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的生药材鉴定
北沙参的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细长国cm,直径0.2-1.5cm。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偶有残留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横棕以,有不规则纵沟及裂隙,并有横棕色横长皮孔及较多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渐细,有残留茎基。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形成层环深褐色,木部黄色,放射状。气微香,味微甜。以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去净栓皮、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未去外皮者木栓层2-11列细胞。皮层为数列细胞,有扁圆形分泌道散在,有的1个分泌道并列或中间溶合成一体。韧皮部宽广,分泌道略呈环状排列,类圆形,直径24-135μm,分泌细胞4-10个;韧皮射线向外扩大成喇兄弟状,并向一侧弯曲。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木射线宽1-3列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糊化演粉粒。
粉末特征:黄白色。
① 网纹导管直径17-86μm,网孔长而宽。
② 分泌道多碎断,分泌细胞含黄色分泌物,有的可见节条状金黄色分泌物,直径约至69μm。
③ 糊化演粉粒呈不规则块状,未加工的可见演粉粒单粒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22μm,脐点点状,复粒稀少。此外,有木栓细胞及射线细胞。
应用鉴别
《本草求真》:沙参有南、北二种,均有清养肺胃之功。北沙参质坚性寒,富有脂液;南沙参空松而肥,气味轻清。体虚力微。一则偏于养胃,一则偏于清肺。对于肺无余热现而发生之咳嗽,由宜北沙参,对于胃虚有余热而发生之咳嗽则宜南沙参。
马兰的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根茎呈细长圆柱形,着生多数浅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柱形,直径2-3m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纹,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央有白色髓。叶互生,叶片皱缩卷曲,多已碎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椭圆形或披针表,被短毛,有的于枝顶可见关状花序,花淡紫色或已结果。瘦果倒卵状长圆形、扁平,有毛。气微,味淡微涩。
灵芝的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灵芝。子实体伞形,菌盖(菌帽)坚硬木栓质,半圆形或肾形,宽12-20cm,厚约2cm,皮壳硬坚,初黄色,渐变为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及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内卷。菌肉近白色至淡褐色;菌盖下表面菌肉白色至浅棕色,由无数细密管状孔洞(菌管)构成,菌管内有担子器及担孢子。菌柄侧生,长达19cm,粗约4cm,表面红褐色至紫褐色,有漆样光泽。气微,味淡。
2、紫芝。本品子实体形态与灵芝相似,主要区别为菌盖与菌柄的皮壳呈紫黑色或褐黑色;菌肉与菌盖下面的菌管均为锈褐色。
显微鉴别
1、灵芝。本品粉末淡棕色。菌管淡棕色,断面呈类圆形、卵圆形,直径116-190(-208)以μm,内充满担孢子。担孢子褐色,卵形,直径4-7μm,长8.5-11.5μm,一端平截,外孢壁光滑,内孢壁粗糙,具短突起,中央有时可见一大油滴。菌丝体无色,分枝状,有的微弯曲,直径2.6-5.2μm。
2、紫芝。本品显微特征与灵芝相近,但孢子直径为7-8.5μm,长10-12.5μm,内壁有显著小疣。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灵芝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药典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检查总灰分不得过3.2%(药典附录ⅨK)。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5%(药典附录ⅨK)。
竹叶椒的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球形小分果1-2,直径4-5mm,顶端具细小喙尖,基都无末发育离生心皮,距基部约0.7mm处小果柄顶部具节,稍膨大。外表面红棕色至褐红色,稀疏散布明显凸出成瘤状的油腺点。内果皮光滑,淡黄色,薄革质。果柄被疏短毛。种子圆珠形,直径约3mm,表面深黑色,光亮,密布小疣点,种脐圆形,种脊明显。果实成熟时珠柄与内果皮基部相连,果皮质较脆。气香,味麻而凉。以色红棕、味麻有凉感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果皮外方显着凹凸状。表皮细胞1列,有时外被角质层。下皮细胞1-2列。中果皮宽广,由薄壁细胞组成,分布油室5-6个,直径311-467μm,维管束12-15个。内果皮为2-5列,木化,厚壁细胞。表皮及下皮细胞内含众多无定形或颗粒状棕色色素,中果皮薄壁细胞含较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0-40μm,并有少量方晶及圆形淀粉粒。
川芎生药材鉴定
川芎生药材横切面
木栓层为10余列细胞。皮层狭窄,散有根迹维管束,其形成层明显。韧皮部宽广,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形,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形状不规则,淡黄棕色,靠近形成层的油室小,向外渐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晶体,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粉末淡黄棕色或灰棕色。淀粉粒较多,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偶见复粒,由2~4分粒组成。草酸钙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呈类圆形团块或类簇晶状,直径10~25μm。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油室多己破碎,偶可见油室碎片,分泌细胞壁薄,含有较多的油滴。导管主为螺纹导管,亦有网纹及梯纹导管,直径14~50μm,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互相联结,似网状螺纹导管。
川芎性状鉴别:根茎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直径1.5-7cm。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粗糙皱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窝状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数细小的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具波状环纹形成层,全体散有黄棕色油点。香气浓郁而特残,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个大饱满、质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
川芎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宽广,散有根主迹维管束。形成层环波状或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不规则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开,偶有木纤维束。髓部较大。薄壁组织散有多数油室,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横棕色,近形成层的油室小。薄壁细胞富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结晶。
川芎粉末特征:淡黄棕色或灰棕色。
①淀粉粒单粒椭圆形、长圆形、类圆形、卵圆形或肾形,直径5-16μm。长约21μm,脐点点状、长缝状或人字状;复粒由2-4粒组成。
②草酸钙结晶呈类圆形团块或圆簇状,直径10-25μm。
③木栓细胞深黄棕色,常多层重叠,表面观呈多角形,壁薄。
④油室多破碎,分泌细胞含有较多的油滴。
⑤导管多为螺纹导管,有的螺纹导管增厚壁相互联结,亿网状螺纹导管。亦有网纹、梯纹及具缘孔导管,直径14-50μm。
川芎中药化学鉴定
川芎理化鉴别
1.取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毫升,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毫升,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氢氧化钾的甲醇饱和溶液2滴,显红紫色。(检查不饱和内酯类)
2.取粉末0.5克,加已醚适量,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1毫升,加7%盐酸羟胺甲醇液2-3滴、20%的氢氧化钾已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至3-4,再加1%三氯化铁已醇液1-2滴,于醚层界面处呈紫红色,(检查香豆精和内酯类)
3.取粉末0.5克,加水10毫升,冷浸过夜,滤过。加1%盐酸至酸性,分取滤液1毫升3份,分别加碘化铋钾、碘化钾和硅酸至酸试剂,分别产生橘红色、白色或白色滑淀。
4.取横切片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棕色荧光。
5.薄层色谱 取粉末2克,加已醚6毫升,冷浸4h,滤过。将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1毫升溶解,作供试液。另取川川芎嗪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氧化铝CAC薄层板上,以石油醚-氯仿(1:)展开,用磺化铋钾试剂显色,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橘黄色色斑。
6.取该品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5毫升,放置10小时,时时振摇,静置,取上清液1毫升,挥干后,残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与甲醇饱和的氢氧化钾溶液2滴,显红紫色。
7.取该品粉末1克,加乙醚20毫升,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2毫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芎对照药材1克,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微升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结语:川芎作为植物的根茎,很容易被别的植物所冒充,生活中要想识别川芎得擦亮眼睛,购买川芎一定要去正规的中药房里,千万别从路边小摊上购买。
生地药材鉴定
呈不规则的圆形或长圆形块状,长6~12厘米,生地黄-中药材 直径3~6厘米;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全体皱缩不平,具不规则的横曲纹;细小的多为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质柔软,干后则坚实,体重,不易折断,断面平坦,紫黑色或乌黑色而光亮,显油润,具粘性;气微香,味微甜。以肥大、体重、断面乌黑油润者为佳。主产河南、浙江、河北、陕西、甘肃、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地亦产,以河南所产者最为著名。河南栽培者,称怀庆地黄B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F。 Hueichingenis (Chao et Schih) Hsiao,其主要特点为植株较大;根茎较肥大,呈块状、圆形或纺锤形;花不密集于茎顶,成稀疏的总状花序。
谷精草的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为带有花茎的头状花序,多扎成小把。全体呈淡棕色。花茎纤细,长14-24cm,直径不及 1mm,表面淡黄绿色,有4-5条扭曲棱线,质柔软,不易折断。头状花序半球形,直径4-5mm;底部有黄白色总苞,总苞片膜质,倒卵形,紧密排列成盘状。小花数十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粉。用手搓碎花序,可见多数黑色花药及细小灰绿色未成熟的果实。气微,味淡。以珠(花序)大而紧、色灰白,花茎短、色黄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
1、花茎表皮细胞长方形,表面可见纵直角质层纹;气孔类长方形,保卫细胞长条形,与副卫细胞相平行。
2、花茎通气组织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有的含细小草酸钙棱晶或柱晶。
3、苞片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略呈棱形。
4、花被片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
5、非腺毛1-4细胞,长可达1200μm。
6、腺毛头部1-4细胞,单列,长椭圆形或长条形,长150-218μm,腺柄单细胞,细胞短。
7、花粉囊内壁细胞螺纹加厚。
8、花粉粒直径约27μm,外壁具点状突起。
9、子房壁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呈念珠状增厚。
鹿筋的药材鉴定
干燥的鹿筋,细长条状,金黄或棕黄色,有光泽而透明。长45~65厘米左右,粗约1.5~2厘米。上端带肉质,下部有半圆形黑色蹄甲之个,亦有带4个小块蹄骨者;蹄甲处略带皮,有棕色或淡棕色短毛。质坚韧,气微腥。以身干、条长、粗大、金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1)梅花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25-43cm。粗0.8-1.2cm。金黄色或棕黄色,有光泽,半透明。悬蹄小,蹄甲黑色,光滑,呈稍狭长的半圆形,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淡棕色,细而柔软。籽骨4块,关节面光滑,2、3籽骨似舌状,稍大,长1.2-1.4cm,宽0.5-0.7cm,1、4籽骨关节面均有1条棱脊,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0.9-1.1cm,宽0.4-0.6cm。质坚韧,难折断,气微腥,味淡。
(2)马鹿筋,本品呈细长条状,长37-54cm,粗1.4-3cm。红棕色或棕黄色,有光泽,不透明或半透明。悬蹄较大,蹄甲黑色,光滑,呈半圆锥状,顶部钝圆,蹄垫灰黑色,角质化。蹄毛棕黄色或棕色,稍柔软。籽骨4块,关节面光滑,2、3籽骨似舌状,稍大,长1.6-1.8cm,宽0.8-1cm,1、4籽骨关节面均有1条棱脊,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条形,长1.3-1.5cm,宽0.7-0.9cm,一侧斜面呈长半圆形,长1.3-1.5cm,宽0.7-0.9cm。质坚韧。气微腥,味淡。
藿香药材鉴定
性状
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1500px,直径0.2~17.5px;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30px,被灰褐色栓皮。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225px,宽3~175px;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125px,被柔毛。气香特异,味微苦。本品呈不规则的段。茎略呈方柱形,表面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
鉴别
(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叶表皮细胞呈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μm,壁具疣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间隙腺毛存在于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μm,长约至113μm;柄短,单细胞。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μm。(2)取本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分取挥发油0.5ml,加乙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