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怎么控制 高血压控制目标
高血压怎么控制 高血压控制目标
一般高血压病人应控制在140/90mmHg高风险病人应控制在130/80 mmHg。
高血压的治疗要根据病人的状况来订定目标,主要是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以及降低后续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脑血管硬化、脑中风、心脏或肾脏病。根据台湾2015年高血压建议指引,高血压病人在心血管上面的风险会不同,一般都是控制在140/90mmHg,但对于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血管风险大,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
高血压临床治疗方法是什么
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高血压有哪些治疗原则呢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老年高血压降至多少为合适
这是一个困扰心血管病医生和病人多年的一个问题,经过一系列的临床研究,现已基本达成共识。几个以老年人为对象的随机试验,如Syst-Eur、Syst-China和Stone等,显示降压治疗能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且降低老年人的血压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并不减少脑血流的灌注,减少老年人认知下降。目前几个主要的高血压指南,通常要求将普通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mmHg以下,而年轻人或糖尿病及肾病患者应小于130/80mmHg。而由于“目前没有证据需要对老年人血压控制目标进行修改”,因此把老年人高血压的控制目标应与中青年“一视同仁”,仍沿袭低于140/90mmHg的标准。下列情况例外,急性脑梗死收缩压目标值160~180/90~105 mmHg,急性脑出血为150~160/90~100 mmHg,颈动脉狭窄<70%时,目标值与JNC-7的标准相同,若单侧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目标值为130~150 mmHg,若双侧颈动脉狭窄≥70%,收缩压应>150 mmHg。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则把老年人降压目标定在150/90mmHg,如果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至140/90mm Hg。
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 高血压吃药不降怎么办
高血压服用降压药以后,血压控制效果欠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习惯的改变,建议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改善饮食习惯, 控制摄盐量,控制高脂食物的摄入。
二、鼓励患者适当运动,运动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
三、患者有可能是降压药方案不佳,应进一步调整降压方案,对于服用多种降压药物,血压仍不能达到正常目标的患者,应进一步排查有无继发性高血压,有无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
高血压患者的分级管理目标
1、 没有合并症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65岁)
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没有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肾脏功能不全,年龄<80岁,建议血压控制在低于140/90mmHg,最好达到120/80mmHg以下。
目前有大量研究证实,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与血压在140/90mmHg以上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另一方面,目前发现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存在U型曲线,血压低于110/70mmHg可能增加心脑血管事件。所以血压控制不是越低越好,控制在适当范围最好。
2、 有合并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如果同时还有糖尿病或肾脏功能不全,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对老年人或同时合并严重冠心病、卒中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即可。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中风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升高,目前的研究发现,对这部分人群强化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3、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指的是收缩压高于140mmHg,而舒张压低于90mmHg。一般见于老年患者,年轻人很少出现此类型高血压。与大动脉弹性降低、动脉硬化有关。这一类型的高血压,主张将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对于舒张压已经过低(低于60mmHg),而收缩压高于 150mmHg的患者,仍需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至少将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舒张压不低于50mmHg。很多老年患者因为舒张压低不敢用药,导致收缩压过高发生卒中,实在是本末倒置。
50岁以后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舒张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60岁以上的高血压基本没有很高的舒张压,在老年人多是因为收缩压过高导致脑中风,很少因为舒张压低导致脑中风。尤其咱们中国,老年人因脑中风死亡的比例是心肌梗死的10倍,控制收缩压在中国显得尤其重要。因此老年患者收缩压高一定要用药物控制,而降压药物对正常或偏低的舒张压影响不大,收缩压很高而舒张压偏低的老年患者应用低低剂量降压药物不必担心舒张压过低。
4、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
单纯舒张性高血压,指的是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患者。控制目标是舒张压<90mmHg。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主要治疗是控制饮食、坚持运动、减轻体重,辅以药物治疗。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单纯舒张压增高多是高血压病的早期阶段,多见于年轻人,近期预后较好。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轻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舒张压高同样可以导致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如果不正视,不给予治疗,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是可以转变为经典性高血压,即收缩期、舒张期的血压均升高。治疗不及时的话,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会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因此其高血压的表现多是收缩压增高,舒张压不高反低。年轻人则不同,他们的高血压不少是收缩压不高,舒张压却异常的高。已有临床资料表明,舒张压的高低与心脑血管并发症也有密切关系。如果收缩压正常,舒张压高达105~110mmHg的人与舒张压正常的人(在70~75mmHg)比较,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可高出3—5倍。因此,对于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增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 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65岁)
对这一类型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对于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老年患者,血压控制在150/90mmHg以下即可。
老年高血压患者多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强调收缩压达标即可,避免过度降低血压。在能耐受前提下,可逐步降压达标,避免过快降压。老年人加上长期高血压,脑动脉存在动脉硬化,脑循环自身调节机制已经减弱,如果血压降低过快或血压过度降低都容易导致脑缺血中风的发生。
6、 妊娠高血压患者
对于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收缩压130-140mmHg,舒张压80-90mmHg。治疗的策略、用药时间的长短及药物的选择取决于血压升高的程度,以及对血压升高所带来危害的评估,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母子安全和妊娠的顺利进行。非药物治疗为首选治疗,血压 ≥150/100mmHg开始药物治疗。
7、 难治性高血压患者
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是在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合理应用足够剂量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不达标,或至少需4种药物才使血压达标,也称顽固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人群的15%~20%。这类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表仍然是140/90mmHg以下。
血压控制不能达标的原因包括如下几种:血压测量方法不对;白大衣高血压,识别这类患者非常重要,如果盲目加用降压药物容易导致低血压,可使用家庭监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来发现;患者未坚持服用降压药物或者降压药物使用时间不对或者降压药物选择错误;患者存在慢性疼痛或焦虑情绪;患者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食盐过高、过度肥胖等;如排除上述因素,要考虑继发性高血压可能,进行筛查。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要先从以上几个方面找原因,而不要盲目的大把吃药或随意更换药物导致血压忽高忽低。
8、 高血压危象患者
高血压危象的定义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超过180/120mmHg),伴心脑肾功能不全。对于这一类型高血压,非常容易因心力衰竭、卒中和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必须立即到医院急诊室进行抢救。一般初始阶段(数分钟到1h内) 平均动脉压降幅不超过治疗前的25%,随后2-6h内降至160/100mmHg 左右,如可耐受,在以后24—48h逐步降压至正常水平。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多是因为患者没有坚持药物治疗或治疗不足。所以高血压患者即使血压已经控制正常,不要随意停用降压药物。在血压已经长期低于110/70mmHg以后,经咨询医生后可酌情停用。
9、儿童血压应控制在什么水平?
现在随着生活改善,小胖墩日益增加,肥胖和高血压关系密切,所以儿童高血压也明显增加。想想你家的孩子胖不胖?是否给孩子量过血压,知道孩子的血压多少算高吗?一般认为,学龄前儿童的血压应低于110/70mmHg,学龄儿童的血压应低于120/80mmHg,18岁以下青少年的血压应低于 130/90mmHg。高于上述血压值就可以诊断高血压。所以儿童应从3岁开始定期测血压。
总之,记住高血压达标值140/90mmHg非常重要,如果每一位患者的血压都能达到这个目标,高血压所导致的器官损害就可以显著下降。当然,不同人群降压目标略有不同,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冠心病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mmHg,老老年血压控制在150/90mmHg。需要强调的是,高血压患者坚持长期用药,平稳控制血压非常重要,不要随意增减降压药物和药物剂量,都有可能导致血压波动。
如何治疗高血压
1.治疗目的及原则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2.降压药物治疗(1)降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2)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高血压能吃番茄酱吗
高血压患者不能吃太多的盐,所以一般高血压患者吃的食物都是比较清淡的,也有很多的高血压患者会问高血压患者能不能吃番茄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高血压患者到底能不能吃番茄。
这是可以吃番茄的,高血压患者宜"三多三少",即多维生素,多无机盐,多纤维素,少盐,少脂肪,少热量,禁烟忌酒,长期饮酒可促使儿茶酚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而诱发高血压,肥胖患者要限制饮食,防止体重超重。
高血压的治疗
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一般情况下,临床上的高血压分为两种,就是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的高血压的病因尚未明确,而继发性高血压就是我们所说的症状性高血压,这种高血压的病因已经非常明确,就目前来说,这种高血压治疗起来也相对简单。
高血压治疗方法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
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人们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
②减少钠盐摄入。
③补充钙和钾盐。
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增加运动。
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高血压治疗方法
1.治疗目的及原则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 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 原则上应将血压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 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2.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
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临床实际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等,都会影响降压药的选择。2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以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
怎样才能让高血压低呢
降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压治疗应该确立血压控制目标值。另一方面,高血压常常与其他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等,协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险,治疗措施应该是综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为①减轻体重。②减少钠盐摄入。③补充钙和钾盐。④减少脂肪摄入。⑤增加运动。⑥戒烟、限制饮酒。
(2)血压控制标准个体化由于病因不同,高血压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临床用药分别对待,选择最合适药物和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3)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血压升高以外的多种危险因素依然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降压药物治疗
(1)降压药物种类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
(2)治疗方案大多数无并发症或合并症患者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