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活血化瘀偏方有哪些
中医活血化瘀偏方有哪些
①血淤体质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什么危害呢
答:形成原因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损伤,忧郁气滞,久病入络而致。它多与气郁、痰湿体质夹杂。这类人易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痛风、糖尿病、消瘦、痤疮、肿瘤、抑郁症、偏头痛、黄褐斑、月经不调等病。
②血淤体质在饮食上如何调养呢
答:血淤体质的人适宜食用具有活血化淤、行气解郁的食物。主食,可选用玉米、粳米、小麦、糯米、小米、黑豆、黄豆。果品类,可选用山楂、橙子、柚子、桃子、李子、金橘、芒果、木瓜。蔬菜类:韭菜、洋葱、大蒜、桂皮、生姜(以上适合冬季食用)、生藕、黑木耳、海带、紫菜、油菜、白萝卜、胡萝卜、竹笋、紫皮茄子、菇类、魔芋等。肉食,应少食,特别要少吃肥猪肉。如吃,可选海参、海蜇等。也可食用红糖、醋、玫瑰花、桃仁、红花、益母草、绿茶、糯米甜酒、红葡萄酒(酒类量要少)等等。
不适宜食用肥甘厚味、寒凉冰冻、过辣、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咖啡、浓茶。凡具有涩血作用的食物也应忌食,如乌梅、苦瓜、柿子、李子、石榴、花生米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也不可多食,如蛋黄、虾子、猪头肉、奶酪等。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山药粥、花生粥亦颇相宜。
③血淤体质在精神方面要注意什么呢
答: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忧郁气滞则久病入络,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故应培养开朗、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二要培养兴趣爱好,如摄影、绘画、种花、钓鱼、阅读等,以静养心神。三是保持心情愉快,交性格开朗的朋友。四是多听抒情柔缓的音乐,如《春江花月夜》、《西江月》、《姑苏行》、《长相守》等。
④血淤体质在生活上有没有什么讲究
答:多做运动,多活动,有助于消散淤血。久视伤血,不要用眼过度,看电视、电脑不要时间过长。作息时间要规律,可早睡早起,保持足够的睡眠,不要熬夜,以防伤血耗气。不洗冷水澡、不在湿冷地方久坐。从时令上说,夏天时不可贪图冷饮、生鲜、酸收之味以免加重血淤倾向。要早睡早起,不宜直接卧于凉席之上。秋天不可像正常人那样“秋冻”,要早早求暖。冬季要早睡晚起,宜适量食用温补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龙眼肉、荔枝、山楂等以温经通脉。切忌食用生冷、反季水果和酸涩食品,以免感寒收涩,加重淤血。
⑤血淤体质做什么运动好些
答:身为血淤体质的人,起居勿安逸。作息时间宜有规律,保持足够的睡眠,可早睡早起多锻炼,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致血行不畅,要多从事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的运动项目。可打太极拳、太极剑、健美操、舞蹈、散步、慢跑、爬山等。年轻人的活动量可适当加大,如跑步、登山、游泳、球类等。但是要注意,中老年不宜参加剧烈的、爆发的、竞技的、无氧的运动。应采用小负荷、多次数的健身锻炼法,如太极拳、八段锦、气功、散步、广播操等。切记,运动中要注意保持水分的供应,防止出汗过多。
活血化瘀的小偏方
田七乌鸡煲
原料:乌骨鸡600克、三七6克、盐8克。
做法:乌鸡洗净切块;乌鸡与田七加适量水,用大火煨煮;待鸡块熟烂后加盐调味即可。
要诀尽量少用葱、姜、蒜。健脾益胃;乌骨鸡性平味甘,能养阴退热; 田七性温,味甘、微苦,具有止血散淤、消肿定痛之功效;
猪肉蛇饼
原料:猪肉瘦100克、蛇肉200克、盐2克。
做法:将盐蛇杀死,剥去外皮,除去蛇头与内脏,洗净;蛇与猪肉同剁至碎烂,制成肉饼;加盐少许,蒸熟食之。适合活血散结,祛风止痛;对各种癌症、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都有疗效。
葱姜炒螃蟹
原料:螃蟹500克、大葱150克、姜25克、大蒜(白皮)5克、黄酒15克、酱油10克,、粉(豌豆)5克、砂糖3克、香油2克,、油(炼制)75克、盐5克、味精5克、胡椒粉1克。
做法:把螃蟹腹部朝上放菜墩上,用刀按脐甲的中线剁开,揭去蟹盖,刮掉鳃,洗净;再剁去螯,每个螯都切成二段,再用刀拍破螯壳,然后将每个半蟹身再各切为四块,每块各带一爪,待用;葱切段,姜切丝,蒜剁泥,淀粉加水调成湿淀粉,备用;把炒锅用武火烧热,下猪油,烧至六成热,放下葱段,翻炒后,把葱段捞出;炒锅内略留油底,上灶爆炒姜丝、蒜泥和炸过的葱段,待出香味,下蟹块炒匀;加盖略烧,至锅内水分将干时,下猪油10克、香油、胡椒粉等炒匀,用湿淀粉勾芡,便可出锅。本品有油炸过程,需备猪油约750克。滋阴清热,活血化瘀。适用于阴虚体质又易生疮的患者,老年骨质疏松者亦可常服。
活血化瘀常用中药
赤芍
苦辛微寒。凉血清热,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输出量;抗血小板聚集;抗肾上腺素作用,改善微循环;镇静、解热,抗惊厥;抗菌、抗病毒;弛缓平滑肌,解痉镇痛。常用剂量3-15克。
丹参
苦微寒。养血安神,调经,活血化瘀。增加冠脉血流量,调整减慢心律;抗血凝,抑制纤维胶原合成;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脂、血压、血糖;抗变态反应,降低I克E及γ球蛋白;抗菌、抗肿瘤。常用剂量10-20克。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医处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瘀血阻滞,日久化热。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方名】解毒活血汤。
【组成】银花30克,玄参20克,当归20克,丹参20克,红花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制乳香7.5克,制没药7.5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叶汉帜方。
中医处方(二)
【辨证】寒湿入络,气血瘀滞。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
【方名】回阳通脉饮。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15克,黄芪2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熟地20克,炮姜5克,肉桂5克,附子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徐淑芬方。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我们人体的副作用。采用的方法是食疗或者是中药调理的方式,当然还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习惯才行。平时不能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不能吃煎炸类的食物,也不能吃辛温助热的食物。
活血化瘀的泡脚药方有哪些
活血化瘀泡脚方是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理疗保健方法。中医保健理论认为春天洗脚可以开阳固脱;夏天洗脚可以暑理可祛,而秋天泡脚可以肺润肠濡;冬天泡脚则可以丹田湿灼。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的中药活血化瘀泡脚方。
中药泡脚药方中的活血化瘀方可以准备一些红花和艾叶,两者按照1:2的的比例使用,将它们用纱布包好放去水中烧沸后加勺盐。艾叶和红花一起泡脚,具有活血化瘀、暖宫驱寒等功效,适合治疗皮肤干燥及关节疼痛、手脚冰凉等症状。
如何可以再加点白芍、益母草及当归等中药的话更可以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等妇科疾病。不过,高血压病人不适合使用这个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是活血化瘀的,血压会出现波动。孕妇或者备孕期间的女性也不可以使用这个药方。
中药泡脚药方:也可以准备十五克的当归和二十克的黄芪、十克的红花、苏木、泽兰、生地以及川椒、十五克葛根和六克细辛、十五克酸枣仁,加1000毫升舒缓煎到600毫升,倒入足浴盆,睡前泡半个小时左右。
肾病怎么治好得快
一、调整肾病患者身体状态,中医活血化瘀,利水消肿,配合西医常规的抗凝、降脂、利尿、控制感染等;
二、如何治疗肾病,根据肾病患者肾脏病理类型,其配方特色中西医如肾炎康等以祛邪为主,予清热解毒、利水渗湿、佐以活血化瘀。
三、恢复期主要以增加患者免疫力,此阶段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表现为正虚邪衰,治疗以扶正为主。
在以上三期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不同舌苔、体质、舌苔、脉象,辨别寒、热、虚、实,采用中医辩证,结合患者不同临床表现,选择适合患者的不同理疗项目。
肝炎偏方有哪些?
肝炎偏方有哪些?治疗肝炎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选择适应的中药偏方进行治疗,这里介绍下中医治疗肝炎的5大偏方:
肝炎偏方1.配方:南沙参、全当归、杭麦冬、甘构杞、熟地黄、杭白芍、制鳖甲、鸡内金、霍山石斛、北五味、广郁金、青陈皮。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滋阴养肝,可用以主治慢性肝炎,肝肾阴虚型。
肝炎偏方2.配方:黄芪、党参、薏苡仁、蚤休、白芍、丹参、贯众、茵陈、女贞子、蚕砂、白术、川楝子、柴胡、枳实、生草、菟丝子。
服用方法:水煎服,30日为1疗程。3~4个疗程有效。
功效:益气补中,疏肝活血。
肝炎偏方3.配方:柏子仁、酸枣仁、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生地黄、党参、玄参、丹参、远志、茯苓、橘梗。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养心安神,治阴柔肝,对慢性迁延性肝炎有效。
肝炎偏方4.配方:金钱草、车前子(包)、泽泻、薏苡仁、草决明、山楂、丹皮、丹参、白花蛇舌草、草河车、桑枝、大黄炭、生地、桃仁、黄精、生黄芪、何首乌。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除里邪,扶正补虚,调理气血。
肝炎偏方5.配方:柴胡、茵陈、板蓝根、当归、丹参、莪术、党参、炒白术、黄芪、女贞子、五味子、茯苓。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功能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清解祛邪,培补脾肾,可主治慢性、病毒性肝炎。
以上为肝炎偏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能帮到您。
肋骨骨折的治疗偏方
肋骨骨折的偏方1:活血镇痛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连翘、枸杞子、骨碎补、续断各9克,川芎、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各4.5克,桃仁、防风各6克,茯神12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
【方解】筋骨损伤初期,血离经脉,形成血肿,阻塞经络,气血凝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吴昆注为:“气无形,病故痛,血有形,病故肿。”所以损伤必有肿痛,又肾主骨,骨折脱位后,因积瘀化热,必见红肿之症。本方是由桃仁四物汤化裁而成。方中生地凉血散瘀,并用防风、连翘祛风清热;以桃仁、乳香、没药、三七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因骨断筋绝,故用枸杞子、续断、骨碎补补益肝肾、续筋骨;加上茯神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初期,瘀血作痛。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效果甚佳。
肋骨骨折的偏方2:跌打养营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西洋参3克(或党参15克),黄芪、白芍、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木瓜各9克,当归6克,川芎、三七各4.5克,熟地、枸杞子、怀山药各15克,砂仁、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大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解】《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惯,脏腑由之不由。”骨伤日久,由于长期卧床或伤肢不经常活动以致气血亏损,营卫不惯。本方是由四物汤加味而成。方中四物汤,是调血养血之良方。加西洋参、黄芪、怀山药、甘草补气扶正;砂仁醒脾调胃、行气宽中;三七、木瓜舒筋活络;续断、枸杞子、骨碎补,补骨脂补肝肾、壮继筋骨,以促进骨痂生长。综观全方具有大补气血、健脾益肾之功,故用之颇效。
【主治】骨折中、后期,能促进骨痂生长。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对骨折愈合,确有促进生长之效,效果颇著。
肋骨骨折的偏方3:仙复汤
【来源】周福贻,《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柴胡、花粉、山甲、桃仁、红花、防风、乳香、没药、赤芍、贝母、白芷、陈皮、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散瘀、软坚消肿。
【方解】骨折,除复位固定外,中药内治亦相当重要。方用当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赤芍活血散瘀;柴胡、陈皮疏肝理气;防风、白芷疏风散邪;花粉、山甲、贝母软坚散结消肿,以助活血化瘀之力,组合成方,有活血散瘀、软坚消肿之效。用药遣方独辟蹊径,实为治病良方。
【主治】骨折后瘀结肿胀。
【疗效】治疗锁骨骨折58例,均获痊愈。骨折临床愈合平均天数:儿童一般为10~15天,成人一般在20~30天。
肋骨骨折的偏方4:活血止痛汤
【来源】陈志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桃仁、牛膝、络石藤、丹参、苏木、地鳖虫各9克,红花、川芎、乳香、没药、陈皮、枳壳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解】根据“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方以当归、桃仁、丹参、苏木、红花、地鳖虫、乳香、没药、川芎等共奏活血化瘀之效;然血随气行,故在活血化瘀药中佐以理气之药,如陈皮、枳壳等调达气机,有气行则血行之意,既照顾到调气疏肝之特点,又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本方适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导致的瘀血阻滞、疼痛肿胀等症。用之临床,效果颇佳。
【主治】骨折初期瘀血内结,疼痛肿胀。
手痛风湿的治疗偏方有哪些
痛风偏方:
手痛风湿的治疗偏方有哪些?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致使尿酸合成增加而导致的代谢性疾病。肾功能异常时由于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会引起尿酸水平上升。
在痛风的治疗中,有不少人是喜欢中药偏方的,这些偏方也是有一定的作用效果的。这些偏方有:
1.手痛风湿的治疗偏方有哪些?身痛逐瘀汤
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甘草组成。诸药配伍有活血行气、怯瘀通络、通痹止痛之功效,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2.手痛风湿的治疗偏方有哪些?清热利湿除痹方
刘伯龄教授经验方,由忍冬藤50克,薏苡仁30克,土茯苓30克,败酱草30克,车前子(包煎)30克,蚕沙15克,虎杖15克,延胡索15克,刘寄奴15克,苍术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玄参15克。方中以土茯苓、车前子利湿解毒消肿;忍冬藤、薏苡仁、败酱草清热解毒;黄柏清下焦湿热;苍术健脾除湿,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关节肿痛;蚕沙怯风和中化湿;虎杖、刘寄奴、赤芍、玄参清热凉血化瘀;延胡索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利关节消肿止痛之功,使病瘀解除,关节滑利。
血栓能治好吗
中医有“治未病”的思想。血栓病如果能早期预防,或发生后能预防复发,较形成严重疾病是更有意义。中医药在这方面是有大有作为的。
中医学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对血栓多属于“血瘀”证范畴,因此临床上多使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防治血栓形成。
中医活血化瘀的药有很多,一般来讲可分为四类:活血祛瘀药、养血活血药、活血止血药与破血祛瘀药。其代表药物分别有:红花、丹参和当归、三七、水蛭。这些活血药中,部分是较猛烈的,如水蛭,一般情况下不宜随便使用,不是专业人员的话,很难掌握其适应症。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水蛭素是目前最强的抗血小板聚集药,而且没有对抗的药物。
中医对血栓的预防与治疗并非如此简单,更主要的是讲究辨证,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个体化治疗或给药。从中医理论讲,瘀血既是病因,也是病理产物,是由特定的原因导致的瘀血,而瘀血又会产生一些新的病理变化。在治疗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在不同时间,不同时期,配合其它药物进行了治疗。
肋骨骨裂的偏方
肋骨骨裂的偏方1活血镇痛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连翘、枸杞子、骨碎补、续断各9克,川芎、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各4.5克,桃仁、防风各6克,茯神12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
【方解】筋骨损伤初期,血离经脉,形成血肿,阻塞经络,气血凝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吴昆注为:“气无形,病故痛,血有形,病故肿。”所以损伤必有肿痛,又肾主骨,骨折脱位后,因积瘀化热,必见红肿之症。本方是由桃仁四物汤化裁而成。方中生地凉血散瘀,并用防风、连翘祛风清热;以桃仁、乳香、没药、三七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因骨断筋绝,故用枸杞子、续断、骨碎补补益肝肾、续筋骨;加上茯神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初期,瘀血作痛。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效果甚佳。
肋骨骨裂的偏方2跌打养营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西洋参3克(或党参15克),黄芪、白芍、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木瓜各9克,当归6克,川芎、三七各4.5克,熟地、枸杞子、怀山药各15克,砂仁、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大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解】《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惯,脏腑由之不由。”骨伤日久,由于长期卧床或伤肢不经常活动以致气血亏损,营卫不惯。本方是由四物汤加味而成。方中四物汤,是调血养血之良方。加西洋参、黄芪、怀山药、甘草补气扶正;砂仁醒脾调胃、行气宽中;三七、木瓜舒筋活络;续断、枸杞子、骨碎补,补骨脂补肝肾、壮继筋骨,以促进骨痂生长。综观全方具有大补气血、健脾益肾之功,故用之颇效。
【主治】骨折中、后期,能促进骨痂生长。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对骨折愈合,确有促进生长之效,效果颇著。
肋骨骨裂的偏方3仙复汤
【来源】周福贻,《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柴胡、花粉、山甲、桃仁、红花、防风、乳香、没药、赤芍、贝母、白芷、陈皮、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散瘀、软坚消肿。
【方解】骨折,除复位固定外,中药内治亦相当重要。方用当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赤芍活血散瘀;柴胡、陈皮疏肝理气;防风、白芷疏风散邪;花粉、山甲、贝母软坚散结消肿,以助活血化瘀之力,组合成方,有活血散瘀、软坚消肿之效。用药遣方独辟蹊径,实为治病良方。
【主治】骨折后瘀结肿胀。
【疗效】治疗锁骨骨折58例,均获痊愈。骨折临床愈合平均天数:儿童一般为10~15天,成人一般在20~30天。
肋骨骨裂的偏方4活血止痛汤
【来源】陈志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桃仁、牛膝、络石藤、丹参、苏木、地鳖虫各9克,红花、川芎、乳香、没药、陈皮、枳壳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解】根据“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方以当归、桃仁、丹参、苏木、红花、地鳖虫、乳香、没药、川芎等共奏活血化瘀之效;然血随气行,故在活血化瘀药中佐以理气之药,如陈皮、枳壳等调达气机,有气行则血行之意,既照顾到调气疏肝之特点,又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本方适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导致的瘀血阻滞、疼痛肿胀等症。用之临床,效果颇佳。
【主治】骨折初期瘀血内结,疼痛肿胀。
扁桃体肿大怎么办
中药治疗。扁桃体肿大一般是由于扁桃体反复发炎引起的扁桃体部位充血造成的。采用中医活血化瘀的理论。经皮给药,持久发挥作用。到达使其充血渐渐减轻,从而实现缩小扁桃体的目的。目前经过验证的中医外贴,比如现在种数最多的扁桃体贴,一般贴于患处15-24个小时。
尽早治疗。扁桃体肿大应尽量早治疗。在病情初期时,应该尽快到有关医院检查。扁桃体肿大的治疗患者很多都因为不了解扁桃体肿大,所以症状发现初期,并没有及时进行扁桃体肿大的治疗,使得扁桃体肿大病情扩大。
肋骨骨折的偏方
肋骨骨折的偏方1活血镇痛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当归、白芍、生地、连翘、枸杞子、骨碎补、续断各9克,川芎、制乳香、制没药、三七各4.5克,桃仁、防风各6克,茯神12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
【方解】筋骨损伤初期,血离经脉,形成血肿,阻塞经络,气血凝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吴昆注为:“气无形,病故痛,血有形,病故肿。”所以损伤必有肿痛,又肾主骨,骨折脱位后,因积瘀化热,必见红肿之症。本方是由桃仁四物汤化裁而成。方中生地凉血散瘀,并用防风、连翘祛风清热;以桃仁、乳香、没药、三七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因骨断筋绝,故用枸杞子、续断、骨碎补补益肝肾、续筋骨;加上茯神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舒筋、化瘀止痛、补肾壮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初期,瘀血作痛。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效果甚佳。
肋骨骨折的偏方2跌打养营汤
【来源】林如高,《林如高骨伤验方》
【组成】西洋参3克(或党参15克),黄芪、白芍、川续断、补骨脂、骨碎补、木瓜各9克,当归6克,川芎、三七各4.5克,熟地、枸杞子、怀山药各15克,砂仁、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大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解】《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惯,脏腑由之不由。”骨伤日久,由于长期卧床或伤肢不经常活动以致气血亏损,营卫不惯。本方是由四物汤加味而成。方中四物汤,是调血养血之良方。加西洋参、黄芪、怀山药、甘草补气扶正;砂仁醒脾调胃、行气宽中;三七、木瓜舒筋活络;续断、枸杞子、骨碎补,补骨脂补肝肾、壮继筋骨,以促进骨痂生长。综观全方具有大补气血、健脾益肾之功,故用之颇效。
【主治】骨折中、后期,能促进骨痂生长。
【疗效】多年临床验证,对骨折愈合,确有促进生长之效,效果颇著。
肋骨骨折的偏方3仙复汤
【来源】周福贻,《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柴胡、花粉、山甲、桃仁、红花、防风、乳香、没药、赤芍、贝母、白芷、陈皮、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散瘀、软坚消肿。
【方解】骨折,除复位固定外,中药内治亦相当重要。方用当归、桃仁、红花、乳香、没药、赤芍活血散瘀;柴胡、陈皮疏肝理气;防风、白芷疏风散邪;花粉、山甲、贝母软坚散结消肿,以助活血化瘀之力,组合成方,有活血散瘀、软坚消肿之效。用药遣方独辟蹊径,实为治病良方。
【主治】骨折后瘀结肿胀。
【疗效】治疗锁骨骨折58例,均获痊愈。骨折临床愈合平均天数:儿童一般为10~15天,成人一般在20~30天。
肋骨骨折的偏方4活血止痛汤
【来源】陈志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桃仁、牛膝、络石藤、丹参、苏木、地鳖虫各9克,红花、川芎、乳香、没药、陈皮、枳壳各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解】根据“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方以当归、桃仁、丹参、苏木、红花、地鳖虫、乳香、没药、川芎等共奏活血化瘀之效;然血随气行,故在活血化瘀药中佐以理气之药,如陈皮、枳壳等调达气机,有气行则血行之意,既照顾到调气疏肝之特点,又能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本方适用于跌打损伤、筋断骨折导致的瘀血阻滞、疼痛肿胀等症。用之临床,效果颇佳。
【主治】骨折初期瘀血内结,疼痛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