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如何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中午,我下班回到家,发现儿子坐在床边哭,红红的眼圈,晶莹的泪花。儿子一向很少哭的。“怎么啦?”我急切而心疼地问。
“你看你看!”他指着电脑屏幕,差点儿又要发火。
原来,他放学回来上网玩游戏,才玩两分钟,就断线了。后来怎么也连接不上去,系统显示“服务器不存在,适配器要更换”。我们试了多次无效后,我只好打电话询问电信局。原来电信局准备给上网方式升级,掐断了线。刚才他们打电话来通知这事,恰巧儿子正生气,接了电话一听是找他爸爸的,就一句话没说生气地挂断了。到了下午他们升级上网方式完毕后,一切恢复正常了。
晚上,又看到儿子屏幕前的笑脸。
我趁机说:“航航,遇到事情我们不能急,光急没有用的,要想办法坐下来好好商量,想办法解决。如果妈妈中午不打电话问这个问那个,可能现在也上不了网呢。对吧?”
“嗯!”他不好意思地回答。
“你看,中午你一急就坏了事。如果接了电信局叔叔的电话不是没事了?白白折腾了自己一回。”他默不作声。
我又问:“你急的时候,希不希望别人也替你急?”
“那你急,我急,不是乱了套了?”
“可是就看怎么急啊,像你那样急可不好,而是应该想办法。妈妈为你急,所以就想办法解决。你看妈妈是不是很关心你?”
“嗯。”他不好意思地应了一句。
我又往下问:“那么,妈妈急的时候,你有没有为我急呢?”
“你急什么?什么事急?”他疑惑地问。
“比如,你老师布置的每星期三篇日记、两篇读书笔记,总不能老拖到周末来做啊,那样集中到一起做,效率不高,效果也不好,所以妈妈也急啊。”
他向我做了个鬼脸。心里可能想,这个妈妈鬼精,原来在想方设法说他。
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嗯,知道了。妈妈。”
学习上的说教,很多孩子是听不进去的。找一个事例,用互换角色法,引导他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效果也许会更好些。
妒忌心强怎么办 换位思考
正所谓将心比心,站在自己嫉妒的人的角度思考,别人其实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肯定的,而如果因此遭到别人的无端嫉妒,会作何感想?
脾气不好的人怎样控制自己的脾气
在感觉自己要发脾气大吼的时候可以先深呼吸3-5次,这样可以平息大半的怒气。脾气暴躁的人,通常发火也就那么几分钟,不点爆的话什么事都没有。
感觉自己不爽了,要骂人了,赶紧找个焦点转移注意力,弱化这个让你想发脾气的事情。
换位思考,当然这在气头上的时候是很难做到的,但是你需要时常这么做,让换位思考变成习惯。
多看修身养性的书籍,日积月累会让你性格变平和。
学会轻松面对压力的方法
1、换位思考认同法
正确认知压力,灵活调整自己的心态。例如,当你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时,试试换位思考。
2、推移时间遗忘法
其实时间解决压力最好的方法,时间长了,你会忘掉,然后就会慢慢的忘掉它。
3、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
学会自我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找信得过的人想说便说;想休息便休息;想娱乐便娱乐,实在不想做事时可暂时放下;可以追求卓越,但无需求十全十美。
4、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
建立合理的、客观的自我期望值,奋斗目标要合理,有时做事可往最坏处着想,但向最好处努力。
培养孩子的个性
一、保持足够的耐心
孩子性格的培养,首先是父母自己性格的培养,就是说,培养孩子的前提是你教育好自己。你对孩子是什么样的态度,你的孩子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性格,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性格发展的。所以,只有你保持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才有可能让孩子有耐心的接受你的培养。
二、统一教育标准
家庭中最影响孩子性格培养的,主要是每个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标准完全不一,甚至是对立,尤其是在隔代带孩子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孩子的父母之间、与老人之间都对一些重要的原则性问题商量好,统一标准。否则,同样的事情,这个人允许做、鼓励做,那个人不许做、不让做,会对孩子正确的思维判断产生影响,他会本能的从最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选择不同的人去帮自己。长此以往,父母会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指令越来越难得到孩子的响应,根本不可能去培养其良好的性格。
三、尊重自我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我意识,哪怕很小的孩子也一样有。所以,父母要了解这点,要尊重和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用命令式的语气对着孩子,而是用引导语气和方式,给孩子发挥自己的天性打开一条路。父母在家庭里营造这样一种温馨、民主的环境,这样的孩子今后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当然,尊重自我意识也要注意有所限制,不要将自我意识培养成为太过自我,也就是自我中心。毕竟,自我中心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他们在观察世界、考虑问题时,都是从自我角度来考虑,所以家长一是在原则性问题上,要懂得坚持,同样的,是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知道父母的拒绝是因为自己的无理要求;二是开始注重训练,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怎样引导宝宝和同伴交往
1.培养孩子遵从社交规则
不遵守交往规则的孩子,往往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被其他的孩子所接纳。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只有当自己玩玩具玩得尽兴了,才会把玩具让给别人玩。游戏过程中,不知道尊重别人的意见,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对于这种孩子,父母在平时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简单地制定一些规则,让孩子去遵守。比如在吃饭的时候,要求孩子把喜欢吃的东西分一点给家人,告诉他这是因为好的东西要学会分享,不能一个人霸占。在父母多次引导下,孩子渐渐地就会懂得社交的规则,并且运用起来,就能够融入集体。
2.教孩子具体的社交策略
当在告诉孩子该如何社交的时候,家长不应该单纯地要求他们要多多地与别人交流,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孩子更加清楚明了。比如孩子想要加入别人的游戏却又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家长就可以让孩子有礼貌地去问别人“我可以跟你们一起做游戏吗”。或者让孩子留意身边的小伙伴,告诉他们当发现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比如找不到东西时,可以上前去提供帮助。当别的孩子表现得很好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试着去夸奖别人。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可以有意识让孩子先接触一个和他性格差不多的小伙伴,当渐渐与他熟悉之后再尝试与别的小伙伴进行交流。
3.创造具体的情景交往能力
尽管在幼儿园,孩子有许多和同龄孩子进行游戏的机会,但是在家中孩子也是需要和小伙伴交流的,家长应该主动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能够与小伙伴交流的环境。父母可以了解孩子和小伙伴共同的爱好,然后根据他们的爱好来安排一些活动。比如孩子们都喜欢踢足球,就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带着孩子和他的朋友来一场足球比赛。也可以在孩子生日或是一些节日的时候在家里举办聚会,并邀请别的孩子来参加。父母在为孩子设计这些活动的时候,应当注意孩子平时的交往特征,以此为依据来安排。
4.引导孩子体察他人的情感变化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父母除了要让孩子注意到自身意外,还要让他们注意到别人的情绪。父母在平时可以教孩子怎么去观察一个人,告诉孩子别人做什么样的动作是表达他们生气了,什么样的动作是表达他们很高兴。还应教会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来审视自己的行为。
孩子为什么会有叛逆期 在叛逆期与孩子相处要注意什么
1、了解叛逆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注意事项,学会对症下药。
2、掌握与叛逆期孩子的沟通技巧,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
3、了解孩子的世界,学会换位思考。
4、尊重孩子。尊重给孩子的个性;尊重给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在家的地位。
玩这些超级游戏孩子的社交能力想不提高都难
马上又到了大团圆的时节,亲朋友好友相聚,只要提到孩子,说的无非是孩子成绩好与否,听话与否!大家更关心除了孩子身体健康以外,就是成绩好坏,把智商好看的别什么都重要,很少提及如何培养孩子情商的问题。其实,情商高的孩子,会更让家长放心,其中,好的社交能力,是情商高的其中一个表现。
提到如何培养孩子好的社交能力,很多家长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自己懂事了,自然会知道怎么做,其实不然,孩子的社交能力,是做父母的从小慢慢引导和培养的,被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的社交能力,肯定要比一般孩子高!这个是毋容置疑的!
从3岁起,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就应该是一个重中之重了。有很多方法可以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但游戏一直都是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下面是从社交能力的不同侧面设计的游戏,可供父母陪孩子在家里互动玩。都是很有意思的游戏,也很棒,分享给大家。
1.传递表情
爸爸妈妈和宝宝围坐成一个圈儿,让宝宝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然后把妈妈的表情状态用语言描述出来,并再次模仿给爸爸看。
同样,宝宝再做一个表情,由爸爸描述并模仿给妈妈看。依此轮转。
Tip:此游戏可引导孩子留心观察他人,同时学习认识情绪。认识情绪是管理情绪、提升社交智慧的前提。
2.我们都是机器人
假装爸爸和宝宝是机器人,妈妈手里有“遥控器”。妈妈嘴里发出一个命令/指示,两个机器人要按照指示做相应的动作。每次妈妈喊停,“机器人”就要听令定住,且维持此前的最后一个动作不变。
Tip:可以轮流做拿“遥控器”的那个人。如此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并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和动作。
3.小刺猬来跳舞
在地上划定一个范围,爸爸、妈妈和宝宝都站进去,假装大家都是刺猬,不能靠得太近,因为身上有刺,会刺疼对方。放一首曲子,大家开始手舞足蹈地跳起来,但是同时又要留心保持距离,否则就会“刺疼”、“流血”,累计多少次,出局。
Tip:学习群体中人际交往的合适距离。
4.咆哮的动物们
找一些动物咆哮、吼叫、发怒的图片。让宝宝识别里头是什么动物,他们的情绪怎样。并且挑出一个觉得最像自己生气时的动物,讲一讲愤怒、发脾气时候的感觉,以及告诉孩子处理愤怒的正确方法(独自冷静、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等等)。
Tip:教会孩子理解愤怒的情绪。学习处理愤怒。
5.“最爱的绘本”角色扮演
对于一直坚持亲子阅读的父母,可以让孩子挑选一本他最喜欢的社交主题的绘本,选一个片段,来进行角色扮演(本周一的绘本推荐,就是关注这个主题的,详情可点击本文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四字进行查看)。
Tip: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灵活处理社交矛盾、冲突问题。
6.真人版“找不同”
一些启蒙书中会设置有“找不同”的益智小游戏,但其实不用书,这个游戏更好玩。妈妈带宝宝一起,让爸爸躲进屋子,改变身上的一样东西,比如脱掉鞋子,或者出去围巾、一块手表,再或者解开一粒扣子、挽起一只袖子等。爸爸重新出来后,让宝宝找不同。
Tip: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他人,试着将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
7.我们一起来画画
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来画一幅画,每个人画一部分,轮流来。爸爸画完妈妈画,妈妈画完宝宝画。
Tip:教孩子学会等待,体会团队合作。
8.猜猜我怎么了?
爸爸、妈妈或者宝宝,说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比如“这不是我的”,但每次都用不同的声调、带不同的情绪:开心、惊讶、生气等,让宝宝猜这语言背后是什么情绪。一家人轮流来做“带着情绪说话的那个人”。大人可以先演示,孩子学会了再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