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口臭便秘按摩哪里

口臭便秘按摩哪里

■取穴方法

大陵穴位于手掌和手臂交界处,当弯曲手腕时,在腕部会出现横纹,第2条完整横纹的中点,两肌腱之间便是此穴。

■操作方法

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其强度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用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次每侧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1、少食大蒜、洋葱、烟酒等刺激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保护齿龈。多吃粗纤维类食品、多饮水,防止便秘。

3、平时可饮用适量茶水,既可以清热去火,又可以清洁口腔,改善口臭症状。

推荐4个养脾妙招

脚趾抓地

站立或坐姿,将双脚放平,紧贴地面,与肩同宽,脚趾可练习抓地、放松相结合的方式,对经络形成松紧交替刺激。

脚趾取物

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扳脚趾

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三脚趾趾缝间。

按摩脚趾

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者,宜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以达到泻胃火的目的;对脾胃虚弱、腹泻者,可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

肝火旺按摩哪些穴位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

老年人便秘按摩穴位

1、老年人便秘按摩足三里

专家认为,足三里穴是胃肠经络中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功能,它的位置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便秘的老人可用拳或小木槌捶足三里穴,每次20~30分钟,每天捶两次,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改善便秘。便秘比较严重的老人,还可以捶一捶丰隆穴,位置在小腿后面隆起的肌肉下面,效果更佳。

2、老年人便秘按摩肾俞穴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两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侧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3、老年人便秘按摩天枢穴

位于肚脐旁开2寸处。双手叉腰,中指指腹放在同侧的天枢穴上,大拇指附于腹外侧,中指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4、老年人便秘按摩中脘穴

位于腹中线,脐上4寸处。仰卧于床上,双腿自然伸直,将右手掌心重叠在左手背上,左手的掌心紧贴于中脘穴上,适当用力揉按30~50次。

5、老年人便秘按摩关元穴

位于腹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用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关元穴上,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口臭便秘就按一个穴位

1、口腔疾病: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粘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其分解产生出了硫化物,发出腐败的味道,而产生口臭。

2、吸烟、饮酒、喝咖啡以及及经常吃葱、蒜、韭菜等辛辣刺激食品,或嗜好臭豆腐、臭鸡蛋等具有臭味食物的人,也易发生口臭。

3、节食减肥,或因病不能进食,或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降低、妇女在月经期间出现内分泌紊乱而导致唾液分泌减少,有利于厌氧菌生长,因此发生口臭。

4、晚餐太“重”,吃得过饱或进食肉类、油腻食物比重过大或辛热刺激性调料用量过大,浓香有余、清淡不足,晚餐距睡眠时间过短,睡觉时胃中还存留着过多食物等等.

5、心理压力过大,经常性的精神紧张导致身体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反射性地出现消化腺,尤其是唾液腺分泌减少,导致口干,从而有利于厌氧菌生长而产生。 去除口臭,有空时不妨按揉下大陵穴来清泄心火: 大陵穴为心包经输土穴,为该经的子穴。根据中医“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因此大陵能清泻心火;另心包经还“历络三焦”,大陵穴本性属土,大陵穴还泻脾胃之热,治疗心脾之火上攻所致的口臭。临床上还经常与水沟穴(人中穴)配合应用效果更好。正如《玉龙歌》言:“口臭之疾最可憎,劳心只为苦多情,大陵穴内人中泻,心得清凉气自平”。

■取穴方法 大陵穴位于手掌和手臂交界处,当弯曲手腕时,在腕部会出现横纹,第2条完整横纹的中点,两肌腱之间便是此穴。

■操作方法 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其强度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用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

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次每侧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1、少食大蒜、洋葱、烟酒等刺激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保护齿龈。多吃粗纤维类食品、多饮水,防止便秘。

3、平时可饮用适量茶水,既可以清热去火,又可以清洁口腔,改善口臭症状。

大人便秘按摩法

1. 治疗原则 增强肠动力,促进正常排便。

2.常用穴位及部位 大横、气海、关元、上腹、脾俞、胃俞、大肠俞、八髎、支沟、足三里等。

3.常用手法 摩法、指揉法、按揉法、擦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其右侧,先在上腹部用轻快的指摩法,约1~2分钟后,逐渐向下腹过渡。

在下腹部气海、关元处用全掌或鱼际接揉,约2~3分钟。继而按结肠部位从右下腹起沿升结肠。

横结肠、降结肠的走向(图113)按步骤施以鱼际按揉法,约3~5分钟。再以左侧大横穴为重点作指揉法,1~2分钟;再按降结肠(左侧)的解剖位置作自上而下的鱼际接揉法多次反复,约2~3分钟。最后以手掌摩腹部结束腹部治疗。

患者继仰卧位,医生以双手指揉双侧支沟穴各1分钟,再按揉左右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以双指揉法施于背俞穴,取脾俞、胃俞、大肠俞、八髎等穴为重点,每穴指揉l~2分钟。

接上势,用小鱼际擦法为主,作由上而下的擦法;擦法所施部位为督脉经腰骶段及两侧八髎穴。

(2)辨证治疗:食欲减少、胸腹痞满、暖气者,加强揉摩中脘,搓胁肋,按揉内关。

肛疾者,指揉长强l~2分钟,并加强八骰穴的指揉。

中医教你动动脚趾的养生方法

脚趾抓地

站立或坐着都可以,将双脚放平,贴紧地面,连续做脚趾抓地-放松动作60~90次。脚趾抓地时,可赤脚,也可以穿柔软平底鞋,每天可重复多次。

脚趾取物

每天赤脚练习用第二、三脚趾配合夹取东西,如纸张、笔、钱币、鹅卵石等。脚趾夹取物体可以刺激局部胃经的穴位,坚持练习对胃肠功能的强壮很有好处。

扳脚趾

我们可以反复将脚趾往上扳或往下扳,同时配合按摩第二、三脚趾趾缝间的内庭穴。顺着脚趾的方向按摩,可以泻胃火,对消化不良及有口臭、便秘的患者有效;逆着脚趾的方向按摩,对于脾胃虚弱、腹泻者有效。

宝宝喉咙痛按摩什么穴位

1、宝宝喉咙痛按摩合谷穴

合谷穴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这个穴位按摩起来比较方便,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2、宝宝喉咙痛按摩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中医怎样按摩可以祛胃火

怎样判断自己胃火的大小

中医介绍说,一般口臭、胃酸、便秘等现象都是胃部上火造成的,在在《局方发挥》中指出:“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郁积之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意思是说,津液随气上升而郁积生热,时间长了就要化生为火,口中酸味便是由这热引起的。口臭和便秘也表明体内有胃火。

如果你同时存在口臭、胃酸、便秘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有胃火了。这时除了按摩内庭穴外,还可采用针刺疗法针刺内庭穴,则有很好的祛胃火功效。

按摩内庭穴祛胃火

内庭穴是治疗胃部疾病最好的穴位,可以祛除胃部上火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中医们都说是胃部上火的克星。

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内庭穴。按摩内庭穴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荥”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灵枢·本输》中说:“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难经·六十八难》中指出:“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

内庭穴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

中医认为,内庭穴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揉内庭穴,它的祛热、祛胃火效果非常好。

内庭穴主要位置

内庭穴主要位置在脚的背部,在第二和第三个脚趾间,选择这个穴位按摩的时候,患者最好是选择仰卧位,在第2跖趾关节前方,第2、第3趾缝间的纹头处。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按摩什么地方治疗便秘

燥热型便秘按摩方法

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

按摩方法:

1.患者仰卧,两下肢微屈曲,按摩者坐其侧,将一手四指掌侧置患者左侧肋下不容,承满穴处,另一手四指置于相对的背部阳纲,意舍穴处,两手同时向腋中线处合摩,反复操作5-10分钟,注意背部阳纲穴处可配合按法,背部摩动用力应较季肋下为大。

2.患者仰卧,按摩者站其头部前方,将两手拇指分别置于患者左侧腹部石关和腹哀穴处,两手同时自内向下推挤腹部肌肉,经大横和神阙穴,至水道和关元穴止,反复推挤3-5分钟,注意两拇指用力应对称,推动宜缓慢,推挤上腹部应较下腹部用力重,使患者有挤压及微胀感。

3.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按摩者坐其侧,将两手四指并置于患者左小腿内侧阴陵泉穴处,拇指置于股外侧阳陵泉处,自上往下逐步下移揉捏,经地机,漏谷,三阴交至踝下照海穴为止,再用两手四指自照海经然谷摩动至隐白穴止,并将足大趾向下按压,反复操作3-10分钟。

气滞型便秘按摩方法

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频,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饮食减少,舌苔薄腻。

按摩方法:

1.患者仰卧,按摩者坐其侧,将两手四指掌侧并置于患者左小腹部近髋骨内缘归来,气冲穴处,用指端长按1-3分钟,注意长按时应依照先轻,后重,再轻的三个步骤进行,使患者局部有压迫和较大的温热感,并向同侧下肢放射。

2.患者仰卧,按摩者站其头部前方,将两手拇指掌侧分置于患者脐上两侧滑肉门穴处,其余四指分置于腹部两侧,自上向下,同时自外向内将腹部肌肉推挤2-5分钟,注意推挤时两侧用力应对称,两手四指仅起稳定拇指作用,用力大小以皮肤微红为度,使局部有挤压及微胀感。

哪个穴位能缓解便秘口臭

很多人都会出现口腔溃疡、口臭便秘、心烦失眠、感冒发热等火热症状,这是体内郁热严重又感受外邪所致。这里介绍缓解胃肾郁热的穴位按摩小方法。

胃经郁热

多因嗜食辛辣肥腻、酗酒所致。表现为胃脘灼痛、反酸烧心、或渴喜冷饮、或牙龈肿痛出血、口臭、大便秘结。

缓解方法:点按内庭穴,最好在早7-9点早餐后进行,这时胃经气血最为旺盛。可用大拇指按压或火柴头点压,100次为宜,每天按摩1-2次,有清胃、泻火、解毒的疗效。

肾经郁热

肾经气血亏虚不畅,郁而化热。表现为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口咽干燥、腰膝酸软、尿赤遗精、舌红苔少。

缓解方法:揉按腰眼穴。首先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连续做50次,每天早晚各1次。而后两手轻握拳,用拳眼或拳背旋转按摩腰眼处,每次5分钟。常做此法可强肾泻火。

口臭便秘多按哪个穴位

大陵穴为心包经输土穴, 为该经的子穴。根据中医 “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因此大陵能清泻心火;另心包经还“历络三焦”,大陵穴本性属土,大陵穴还泻脾胃之热,治疗心脾之火上攻所致的口臭。临床上还经常与水沟穴(人中穴)配合应用效果更好。正如《玉龙歌》言: “口臭之疾最可憎, 劳心只为苦多情, 大陵穴内人中泻, 心得清凉气自平”。

临床上,大陵穴还可以治疗臂手挛急疼痛。大陵穴由于其位于掌后两筋者陷中,其循行和掌长肌腱及前臂深浅屈肌(肌腱) 位置一致。中医认为经筋以其独特的“结聚散络”分布形成,循行于四肢躯体, 构成经络体系中的筋肉体系。经筋又有刚柔之分、阴阳之别, 柔经属阴, 多分布于四肢内侧, 刚筋坚强有力, 柔筋纤软和缓。正常情况下, 刚柔相济维持人体的屈伸拮抗运动。阴阳刚柔之筋失调, 则“阴急则俯不能伸”。刺激大陵穴能疏通心气,使心阳得以温煦机体,机体阴阳气血得以充养,筋骨得养,从而恢复人体正常的运动机能,挛急疼痛得治。

■取穴方法

大陵穴位于手掌和手臂交界处,当弯曲手腕时,在腕部会出现横纹,第2条完整横纹的中点,两肌腱之间便是此穴。

■操作方法

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屈伸活动右手腕关节,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其强度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用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次每侧穴按压 5~10分钟,每日1~2次。

■注意事项

1、少食大蒜、洋葱、烟酒等刺激食物。

2、多吃蔬菜、水果,保护齿龈。多吃粗纤维类食品、多饮水,防止便秘。

3、平时可饮用适量茶水,既可以清热去火,又可以清洁口腔,改善口臭症状。陈辉、张秋霞

肝火旺按摩哪些穴位

合谷穴

合谷穴最好找了,我们平常说的虎口。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等症状,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

按摩手法:由于这个穴位按摩起来也比较方便,因此没有固定的次数,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合谷穴就可以。

内庭穴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按摩手法:内庭穴是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揉100次即可。

便秘引起口臭怎么办 睡前要按摩腹部

胃肠蠕动力不足,是造成便秘的重要原因,平时可以自我按摩腹部来增强胃肠蠕动能力。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先用热毛巾敷敷腹部,然后再对腹部进行环形按摩,每天10分钟左右,对治疗便秘,消除口臭有非常大的帮助。

相关推荐

中医按摩祛除胃火的方法

一般来说,口臭、胃酸、便秘多是胃火惹的祸。朱丹溪在《局方发挥》中指出:“平时津液随上升之气郁积而成,郁积之久,湿中生热,故从火化,遂作酸味,非热而何?”意思是说,津液随气上升而郁积生热,时间长了就要化生为火,口中酸味便是由这热引起的。口臭便秘也表明体内有胃火。 如果你同时存在口臭、胃酸、便秘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有胃火了。这是可采取按摩内庭穴祛胃火,另外还可以采用针刺疗法针刺内庭穴,则有很好的祛胃火功效。以下具体介绍按摩内廷穴的手法。 内庭穴位置:足背上,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

口腔溃疡食疗小偏方 萝卜藕汁

配方:萝卜5个,鲜藕500克。 做法:将萝卜和藕洗净,捣烂取汁,含服,或以汁漱口,每日数次。 功效:萝卜可散瘀血,消积滞,除热毒,藕汁可以降火凉血,消化开胃,本方适用于口舌生疮,口腔溃疡有灼痛,口臭便秘等症。

绿豆汤喝热的还是凉的去火 吃什么降胃火最好最快

胃火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便秘、烦热、口渴、牙疼、牙宣出血、面赤等,推荐吃以下食物可以快速有效的降胃火。 冲泡方法:准备金银花5克、麦冬10克;将金银花和麦冬放入杯中;冲入300ML沸水,盖闷几分钟即可。 功效: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大肠经,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心、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两者搭配可用于口渴咽干,心烦失眠、牙龈肿痛的胃火治疗。 冲泡方法:以200毫升水泡3克茶为适中。喜浓饮者可略多加茶,喜淡饮者可略少加茶。 功效:绿茶性寒

热敷有什么用 不是什么病都适合热敷

热敷主要是针对寒性病症,所以温热病症的患者不宜热敷。这类人群常表现为容易上火,特别怕热,或伴有口臭便秘,女性还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等。

宝宝便秘按摩手法

1、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缘,从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清。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操作:从虎口推向指尖300次。 2、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 作用:揉二人上马 能滋阴补肾,顺气散结。 操作:用拇指食指相对用力按揉穴位,300次。

推拿去胃火的几种方法

有胃火的话,患者常常会出现在口臭、胃酸、便秘等情况,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对于胃火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除了去医院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按摩推拿的方式来进行调节。 如果你同时存在口臭、胃酸、便秘这几个问题,就可以确定是有胃火了。这是可采取按摩内庭穴祛胃火,另外还可以采用针刺疗法针刺内庭穴,则有很好的祛胃火功效。以下具体介绍按摩内廷穴的手法。 内庭穴位置:足背上,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取穴时,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2跖趾关节前方,第2、第3趾缝间的纹头处。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

宝宝口臭怎么回事 消化不良引起

当宝宝吃零食过多、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时,加重了胃肠负担,损伤了脾胃,造成胃肠道疾病以及消化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的情况时,孩子就会表现出厌食、口臭便秘等症状。

身体毒素过多的表现 便秘

如果你排便间隔时间多于3天或3天以上,你可能患上了便秘。按照症状不同,便秘可分为习惯性便秘和偶发性便秘两种类型。大肠形成粪便,并控制排便,是人体向外排出毒素的主要通道之一。如果毒存体内,影响脾胃的运行,造成大肠的传导失常,导致肠道不通而发生便秘。长期便秘,粪便不能及时排出,会产生大量毒素堆积,这些毒素被人体吸收,会继发肠胃不适、口臭、色斑等其他症状,导致人体器官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

便秘按摩肚子图解法 气滞型便秘按摩方法

症状: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频,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饮食减少,舌苔薄腻。 按摩方法: 1.患者仰卧,按摩者坐其侧,将两手四指掌侧并置于患者左小腹部近髋骨内缘归来,气冲穴处,用指端长按1-3分钟,注意长按时应依照先轻,后重,再轻的三个步骤进行,使患者局部有压迫和较大的温热感,并向同侧下肢放射。 2.患者仰卧,按摩者站其头部前方,将两手拇指掌侧分置于患者脐上两侧滑肉门穴处,其余四指分置于腹部两侧,自上向下,同时自外向内将腹部肌肉推挤2-5分钟,注意推挤时两侧用力应对称,两手四指仅起稳定拇指作用,用力大

摩腹的功效 按揉腹部讲方法

中医认为,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 实证应该顺时针方向按摩; 虚证应该逆时针方向按摩。 比如舌苔发黄、较厚、口臭便秘等,此时应顺时针按摩腹部,顺着结肠位置的走向,通过按摩刺激,增加结肠蠕动,使粪便到达直肠部,刺激肠壁神经感受细胞传入大脑,产生便意。 反之,如果舌质淡、舌苔较薄、容易腹泻,那么就要采取逆时针按摩腹部,这种手法是逆着结肠方向按揉,起到补的作用,阻止腹泻。 如无明显症状,只为养生保健,可采取平补平泻的手法,即逆时针和顺时针各按揉相同次数,有较好的养生保健效果。 摩腹时,两掌紧贴腹部,重点在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