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的检查
肝包虫病的检查
1.X线检查较大的肝囊型包虫病或肝泡型包虫病均显肝影增大,右膈升高和活动受限。位于肝顶部者见右膈呈半球状或波浪形隆起,破入脑内显示右下胸膜炎,液气胸或肺实质炎征象,可作气腹造影鉴别膈上或膈下病变。肝囊型包虫钙化影呈圆形或椭圆形,泡型包虫则显示弥散性丛点状或小圈形钙化影。
2.超声表现(1)为首选检查方法。囊肿呈圆形成类圆形,壁较厚,边界清楚、光整,囊内可见子囊,其中可见光环、光团或活动光点。(2)病变周围可有回声增强。
3.CT表现
(1)好发于肝右叶,肝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CT值可在-14~25HU,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无强化表现。边界清楚,光整。囊壁及囊内分隔有增强效应。
(2)大的囊腔内可见分房结构或子囊(囊内囊)。子囊的数目和大小不一。如子囊主要分布在母囊的周边部分呈车轮状。
(3)囊壁可见钙化,呈壳状或环状,厚薄可以规则,为肝包虫病特征性表现。
(4)因感染或损伤,可造成内囊分离,如内、外囊部分分离表现为双边征;如内囊完全分离、塌陷、卷缩,并悬浮于囊叶中,呈水上荷花征。偶尔完全分离脱落的内囊散开呈飘带状阴影。
钙化灶是什么意思
1、钙化灶是什么意思
钙化灶,是指用B超或CT图像上测到的某器官的出现类似结石一样的强回声或高密度影像的钙质沉淀。常见有肝钙化灶、前列腺钙化灶、心肌钙化灶、肾钙化灶、肺钙化灶等。
2、钙化灶有哪些病因
肝内慢性炎症或创伤。肝内慢性炎症以肝结核和肝脓肿多见,少见于霉菌病、布鲁菌病、门静脉血栓形成和结节性病。这类钙化灶缺乏特征性B超和CT图像,难于与原发性肝癌和肝内转移瘤鉴别。但是,X线平片的诊断很大,平片上50%肝区见均匀弥散于肝左右两叶的钙化灶,90%大小为8~12mm,个别融合性钙化灶可达3~4cm,而且65%患者胸片上可见肺结核征象。
寄生虫感染。肝脏寄生虫病也可以出现肝内钙化灶,常见有肝包虫病和肝血吸虫病,前者多见于牧民,后者多为疫区的农民和渔民。肝包虫病肝脏的病灶是无数小囊泡集而成,呈弥漫浸润生长,与正常肝组织界限不清楚,囊璧有钙盐沉积。
肝癌的鉴别和诊断
肝癌大致分为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两种,肝癌与肝硬化、活动性肝病、肝脓肿、肝包虫病等肝类疾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经常导致误诊,那么如何区别肝癌与其他的肝病呢?如何鉴别肝癌患者属于哪一类型的肝癌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 (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 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而有结节,影像学诊断揭示占位病变,应当反复检测AFP,严密观察。徐州市中医院普外科吴建华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 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如二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SGPT持续升高至正常的数倍,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如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SGPT正常或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影象学检查以B超为主,必要时在B超下进行细针肝活检。应反复动态观察,可配合CT和MRI(核磁共振)。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5、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本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肝血管造影主要有以下特点:①肝血管的粗细正常,瘤体较大时可有血管移位。②无动静脉交通。③门静脉正常,无癌栓。④血池影延续至静脉相、成为浓度大的微密影;血池的分布构画出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和形态为其特征性表现。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但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约2-3年或更长的病史,进展较缓慢,可凭流行区居住史、多囊肝肝包虫病等可用(甲胎蛋白)AFP、核素血池扫描和超声、CT等帮助诊断,肝包囊虫液皮肤试验阳性、甲胎蛋白阴性等各项检查相鉴别。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目前与小肝癌相混淆的肝脏良性病变如腺瘤样增生、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鉴别尚有一定困难,定期随访必要时作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助诊断。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为不失早期根治机会其鉴别主要靠影像学诊断和AFP必要时亦可考虑剖腹探查。
生活中,原发性肝癌比较常见,继发性肝癌比较少见,且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症状较轻。肝癌细胞容易随血液扩散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最终导致整个身体系统崩溃,肝癌晚期,癌细胞一般都扩散转移了,因此治愈率很低。所以肝癌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肝棘球蚴病的病因
肝棘球蚴病又称肝包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寄生虫病,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四川西部地区。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人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虫卵经肠内消化液作用,蚴脱壳而出,穿过肠粘膜,进入门静脉系统,大部分被阻留于肝脏内。蚴在体内经3周,便发育为包虫囊。包虫囊肿在肝内逐渐长大,依所在部位引起邻近脏器的压迫症状,并可发生感染,破裂播散及空腔脏器阻塞等并发症。
犬绦虫最主要的终宿主为狗,中间宿主主要为羊、牛、马,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犬缘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当人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饮水或食物,即被感染。吞禽的虫卵在入的十二指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蚴即脱壳而出,穿过肠粘膜进入。
肝包虫病的治疗
1、囊性包虫病
手术原则为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外囊的处理可采用囊壁内翻缝合,腔内不放引流或填入血运良好的大网膜。囊肿破入腹腔者,彻底清理 全腹腔,尤其是盆腔内的包虫内容物。破入胆道者处理原发病的同时,尚须切开探查胆总管,清除全部包虫碎屑,并作胆总管引流或内引流手术(RouX-Y吻合 术)。破入胸腔内,先尽快治疗继发性胸内病变,待病情允许再行处理肝内之原发病变。
2、泡性包虫病
争取手术根治,根据病变范围,分别选用肝叶、半肝或肝部分切除术。经手术探查无法切除者,可行姑息性手术,如剔除术或局部注射甲醛溶液或口服甲苯咪唑试验治疗,400~600mg,3次/日,3~4周为1疗程。
肝包虫病中医治疗
1、包虫着肝证:右上腹缓起无痛性肿块,按之坚韧、光滑,有囊样感,伴脘腹痞胀,右胁下闷痛,舌边可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杀虫疏肝、软坚散结。柴胡疏肝散。加雷丸、槟榔、土鳖虫、炒山甲等。
2、包虫袭肺证:干咳阵作,久而不止,胸满胸闷,或时时咯血,短气息促,咽干口燥,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圆形或多环形、边缘清晰而光滑的肿块,舌红少苔,脉细数。杀虫肃肺、润燥止咳。蒌贝养营汤加雷丸、槟榔、露蜂房等。
3、包虫侵脑证:头痛较剧,固定不移,颅骨隆凸,呕吐不止,或痫病发作,突然昏仆,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或为截瘫等,舌淡苔白滑,脉弦滑。杀虫降逆、熄风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怀牛膝、代赭石、雷丸、槟榔等。
需要与肝癌作鉴别的4种疾病是哪些
1.肝包虫病:肝包虫病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病,分为细粒棘球蚴和滤泡棘球蚴2种类型,前者较多见,后者少见。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
2.肝脓肿:是细菌、真菌或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肝脏化脓性病变,若不积极治疗,死亡率可高达10~30%。多数患者白细胞明显升高,X线检查可见肝阴影增大,右膈肌抬高,局限性隆起和活动受限,或伴右下肺不张,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甚至脓胸。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
3.肝海绵状血管瘤:该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该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
4.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
多囊肝的诊断鉴别
一、多囊肝和单纯性肝囊肿的鉴别有赖于家族史的询问,其他脏器囊肿存在的证据有助于鉴别两者。
二、多囊肝和肝包虫病的鉴别依赖流行病学史,后者还有囊壁钙化、嗜酸粒细胞增多、Casoni试验及包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均有鉴别价值。
肝包虫病:本病是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绝大多数因误食犬绦虫卵,在胃、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后,经门静脉至肝脏发育成包虫囊肿。少数系由泡状棘球绦虫的蚴虫所引起的泡状棘球蚴病。肝包虫侵犯右叶最多,左叶和左、右两叶者均较少。临床分两种类型: ①单房性包虫病(包虫囊肿或囊性包虫病),是有包膜的囊状体,生长缓慢,囊的内壁(生发层)向腔内长出子囊,子囊内壁长出头节。 ②泡性包虫病。在肝内形成灰白色质硬的小囊泡,不含囊液而含豆渣样物质。
三、多囊肝与肝癌的区别需行辅助检查,虽然肝癌液化时亦可有多个液性化段,但肝增大甚速,肝质地硬,CT增强扫描显示为多血供实质性占位,并有其他肝癌特点,易于区别。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人们日常说的肝癌指的多是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原发性肝癌按细胞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按肿瘤的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 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临床上一般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疗法,但晚期患者因癌细胞扩散而治愈率较低,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肝囊肿诊断鉴别
根据临床症状、查体和辅助检查可以确诊。B 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是诊断肝囊肿经济可靠而非侵入性的简单方法。放射性核素肝扫描能显示肝区占位性病变,边界光整,对囊肿定位诊断有价值。CT检查可发现1~2cm的肝囊肿,可帮助临床医师准确病变定位,尤其多发性囊肿的分布状态定位,有利于治疗。在发现多发性肝囊肿的同时,还要注意肾、肺以及其他脏器有无囊肿或先天性畸形,如多囊肾,则对确诊多囊肝很有帮助。
鉴别诊断
1.肝包虫囊肿:常有疫区居住史,包虫皮试阳性。
2.肝脓疡:有炎症表现,常有化脓性疾病或痢疾史,超声显像所见并无清晰薄壁,液性占位周边有炎症表现。
3.巨大肿瘤中央液化:超声可见病灶内同时有液性与实质性占位。
肝包虫病的病因
疾病病因
犬绦虫最主要的终宿主为狗,中间宿主主要为羊、牛、马,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犬缘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当人吃了被虫卵污染的饮水或食物,即被感染。吞禽的虫卵在入的十二指肠内,经消化液的作用.蚴即脱壳而出,穿过肠粘膜,进入。
病理生理
进入肝内的棘球蚴,先发育为小的空囊,即初期的包虫囊肿,其中不含头节;随着囊体逐渐增大,形成包虫囊肿,亦即内囊。内囊又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多层的角皮层,有弹性,如粉皮样,呈白色半透明;内层为生发层,很薄,实际上是包虫的本体. 能产生很多头节和生发囊。生发囊脱落后,形成与母囊结构相同的子囊;子囊又可产生孙囊。头节绝大部分附着于囊壁或沉积在囊底形成“包虫囊沙”。在包虫囊肿生长过程中,由于人体组织的防卫反应,在其周围形成一层纤维性包膜,称为外囊;其厚度约为3—5mm左右,可发生钙化。
包虫囊肿多为单发性,约有1/4为多发性。囊肿生长缓慢,小者如葡萄大小,大者囊内容积可达20000ml。包虫囊液透明,呈弱碱性,含有大量头节和子囊,以及少量无机盐和蛋白质。
少量囊液渗至囊壁外,为人体吸收而致敏,如囊肿破人体腔,大量囊液被吸收,可产生过敏性反应或休克,甚至造成死亡。囊内生发层、子囊和头节除因营养不足可变质死亡外,也可由于囊壁发生破隙.胆液内侵或合并感染后而失去生机,使囊液和生发层变成黄色胶样体,甚至发生钙化。囊肿亦可继发细菌感染。
脑囊虫病检查
1.头颅CT或MRI检查颅内可见到多个散在病灶常能明确诊断。1.病史多由吞食猪绦虫虫卵得病,少数来自自身感染,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大便或呕吐物内曾否见到绦虫节片,有无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反复的癫痫发作。病程中可有时好时坏的缓解期。
2.体检:注意皮下结节,活检证实为囊虫,视力和眼底有改变,或有脑膜刺激征。
3.实验室检查: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脑脊液检查蛋白增高,细胞数增多,有时可见嗜酸性细胞,粪便内可检出绦虫节片或虫卵,血清、脑脊液囊尾蚴抗体补体结合试验和皮内试验阳性,酶联吸附试验阳性。
4.头部X线摄片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象,偶见囊虫钙化斑。
5.脑血管造影、脑室造影可显示病变,脑室内囊虫可见囊虫影,或阻塞部位以上的脑室系统扩大。
6.头部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可见单发或多发边界清楚的囊性病变征象,可有钙化和对比剂增强。
7.脑室窥镜检查取出病理证实。
肝癌的鉴别和诊断
肝癌大致分为继发性肝癌和原发性肝癌两种,肝癌与肝硬化、活动性肝病、肝脓肿、肝包虫病等肝类疾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经常导致误诊,那么如何区别肝癌与其他的肝病呢?如何鉴别肝癌患者属于哪一类型的肝癌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而有结节,影像学诊断揭示占位病变,应当反复检测AFP,严密观察。徐州市中医院普外科吴建华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如二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SGPT持续升高至正常的数倍,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如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SGPT正常或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影象学检查以B超为主,必要时在B超下进行细针肝活检。应反复动态观察,可配合CT和MRI核磁共振。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5、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体B型超声或核素扫描等偶然发现。本病我国多见。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甲胎蛋白测定,B型超声及肝血管造影。肝血管造影主要有以下特点:①肝血管的粗细正常,瘤体较大时可有血管移位。②无动静脉交通。③门静脉正常,无癌栓。④血池影延续至静脉相、成为浓度大的微密影;血池的分布构画出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和形态为其特征性表现。
6、肝包虫病:患者有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和结节感、晚期肝脏大部分被破坏,临床表现极似原发性肝癌。但本病一般病程较长,约2-3年或更长的病史,进展较缓慢,可凭流行区居住史、多囊肝肝包虫病等可用甲胎蛋白AFP、核素血池扫描和超声、CT等帮助诊断,肝包囊虫液皮肤试验阳性、甲胎蛋白阴性等各项检查相鉴别。
7、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如胃癌、上腹部高位腹膜后肿瘤,来自肾、肾上腺、结肠、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除甲胎蛋白多为阴性可助区别外,病史、临床表现不同,特别超声、CT MRI等影像学检查、胃肠道X线检查等均可作出鉴别诊断。目前与小肝癌相混淆的肝脏良性病变如腺瘤样增生、肝硬化再生结节、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等鉴别尚有一定困难,定期随访必要时作实时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助诊断。不能排除恶性肿瘤时为不失早期根治机会其鉴别主要靠影像学诊断和AFP必要时亦可考虑剖腹探查。
生活中,原发性肝癌比较常见,继发性肝癌比较少见,且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比较缓慢,症状较轻。肝癌细胞容易随血液扩散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最终导致整个身体系统崩溃,肝癌晚期,癌细胞一般都扩散转移了,因此治愈率很低。所以肝癌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肝囊肿如何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①肝包虫囊肿:常有疫区居住史,包虫皮试阳性。
②肝脓疡:有炎症表现,常有化脓性疾病或痢疾史,超声显像所见并无清晰薄壁,液性占位周边有炎症表现。
③巨大肿瘤中央液化:超声可见病灶内同时有液性与实质性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