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虾的介绍
南极虾的介绍
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南极磷虾是似虾的无脊椎动物,并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1]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远洋带的生命周期。[2]它们长成达6厘米长,2克重,有6年的寿命。它们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若以生物质能来说,它们可能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物种(大约共有5亿吨)
南极虾的利用价值
这种虾的蛋白质含量为17.56%,各种氨基酸含量约占其蛋白质含量的53.0%,其中呈鲜味和甜味的谷氨酸、门科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的含量46.75%,所以虾体极易腐坏变质。淡水鱼的某些种类,在某些特定季节或水域里,使用荤质的饵往往有增加上钩率的效果。用掺有南极虾粉做成的饵料去钓鱼,会增加上钩的效率。[2]
人们在南极虾中提取出来的虾油——虾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及器官的代谢衰老,而虾青素比目前使用的辅酶Q10、花青素、一氧化氮胶囊、纳豆等抗衰老药物效果好,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南极虾的生命周期
南极磷虾于近海面产卵,而卵会下沉。在远洋下沉近10日,幼体约于3000米深孵化。南极磷虾主要的产卵季节是由1月至3月,在大陆棚之上及深海海洋的上区域产卵。就所有磷虾目而言,雄性会将精子包附在雌性的生殖孔。为此,雄性的第一腹肢会作为交配工具。雌性每一次会产6,000–10,000个卵。这些卵在经生殖孔排出时,会被附于此的精囊所排出的精子受精。
根据由英国RSS发现号而得的资料所作出的经典假说,南极磷虾的卵会按以下成长:0.6毫米的卵在下沉至大陆棚底部或海洋区域2,000-3,000米深时会开始进行原肠胚形成(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当卵孵化时,第一无节幼体在它的三对脚的协助下开始向海面上升。其后两个的幼体阶段,称为第二无节幼体及后无节幼体同样是由卵黄所哺育。三星期后,幼小的磷虾会完成上浮。它们的数量在60米深水域会达至每升2只。当长大些时,额外的幼体阶段,称为第二及第三节胸幼体与第一至第六带叉幼体。这些阶段的特征是增加发展更多的脚、复眼及刚毛。当长约15毫米,南极磷虾开始有长成的习性。它们在二至三年后会达到成熟阶段。就像其他的甲壳亚门,南极磷虾必须脱壳成长。约每13-20日,南极磷虾会脱去它的几丁质外骨骼。
成虾可达4.5-6厘米长,2克重,有6年的寿命。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
南极虾的种群现状
生存威胁
磷虾资源极其丰富,毫无疑问,它是人类潜在的食物资源。现存问题是各国已经在南极海洋中大量捕捞磷虾,如果磷虾捕捞业不断扩大,势必危及到南极鲸类的生存,它们将不是死于捕鲸叉,而是死于饥饿。过度的捕捞将使南极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磷虾而生存。磷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应该将其捕获控制在最大的可持续捕获量之内,以保护南极的生态平衡。
数量反增
2013年10月9日,记者从中科大获悉,中国学者极地研究又有新发现,首次获得了东南极海域过去8000年来磷虾数量变化,表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曾对南极磷虾及海洋食物链变化产生过深刻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上。
南极磷虾是一种喜冷水环境的南大洋食物链关键物种,对气候海冰变化极为敏感,气候温暖时期磷虾数量偏低,企鹅食物偏向鱼类,而偏凉时期相反,气候变化影响了企鹅食谱的变化和磷虾种群动态变化。南极磷虾是企鹅的首选食物,研究表明,近百年来气候变暖,但人类对南极海豹和鲸的猎杀导致磷虾天敌减少,从而使磷虾种群密度不降反增。这是人类活动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典型案例。
吃南极虾功效和作用
功效和作用
南极虾还有药用价值,可以用来治疗胃溃疡、动脉硬化等病症。3营养价值
南极虾是人们今天已经发现的含蛋白质最高的生物,蛋白质含量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是其他动物蛋白质含量的2—3倍。而且还富含人体组织所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A。南极虾虾皮很薄,肉却很丰富,肉既细嫩又鲜美,可以同对虾相媲美。因此,南极虾已经成为世界捕渔业者捕捞的对象。4上火吗
跟做法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是蒸或者是做汤就不会,但如果你煎或都炸了吃那就一定是上火的了, 海鲜富含高蛋白,容易对蛋白质过敏的人请不要贪食哦,海产品就有很好的滋补功效。
南极虾怎么做最好吃
国内吃过南极大磷虾的人屈指可数,黄洪亮研究员是其中之一。他随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远涉冰海冰山,用自行研制的调查渔具捞起几斤磷虾剥壳生食。记者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获悉,该所专家通过多次极地科考发现,南极磷虾医用价值可能更胜于食用价值,它可清除创伤,也可做成补药防“三高”,这种南极特产正走近中国百姓生活。脑袋绿莹莹,眼珠乌溜溜,身段鲜红透亮,味道鲜嫩,拥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这就是地球上储量最大、繁殖最成功的单种海洋生物———南极大磷虾。世界卫生组织对其氨基酸综合营养价值评议打分,结果磷虾得100分,牛肉96分,牛乳91分,对虾71分。科学家更看重其高达7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其是它富含哺乳动物无法自我合成的“欧米伽-3”脂肪酸。据了解,国内目前已有生物技术公司进行磷虾医用制剂开发,其中包括磷虾酶愈伤功能研究。据介绍,国外曾用“磷虾酶”制剂治疗恶性腿组织溃疡,以生理盐水作为参照,7天后的创伤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发现副作用。在另一项皮肤组织降解72小时体外试验中,通过磷虾酶、木瓜蛋白酶、溶纤素/核酸酶等的对比,显示磷虾酶制剂在这些生物制剂中效果最好。南极大磷虾在日用品方面也有利用价值。磷虾体内含6种以上蛋白酶,制成洗涤剂的清污效果超过加酶洗衣粉;磷虾中存在紫外线屏蔽物质,今后化妆品可能出现一种“磷虾防晒霜”。目前,俄、日、韩、美等国已从事磷虾生产,今年计划捕捞24.5万吨,开掘磷虾宝藏方兴未艾。东海水产研究所已有11人次八赴南极做前期科研,为综合开发这一资源进行必要技术储备。
北极贝的介绍
库页岛马珂蛤(学名:Pseudocardium sachalinense),又名北寄贝、北极贝、姥贝。马珂蛤科的一种贝,是日本和附近国家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福岛县相马市的代表性产物,亦被列为北海道苫小牧市的市贝。作为水产物时常被称为北寄贝(ホッキガイ)。此名称源自北海道方言阿伊努语的“ポキセイ”。
北寄贝主要生活在日本北部和朝鲜半岛东部沿海潮下带至水深12米(39英尺)的水域,因为是附近国家主要的经济贝类而被大量捕捞,其数量也因此急剧下降。到了1990年代,日本开始研究北极贝的人工培育技术。
国内商家喜欢去壳而留下其鲜红的足部,以“北极贝”为商品名销售,并宣传其产自北大西洋冰冷海域的自然环境。北极贝具有色泽明亮(红、桔、白),味道鲜美,肉质爽脆等特点,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DHA),是海鲜中的极品。北极贝是在捕捉45分钟后即在捕捞船上加工烫熟并急冻,因此只需经自然解冻即可食用,安全卫生方便。用北极贝可制作刺身、寿司、色拉、火锅等多种菜式,炒、蒸、扒、焖、炖皆可。也可放在沙拉、寿司、意大利粉、开胃食品和其他一些新鲜的原料中食用。北极贝脂肪低,味道美,营养价值高,富含铁质,并含有可抑制胆固醇的OMEGA 3和STERESTEROL 。自2011年来北极贝已被众多京城餐馆、酒楼选用;今后,它还将走进超市,成为让普通百姓亦能品尝到的纯天然的美味。
南极虾和北极虾是一个品种吗
南极虾和北极虾不是同一个品种。
南极虾,又名磷虾或南极大磷虾,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以浮游植物为主要食物,也可捕食细小的浮游动物。并且有生物萤光器官,可以产生光。具有滤食性、扫除冰澡、生物传递及碳固存的功能。
南极虾是一种生活在南冰洋的南极洲水域的磷虾。南极磷虾是似虾的无脊椎动物,并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时密度达到每立方米10,000—30,000只。[1]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远洋带的生命周期。[2]它们长成达6厘米长,2克重,有6年的寿命。它们是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若以生物质能来说,它们可能是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物种 (大约共有5亿吨)。
“北极甜虾(Pandalus borealis),又称北极虾。因产自北极附近海域且虾有淡淡甜味而得名。北极甜虾捕捞于北大西洋海域,海上冷冻,保证新鲜。目前在中国、日本最有影响力的产地是北大西洋,特别是冰岛水产品,是捕获于北极附近海域的北极甜虾。生的北极甜虾是日本寿司的上乘用料,透红的外壳上点缀着两颗黑黑的眼珠,格外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