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缩的位置图作用 筋缩穴刺灸操作手法
筋缩的位置图作用 筋缩穴刺灸操作手法
取穴:俯卧,背正中线,第9与第10胸椎棘突之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面成90°。
深度:针0.5-0.8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周围。
功能:舒筋活络,醒脑安神。
主治: 癫痫,胃痛,脊强,胁痛,腰背肌劳损,胃炎,癔症,亦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筋缩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筋缩穴保健按摩方法
双手交叠,用掌根按压穴位,力度由轻到重,不宜过重。有腰椎间盘突出的人,触按此处会有压痛,每次10分钟。
上髎的位置图 上髎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俯卧,第1骶椎水平,背中线外侧1.1寸(第1骶后孔位首)。
进针方向:从背侧向腹侧与背面成90°。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20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周围。
功能:补益下焦,清热利湿。
主治:腰骶疼,大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尿,尿潴留,痔疮,外阴湿疹以及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
腕骨的位置图和作用 腕骨穴刺灸操作手法
微握拳,在第5掌骨尺侧后下方取穴。
进针方向:从尺侧刺向第5掌骨基底与手背侧面成45°。
深度:针0.-0.5寸,留15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以酸感向第5指端放射为宜。
功能主治:疏散风邪,清利湿热,主治热病,肩臂疼痛,腕痛,手指挛急,黄疸,头项强痛。
配穴:配天宗,臑俞,小海治疗肩臂疼痛;配阳谷,阳溪治疗腕痛。
悬枢的准确位置图片 悬枢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
进针深度:针0.3-0.5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强腰益肾,涩肠固脱。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脱肛,腰肌劳损,脊柱炎,肠炎,消化不良的治疗。
筋缩是什么意思
筋缩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督脉。
筋缩穴:筋泛指筋肉,缩有抽搐之意。穴当肝俞中央,考肝属木,在体主筋,该穴主治狂痫瘈疭,痉挛抽搐诸疾,因名筋缩。
水道准确位置图片 水道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仰卧,脐下3寸,脐中点与耻骨联合之间连线上3/5与下2/5交界)在髂前上棘水平(关元穴)旁开2寸取穴。
进针方向:从腹侧向背侧直刺与腹壁成90°。
深度:针0.8-1.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8-1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至腹部周围。
功能:清热利湿,通调水道。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痛经,不孕。
天宗的准确位置图找法 天宗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前倾坐位或俯卧位,在冈下窝中央取穴。
进针深度:针0.5-0.8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功能:舒筋活络,清肃肺气。
主治:肩胛痛,肘臂痛,上肢麻木,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哮喘。
配穴:配肩贞,小海,后溪治疗上肢麻木;配秉风治疗肩胛痛。