去进行结肠癌的诊断,根据自身结肠癌的诊断进行治疗,在治疗的时候患者一定要注意好自身的饮食预防,最后祝广大结肠癌患者早日康复,这样自己的结肠癌才会更有好转。
肠癌的中医调理
首先来说,专家认为正气不足,湿毒瘀结为结肠癌的基本病机,其中心环节是湿热,并由湿热进一步演化而为热毒、瘀毒蕴结于肠中,日久形成结块。传统医学认为,早期结肠癌治疗应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基本原则。病至晚期,正虚邪实,当根据患者所表现的不同证候,结肠癌治疗应以补虚为主兼以解毒散结。
第一:瘀毒内阻
症状:腹部拒按,或腹内结块,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色紫暗,量多,烦热口渴,面色晦暗,或有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第二:气血两虚
症状:腹痛绵绵,或腹内结块,肛门重坠,大便带血,泄泻,面色苍白,唇甲不华,神疲肢倦,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形瘦纳少,苔薄白,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气养血。
第三:湿热下注
症状:腹部阵痛,便中带血或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或大便干稀不调,肛门灼热,或有发热、恶心、胸闷、口干、小便黄等症,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解毒。
第四:脾肾阳虚
症状:腹痛喜温喜按,或腹内结块,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或见大便带血,面色苍白,少气无力,畏寒肢冷,腰酸膝冷,苔薄白,舌质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
颈椎不好原因多
颈椎位置
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大家可以用手在脖子后上方摸到一个很大的凸起,从这里向上1节,向下6节,都属于颈椎。
颈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向上支撑头颅,向下连接后背腰腹。颈椎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支架作用。第一颈椎与头颅的枕骨相连接,与下面几节颈椎一起 支撑着头部和后背。二是保护脊髓神经、血管。颈椎椎体相互连接,之间构成的神经、椎动脉血管和脊髓的通道。三是运动杠杆作用。颈椎最上面两节,是颈部活动 的枢纽,帮助颈部屈伸和旋转,完成点头、仰头、左右转头的动作。
颈椎不好的原因:
1、慢性劳损
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睡眠姿势、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极高。
2、相关疾病史
有头部外伤史、慢性咽喉炎病史及有颈椎先天性畸形者易患颈椎病,另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的疾病也可促使颈椎退行性病变,是引起颈椎病的一大诱因。
3、环境因素
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下,比较容易使颈椎受凉,导致腰椎的血液流通不畅,从而诱发颈椎病。
4、不当锻炼
到健身房使用器械锻炼时,不要尝试超过颈部耐量的器械。类似瑜伽中关于头颈部的练功要注意,不能蛮练,颈椎已有退行性变不提倡锻炼。
5、不当按摩
做SPA和按摩长期用力地以不当手法作用于颈椎的椎间盘、小关节及韧带,会破坏颈椎的稳定性,加速椎间盘的突出,使颈脊髓受到更为严重的压迫,加速颈椎病的出现。
生活中如何预防直肠癌
日常生活中大家是如何预防直肠癌呢?直肠癌患者应注意了解疾病的原因,也要注意寻求治疗直肠癌的方法,直肠癌患者不要小看直肠癌的危害,患上直肠癌疾病应注意了解治疗方法。生活中身体有症状表现的时候,要注意及时的诊断治疗,人们也要注意预防,直肠癌的预防方法有哪些,生活中如何预防直肠癌。
定期每年进行体检
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大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直肠癌怎么预防是靠自己来进行的,想要有良好的预防就要自己多加细心。
饮食的合理化
现在由于大家的饮食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在享受期间也要特别注意科学合理。直肠癌怎么预防好?专家建议:日常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荤素搭配合理。
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
专家建议每天运动20分钟。直肠癌在白领中的发病率也在升高,这和久坐、运动少有很大关系。运动少,肠胃蠕动慢,会增加肠道癌变风险。
以上内容是小编为您讲述的是如何预防直肠癌的发生的详细内容,人们需要了解预防事项,人们对直肠癌疾病进行了解,不要忽视直肠癌疾病的存在。要是患上直肠癌要注意及时的诊断治疗。直肠癌患者应该加强保健工作。直肠癌患者平时需注意很多的事项。
生活中如何预防直肠癌?治疗癌前病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直肠癌或腺瘤的个人或家族史者,直肠癌发病风险增高,通过普查与随访,尽早切除腺瘤,治疗结肠炎,可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尤其是对于有家族史者,通过遗传学检查,筛查高危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是直肠癌预防工作的重要方面。
结肠癌治疗后便秘怎么办
1.便秘的话,平时让她多喝温水,没事就给她做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以增加肠道的蠕动。现在能不能下床??如果能,就带着她多走动走动,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些润肠药物,中药蕃泻叶有缓泻作用,可每日用3~5克代茶饮用。
2.每天定时大便,时间不超过3分钟.没有大便也要培养大便反射.避免用力大便时肛门粘膜脱垂.便前便后高锰酸钾温水坐浴熏蒸,保持肛门的清洁.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手指涂上肥皂,轻轻伸进肛门按摩,不要太用力,以免损伤粘膜
3.饮食宜清淡,少吃脂肪,高糖,辛辣,油煎的食品及白酒,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多吃蔬菜,水果,纤维性食物.多喝水.保持心情的舒畅,保证良好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慢跑,打太极拳等
结肠癌治不好的原因
癌症治疗重在全程,术前术后管理同样重要。教授指出,目前结肠癌治疗中存在着重技术、轻服务,重数据、轻感受的现象,而患者不按时复查、随访,随意停药换药等情况造成良好的手术效果付之东流,饱受疾病复发、转移、不良反应的困扰。临床实践表明,规范化治疗是提高结肠癌治疗效果的最佳途径。
结肠癌患者在治疗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是独特的。如患者术后需要一定疗程的化疗,但其不良反应常常令患者不知所措。其实,现时的化疗已有了很大的改进,不良反应是可防可控的。通过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信息,良好的护理和心理辅导,预防和处理化疗带来不良反应等问题,可使患者坚持完成治疗。
结肠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过量与不足”的误区。不少患者长期服用各种偏方和疗效不确切的药物、滋补品,这种过度治疗的现象严重干扰正规的抗癌治疗。国家卫计委2010年发布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中指出,对于早期结肠癌辅助化疗的患者而言,标准的化疗时限是6个月,目前患者平均用药时间不到标准方案的一半,这是治疗不足。
研究表明,规范化足剂量、足疗程地使用含有乐沙定治疗方案,可使III期结肠癌患者死亡风险降低20%,复发风险降低22%;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的机会达到9.8%。
导致结肠癌原因
1、环境因素:经研究证明,在各种环境因素中,以饮食因素最重要,大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的高脂肪消耗量有正相关系。另外,也可能与微量元素缺乏、生活习惯改变有关。推荐阅读:诊断结肠癌方法有什么
2、遗传因素:如果某人的一级亲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肠癌,他患此病危险性要比常人高8倍。大约1/4的新发病人有结肠癌家族史。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中患病率可达50%,如不治疗,10岁以后均有患结肠癌的可能。
3、大肠腺瘤:尸检材料研究发现,大肠腺瘤的发病情况与大肠癌基本一致。据统计,单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绒毛样腺瘤样息肉易发展成癌,恶变率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4、慢性大肠炎症:据报道,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一般认为,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结肠癌的原因
目前,直接导致结肠癌的原因尚未明确,不过一般认为结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疾病因素有明显的联系。
1、环境因素。一般认为,结肠癌与高脂肪饮食和纤维素摄入不足有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饮食习惯。高脂肪饮食里所包含的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肝中的胆固醇和胆酸的合成,进入肠腔内增加,结肠细菌作用会使之转变成胆固醇代谢物和次胆酸,这些物质有致癌的作用。另外,纤维素摄入不足会影响排便量,有害物质停留在体内不易排出,是引起结肠癌的另一主要因素。
2、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一级亲属曾患结直肠癌的,他的下一代在一生中患结肠癌的机率要比普通人群的要高。
3、其他疾病。
(1)炎症性肠病。患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会比普通人患结肠癌机率高很多,癌变常发生在扁平粘膜。炎症的增生性病变发展过程中,常可伴有息肉形成,并进一步发展为肠癌;而患克隆氏病时,有结肠、直肠受累者也可能会引起癌变。患克隆氏病或溃疡性结肠后,患结肠癌的发病机会会是普通人的30倍。
(2)血吸虫病。在血吸虫流行区和非流行区,结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明显区别,因此认为血吸虫病与结肠癌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推测可能是因为肠壁血吸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引起大肠粘膜慢性溃疡、导致炎性息肉等,从而引起了癌变。
结肠癌晚期能活多久
晚期结肠癌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影响晚期结肠癌存活期的重要因素。临床上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方法主要有化疗,放疗,中医药治疗。动脉化疗是晚期结肠癌的主要化疗方式,能一定程度上缩小癌肿,但其亦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毒副反应,因此,化疗药物及化疗时间应依据肿瘤缓解情况、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相关性毒性而定。
放疗也是晚期结肠癌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使肿瘤缩小,改善症状,通常联合化疗应用,效果比单纯放疗或单纯化疗为好。但放疗对机体有较大的伤害,对身体机能差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应慎用。另外,鉴于放化疗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在晚期结肠癌的治疗中可合并中医药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配合化疗应用,降低毒副作用,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
对于转移范围广,身体机能弱,已经难以耐受放化疗的晚期结肠癌患者,可用中医药进行保守治疗,虽然短期效果没化疗明显,但远期效果好,在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另外,病人身体机能的改善也是影响晚期结肠癌存活期的重要因素,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提高,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晚期直肠癌患者极为重要。在饮食上,应减少饮食中油脂的摄取;增加饮食中纤维素的摄取;忌食烈性酒、辛辣、燥热、刺激性食物。另外,也可服用有健脾益肾作用的中药来提高免疫力。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晚期结肠癌的存活期有明显的增长。大部分患者多被病情所困,有很消极的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的积极性和疗效。所以周围的人要安慰鼓励患者,使其能够积极的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延长晚期结肠癌的存活期。
怎么分辨肠癌引发的腹痛
有的肠癌患者没有便血、便秘的早期典型症状,却表现为腹部隐隐作痛。腹部的疼痛病因复杂,有时检查出肾结石,就容易漏诊肠癌。有的人拖到身体消瘦甚至发生肠梗阻才发现肠癌,但已经发展到晚期。解放军第458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施章时表示,肠癌的疼痛跟肾结石的性质有所不同,建议腹部隐痛应该考虑肠道问题,有必要做肠镜检查——及早发现肠癌,治愈率可以达到60%~70%。
病例:
28岁女子被发现肠癌晚期
28岁的湖南籍李女士今年5月突然感到右腹部隐痛,还伴有呕吐,到医院做B超检查显示有肾结石。她吃了一个月的消石药后有点好转,但腹痛还不时来袭,痛的时候右腹会鼓起一个包,几秒钟又消下去。医生怀疑是肠胃炎作怪,但她吃了消炎药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后来她便秘多天,身体逐渐消瘦,做CT检查发现肠梗阻,又被当成肠结核治疗。直至8月,她才在解放军第458医院做肠镜找到腹痛的病因——结肠癌晚期,肿瘤把整个肠腔都堵死了,还发生了肝和淋巴结转移。医生无法做肝切除,只能切除结肠的肿瘤,然后进行化疗控制病情。
辨别:
肠癌腹痛与其他腹痛有区别
腹部疼痛是一个很寻常的症状,原因很多。根据腹痛具体位置、痛的轻重、性质不同,病因大相径庭。施章时介绍,上腹部疼痛要考虑胃、十二指肠、胰腺、肝、胆炎症,右侧或右下腹部疼痛则要考虑输尿管结石、阑尾炎、盲肠或结肠炎、结肠肿瘤,对女性来说还可能是卵巢、输卵管的炎症、囊肿、盆腔炎等妇科病。
既然腹痛原因众多,那么如何才能尽快从疾病中排查出结直肠癌呢?施章时建议,首先要查尿常规、腹部B超,对于肾结石、胰腺炎、卵巢囊肿、输卵管病等大部分引起腹痛的疾病可探查出来。如果是胃部有毛病,患者可有反酸症状,饥饿时疼痛可能是胃溃疡,这些通过胃镜可确诊。而女性的妇科炎症,比如盆腔炎,通常不是一侧腹痛,而是两边疼痛,还伴有腰痛。
一般来说,肠癌早期表现通常是便血、便秘,而有的患者却表现为腹部隐痛,如果恰好患有肾结石,就可能掩盖病情。施章时称,肾结石引起的腹痛往往是阵发性绞痛,和肠癌的胀痛、隐痛是不一样的。如果患者出现消瘦,腹痛逐渐加重,还有便秘、肠梗阻,就应该考虑是不是肠癌了。发现结直肠肿瘤后及早正规诊疗,治愈率可以达到60%~70%。
提醒:
CT、磁共振发现不了小癌变
施章时提醒,出现不明原因腹痛而且久治不愈的患者除了做常规B超、CT、磁共振以外,还要考虑肠道的问题,加做一个肠镜检查。有的患者误以为CT、磁共振正常就不需要做肠镜,其实太小的肠道肿物可以只是黏膜增厚或是息肉癌变,CT、磁共振可能发现不了。有时抽血验胃肠肿瘤标志物显示为阴性,也不一定表示没有肠道肿瘤,如果不做肠镜就很难发现病因。有肠梗阻的患者可表现为腹部疼痛、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做肠镜可能导致肠道穿孔,可先通过灌肠等缓解肠梗阻后再做肠镜。
解放军第458医院结直肠外科近期启动免费筛查肠癌公益项目,到目前为止有200多人参与,筛查结果显示有8位肠癌病人,几乎每天发现1例肠癌。“其中有两个年轻患者,一个28岁,一个31岁,这也说明肠癌发病年轻化。”施章时说,年轻人对肠癌防治知识缺乏,通常把肛肠肿物当痔疮,对腹部隐痛不很重视,总以为癌症离自己很遥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结肠癌发病原因
遗传的原因:有些病如家族性息肉病、结肠腺瘤、血吸虫病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等,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关系。慢性肠炎如溃疡性结肠炎的肠癌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炎症的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常可形成息肉,进一步发展为肠癌。据资料统计,有结肠息肉的患者,结肠癌发病率是无结肠息肉患者的五倍。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癌变的发生率更高。
饮食因素:结肠癌的发病率与食物中脂肪及动物蛋白的消耗量呈正比,即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低纤维膳食易导致结肠癌。硏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致癌物质。
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都可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从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黏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可使粪便量减少,并使大便通过肠道时间明显延长,致使粪便中协同致癌物浓度提高,与结肠黏膜接触的时间明显延长;致癌物质与结肠黏膜长期接触,就可能发生癌变。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应注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如菠菜、油菜、白菜、芹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粪便中致癌物与结肠黏膜的接触时间。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可减少其分解产物的致癌物产生及致癌作用,以减少结肠癌发病的潜在危险。
便秘与血便是主要的报警信号,平时注意一些身体的变化,对预防结肠癌是很有帮助的。其主要症状有:胃肠道功能紊乱、肠梗阻症状、血便、腹块、全身症状(可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全身衰竭和恶液质等)及贫血与消瘦。发现了以上蛛丝马迹,应尽快去医院检查。
晚期结直肠癌化疗
晚期结肠癌治疗之化学药物治疗:手术后的病人化疗一般一年~一年半内可使用2~3个疗程。可口服或静脉给药,最好加入葡萄糖液中滴注,每次250毫克, 每日或隔日一次。专家介绍说,如果反应较大如恶心、食欲减退、无力、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等,可减少每次用量,或加大间隔期。骨髓抑制明显时可及时停 药。口服法胃肠道反应比静脉给药大,但骨髓抑制反应轻。在化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可以减轻化疗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减轻病人的痛苦,是病人可以顺利完成化 疗。
晚期结肠癌治疗之免疫治疗:可以提高病人抗肿瘤的能力,近年来发展很快,诸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已逐渐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配合化疗的进行。
晚期结肠癌治疗之中药治疗:晚期结肠癌治疗采用中药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有的中药有直接的抗癌作用,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姑、龙葵等。用药时可辨证、辨病兼顾,加入清热解毒、活血攻坚、滋阴养血、除痰散结、调补脾胃等方面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