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感冒推拿什么穴位 捏脊疗法
风寒感冒推拿什么穴位 捏脊疗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小儿推拿治感冒怎么做呢
一般感冒初期的征兆就是流鼻涕,看到宝宝流鼻涕我就先按摩黄蜂入洞,然后加上一窝风 这两个穴位。黄蜂入洞的作用主要是:发汗解表,宣肺通窍,让鼻子通气,一窝风的作用主要是:温中行气,止痛散寒,安神镇静。
一天可以按摩多次,知道宝宝不流鼻涕。有时候发现的晚了就会时间长点,咳嗽再加上平肝清肺,如有发烧在加上推天河水,宝宝生病了父母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因为这样也会传染给宝宝的,潜意思告诉宝宝没什么大事的,宝宝自己也能放轻松。只要宝宝精神好就不必吃药。
开天门200-300次,推坎宫200-300次,揉太阳穴1-2分钟,及耳后高骨200-300次,这套手法针对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适用。如果是风寒感冒可以在加上按揉外劳宫1-2分钟,推三关300次。有的妈妈跟我讲这个办法比较好,可是还有些小宝宝,一旦会爬,有了自己的主意后,往往在外感四大手法上很难配合。
那么还有一种办法建议妈妈们一定要用,而且临床上对于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效果还是非常的好的。就是帮助宝宝每天捏脊后,擦热脊柱(用手掌或者手面大鱼际在宝宝的脊背做快速来回往返摩擦)以热透为度;再横擦大椎及肺俞穴(肩胛骨内侧)和腰骶部,都是热透为度。很多妈妈都问我要擦多久,擦几遍,其实就是要把宝宝的小背背,擦得热呼呼的,就到位了。
关于小儿推拿治感冒怎么做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了,为了能够让孩子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生活起居中的各种防护措施还是必须要做好的,而且平时一定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合理膳食,适当的参加体育锻炼等,才能让孩子免受伤害。
风寒感冒推拿什么穴位 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迎香穴善通鼻窍,风寒感冒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按揉此处可得到缓解。
孕妇风寒感冒对胎儿有影响吗 如何降低孕妇风寒感冒对胎儿的影响
孕妇风寒感冒,会出现畏寒、打寒战、怕冷、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等症状,进行一定的食疗治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红糖姜水、葱白粥、紫苏粥、姜丝萝卜汤、鸡汤等,不仅能有效的缓解感冒症状,而且还能增进食欲,对孕妇身体和胎儿的发育都没有影响。
孕妇风寒感冒,可以适当的应用推拿、穴位按摩、蒸汽等疗法,对感冒症状也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如推拿迎香穴、合谷穴、曲池穴等,能缓解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等身体不适症状,有助于孕妇身体的恢复。
孕妇风寒感冒,是由于风寒的寒气包覆于体表外,身体的阳气被抑制住,所以孕妇身体会寒冷、怕冷、怕风,所以孕妇要做好充足的保暖措施,少出门,以防加重症状。
孕妇风寒感冒,要尽量不用药为宜,因为许多抗生素和感冒药,在孕早期使用,会对胎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损害脑神经,所以孕妇感冒要谨慎用药,即使要用,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切不可擅自使用。
提高免疫力怎么推拿
提高免疫力可以多按摩以下穴位:
揉大椎穴
定位: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
按摩方法:将一手食指,中指用力按在大椎,揉动100-200次。
按摩功效: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效果,尤其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现象。
拿捏肩井
定位:颈至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
按摩方法:两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分别提拿对侧的肩井,拇指在前,食指,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按摩功效: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效果,尤其适合风寒感冒。
点揉风池穴
定位:风池在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
按摩方法:两手拇指点按风池,用指端重力揉动数十次。
按摩功效: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效果,对风热感冒缓解最为有效。
按揉内关
定位:手腕上掌后第一条横纹,正中央直上二寸,两条筋的中间。
按摩方法:一只手大拇指垂直按在内关穴上,用指尖有节奏的按压。
按摩功效:调理脏腑,消化系统,安定神经,帮助睡眠,保健养生,提高免疫力。
推擦胸部
取仰卧位,按摩者四指来回推拿剑突至胸骨上缘的胸骨部位8次。
坚持经常推擦胸部,可起到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小孩腹痛怎么推拿
寒凝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伤寒邪或饮冷史,突发腹痛,腹部,四肢均冷,面色青黑或苍白,身体蜷缩,小便不黄,口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白,脉迟,指纹淡红或青。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推拿处方:掐揉二扇门,揉小天心,揉外劳,一窝风,拿肚角,摩揉脘腹,点按脾俞,胃俞及擦脉督,令热深透。
推拿原理:外劳与一窝风为阳掌阳穴,功能温里散寒,通治各种寒症。配二扇门发脏腑止汗,除脏腑之寒;小天心通经活络,畅运三焦,调理阳气之道;拿肚角与摩揉脘腹对病变部位直接作用。点按脾胃之俞可调理脾胃,二者相配,止痛最宜。
燥热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有感受热邪史,脘腹疼痛,触之灼热,四肢躁动,哭闹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口渴欲饮,或呕吐或泻痢,舌红苔黄厚,脉数纹紫。
治疗原则:清热泻火,通腑止痛。
推拿处方:清板门,清大肠,顺运内八卦,苍龙摆尾,退下六腑,分推腹阴阳,顺时针摩腹,柔腹,拿肚角,推下七节骨,点恰新设穴。
推拿原理:清板门泻脾胃之火,清大肠泻肠道之火,退下六腑与推下七节为火热而设,配顺运内八卦和苍龙摆尾及点掐脚之新设穴能降气降火,釜底抽薪;而腹部的分推,揉拿有局部治疗优势,如此,热退气降而痛自止。
虚寒腹痛推拿手法
主证:脘腹疼痛隐隐,反复发作,喜温喜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食欲不振,饮食稍有不慎则易诱发腹泻,或见各型疳积之症,舌淡或光红无苔,脉细,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止痛。
推拿处方:调五脏,补脾经,补肾经,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推上三关,摩脐与丹田,揉中脘,建里,巨阙,石关,梁门,天枢,关元等穴,推上七节骨,捏脊,揉足三里。
推拿原理:补脾经功在补脾,补肾经功在补肾,运土入水与运水入土为调整先后天关系的配伍,该型属虚;病程较长,气血亏损,而气血之源在先天与后天,故其治在脾肾,辅以调五脏手法;推上三关,上七节,捏脊,揉足三里,摩脐与丹田均为补法的代表手法,能补益气血,增强脏腑功能及体质,而脘腹其他穴位治在局部,善能疏通经络而止痛。
风寒感冒按摩哪个穴位 成人风寒感冒推拿方法
第一步:先用双手拇指指腹交替推患印堂穴36次,用手拇指和食指指端同时向内按揉其两侧的迎香穴26次。再用一只手扶住额头,另外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指腹相对,揉拿其两侧风池穴36尺,然后再用拇指指腹按揉风门穴36次。
第二步:先用拇指指腹由轻而重的推揉左右两侧列缺穴36次,再用拇指指腹和其余四指相对,有轻到重拿捏合谷穴36次。
第三步:患者俯卧,在背部由下到上捏脊3次。注意整个过程需避免受凉。推拿后饮热生姜水小睡片刻即可。
小儿感冒发热怎么推拿退烧
小儿感冒发烧常用推拿方法有以下一些:
1.用手掌蘸少许生姜汁沿脊柱两侧膀胱经抹,用大鱼际推搓小儿背腰部,以搓到红热为度。
2.分别按揉小儿背部风门,肺俞穴各1-2分钟,力度轻缓平稳,以柔和为主。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如果小儿是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应双手捏拿小儿肩井部位肌肉10-20次,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4.如果患儿痰多咳嗽,应按揉天突穴1-2分钟,按揉膻中穴80-100次,力度轻缓平稳,以柔和为主。
天突: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好胃口捏出来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为“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小孩偏食、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易感冒等问题较普遍,一直以来都是令家长头痛的事;另外,小儿先天、后天不足引起的一些慢性疾病也给家庭带来许多麻烦。捏脊可以帮助孩子祛病强身,是一种简单易学、效果明显,适于家庭操作的推拿法。
你准备好了吗?
捏脊其实很简单,对场地和操作者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初次给宝宝的捏脊的爸妈也不必心慌慌。
在家中就可以进行捏脊。脱去孩子的衣裤,任其俯卧在床上或家长膝盖上。家长站或跪靠在孩子的腿部的边侧,全身放松,活动一下手指,面带微笑,用手轻轻抚摸几下小儿的背部,使肌肉放松,然后进行捏脊。
小儿常规推拿方法大全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的自成体系的推拿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如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古代以勺匙边摩拭病变部位治疗小儿抽搐的推拿治法。
晋唐时期,许多医学名著中也有一些小儿推拿治法的记载,如《肘后备急方》介绍了“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的捏脊法,《千金要方》载述了以膏摩小儿囟门、手足心防治疾病的膏摩方药及操作方法,《外台秘要》也记有摩头按脊治疗小儿夜啼、咳嗽、盗汗等治疗经验。
金元时代,张子和《儒门事亲》载有“揉脾”一法,用以治疗小儿身瘦肌热等证。至明代以降,随着儿科推拿经验的积累,在理论及治疗手法、腧穴应用等方面逐渐形成专科特色,发展成为一门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
清代释心禅《一得集?推摩法论》指出:“其法以手五指分主五脏,指尖属脏,本节属腑;热清寒温,实泻虚补,分顺推、逆推、左旋、右旋、右推、左推,以定温清补泻之;法俱有下数,或三百,或五百。不可乱推。又有揉以运气,掐以定惊;面上亦各有所主之部位,肚、腹、手、足,俱可推摩。”对诸如五指经穴与脏腑相通、温清补泻手法操作、特定腧穴分布等小儿推拿特色作了梗概的介绍。
由于小儿推拿疗法具有方便易行,疗效显著等特点,而且不受设备、医疗条件的限制,患儿又可免除打针服药之痛苦,因此深受患儿及其家属的欢迎,成为中医儿科治疗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常规疗法。
操作方法
1. 开天门:医者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自眉心交互推至前发际,推24次,常作为每次推拿的第一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神疲乏力等症。
2. 推坎宫: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一般分推24次,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二个步骤。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等症。
3.运太阳: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向眼方向运为补,向耳方向运为泻。?般运24次,每运3次后轻轻按一下,常用作每次推拿治疗的第三个步骤。有发汗、止汗、明目醒神等作用。
4. 掐总筋:用大拇指轻轻按掐腕横纹中点,另一手握住患儿手指轻轻摇其腕关节,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四个步骤。有清心火、止惊搐、畅四肢等作用,也可用于口舌生疮、潮热、感冒鼻塞、四肢抽掣等症。
5.分推大横纹:用大拇指指腹自总筋向两侧分推,常用作每次推拿的第五个步骤。有调和气血、止泻痢、除寒热、去腹胀、通二便等作用。可治疗惊风、痫症、昏迷、抽搐、泄泻、痢疾、黄疸、咳嗽、痰喘等症。
6. 拿肩井:一手捏拿小儿的肩井穴,另一手握住小儿食指和无名指,将上肢伸摇数次。不论何种病症进行推拿治疗,都以本法作为结束手法,所以又名“总收法”(收诊法)。拿肩井有畅通一身气血等作用。
风寒感冒推拿什么穴位
风寒感冒是一年四季都比较常见的疾病,常因为起居不慎、抵抗力下降而发病,风寒感冒时可出现乏力体酸、头痛无汗、鼻塞咳嗽、打喷嚏等不适症状,这新症状往往可通过按摩以下穴位得到很好的治疗和缓解。
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风寒感冒时通过按揉曲池穴、谷穴、外关穴,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等症。
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相当于耳垂齐平。
风池穴气血物质为受热胀散的阳热风气,通过此项此穴可以壮阳益气,可以散风寒,止头项疼痛。
合谷穴
位置: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按摩刺激合谷穴可以起到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作用,拿捏此处可以缓解风寒感冒头痛、发热等不适症状。
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迎香穴善通鼻窍,风寒感冒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按揉此处可得到缓解。
足三里
位置: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足三里为人体保健之要穴,可以燥化脾湿,生发胃气,能够提高人体免疫能力。
大椎穴
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颈椎一共七节,当你低下头左右转动脖颈时,上面六节颈椎都跟着转动只有第七颈椎是不动的,这个不动的颈椎棘突下就是大椎穴。
颈部的大椎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通过刺激穴位能够振奋人气阳气,股邪外出,常可以用于治疗感冒等症。
风寒感冒推拿什么穴位 曲池穴
位置: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寻找穴位时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
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常用腧穴之一,风寒感冒时通过按揉曲池穴、谷穴、外关穴,有疏风解表,清热止痛作用,主治感冒发热等症。
小儿捏脊的利弊
1 增强体质 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尤其是现在气温突降,对于孩子受凉、腹泻、食欲不振,如果推拿手法运用得当,可以起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小儿捏脊的利弊 2 调理肠胃 胃肠疾病孩子脾胃薄弱,又不知道饥饱,吃了过多高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甜腻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因不能完全消化、吸收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积滞、厌食;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腹泻;其他感染性腹泻会迁延变为脾胃虚弱。这些脾胃疾病都可用捏脊疗法来治疗。 小儿捏脊的利弊 3 治愈疾病 对于小儿常见疾病,诸如发烧、拉肚子、感冒、咳嗽、肚子痛等,小儿推拿都有招。 小儿捏脊的利弊 4 小儿捏脊的弊存在于捏脊的方法捏脊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又无副作用,但是小儿脏腑娇嫩,如果家长操作手法不当很容易造成损伤。所以,给孩子捏脊必须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当孩子出现突发高烧、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应先查清病变原因再做有针对性治疗,盲目自行捏脊可能会耽误孩子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