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取穴解析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取穴解析
诸穴除委中系循经远端取穴以外,均为局部取穴,起疏调局部经络气血作用,“通则不痛”,委中是腰背部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活络镇痛。
艾灸能治便秘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枢, 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穴。
功效:温阳通便。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寒湿腰痛艾灸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拘急不可俯仰,转侧不利,或腰脊痛连臀腿,如迁延日久,则时轻时重,逢气候骤变,阴雨风冷,疼痛增剧,局部热敷则痛减,舌苔白腻,脉沉。
施灸穴位: 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
腰痛艾灸有用吗
腰痛艾灸有用。
艾灸疗法宜散寒扶湿,疏通经络,调理肾气,而腰痛的发生多与寒湿侵袭,气滞血瘀,筋脉失于滋养有关,根据证候虚实,施以补泻,或平补平泻,能有效缓解腰痛症状。平日腰痛可自行热敷或灸疗,灸疗对本病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虚性,寒性腰痛最为适宜,每次治疗后患者要自主活动腰部,使腰部气血畅通,缓和病情,但切记在适度的原则下进行,以免过犹不及,加重病情;施灸后症状若没有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艾灸治疗前列腺炎效果怎么样
1.艾炷的制作
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图146。
2. 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方法/步骤
1艾灸取穴:
可取会阴穴、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八髎穴。伴腰骶困者着重灸肾俞、次髎;伴少腹不利者着重灸关元、三阴交。
2艾灸方法:
腰腹部穴位可以用四眼艾灸盒移动艾灸,腰腹部的穴位移动艾灸不要少于40分钟,肢体的穴位艾灸,每穴15-20分钟。温和灸即可,避免烫伤。
3功效:
灸治可温补肾阳。其中关元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八髎穴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其中当属艾灸关元和八髎穴为主,如果会阴疼痛明显,可以在会阴部位施灸可以消炎缓解疼痛。
艾灸能治腰肌劳损么
腰肌劳损的相关症状:
1.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2.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3.不能坚持弯腰工作。
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4.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5.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艾灸是可以治疗腰肌劳损的。具体方法是患者取舒适体位并将所选穴位处充分暴露,术者一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拿灸用纯艾条使艾条与穴位局部皮肤成45度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腰部最为不舒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腰部最为不舒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腰部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原则灸3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
腰肌劳损多与寒湿劳损、肾虚等有关,风寒湿之邪客于经络,弯腰负重时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艾灸可以通经活络可以治疗腰肌劳损的,艾灸取穴主穴:阿是穴、肾俞、志室、委中等。另外再配合循经按揉法:用滚、按揉法沿两侧膀胱经由上而下往返施术3~5遍,用力由轻到重。然后用双手拇指按揉肾俞、腰阳关、大肠俞、八髎等穴,以酸胀为度,并配合腰部后伸被动运动数次。
不知道我们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艾灸能治腰肌劳损的状况,大家是否有所收获。艾灸是我国中医上的高超诊疗手段之一,建议有条件的朋友不妨一试。有兴趣的朋友们还可以向专业人士请教和学习。最后,腰肌劳损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不要做重活。
祛湿的方法 中药艾条灸穴位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二、药灸具有针对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
三、药灸一般一次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 。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 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了解详情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长期施灸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如下图:
灸此穴位可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如下图:
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6、解溪穴: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如下图:
每日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用随身灸灸20-30分钟。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湿的穴位,对解除下肢的水肿效果较好。如下图:
平时点按承山穴、俞府穴、三阴交穴,有健脾胃的作用,还有助于运化体内水湿。除了点按穴位,最重要的就是用艾灸了。进行艾灸操作时,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皮肤上2~3厘米处熏烤,以使穴位局部出现温热感、红晕,一个穴位施灸20分钟以上。
腰间盘突出可以艾灸吗
可以,而且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从中医来讲,腰椎间盘突出首先是由于患者肝肾不足、气滞血瘀,气滞血瘀引起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所以会出现腰疼、下肢的疼痛,为艾灸是通过艾草的温热功能,加上在燃烧的时候释放的热量,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因此在腰部进行艾灸,能对腰部的经络阻滞,起到疏经、通络、缓解疼痛的效果。
艾灸方法
艾灸穴位:腰部阿是穴(痛点)、环跳穴、委中穴、肾俞穴、腰阳关穴
快速定位
1、肾俞穴的准确位置,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2、委中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膝盖背侧两肌腱之间。
3、腰阳关穴的准确位置,在第4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
4、环跳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臀部凹陷处稍向上的位置。
操作方法
肾俞穴、腰阳关穴两穴用双罐艾灸罐灸,环跳、委中两穴用单罐艾灸罐灸,腰部阿是穴用双眼艾灸盒灸,每次每穴30分钟,每日1次。
原理
中医讲“腰背委中求”,灸委中穴可疏通腰背部经脉的气血,有很好的止痛及缓解症状的作用;“腰为肾之府”,灸肾俞穴可壮腰益肾;灸腰阳关穴、腰部 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经络及筋骨的气血,通络止痛。环跳穴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配穴,可以有效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造成的下肢不适症状。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艾灸治疗便秘
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且无规律,长伴随排便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较长,腹胀,腹痛,大便带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头痛头晕,腹中胀满疼痛,易怒等症,甚至引发痔疮,肛裂。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该穴位有健脾益胃之功效,主治气机郁滞所致大便不畅,欲解不得,少腹作胀,嗳气频作等症。
大肠俞穴:在腰部,两腰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两侧旁开两指,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调理肠胃,排毒的作用,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防止便秘,保持肠道卫生。
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将艾条垂直悬起于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感觉温热有轻微灼痛感维度,如果觉的太热可以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
艾炷隔姜灸:取新鲜老姜,切成0.2-0.5厘米的薄片,穿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取大型或中型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微微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2-5壮。
痛经可以艾灸吗
经量多的人不能艾灸
有的人来月经期间经量比较多,艾灸主要是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作用,这个情况下艾灸的话,会促进活血化瘀的功效,导致经血增加。
经量少的人适当艾灸
如果经量每次都比较少的话,经期的时候适当的艾灸可以借助其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效果来促使经量增加,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缓解痛经。
痛经艾灸哪个位置
子宫穴
子宫穴位于脐下4寸,旁开三寸除,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子宫下垂崩漏,子宫内膜炎,腰痛等症,具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升提下陷的功效。
次髎穴
取俯卧位,在腰骶部两凹陷处连线上,自正中线向左右两侧用户食指比一横指处取穴。艾灸该穴位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腰痛等症,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采用仰卧的姿势,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艾灸该穴位主治彭抢眼,月经不调,痛经,腰痛虚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具有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 强身健体的功效。
三阴交穴
正坐屈膝成直角,找到足内踝尖,向上取3寸作为X轴,与胫骨内侧后缘作为Y轴,两轴线相交处即为三阴交穴。艾灸该穴位主治痛经,腹胀,腹痛,便溏,肠鸣等,具有通经活络,滋阴补肾,疏肝理气,调和气血,健脾利湿的功效。
痛经施灸方法
艾条温和灸:悬灸子宫,次髎穴等穴位,每次灸10到20分钟,每日1次,3到5日为一个疗程,每次月经前3到5日进行。 艾炷隔姜灸:取姜片放在子宫,关元,三阴交穴上,然后将艾炷置于姜片上,点燃,每次3到5 壮,每日灸治一次,疼痛停止即可。 艾灸的疗程比较长,治疗痛经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可用四孔,六孔艾灸盒进行施灸,或艾条温和灸法,每次取三到五个穴位,艾条温灸各穴10到15分钟,艾盒灸各穴位15到3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艾灸完一个疗程之后,间隔2到3天再开始下一个疗程。
腰痛艾灸有用吗
腰痛艾灸有用。
艾灸疗法宜散寒扶湿,疏通经络,调理肾气,而腰痛的发生多与寒湿侵袭,气滞血瘀,筋脉失于滋养有关,根据证候虚实,施以补泻,或平补平泻,能有效缓解腰痛症状。
风湿可以艾灸吗
风湿可以艾灸吗风湿可以通过艾灸治疗的,灸疗也是中医外治方法之一,对风湿性疾病有一定疗效。
具体的穴位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而定,中医将类风湿分为行痹、热痹,痛痹、着痹之分,不同的类型取穴也不同。
关节窜痛、游走不定为行痹,取膈俞、血海,关节酸痛重着为着痹,取足三里、商丘;关节冷痛、遇热痛减为痛痹,取肾俞、关元;关节红肿且胀,热痛为主为热痹,取大椎、曲池。
艾灸对风湿有什么作用艾灸,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身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1)研究表明,艾灸有镇痛作用,对于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腰腿痛,镇痛效果大多显著。
(2)艾灸能使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施灸时及灸后,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可出现明显的充血,从而使这些部位的营养加强,加快了组织修复。
(3)艾灸对血行有促进作用。艾灸可使血行旺盛,新陈代谢加快,既可全面增进健康程度,又可对由于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炎症、肿胀起到较好的疗效。
(4)艾灸可使组织的吸收能力旺盛,加快炎症物质吸收。
(5)艾灸能加强机体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的生理机能好转,促进疾病的恢复。
艾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局部的关节疼痛,用艾条灸治特定的穴位,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机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目的,同时避免了许多西药存在的毒副作用。因此,艾灸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疗效。
风湿艾灸的穴位有哪些阿是穴
位置:阿是穴没有特定位置,一般多位于病变附近。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
功效:阿是穴有温经通络、缓解疼痛的功效,对于改善风湿病的痛症效果立竿见影。
大椎穴
位置:低头,颈部下端突起骨的凹陷处。
功效:大椎穴能够提高阳气,补气益血,对于改善风湿病有很好的疗效。
中脘穴
位置:位于人体上腹部,肚脐上4寸的位置。
功效:中脘穴能够调理经络、匡扶正气,对抗风湿邪气。
神阙穴
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肚脐的位置。
功效:神阙穴有培元固本、益气回阳的功效,对治疗风湿病有所帮助。
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四横指。
功效:关元穴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驱除体内寒气。
命门穴
位置:人体的腰部,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
功效:命门穴有培元固本、强健腰膝的作用,可以改善风湿引起的关节疼痛。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膝眼下四横指。
功效:足三里穴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作用,能够增强免疫,对抗风湿。
注意事项:
风湿病的范围较广,发病在全身,所以可取的穴位较多,这个需要医生来对症治疗。但是,这几个穴位是必灸的,它们提高正气,补气血。只有正气充足,阳气才会慢慢充盈,才能治疗风湿病。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法则
风寒湿腰痛治当温经散寒,气滞血瘀腰痛治宜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则益肾壮腰,三种腰痛均适宜于艾灸治疗,尤其适合温针灸法。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注意事项
平日腰痛可自行热敷或灸疗,灸疗对本病疗效显著,尤其是对虚性,寒性腰痛最为适宜,每次治疗后患者要自主活动腰部,使腰部气血畅通,缓和病情,但切记在适度的原则下进行,以免过犹不及,加重病情;施灸后症状若没有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肾虚腰痛艾灸
症状:起病缓慢,隐隐作痛,痊多痛少,腰膝乏力,劳则更甚,卧则渐轻,偏于肾阳虚者,面色恍白口中和,手足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于肾阴虚者, 面色潮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舌质红,脉细数。
施灸穴位: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命门,志室,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