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淡竹叶的食用方法

淡竹叶的食用方法

淡竹叶煮粥服食,或煎汤、泡茶饮服,有清热利湿,养阴止渴,除烦安神之功,既可治疗热盛津伤之症,又可作为夏季预防中暑之用,或治疗中暑病人,若口渴明显时,加些芦根、石斛,效果更佳。

1、竹叶茶

做法:取淡竹叶适量,将竹叶晒干,制成粗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并可以反复加水。代茶频饮,每日1剂。

功效:本品具清凉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效。适宜于夏季解暑热之用,作为口腔溃疡、疖痈疮肿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内热重、口苦口渴、小便短少者。

2、竹叶茅根茶

做法:取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先将淡竹叶、白茅根洗净切碎,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温浸半小时。代茶频饮。

功效:本品具清热、利尿、止血之功效。适宜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血患者服用。

3、淡竹叶粥

做法:淡竹叶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淡竹叶洗净,加水煎汤,去渣留汁,备用;冰糖打碎。粳米洗净,加淡竹叶药汁,再加适量水,如常法煮粥,粥成,加入冰糖,搅拌均匀即可。温服,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此粥清热利尿通淋,适用于热病心烦、不寐,小便短赤涩痛,口舌生疮等症。

4、淡竹叶酒

做法:淡竹叶30克、白酒500毫升。淡竹叶洗净,剪成长约2厘米的节,纱布袋包扎好后,置于酒罐中。将白酒倒入酒罐,加盖密封,浸泡3天后即可饮用。每次1小盅。

功效:此酒疏风热、畅心神,风湿热痹、关节热痛、心烦、小便赤黄之人饮用颇佳。

淡竹叶的知识介绍

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或中华淡竹叶的全草。淡竹叶为多年生草本,野生于山坡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分布于长江流域发南和西南地区;中华淡竹叶生于山坡、溪边。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栽后3至4年开始采收。在6至7月将开花旨,除留种以外,其余均于离地2至5厘米处割起地上部分,晒干,理顺扎成小把即成。但在晒时不能翻动,以免脱节;夜间不淡竹叶能露天堆放,以免黄叶。可连续收获数年。

淡竹叶全草入药。茎圆柱形,长25至30厘米,直径1.5至2毫米。表面淡黄绿色,有节,节上抱有叶鞘,断面中空。叶多皱缩卷曲,叶片披针形,长5至20厘米,宽1至3.5厘米,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叶鞘长约5厘米,开裂,外具纵条纹,边缘有白色长柔毛。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以叶大、色绿、不带根及花穗者为佳。

食用竹叶要注意什么

1、 食谱精选

(1) 竹叶茶取淡竹叶适量,,将竹叶晒干,制成粗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并可以反复加水。代茶频饮,每日1剂。本品具清凉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效。适宜于夏季解暑热之用,作为口腔溃疡、疖痈疮肿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内热重、口苦口渴、小便短少者。

(2) 竹叶茅根茶取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先将淡竹叶、白茅根洗净切碎,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温浸半小时。代茶频饮。本品具清热、利尿、止血之功效。适宜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血患者服用。

2、 临床体会

(1) 关于竹叶,中药竹叶有淡竹叶和鲜竹叶二味,都是禾本科的。淡竹叶是小草本,茎丛生较短,茎叶从地面向外伸展;鲜竹叶的原植物有细长的竹杆。 现今中药房只有淡竹叶的干品供配方用。鲜竹叶需由自己临时采摘新鲜的竹叶,以嫩叶为好。 鲜竹叶初生的卷状嫩叶名竹叶卷心,用于清心除烦。

(2) 关于清热降温,竹叶是清热降温药,有降低发热的作用,但药力较弱。感冒、上感、感染等外感发热,慢性病低热,以及正常人的内热都可用。治外感发热与石膏同用,增强石膏的效果;低热与地骨皮同用;夏天暑热,与青蒿同用;内热与生地同用。

淡竹叶的选方

1、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泡)当茶饮。

2、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15克,水煎服。

3、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4、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6、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7、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8、治口舌糜烂:鲜淡竹叶30克,车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9、治火热牙痛、牙龈溃烂:淡竹叶50克,生姜5克,食盐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药液频频含咽。

10、治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淡竹叶、茅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1、治肺炎高热咳嗽:淡竹叶30克,麦冬15克,水煎,冲蜜服,日2-3次。

12、治小儿发热、惊风:淡竹叶、灯心、麦冬各6克,乌豆15克,竹心20条,柿饼1块,水煎服。

13、治小儿水痘:淡竹叶、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

14、预防麻疹:淡竹叶12克,夏枯草30克,钱葱(马蹄)40-60克,水煎当茶饮。

15、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

16、竹叶汤(《外台秘要》)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猪肉。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17、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咽喉痛。

淡竹叶要分清

淡竹叶入药较晚, 明代《本草纲目》始见记载.李时珍称它: 甘, 寒, 无毒.叶: 去烦热, 利小便, 清心.根: 名碎骨子, 能堕胎催生.从所画图谱看, 基本与药典收载的淡竹叶相吻合.

据查证, 在祖国医学史上, 另外还有两种被称为淡竹叶的中药.一种是竹叶, 另一种是鸭趾草.禾本科多年生常绿竹状乔木或灌木植物淡竹(PhylIostachys ni-Kra Munro Varhenis(Mits)Stapf.ex)的干燥叶片入药最早, 《神农本草经》即有记载, 梁代陶宏景著《名医别录》始称"淡竹叶".东汉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竹叶石膏汤", 《金匮要略》中的"竹叶汤"所用的淡竹叶, 以及唐代《小儿药证直决》导赤散中的竹叶均为本品.所以现在很多中药书籍称本品为"竹叶"以区别"淡竹叶".

在全国很多地区, 把一年生草本植物鸭趾草(COlIlIne Lina Communis)的干燥地上部分也称为淡竹叶.鸭趾草最早记载于唐代陈藏器著《本草拾遗》中, 它的异名多达50余种.《本草纲目》称它为竹叶菜, 鸡舌草, 碧竹子片, 与淡竹叶并列在一起, 所画图谱也比较相似.现在以鸭趾草为中药名应用, 与淡竹叶很容易区别.

淡竹叶是一味清心火, 除烦热, 利小便的良药, 对治疗热病口渴, 心烦不安, 口糜舌疮, 牙龈肿痛, 小便赤涩淋痛, 颇有效验.

竹叶有清热除烦, 生津利尿的作用, 可用于热病後余热未尽, 烦热口渴, 热淋及心火移于小肠所致的口舌生疮, 小便淋痛等.

鸭趾草具有清热, 利尿, 解毒作用, 用于温病初起或气分实证以及热淋小便涩痛或水肿有热者.因有解毒作用, 所以对咽喉肿痛、痛肿疮毒、毒蛇咬伤均有较好疗效, 這也是较淡竹叶和竹叶优越的地方.

由此可见, 三种被称为淡竹叶的中药功用有所相似, 但毕竟不是同一中药, 应注意区分.

淡竹叶食谱精选

1、 竹叶茅根茶取淡竹叶、白茅根各10克,先将淡竹叶、白茅根洗净切碎,放入瓷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温浸半小时。代茶频饮。本品具清热、利尿、止血之功效。适宜于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血患者服用。

2、竹叶茶取淡竹叶适量,将竹叶晒干,制成粗末。每次取10克,用开水冲泡,并可以反复加水。代茶频饮,每日1剂。本品具清凉解暑,利尿除烦之功效。适宜于夏季解暑热之用,作为口腔溃疡、疖痈疮肿的辅助治疗。还可用于内热重、口苦口渴、小便短少者。

任何食物都是有一定的食用原则的,淡竹叶也不例外,虽然淡竹叶有很多食用价值和功效,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比较多,但大家也不能无限制的食用淡竹叶,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否则,使用不当,违背了药食同源的原则,也会引起对健康的危害。

宝宝夏季感冒咳嗽的几款食谱

材料:淡竹叶20克,小米50克。

做法:

1、将淡竹叶、小米洗净,备用。

2、淡竹叶加水适量煎取汤汁,滤去渣后加小米煮至粥成即可。

健康提示:

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利小便,但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且能凉胃,又能用治上焦风热;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本品可清心火、利尿便、除烦热,阴虚者慎用。

二、白菜根汤

材料:白菜根3个、连须葱白7根。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

1、将白菜根、连须葱白洗净后切碎,备用。

2、将白菜根、连须葱白加适量水煮开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加入适量白糖,趁热服下。

健康提示:

白菜在腐烂的过程中产生霉素,所产生的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使人体发生严重缺氧,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腐烂的大白菜一定不能食用。本品适宜于小儿感冒,附后令患儿卧床盖被发汗,汗出效佳。

淡竹叶的常用配方

1.淡竹叶治预防中暑:淡竹叶、大青叶、埔姜叶、金银花叶各10克,一枝香6克,水煎(或开水药材淡竹叶泡)当茶饮。

2.治发热心烦口渴:淡竹叶10-15克,水煎服。

3.治尿血:淡竹叶12克,鲜茅根30克,仙鹤草15克,水煎服。

4.治尿路感染:淡竹叶12-15克,叮咚藤、凤尾草各30克,或灯心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治血淋、小便疼痛:淡竹叶、生藕节各30克,生地15克,水煎服,每日2次。6、治膀胱炎:淡竹叶15克,灯心草10克,叮咚藤6克,水煎服。

7.治肾炎:淡竹根及块根、淡竹叶、杜枝杜(芯)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8.治口舌糜烂:鲜淡竹叶30克,车茶草15克,甘草3克,水煎服。

9.治火热牙痛、牙龈溃烂:淡竹叶50克,生姜5克,食盐2克,生石膏30克,水煎,药液频频含咽。

10.治热病口渴、心烦不安、口糜舌疮:淡竹叶、茅根、金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11.治肺炎高热咳嗽:淡竹叶30克,麦冬15克,水煎,冲蜜服,日2-3次。12.治小儿发热、惊风:淡竹叶、灯心、麦冬各6克,乌豆15克,竹心20条,柿饼1块,水煎服

。13.治小儿水痘:淡竹叶、蒲公英、金素英各9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

14.预防麻疹:淡竹叶12克,夏枯草30克,钱葱(马蹄)40-60克,水煎当茶饮。

15.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治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精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细数。竹叶6g,石膏50g,半夏9g,麦门冬20g,人参6g,甘草(炙)6g,粳米10g。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去六升,去渣,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方中竹叶清热除烦,兼以生津,为君药。

16.竹叶汤(《外台秘要》)治眼赤。淡竹叶10g,黄连4枚,青钱20文,大枣(去皮核)20枚,栀子7枚,车前草10g。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以洗眼,每日6~7遍。忌猪肉。方中淡竹叶配伍诸药有清热除烦,利尿之功。

17.单味煎汤,代茶饮,预防咽喉痛。

小儿感冒食谱

一、竹叶粥

材料:淡竹叶20克,小米50克。

做法:

1、将淡竹叶、小米洗净,备用。

2、淡竹叶加水适量煎取汤汁,滤去渣后加小米煮至粥成即可。

健康提示:

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利小便,但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且能凉胃,又能用治上焦风热;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本品可清心火、利尿便、除烦热,阴虚者慎用。

二、白菜根汤

材料:白菜根3个、连须葱白7根。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

1、将白菜根、连须葱白洗净后切碎,备用。

2、将白菜根、连须葱白加适量水煮开后转小火再煮15分钟,加入适量白糖,趁热服下。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症 淡竹叶用药禁忌

1、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淡竹叶。

2、肾亏尿频者忌服淡竹叶。

3、孕妇忌服淡竹叶。

4、淡竹叶不宜久煎,入食以鲜品为佳,煮粥时宜稀薄,不宜稠厚。

绿豆怎么煮最下肝火

绿豆可以和冰糖一起熬煮,也可以和其他具有清肝火功效的食材一起搭配煮汤,常见的搭配有:马蹄、竹蔗、梨子、淡竹叶、西瓜片等。

推荐食谱:绿豆淡竹叶水

材料:淡竹叶10克,甘草5克,绿豆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淡竹叶和甘草装入小布袋中。

2、然后和绿豆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绿豆皮开。

3、取出小布袋,倒入粳米继续煮,直至粥稠。

4、然后放入冰糖搅拌至溶化。

5、盛出食用即可。

相关推荐

绿豆性寒怎么做才不寒 竹叶绿豆粥

材料:淡竹叶10克,甘草5克,绿豆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1、将淡竹叶和甘草装入小布袋中。 2、然后和绿豆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绿豆皮开。 3、取出小布袋,倒入粳米继续煮,直至粥稠。 4、然后放入冰糖搅拌至溶化。 5、盛出食用即可。

如何挑选淡竹叶

淡竹叶,又名竹叶麦冬、山鸡米,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的干燥全草的地上部分。淡竹叶高数寸,茎细叶绿,非常像竹米落地所生的细竹的茎叶。多年生草本,它的根一颗有几十条须,须上结有子,和麦门冬一样,仅是更坚硬而已。生于山坡林下及沟边阴湿处。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晒干备用。 味甘、淡,性寒。能清热,利尿。具有清心除烦、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热病心烦口渴,神疲乏力,小便赤涩,口舌生疮等症。民间验方颇多,如治口舌生疮,可采用鲜淡竹叶煎汤当茶饮有良效;夏日消暑也可用淡竹叶适量水煎,作凉茶饮用;民间将它的根苗采来捣汁,与米作酒曲

竹叶泡茶治疗小便发黄

夏天天气炎热、出汗较多,若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小便就会发黄,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的问题,甚至会因此而诱发尿急尿频等尿道感染的情况;其中病情严重者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如果病情较轻,就可以考虑使用淡竹叶进行治疗。 中医认为,夏天出现小便发黄、尿频尿痛等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心火炽盛所致,最常用的处方叫做导赤散,是由生地、木通、生甘草和淡竹叶四种中药组成,能够“引热渗入小便中”,使火热邪气从小便而解。其中淡竹叶归于心经,性寒而能清热,味淡而能利水,使热邪从小便而出,尿急、尿频、小便黄等症状自然可以缓解了。现代研究也发现,

淡竹叶的介绍

淡竹叶(拉丁学名:Lophatherum gracile)为禾本科,淡竹叶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须根中部可膨大为纺缍形肉质块根,黄白色。叶披针形,圆锥花序;颖果椭圆形。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根药用,有清凉,解热、利尿及催产之效;主治:胸中疾热、咳逆上气、吐血、热毒风、止消渴、压丹石毒、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痛头风、止惊悸、瘟疫迷闷、杀小虫、除热缓脾。又可作牧草。

降火喝什么茶最好 淡竹叶

人们在平时多喝一些淡竹叶茶,就能起到清热解毒去火的重要功效,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准备15克淡竹叶,把它洗净以后切碎,直接放在小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煎好以后取出过滤得到的汤汁直接代茶饮用。淡竹叶茶不但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还能利水消肿缓解烦热口渴。

得了手足口病吃什么饭 第2道:竹叶扁豆汤

材料:淡竹叶10克,白扁豆20克(鲜白扁豆可用100克),生甘草5克。 做法:白扁豆洗净、浸泡1—2小时,淡竹叶与生甘草用纱布包好或直接装入炖包。以上3种药物一起入砂锅,用添水400毫升,煎至水减半取药汁的方法,煎取药汤2次。将两次取得的药汁合一起,白扁豆也保留食用。每天1剂,分2~ 3次温服。 功效:中药淡竹叶性寒,可以作用于人体的心、肺、胃和膀胱四经,以清凉利尿、解热散风及清心火、除烦热、消肿痛为主要功效,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心烦、咽喉肿痛、咳嗽、皮疹等症状有缓解作用;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

舌苔厚白怎么治疗

薏苡仁 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用其煮成粥加冰糖给孩子当点心吃。 淡竹叶 清心且利小便,可缓解宝宝因为上火而引起的尿尿不舒服的问题,同时淡竹叶还不具是单一的清火,也可以对宝宝的脾胃,肠胃起到一个调理的功效,日常可用淡竹叶制水给孩子当水喝。

淡竹叶有什么作用 抑菌作用

淡竹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用淡竹叶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麦粒肿有什么偏方 淡竹叶汁外涂

材料:淡竹叶茎适量。 用法:去淡竹叶茎,去竹节后,放在酒精灯上烧竹节中部,待其有汁液渗出,取洁净的小杯接住,至竹叶汁适量后,停止上述操作。稍凉片刻,将竹叶汁涂抹于患处即可。每日1次。 使用注意:如果局部已经化脓,先用生理盐水洗净脓液后在涂抹药汁。药汁温度不能太高,以免烫伤。

用什么泡水喝可降尿酸 推荐四:车前草泡水

车前草味甘,寒,归肾、肝、肺经,有利水通淋,利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的功效,可用于高尿酸患者辅助降尿酸泡饮食用。 1、准备车前叶100克、淡竹叶12克、甘草10克、冰糖适量。 2、将车前叶、淡竹叶、甘草放入锅中。 3、水煎去渣取汁1大碗,加入冰糖,代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